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6 课 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局面,让学生认识到分立是暂时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 鼎立。 教学难 点 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新课导入导入 1:(材料式导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曹操蒿里行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
2、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上述诗句都与东汉时期的历史人物曹操有关,你知道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吗?两首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导入 2:(情境式导入)同学们,下面请欣赏三国演义片头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教学内容课堂探究板块一 官渡之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3、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材料二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1)材料一的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2)为了改变材料一的状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曹操率先与袁绍进行了哪次战役?此次战役的特点是什么?(3)说说这次战役中曹操胜利的原因。答案:(1)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2)官渡之战。曹军以少胜多。(3)客观方面:袁绍骄傲轻敌;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主观方面: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增强了号召力;重视人才。经济上:招募流
4、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发展生产,粮食储备丰富。军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作战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战术。过渡语: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曹操的下一步理想和目标是要统一全国,那么就必须消灭南方孙刘联军的势力,一场赤壁大战展开了。板块二 赤壁之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教学内容课堂探究请回答:(1)材料中“三国”指的是 、 、 三个国家。 (2)材料中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说说与此次战役有关
5、的成语或典故。(3)请列出这次战役中弱方取胜的原因。从中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答案:(1)魏 蜀 吴(2)战役:赤壁之战。成语或典故: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3)原因: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来自北方,士兵疲惫,水土不服,且不习水战;孙刘联合,采用火攻等正确战术;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任选两点即可,其他原因只要符合题意也可)经验教训: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过渡语:三国鼎立期间,魏、蜀、吴三国为了打败对方,都特别重视发展生产,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此,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板块
6、三 三国鼎立(1)结合本目知识,制作表格,归纳三国鼎立的形成。(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绘制三国鼎立示意图。(4)简要说出三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答案:(1)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魏 220 年 曹丕 洛阳蜀 221 年 刘备 成都吴 229 年 孙权 建业(2)直接原因:赤壁之战。根本原因: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3)如图所示:(4)魏: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全国。吴:造船业发达,230 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结束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是三
7、国鼎立局面形成进程中的重要战役,这一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3板书设计当堂达标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2.确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C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3.“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B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州之战4.下列人物没有称帝的是( D )A.刘
8、备 B.孙权 C.曹丕 D.曹操5.三国时期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联系的国家是( A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教材图片分析1.官渡之战形势图: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200 年,曹操军与袁绍军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识读图片时,要注意把握示意图中的官渡、乌巢等地点,以加深对战役进程的了解。2.三顾茅庐:为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曾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住所隆中拜访,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打动,见了刘备,诸葛亮给刘备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即著名的“隆中对”,深得刘备的赞许,诸葛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3.三国鼎立形势图:识读地图时,找出魏、蜀、吴三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在图中找出三国的都城所在地以及官渡、赤壁、夷洲的具体位置。史料积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