收藏 分享(赏)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三章 学案7.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95306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三章 学案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三章 学案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三章 学案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三章 学案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三章 学案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案 7 解决好答抒情方法题的两个问题学案略语 情感内涵和抒情方法一直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个重点。随着高考对古诗表达技巧考查的深入,从抒情角度(或抒情方式、方法) 切入考查已成为 2014 年不少省市命题的热点、亮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强化抒情方法的知识构建和答题规范显得尤为必要。该学案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1)(2)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 答案 (1)猿声(2)李诗寓情于景, “昏” “繁”二字点明了愁;徐诗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李诗以“那堪”唱叹抒情;徐诗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 ,愁在人心。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就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人的愁怀。(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 ,都与“愁”有关,但李诗景中含愁, “昏”“繁”二字点明愁情, “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徐诗的愁情主要通

3、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李诗有所不同。溪行逢雨与柳中庸赏析 本诗写的是诗人的“逢雨”经历,场景具体。除抒写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写的是黄昏时雨势繁密,景中含情。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直抒胸臆,表达孤独、思念之情。 “一声猿”属写实,也具象征义。猿啼既表明周围静寂,也含“愁苦”意。其实,听见猿声的仅限于作者自己,但是他却将猿猴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同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而更添了厚度。在这里,诗人没有着意写如何思念友人,而是将视觉意象“日落” “昏山”和听觉意象“萧萧暮雨” “凄凄猿声

4、”并置,就烘托出萧瑟凄凉的环境氛围,把羁旅逢雨怀友的主题抒发得既情真意切又哀婉凄伤。三峡吟赏析 标题“三峡吟” ,意为“吟三峡” ,也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 “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徐熙的这首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 “行人”听了觉着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本身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意。至于“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植被怎样。虽然可能用到楚辞 招魂里“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字句,但彼此关联并不密切。这首诗

5、以猿声来写愁。其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 ,愁在人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 注 啼。注 古诗十九首中有“越鸟巢南枝”一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上。请简要分析“红槿花中越鸟啼”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答: 答案 (1)运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的表现手法。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 “越鸟”啼鸣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见越鸟在枝头啼叫,

6、联想到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出自己的故园之思。赏析 首联描写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第一句写山水,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这里用一“争”字,不仅将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感,所以诗句倍有情致。第二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写山间景色,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这一句中用一“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这一联是从山水林木等方面选择最具

7、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的。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人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从艺术表现技巧来看,这种衬托的手法,比连续的铺陈展叙、正面描绘显得更有变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清人沈德潜认为此联“一语双关” ,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这样讲也不无道理。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五月间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潮汛到来的时候

8、,三更时分鸡就会叫,津吏也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这一切和北方完全不同。这两句为尾联抒发被谪贬瘴疠之地的深切思乡之情做铺垫。尾联是在诗人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更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鸟都不忘本,依恋故土,何况有情之人。此时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这当中也深深地蕴含着被排挤打击、非罪遭贬的愤懑。最后一句是暗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中“越鸟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这一联是这首抒情诗的结穴之处,所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挚。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注

9、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 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被贬涪州,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安置,在蜀地流徙五年余。这首词作于戎州。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 答案 (1)抒发了作者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政治迫害的不满、调侃和抗争。(2)运用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放浪不羁的形象,从而衬托内心的抑郁不平。如“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黄花白发相牵挽” 。直抒胸臆。如“人生莫放酒杯干” “付与时人冷眼看”等。赏析

10、此词是作者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作者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念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 ,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 。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

11、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 ”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挽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

12、人所理解和容忍。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 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杜 牧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 。死绥 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 。注 党项:西北少数民族。金仆姑:箭名。死绥:古军法规定军队败退,将军当死。殳:兵器。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问题反思1古诗的抒情方法有哪些?答: 2高考考查古诗的抒情方法在问题设置上有什么特点?常考的抒情方法有哪些?答: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题目 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 分) 原诗见“自我诊断”第 4 题得分 现场失

13、分答案 失分剖析1 分本题问的是“如何表达情感” ,答案应包含能表达情感的方法。该答案答的是借代,与表达情感关联不大,勉强可得 1 分。至于对手法的分析及要表达的情感,均是错的。2 分该答案手法答得准确,部分情感(指“对不满”)表述准确,但对“对比”手法分析不准,还有一重情感未答出。剖析现场失分答案3 分该答案“对比”手法答得准确,所要表达的两方面情感表述得准确、完整,可是在谁与谁的对比上分析不准。得分 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赏析解读现场满分答案满分4 分该答案“手法”答得准确,“分析”到位, “情感”答得完整且准确。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 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史家和达官贵人对赵纵将军的态度作对比

14、,鲜明地表达了对赵纵将军的热烈赞扬,对达官贵人的强烈愤慨。( 手法 1 分,分析 1 分,情感 2 分)评分建议(1)颈联使用的手法有:对比、间接抒情、借代、侧面描写等。答出任何一种手法给 1 分。但本题问的是“如何表达情感” ,考生应该答能表达情感的手法。借代、侧面描写等手法,与表达情感关联不大,分析酌情给分。(2)情感可从两个方面表述:一方面表达出对将军的赞美、称颂之情;另一方面表达出对达官权贵的不满、愤慨之情。如果表述为“对将军为国捐躯却被人耻笑的痛心”也可给分。赏析 诗中的“金仆姑”指箭, “死绥”指贪生怕死者, “青史” “争点笔”是赞颂死者以英勇战死名垂青史,而“朱门” “笑捐躯”

15、则是谴责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只顾寻欢作乐,甚至讪笑为国捐躯者的人。诗的最后两句说诗人自己也是性情中人,是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恨只恨没有手执武器上阵杀敌的机会。此处的“殳”(音“书”) 就是做兵器的长杖。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重点掌握几种常见的抒情方法1常见的抒情方法古诗常见的抒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考查重点,主要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 借人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议抒情(寓情于理 )。另外,像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及对写法、无理而怨等手法,也属于抒情方法。应该说,它包括表达技巧中的几乎所有的表现手法。但要注意:

16、一些写景技巧,如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又如个别修辞手法,它们都与表达情感关联性不够紧密而直接,一般不在抒情方法的知识系列中。边练边悟 1 指出下列诗句所用的抒情方法。(1)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借景抒情)(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物言志)(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接抒情)(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借事抒情/ 对写法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托物寓理/ 托物言志 )(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典抒情/ 对比)(7)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借事抒情/ 细节描写 )(8)随

17、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用典抒情)(9)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无理而怨)2两类易混的抒情方法(1)借景抒情与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这是古诗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最重要的抒情方法。虽说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几种形式,但从高中复习的实际看,都可叫借景抒情。高考对它的考查,不只是在判断上,更是在景与情的关系和所要抒发的情感上。借景抒情中的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乐景哀情(这时多答成 “反衬”) 。理清了关系,才有助于理解所要抒发的情感。边练边悟 2 (2008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画堂春秦 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

18、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 撚(nin):持取,捻弄。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 惜春)的无奈之情。赏析 该词描写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

19、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 ,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作者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 ,写“水”只是“平池” ,写“小雨”只是“霏霏” ,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 ,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

20、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谒金门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 ,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爱赏只不过是“看花” “插花”“折花” “簪花” ,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而从“手撚花枝” ,接以“放花无语” ,又对“斜晖” ,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充分体现了秦观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边练边悟 3 (2013广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 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 近,卖饧 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 也皱眉

21、。注 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 答案 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解析 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赏析 这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 ,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

22、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恻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此句燕子千里,自己也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流。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最是过变不可断了曲意。 ”(词源) 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修禊” “卖饧”均为古代民俗,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 “故乡惟有梦相随” ,一个“惟有”道尽了作者

23、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徒增烦恼。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 )。这种方法多指咏物诗的整体表现手法,有时,非咏物诗也用此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考生会把它与借景抒情弄混。其实,它们有明显的不同,同是抒情,一个是借物,一个是借景。一个所借之物是物品,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一个所借之景是自然风景;一个所借之物,是主体式、单独的;一个所借之景,是众多的,无主体的。边练边

24、悟 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欧阳修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粉泪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试分析下片画线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答: 答案 借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作。上片通过写景表现时光的流逝,来烘托心中的闺思;下片通过人物行为表现对心上人的思念。情感委婉真实。上片从分手的时候写起。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萼” ,花萼,花瓣下的一圈绿色小片。 “初凝粉”指花蕾开始孕育,在花萼中呈现出雏形。

25、“小桃” ,桃花的一种,开花在旧历正月,梅花开后。 “损” ,伤,这里指桃花被风摧残而凋谢。这两句话是说,分手的时候梅花刚要长出花蕾,不知不觉桃花也已经凋谢。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这两句是说,开花最晚的梨花都已经凋落,你因为什么事还确定不了归来的日期?上片三折而下,写心上人久不归来,闺中人相思日重。下片前两句具体描绘相思之情。 “栏干倚遍重来凭,粉泪偷将红袖印。 ”“栏干倚遍”说明登高盼归之多,而“重来凭”表现出相思之深、之切。 “粉泪偷将红袖印” ,是说擦拭眼泪把衣袖弄上了脂粉。 “偷”字表现出相思之情怕人知道的害羞之态,将情感写得很含蓄。结尾由盼心上人转而怨恨蜘蛛、喜鹊:“

26、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蜘蛛” ,这里指一种小蜘蛛,即俗传报喜的喜蛛。俗传喜鹊能报喜讯,所以有“喜鹊登枝”之说。这两句是说蜘蛛和喜鹊已多次相见,但心上人始终未归,真是误人不浅,像这样的不讲信用怎能让人相信。不怨人不归,而怨蜘蛛、喜鹊“无凭” ,无理而妙。(2)借古讽今(喻今 )与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主要指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诗句中引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来抒情。前者主要指咏史诗的整体表现手法;后者主要指具体的诗句中,多是局部文字的,不一定是咏史诗才有的。边练边悟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 登多景楼 陈

27、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 ,势成宁问强对!注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隆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左。陈亮坚决反对。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然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1)请简要分

28、析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的。答: (2)这首词下片画线句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答: 答案 (1)词的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来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同时又借六朝往事委婉批判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完全是只求苟安的“门户私计” ,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骗性。(2)两个典故:祖逖中流击楫、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故事。作用: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赏析 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

29、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因为所感不止一端,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接下来两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抨击。 “鬼设神施” ,是形容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限。作者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 “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强烈感情。“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做出”一语,表达了作者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在作者看来,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勇气。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六朝何事,只成门

30、户私计?”前一句是愤慨的斥责与质问,后一句则是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原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做的打算!“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浑然一体。前三句用“新亭对泣”的故事, “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 “也学英雄涕” ,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下面转而承上“争雄” ,进一步正面发挥登临意。“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中流誓” ,是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这几句词情由前面的郁愤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出作者豪迈爽朗的胸襟气度。“小儿破贼”见世说新语雅量 。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强对” ,强大的对手,即强敌。到这里,一开头提出的“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