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资阳中学 凌 彬,一、语言基础 (一)字音 氾南(fn) 阙秦(qu) 逢孙(png) 佚之狐(y) 秦伯说(yu) 夜缒而出(zhu) 目眩(xun) 濡缕(r) 忤视(w) 共其乏困(gng) 无能为也矣(wi) 变徵(zh) 督亢(kng) 拊心(f) 燕国 (yn) 戮没(m) 箕踞(j j) 自刎(wn) 叱骂(ch) 卒起(c) 樊哙(fn kui) 彘肩(zh) 瞋目(chn) 刀俎(z) 参乘(shn) 杯杓(sho) 戮力(l) 玉玦(ju) 飨士卒(xing) 奉卮酒(zh) 毋内诸侯(n) 鲰生说我(zu shu) 眦尽裂(z) 按剑而跽(j) 数目
2、项王(shu) 欲王关中(wng),(二)生难词语 贪得无厌: 贪心大,老不满足。 因人成事: 依凭他人办成事情。 过河拆桥: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抛开。 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的国君好几代都互相通婚,后泛指两家联姻。 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戮没:杀戮和没收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 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
3、大功。 秋毫无犯: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二、文言词句 (一)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 供给、供应。读gng) 夫晋,何厌之有 (“餍”,满足) 秦伯说 (“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智”,明智) 日以尽矣 (“已”) 秦王必说见臣 (“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 (“返”,回来。) 请辞决矣 (“诀”,
4、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捧”。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 (“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 (“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 (“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猝”,突然。),距关,毋内诸侯 (“拒”、“纳”) 皆为龙虎,成五采 (“彩”) 张良出,要项伯 (“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 旦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座”) 置之坐上。 (“座”) 不者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早”)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如果不这样),(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
5、 2、行李之往来。 (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缺少的东西。 今: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人。 今: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走投无路。 今: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眼泪。 今:鼻涕。),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袒露一只臂膀。 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礼品。 今:货币。)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掷击;今,拿着) 10、断其左股 (古,大腿; 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1、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宫廷的侍卫。 今:中医医生) 12、沛公居山东时,
6、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 13、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男女结婚) 1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之所以; 今,表结果) 15、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6、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8、庄则入为寿 (古:敬酒。 今:长寿。) 19、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20、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 今,第二次) 2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今,指鱼的肉),
7、(三)词类活用 1名次作状语 规律:名词+动词,名词如果不作动词的主语,即作状语夜缒而出(在晚上)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秦兵旦暮渡易水(早晚,极言时间极短)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在东边;西,往西) 进兵北略地(向北) 头发上指(向上)函封之(用匣子) 箕踞以骂曰(象箕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象鸟张开翅膀一样)持剑盾步走(徒步),2名词作动词 规律:名词+名/代词(前一名词若非定语或前有副词,即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与郑人盟(结盟) 函梁君臣之首(用匣子装)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走上前。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造户籍册) 吾得兄事之(做事、侍奉) 道芷阳
8、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施加肉刑)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 (从属二主) 樊於期乃前曰(上前)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祭路神) 皆白衣冠以送之(穿戴白衣白帽)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穿上上朝的衣服)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神示意),3形容词作动词 规律:形容词+名词, 名词+形容词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刑人如恐不胜(用尽酷刑)4形容词作名词 规律:动(介)词+形容词其人居远未来(远方,远地) 越国以鄙远(远地,指郑国) 供其乏困(缺少的) 此其志不在小(小处) 沛公今事有急(急事),5动词作名
9、词 规律:动词+动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使命) 使使以闻大王(使者),7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界) 既东封郑(把作为疆界。) 太子迟之(认为迟缓) 群臣怪之(认为奇怪,不正常),6使动用法 规律: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带了宾语,该词译作“使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兵) 阙秦以利晋(使减少) 若不阙秦(使削弱。)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斜侧着)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封为王,统治)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让进去)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碎),(四)一词多义 1、若(假如 如果
10、好像 你 及,比得上)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说(高兴 一种文体 诉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3、辞(推辞 告辞 推缷)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停数日,辞去 不辞劳苦,4、微(没有 低微 略微 稍微 深奥 轻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则名微而众寡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动刀甚微 5、鄙(边境 把当作边邑 浅陋 轻视,看不起) 蜀之鄙有二僧 越国以鄙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过我而不假道,鄙
11、我也 6、顾(只是 回头 难道 ) 顾计不知所出耳 终已不顾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7、见(召见 会见 被 拜见 ) 秦王必说见臣 乃遂私见樊於期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己 未尝见天子 8、深(刻毒 深刻 久 深度 很,十分。)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夜深忽梦少年事 桃花潭水深千尺 深失所望 9、还(回来 通“环”,绕 通“旋”,转身 归还 还是 通“旋”,马上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还柱而走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 计日以还 一尊还酹江月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10、资资财、钱物 资本,依据 资助 费用,物资 为蓄积 (准备) ) 持千金之资币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12、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如姬资之三年 11、如(好像 往,到去 比得上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起如厕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12、意:(意图、意愿 料想 )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3、谢:道歉 感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14、军(驻军 军营 军队) 沛公军霸上 从此道至吾军 为击破沛公军 15、言(说 话)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6、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幸亏) 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17、去(离开 距离) 亡去不义 相去四十里 18、当(正当时候 对等,比得上。) 当
13、是时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9、故(交情 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遣将守关者 20、坐(坐下 座位) 项王、项伯东向坐 因击沛公于坐 21、从(跟随 带领,使跟着 ) 张良是时从沛公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2、胜(尽 禁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杯杓 23、击(攻打 刺杀 ) 为击破沛公军 因击沛公于坐 24举(举起 全、尽)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五)虚词1、之(代词,他、这、自己 动词,到、往、 结构助词: 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提宾标志;定语前置标志;调节音节)唯君图之 子犯请击之 将焉取之 愿大王少假借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夜驰之沛公军 辍耕之
14、垄上,今者有小人之言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邻之厚,君之薄也 臣之壮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愿伯具言巨之不敢倍德也 夫晋,何厌之有?,2、其 (代词,这、他、自己 副词,还是、难道、一定、大概 连词,如果、是还是) 君知其难也 以其无礼于晋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耶?3、者 (助词,呢 ;表停顿;表判断)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亚父者,范增也,4、以(介词,用、拿、因为、把作为、把、凭、拿、按照;连词,表顺承、表修饰、表目的 “来” ) 敢以烦执事 以乱易整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以其无礼于晋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
15、以为东 具告以事 籍何以至此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以次进越国以鄙远 箕踞以骂曰 皆白衣冠以送之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5、焉 (语气词,不译 代词,它疑问副词,为什么 疑问代词,哪里 )子亦有不利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用亡郑以陪邻且焉置土石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6、而(连词,表并列、顺承、转折、递进、修饰)黑质而白章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今急而求子 图穷而匕首见朝济而夕设版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伏尸而哭 夜缒而出,7、为(wi,动词,认为、整理、做、发出、作、是、作为、成为 wi,介词,替、给、对、被 句末语气词,呢
16、)窃为大王不取也 乃为装谴荆轲 乃令秦武阳为副 愿举国为内臣 使子婴为相 为变徵之声 又前而为歌曰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军中无以为乐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为击破沛公军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为之奈何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何辞为,8、因(副词,趁机、于是、就 动词,继承、沿袭 ) 因言曰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蒙故业,因遗策 9、且(副词,尚且、将要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于(介词,比、对、向、在) 长于臣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樊哙覆其盾于地 11、然(连词,然而 代
17、词,这样 助词,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 然不自意 不然 项王默然不应,(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被动句 然郑亡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今为之虏矣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省略句 晋军函陵,秦军(于)氾南 诸郎中执兵,皆陈(于)殿下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敢以(之)烦执事 为(之)击破沛公军 具告(之)以事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4、倒装句 夫晋,何厌之有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今日之事何如 以其无礼于晋
18、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燕王拜送于庭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得复见将军于此 具告以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七)重点文言翻译 敢以烦执事: 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越国以鄙远: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焉用亡郑以倍邻?: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指晋国)增加土地呢? 共其乏困: 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唯君图之: 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图,考虑,图谋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微夫人之力不及
19、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的 旦暮渡易水: 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形容时间极短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即使太子不说,我要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求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是没用的小子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也: 樊将军因为
20、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而伤害了有德行的人的心意。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供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庙: 愿意全国上下做秦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先王的宗庙。 见陵之耻: 被欺侮的耻辱,函封之: 用匣子装起来 终已不顾: 始终不回头 唯大王命之: 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 少假借之: 稍微原谅他些 使毕使于前: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今得而闻教: 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乃为装谴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与之同命: 与他同生共死 沛公安在: 沛公在哪里? 按剑而跽: 握着剑,跪着身子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惟恐不能杀光,对
21、人用刑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窃以为大王不取也: 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沛公奉为寿,约为婚姻: 沛公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又)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沛公想在关中称王, 让子婴担任宰相,占有全部珍宝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军营里没有用来助兴的,请让我来舞剑助兴,三、文学、文体常识 1、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以春秋为历史背景,著成左传,并参与编著国语,成为中国历史学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
22、语重记言。 2、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3、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4、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5、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6、史书常见的几种体例 (1)编年体: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 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
23、史书(相传孔丘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 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相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2)国别体:是一种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国语战国策等均采用这种体例。 (3)纪传体:是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记传为中心的史书体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直至清史的二十四史均采用这种体例,一、基本要求:信(准确)达(通顺)雅(优美) 二、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一)直译: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帝号、官名、 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 译字词 删(发语词;感叹词;一些连词;补足音节或停 顿作用的助词;偏义复词)换(单章节词名、动、形、副词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调(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译句式 补(省略句;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 )套(判断句;被动句;固定句式) (二)意译:(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文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