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08951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KS5U解析】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KS5U解析】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KS5U解析】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KS5U解析】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2018 届高三高考 5 月模拟文科综合试题(第三模拟)本试卷共 47 题,共 300 分。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时,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公提出“以德配天” ,到春秋时期,周内史叔兴提出:“吉凶由人” 。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这表明春秋时期A. 民本思想强调民的作用B.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变化C. 儒家天命观影响很广泛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答案】B【解析】商朝注重神,周朝注重德,春秋时期注重人,说明古代天

2、人关系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故B 项正确;民本思想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 A 项错误;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产生,不能涵盖材料的主旨思想,故 C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天人关系,不是贵贱等级的人伦关系,故 D 项错误。2.史料 出处“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 后汉书百官志建武十三年, “大飨将士,斑劳策勋。罢左右将军官”后汉书光武帝纪“(匈奴)略有西域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后汉书西域传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叶厚赏赐之”上表为后汉书中对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内政建设与边防政策相一

3、致B. 地方豪强势力危及中央集权C. 开国功臣的军政特权被削弱D. 削减地方军有利于稳定边防【答案】A【解析】表格第一栏史料说明罢黜郡都尉,归太守管理,第二栏是罢左右将军官,第三栏是对边疆匈奴管理不在设置都护。材料说明对内和对外都是罢免官职,政策一致,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削减的是地方官员权力,不是开国功臣,故项错误;地方军的削减显然不利于边防的稳定,故 D 项错误。3.宋代时,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择婿看重其前程等社会现象普遍出现,其中,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这些情形表明A. 门阀政治开始衰败B. 士尊商卑观念得以改变C.

4、 官僚社会趋利成风D. 社会等级秩序出现松动【答案】D【解析】过去选择婚姻主要是攀门第为标准,宋代时期的标准以婚姻和前程作为标准,说明社会等级秩序出现了松动,故项正确;材料说明等级关系的变化,并不能说明门阀政治开始衰败,故项错误;材料没有重视商人地位提高,故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官员对于利益追逐的信息,故项错误。4.清初某浙江海商说, “数十年前,江浙海船赴奉天贸易,岁止两次,近年则一年行运四回,凡北方所产粮、豆、枣、梨运来江浙,每年不下一千万石” 。这反映了当时A. 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B. 政府鼓励区域贸易发展C. 开海政策扩大国内市场D. 东北开发促使海运勃兴【答案】C【解析】【详解】材

5、料说明江浙海船赴奉天贸易由原先一年两次变为一年四次,说明政府对于对于海禁政策放松,促使国内贸易的扩大,故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国内贸易发展,并不能说明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故项错误;材料主要是海路贸易,不是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故项错误;海运勃兴是政府政策的放宽,不是东北开放缘故,故 D 项错误。5.1900 年之前,戏曲抄本是清代南北传统市集庙会上销售的一种主要商品,抄本经营盛极一时,但进入 20 世纪后,一大批京剧、戏曲、鼓词等民间需求旺盛的抄本日益减少。材料所述现象A. 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 体现了文学改良运动的诉求C. 折射出民众崇尚西学的心理D. 推动了出版行业的技术革新【答案】

6、A【解析】戏曲抄本是民间传播儒家思想途径之一,20 世纪后由于民主思想传播导致“一大批京剧、戏曲、鼓词等民间需求旺盛的抄本日益减少” ,这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故 A 项正确;文学改良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出现,故 B 项错误;民众思想变化不是推崇西学导致,故 C 项错误;抄本的减少显然与出版行业的技术革新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国民革命,都是辛亥革命的自然产物。在该学者看来,这些运动和革命共同的意义是A. 对侍统价值观念的否定B. 强调对民主共和的追求C. 注重对人性私弱的批判D. 推翻了君主制度的束缚【答案】A【解析】新

7、文化运动否定儒家思想文化,五四运动倡导民主思想以及国民革命打到军阀,都是对于传统封建思想和制度的否定,故 A 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是辛亥革命倡导思想,故 B 项错误;三者都没有批判人性问题,故项错误;推翻了君主制度的束缚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故项错误。7.20 世纪 30 年代, “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 “复兴农村” “农村改进” “改革土地制度” ,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的运动。这表明当时A. 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B. 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C. 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D. 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答案】B【解

8、析】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开始探究救国救民道路,材料中描述现象正是这一思想体现,B 正确; A 是 1919 年;材料中论述“农村危机” ,不能说明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C 错误;农村危机是指外国入侵的信息,D 错误。8.1979 年创办的计划经济研究学术期刊,先被更名为经济改革与发展 ,后又再次被更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这反映了我国A. 传统社会主义的研究价值下降B. 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C. 推广了凯恩斯主义的成功经验D. 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答案】D【解析】杂志名称“计划经济”“经济改革”“宏观经济”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变

9、化信息,说明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故 D 项正确;材料说明是经济政策研究,不是社会主义研究,故 A 项错误;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是 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故B 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主要是国家干预经济,材料说明中国逐渐走向市场经济,故 C 项错误。9.古希腊雕塑家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在公共场所摆放,不用于装饰私人房屋。与雕塑作品一样,古希腊所有的建筑杰作也都是公共性的,希腊人的私人居所却简陋而朴素。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A. 公民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B. 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贵族C. 人文主义精神尚处于萌芽时期D. 民主政治限制了公民个体意识【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古代希腊所有

10、的雕塑作品和建筑杰作都是服务于公共设施,反映出古代公民都是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故项正确;材料说明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公共设施,不是贵族,故项错误;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已经开始产生,故项错误;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并不是限制个体意识发展,故 D 项错误。10.1848 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宣布成立的临时政府名单中,除了 7 人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派之外,还有两名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一名工人。有学者说, “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工人代表纳入一个政权机构,这在世界历史上无疑是破天荒的创举” 。这表明当时的法国A. 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B. 工业革命深化了政治改革C. 政体之争

11、的结果已经明确D. 巴黎公社的条件趋向成熟【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发展促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导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权力提高 ,材料中“ 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工人代表纳入一个政权机构”显然是工业革命发展带来资产阶级政治要求,故 B 项正确;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才表示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诞生,并不是广泛传播,故 A 项错误;此时法国政权仍然处于政体纷争之中,故 C 项错误;.巴黎公社诞生背景是普法战争的失败,故项错误。11.下表是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外贸易(单位:百万美元)表。这一现象表明二战后初期A. 苏联依靠西方恢复本国经济B. 西方国家持续扩大对苏贸易C. 东西方分裂的格局日益明显

12、D. 美苏间的贸易关系趋于恶化【答案】A【解析】表格显示二战后初期苏联对马歇尔计划受援国、苏联势力范围国以及美国进口都远远大于苏联出口的数量,说明苏联依靠对西方贸易恢复本国经济,故项正确;表格显示年和 1946 年相比明显是出口下降,故 B 项错误;材料表格中贸易并不能体现出东西方分裂的格局的信息,故 C 项错误;表格显示美苏之间的贸易逐渐减少,但并不是趋于恶化,故项错误。12.近现代西方某画家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最基本的人类情感,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这表明当时A. 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新的时代风尚B. 工业化开始暴露严重的社会弊病C. 西方理性主义思潮面临

13、严峻挑战D. 科技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技法【答案】C【解析】“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最基本的人类情感,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符合现代主义绘画特点,现代主义借助反传统的形式表达绘画者的心境,说明西方西方理性主义思潮面临严峻挑战,故项正确;现代主义不是人文主义思想,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反传统,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解放,故项错误;工业化开始暴露严重的社会弊病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项错误;科技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技法是印象主义绘画,故项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92 年,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发表了女权辩护 ,标志着英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开端。1850 年,弗朗西丝玛丽巴斯建立了英国历史上

14、第一所全日制女子中学;1857年至 1882 年,共计 18 份已婚妇女财产权法修正案被提交议会。1882 年,英国妇女终于获得完全的财产支配权。1866 年 4 月,英国妇女起草了要求议会在适当条件下给予妇女选举权的请愿书。1928 年, 平等选举权代表案得以通过,这标志着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获得最终胜利。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的变革更为剧烈。1902 年,由中国教育学会成员蒋智由、黄宗仰提议,蔡元培、林獬、陈范等联名发起,在上海创办了爱国女学。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 。1922 年,中国共产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明确指出:“帮助妇女们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

15、治上的权利与自由。 ”从此,妇女参政运动成为无产阶级运动的一部分。1930 年底,国民党立法院通过的民法继承编正式承认女子的财产继承权。摘编自吴攸近代中英女权主义运动之比较材料二:中国妇女1963 年第 10 期上发表了福州市造船厂车工隙梅英的回忆录我是怎样争取婚姻自主的 。文章回忆了她如何对抗家庭的坚决反对,与担任业余工校文化教员的恋人陈桓争取婚姻自由的经历。因为陈桓收入较低且脚有残疾,父母不同意二人结婚。女主人公与爱人去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在父母要求退婚时,她说, “我没有违法,也没有爱错人。我们一起到区里去评理吧,由政府来判断我该不该退婚” 。她请求妇代会帮她解决问题,劝自己的父母不要收

16、礼金,领导也支持她与旧思想斗争、婚事从简,并给她的父母做工作。最后其父母终于同意了她的婚事。摘编自刘希对“妇女解放”的认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英女权主义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简析20 世纪初中国女权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地位的变化。【答案】 (1)不同之处英国:英国女性拥有自我解放的意识与独立意识,是女权运动的主体,男性起到协助和推动的作用;在既有的宪法框架内进行,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女性权益;随着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实现了各项权利的平等。 (任答两点即可)中国:中国女性较缺乏独立意识,中国女权运动体现出男性特色;在政府

17、主导下进行;女性权利意识起步晚;深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与中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密切相关;暴力与和平方式并存;近代中国的女性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男性平等。 (任答两点即可)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巾国近代化的初步发展;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反殖民主义和反侵略主义的需要;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的推动。(2)变化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实现了婚姻权利的自主。变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展开:1950 年婚姻法的通过;中国人法律意识的进步;相关制度的保障。变化的影响:中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下男女不平等的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风貌;促进了中国女性

18、法律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法治意识以及性别平等意识的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一“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发表了女权辩护”“ 英国妇女起草了要求议会在适当条件下给予妇女选举权的请愿书”“平等选举权代表案 得以通过,这标志着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获得最终胜利”归纳英国女权运动特点,依据材料一“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 。1922 年,中国共产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的信息从“女性较缺乏独立意识,中国女权运动体现出男性特色以及在政府主导下进”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依据近代社会特点从民族危机、西方思想影响以及国内政治运动推动等回答

19、即可。(2)本题属于评价类型题,依据材料二“与担任业余工校文化教员的恋人陈桓争取婚姻自由的经历”“导也支持她与旧思想斗争、婚事从简,并给她的父母做工作。最后其父母终于同意了她的婚”的信息从变化的表现、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点睛: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 。 “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 “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

20、产生的历史作用绘制了下图。该图反映了二战后的国际社会环境发生的多方位的变迁,这些变迁对国家行为模式产生了阻碍或激励性的影响。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模式的转换运用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图进行探讨。 (。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从国际制度上看:二战中国际反法两斯联盟通过反法西斯战争宣告了殖民主义制度的非法性和不合理性;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联合国的建立,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以及探索混合经济制度解决经济滞胀现象等,都表明了战后世界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自己发展问题的诉求。从科技贡献来看:科技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

21、作为支撑,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信息技术的革命,事实证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增强了民众和平发展的意识。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和平发展成为战后各国理性发展战略,成为主流的世界发展模式。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欧洲一体化,德国、日本的崛起,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等,表明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比二战前大大加深,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战争的发生。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发展,以及全球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中国以构建和谐世界为理念,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并参与全球政治对话。【解析】本体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提取观点 ,然后依据提取观点进行论证 ,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信息从“政治、科技和

22、经济推动国家行为发展”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材料图示和所学从从国际制度、科技贡献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分析回答。点睛: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代,晁错向汉文帝上移民实边书,说“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 。至汉武、宣、昭帝时期,河西的移民连同戍卒已达 50 万人。唐代

23、,陆贽向唐德宗上书,力主从内地募民到西北边地屯田戍边,自北宋至明朝,通过征集役夫、招募流民和扩大驻军的方式,移民大量涌向西北。至清代乾隆年间,乾隆帝发布谕旨:“国家承平日久,生齿繁庶,小民自量生计艰难,不得不就他处营生糊口,此乃情理之常。西陲平定,疆宇式廓(范围) ,辟展、鸟鲁木齐等处在屯田,而客民之力作、贸易于彼者,日渐加增,将来地利愈开,各省之人将不招自集,其于惠养生民甚为有益。 ”摘编自宾静中国清朝中期的人口迁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人口向西北迁移目的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朝中期向西北移民的历史影响。【答案】 (1)变化:从汉代到清代之前,向

24、西北移民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外患,在边疆移民屯田,减轻朝廷军费负担。清代开始,向西北移民的主要日的是缓解内地人口的压力。(2)影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地人口的压力,扩大了边疆地区的可耕地面积,加快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促进了西北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工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劳动力;繁荣了地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同时人口迁移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清政府缺乏对迁移人口的有效管理。【解析】(1)依据材料一“河西的移民连同戍卒”“西北边地屯田戍边 ”“招募流民和扩大驻军的”“ 国家承平日久,生齿繁庶,小民自量生计艰难,不得不就他处营生糊口”的信息从清

25、朝中期以前和以后两个时间段分析移民的变化。(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缓解了内地人口的压力,扩大了边疆地区的可耕地面积,加快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促进了西北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迁移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等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分析回答。点睛: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2)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16.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在法国的外交实践中, “戴高乐主义”的印记十分明显:1958 年 9 月,戴高乐提出改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机构,建立一个美、英、法三国组

26、成的领导机构,遭到美、英的拒绝。1959 年 3 月,戴高乐宣布法国地中海舰队不再受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指挥。1960 年 2 月,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0 年 6 月,塞内加尔和马里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独立国家,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1962 年 7 月,阿尔及利亚宣布独立。1963 年,法国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飞机中队的指挥权;1963 年 1 月,法国和德国在巴黎签订法德合作条约。1964 年,法国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敦促美国向法国学习,趁早承认中国。1966 年,戴高乐正式访问苏联。摘编自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体系的视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戴高乐主义”实践活动

27、的主要内容。 (不得摘抄材料)(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高乐主义”形成的背景。【答案】 (1)内容:挑战美国控制的北约军事一体化;冲击美国的核垄断;改善与东方国家的关系;促使法德和解(或推动欧洲一体化) 。(2)背景:欧洲历史文明的悠久;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丧失了国际舞台中心的甬色;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苏争霸,西欧联合,对美国的分离倾向越来越明显;法国谋求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的政治目标。【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戴高乐提出改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机构”“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 法国和德国在巴黎签订法德合作条约”从挑战美国控制的北约军事一体化、冲击美国的核垄断、改善

28、与东方国家的关系以及促使法德和解等角度思考回答。(2)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争霸、西欧联合以及法国谋求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的政治目标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选做题的答题要求一般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从材料中搜寻要点,又要结合教材知识和考生个人储备的知识。最低要求是把材料中的要点概括全面,保证得分率。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中国史学有着关注文化的悠久传统,然而独立的、系统的文化史研究则始于清末,且由译述西洋文化史专著为开端。中国学者仿效西方文化史专著体例,参考其史观,自行编撰中国文化史专著,梁启超可谓这方面的开山者。梁启超与欧

29、洲启蒙时代伏尔泰等人的史观相通,他 1902 年撰新史学 ,批评旧史学的弊端。他还力倡“史界革命” ,认为文化史的编暴便是“史界革命”的重要方面,其在 1921 年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专门史与普遍史进行了区分,称“普遍史即一般之文化史” ,指出文化史须由具备通识的史家依据专史撰写。他设计的中国文化史目录 ,包括朝代篇、政制篇、法律篇、教育篇、交通篇、饮食篇、服饰篇、学术思想篇等 28 篇。以梁启超为端绪,文化史被视作“叙述进化之现象”的历史、 “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的历史、 “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的历史。承担启蒙任务的文化史学由此在中国揭开序幕。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1)

3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文化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文化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影响。【答案】 (1)特点:与传统的以政治史为主线的通史相区别;以广义文化为书写的对象;涵盖物质、精神、制度、社会生活等层面;提倡进化的历史观。(2)背景: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西方启蒙运动、西方进化论以及进化史观、西方文化史学对梁启超等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历史影响: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为后世文化史学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解析】(1)依据材料“文化史须由具备通识的史家依据专史撰写”“文化史被视作“叙述进化之现象”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梁启超编排文化历史和传统史学顺序区别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近代化发展以及西方思想和文化历史对于梁启超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中华民族意识的发展、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以及后世文化史学的创作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原因类解析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做到角度全面。重大历史事件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有时还需要从国际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