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答案.doc

上传人:nacm35 文档编号:6594683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答案诗经两首1、下列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qin)期 白头偕(ji)老 尔卜尔筮(sh) 淇水汤汤(shng)B、体无咎(ji)言 夙(s)兴夜寐 渐(jin)车帷裳 雨雪霏(fi)霏C、将(qing)子无怒 象弭(m)鱼服 小人所腓(fi) 四牡(mm)业业D、不遑(hung)启处 忧心孔疚(ji) 自我徂(c)尔 于(y)嗟鸠兮1、C(偕 xi;B 渐 jin;D 疚 ji 于 x)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B(A 夙,夜,名 词

2、作状语 C 象, 鱼,名词作状语 D 雨,名 词用为动词)3、各句的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宴:形容词,快乐。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动词,访问,探问。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载:动词,承载。D、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腓:动词,遮蔽。3、C(载 连词 “又”)4、对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见复关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2)二三其德 吾其还也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4、D(以: 连词 ,表目的;介词,把

3、。 其:他,代 词;表祈使、商婉的副 词)5、比较下边句子加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与意思相同,与意思相同 B与意思相同,与意思不相同C与意思不相同,与意思相同 D与意思不相同,与意思不相同5、C(从另一个角度考查实词 意义和用法)6、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 通 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 通 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 通 畔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诗歌 305 篇。编排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通常把这三个部分叫做风、雅、颂_。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

4、三种,通常称2做赋、比、兴。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通常称为“诗经六义”。离骚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谣诼(zhu) 离骚(so) 岌(j)岌可危 B、方圜(yu n) 蛾()眉 朝谇(su )而夕替C、攘 (rng)诟 兰皋(go) 相(xing)道 D、溘(k )死 芰(j )荷 鸷(zh)鸟1、D(“芰荷” 的“芰”应为“j”)2、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D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 “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B、芳与 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C、回 朕 车 以 复路兮

5、, 及 行 迷 之未 远 。 朕 , 秦 以 前 一 般 都 可 用 于 自 称 。 复 路 , 返 回 原 路 。 之 , 无 意 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3、对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3、 D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 死(为而死)直兮。B、不吾 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 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而攘(忍受)诟(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 ,将往观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4、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幅对联说的是 4、CA、 贾谊 B、诸葛亮 C、屈

6、原 D、文天祥5、填空 (1) “离骚” ,按东汉班固的解释,即_的意思。 (2) 楚辞是由_(朝代)代_(姓名)所辑录的_、_及后人仿写的作品,因这些诗歌_故名为“楚辞” 。6、 翻译下列句子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我后悔选道路没有看对,久久地伫立着我想返回。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到朝庭去做官受到责难,回江湖重整我旧时衣衫。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佩带上好服饰多彩缤纷,香喷喷那气味真是好闻。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怨我那神圣王实在荒唐,他始终不能把民情体谅。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是雄鹰是凡鸟不能同群,都这样自古代直到如今。 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

7、为常。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孔雀东南飞1、下列加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1、C)A、公姥(m) 薄(b)禄相 伶俜(png) B、葳蕤(wi ru) 玳瑁(di o) 徘徊(hui)C、钱帛(b) 便(bin)言多令才 否(p)极泰来D、摧藏(zng) 虽与府吏要(yo) 敷衍塞(s)责3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终老不复取。 B、箱帘六七十。 C、谓言无誓违。 D、府吏见丁宁。E、奄奄黄昏后。 F、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2、F(A、“取”通“娶” B、“帘”通“奁”C、“誓”通“愆 ”D、“丁宁”通“叮咛”E、 “奄奄”通“晻晻” ,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3

8、、下列句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A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4、从题首的注音与释义中,选择恰当的将序码填入相关的例句括号中。 相 注音:A. xing B. xing释义:A.观察、审察 B.命相 C.辅助 D.古代官职名 E.互相 F.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儿已薄禄相(音 B 义 B) ,幸复得此妇 操虽托名汉相(音_B_义_ D _) ,其实汉贼也誓不相(音 A_义 F)隔卿,且暂还家去 枝枝相(音 A 义 E_)覆盖,叶叶相(音 A 义 E)交通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音 B 义 C_) 巫医乐师

9、百工之人,不耻相(音 A_义 E )师朱文子相(音 B 义 C )三君,妾不衣帛 胜不敢复相(音 B 义 A )士5、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并指出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区别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自由自在 虽与府君要 古义:约 今义:需要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今义:同情人家 适得府君书 古义:刚才 今义:适合却与小姑别古义:回头 今义 :转折词 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好自相扶将古义:服侍 何意出此言古义 :料想 今义:心意举手长劳劳 古义:怅惘若失 奄奄黄昏后古义:暗沉沉的 今义:气息将绝6、阅读“新妇谓府吏吾独向黄泉。 ”两段文字,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感君区区怀

10、。 区区:真挚的情意 何乃太区区。 区区:愚拙 区区小事。 区区:不重要 区区之众。 区区:很少 区区与诸君。 区区:自称的谦辞 (2)君既若见录。 见:我 信而见疑。见: 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见:通“现,显现” 真知灼见。见:见识,见解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见:会面,见面 7、填空(1)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 ,并称为“乐府双璧” 。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诗三首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几何! 几何:怎么样。 B

11、、采之欲遗谁? 遗:遗留。4C、忧伤以终老。终老:度过晚年,甚至去世。 D、何以解忧? 何以:为什么。1、C(A 项应 解释为“多少”, B 项应解释为“赠送”,D 项应解释为“凭什么”)2、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A、性本爱丘山。 性:天性、本性。 B、池鱼思故渊。 渊:河流。C、暧暧远人村。 暧暧:温暖。 D、依依墟里烟。 墟:废墟。A(B 项应解释为“深水”, C 项应解释为“昏暗、模糊”, D 项应解释为“集市”)3、补写名句(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5) ,性本爱丘山。(

12、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4、阅读归园田居 ,完成下列各题(1) 、“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3)、“尘网”、“樊笼”,比 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 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 对官场极大嫌弃。 “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 缚 ,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2) 、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4)、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蜜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接着写 远景,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 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 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 阔、心旷神怡,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