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爱这土地,艾青,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创作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在这民族存亡
2、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3.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整体感知,朗读指导,假如/ 我是一只鸟, 我/ 也应该/ 用嘶哑的喉咙/ 歌唱: 这/ 被暴风雨/ 所打击着的/ 土地, 这/ 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 河流, 这/ 无止息地/ 吹刮着的/ 激怒的风, 和那/ 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 黎明
3、然后/ 我死了, 连/ 羽毛/ 也腐烂在/ 土地里面。为什么/ 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 深沉,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课文朗读,合作探究,1.诗中鸟儿歌唱的内容是什么? 它们的核心是什么?,土地,河流,风,黎明,2.诗中的“鸟”是个怎样的形象?,鸟,嘶哑的喉咙,歌唱;“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3.第二行“嘶哑”去掉可不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会影响表达效果。,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4、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土地,黎明,河流,风,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5.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鸟,生前,死后,倾尽全力地歌唱,投入土地的怀抱,土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6.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第一节,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诗意得到提炼和强化,写作特色,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
5、。 在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赋予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同样,大地、河流、风和黎明等,都是诗人心目中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2.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 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为了能久久拨动读者的心弦,还要不断的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来形容鸟声(一反鸟声优美清脆),这是第二层强化;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课堂小结,这首诗抒发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生死眷恋土地的鸟,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我爱这土地,拓展延伸,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仿写诗歌,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