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脊柱保健知识.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76625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8.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保健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脊柱保健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脊柱保健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脊柱保健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脊柱保健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 全国推拿临床医疗中心 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2,脊柱伤病是人类常见病痛,3,4,5,6,脊柱的运动-屈伸,7,脊柱的运动-侧屈,8,9,10,11,人类脊柱生物力学模式较适应原始人的草原狩猎方式,在这一运动学模型下,人体保持直立,缓步前行,两眼平视前方,头颈左顾右盼以发现腊物,因而腰椎和颈椎经常处在低强度运动中,这是一种最有利于人类脊柱的运动模型。 直立与两眼平视前方使得腰椎和颈椎长期维持生理曲度,腰部头颈的左右转动使得肌肉、韧带不易疲劳,椎间盘物质代谢顺利进行,脊柱的退变过程最为平和,12,随着人类慢慢进入农耕社会,脊柱的运动学模型发生了很大

2、的变化,负重成为一种普遍的劳作方式,脊柱退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劳损开始困扰农民。 人类社会又快速进入工业社会,脊柱的运动学模型突然发生了剧变,高效批量生产方式下的流水装配作业逼迫许多工人长期以一种单一姿势、单一动作进行体力劳动。这时,腰椎间盘突出及其他腰椎疾病就成为主要的脊柱问题。,13,近二十年内,人类社会飞速进入信息社会,脊柱的运动学模型瞬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电脑的广泛使用使众多的文职人员长期在弯腰屈背的坐姿下注视荧屏,操作键盘和鼠标,成为与狩腊生活截然相反的运动模式,椎间盘的物质代谢受到极大的干扰,退变加速,肌肉韧带容易劳损,颈椎问题开始超过腰椎疾病成为临床的主要脊柱问题。,14,15,脊

3、柱常见病,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性眩晕、头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扭伤 腰肌劳损 腰椎增生性骨关节炎、腰椎滑脱 慢性疲劳综合症 ,16,椎间盘退变是脊柱病的核心问题,影响脊柱退变的始因为椎间盘水分减少,其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环节,即椎间盘内压力大小和压力波动。 椎间盘内压越大,脊柱负重状态下水分从髓核中被重力榨出的量越多,纤维环软骨纤维的机械性劳损和断裂的频率就越高 内压波动越小,椎间盘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与椎体间交换的水分与营养物质也越少。上述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椎间盘水分丢失增加,脊柱退变过程加速。,17,脊柱病防治的核心问题,如何保护椎间盘延缓椎间盘退变进程减轻椎体退变增生,18,脊柱前屈是使

4、椎间盘负荷进一步增高的不利姿势,前屈引起椎间盘负荷增高的机制在于三个方面: 前屈使身体重心前移,重力距相应增加,通过杠杆作用使椎间盘负荷提高; 重力前移时,脊柱伸肌群为平衡这一静力负荷,加强收缩,肌力也会进一步增加到脊柱上; 前屈状态下,运动节段的前后柱之间负荷分布改变,原先由后柱承担的压负荷完全由前柱(椎体和椎间盘)承担。当站立位身体前倾15状态下(相当于低头鞠躬致意姿势),腰椎间负荷大致与端坐位相当,而比直立位增高50左右。采取弓背弯腰坐姿的工作者,其腰椎间盘内压要较端坐位增加30左右。若身体继续加大前屈角度,情况还要恶化。当站立位身体前倾30状态下(相当于日本式鞠躬姿势),腰椎间负荷较直

5、立位增高1倍以上。可以推理,采取弯腰屈背坐姿的工作者,其腰椎间盘内压最高,较端坐位增加100,为仰卧位的10倍以上。,19,脊柱的稳定系统,椎间盘、韧带、椎骨构成内源性稳定 而脊柱周围的肌肉构成外源性稳定 神经系统来控制上述两个系统,使它们协调稳定,20,21,容易引起脊柱失衡的常见不良姿势,日常所见的驼背、侧弯、过度肥胖、怀孕等姿势不良,容易引起肌力失调,破坏脊柱的动力平衡,甚至形成结构性改变 再加不合适的床铺、坐椅、衣服、鞋靴及工作中用力体位不当,都是引起姿势性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良的姿势和体位可逐渐破坏体态平衡,并不需明显的外伤史,就可以引发颈腰背痛。所以,养成正常

6、的生活和工作姿势与体位对预防腰背痛具有重要意义。,22,不同体位的腰椎间盘负荷对比,23,不同姿势的腰椎间盘负荷对比,24,颈腰部支撑对椎间盘的影响,颈腰椎在前屈位状态下,其下部椎椎间盘的压力要比中立位上升3050。 坐位时颈腰部有合理支撑可使椎间盘负荷比无支撑的悬空状态进一步降低75以上。,25,青少年脊柱侧凸症患者多由于习惯性不良姿势引起。这些女孩从幼儿起,由于脊柱肌群薄弱,即使读书写字时也感到身体疲劳,身体歪斜,头部枕在一侧手臂上进行读写。长期以往,这种习惯性不良姿势可对脊柱的骨质、韧带、肌肉起到塑型作用,形成脊柱侧弯。 现代办公条件中如电脑屏幕与身体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头颈一直处在旋转

7、位置,或经常坐软椅沙发等,26,坐位是否能维持脊柱的轴性对称,27,影响脊柱姿势的几种重要因素,理想的床缛需具备以下条件:合适的柔性度、弹性度和支撑性。 硬板床的好处是睡在上面的人体可保持脊柱的正直,有利于腰腿痛的康复。,仰位平卧时,躯干应平直,下肢伸直微外旋,两臂置两侧; 侧卧时,躯干应平直,所有四肢关节取屈曲位,应避免床铺下陷、弧形弯曲(如吊床) 枕头要适中(一般高79cm),并同时包括头后部及颈部。,28,锻炼的目的,增强肌力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充分的肌力储备对于脊柱平衡和运动协调具有主导性作用 肌肉在脊柱与四肢活动中适应各种动力学的变化(如拉力、压力、剪力、切力、推力等),必须要有充分的

8、贮备力量,否则容易引起外伤、劳损、炎症及其他病理变化 增加椎间盘弹性延缓椎间盘退变过程 影响脊柱退变的始因为椎间盘水分减少,其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环节,即椎间盘内压力大小和压力波动。椎间盘内压越大,脊柱负重状态下水分从髓核中被重力榨出的量越多,纤维环软骨纤维的机械性劳损和断裂的频率就越高;内压波动越小,椎间盘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与椎体间交换的水分与营养物质也越少。上述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椎间盘水分丢失增加,脊柱退变过程加速,脊柱病的运动防治方法,30,脊柱及内科疾病的运动治疗,运动治疗的意义 运动治疗的适应症 运动治疗的禁忌症 运动的准备和组成 运动的类型 运动强度及举例 运动时间和频率 运动的注意事

9、项,31,运动对脊柱的良性影响,促进肌肉、韧带健壮,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增加脊椎骨运动负荷,提高骨密度,减少骨量流失,预防骨质疏松; 增加脊柱及附属结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椎间盘营养和水分吸收; 提供椎间盘内物质交换源泉压力波动,减轻或减缓椎间盘退变。,32,运动治疗的意义,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轻中度高血压 减轻体重 改善血脂情况 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33,运动治疗的禁忌症,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有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并且活动后加重 严重糖尿病肾病,34,运动前的准备,运动前应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医生共同讨论: 目前的病情是否适合运动及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协调饮食治疗,运动治疗

10、及药物治疗,,34,35,运动治疗的组成,运动治疗方案包括三部分运动前准备热身活动 运动锻炼 运动后放松活动,36,运动治疗的组成 热身活动,510分钟 如步行、太极拳、保健操等。 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使心血管适应,并提高关节、肌肉的活动效应,36,37,运动治疗的组成 运动锻炼,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游泳、跳绳等,37,38,运动治疗的组成 放松活动,510分钟 如慢走、自我按摩等 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瘀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昏厥或心律失常,38,39,运动类型-有氧运动,概念: 大肌肉群运动 消耗葡萄糖、动员脂肪、刺激心肺 常见的运动形式有: 行走、

11、慢跑、爬楼梯 游泳 骑自行车 跳舞 打太极拳、打球等,39,40,运动类型-无氧运动,概念 通常为特定肌肉的力量训练 由于氧气不足,使乳酸生成增加,导致气急、肌肉酸痛等 常见运动形式: 举重一百米赛跑 不主张采用此种运动,40,41,运动强度,强度决定了效果 强度过低只能起到安慰作用,但可改善主观感官 应避免强度过大的运动,42,最轻度运动,散步,购物,做家务,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42,43,轻度运动,太极拳,体操,持续2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43,44,中等强度运动,骑车,登山,缓慢运动持续1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44,45,强度运动,跳绳,游泳,持续运动5分钟,消耗90

12、千卡热量,45,46,不同运动所消耗的热量,47,重点运动项目简介 步行,运动强度较小,比较安全 特别适合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患者 建议从慢速步行开始,逐渐增加步行速度 中间可穿插爬坡或登台阶等,47,48,重点运动项目简介 慢跑,较为轻松,跑步中不至于出现明显气喘 属中等强度,适合于较年轻、身体条件较好、有一定锻炼基础的糖尿病患者 运动效果明显,运动量容易控制 不受时间、地点或器械限制 下肢关节受力较大,易引起膝关节疼痛 间歇跑:慢跑和步行交替进行的过渡性练习 常规慢跑:速度一般为3040秒/100米,48,49,重点运动项目简介 游泳,全身均衡运动,所有脊柱周围肌肉均可锻炼到 运动量可控

13、非负重下,不会造成椎间盘再损伤 尤其适宜腰椎病患者,50,重点运动项目简介 祖国传统体育,太极拳 各式简化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 八段锦 易筋经 华佗五禽戏 其它健身气功 强壮功、内养功、站桩功、六字诀等,51,运动时间,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 运动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共同决定了运动量,两者可协调配合,52,运动频度,每周锻炼34次为最适宜 若每次运动量较小,而身体条件又较好,每次运动后均不觉疲劳的患者,运动频率可为每天1次 运动锻炼不应间断,若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效果及蓄积

14、作用将减弱,53,有助于坚持运动的方法,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 运动时间安排在较为方便的时候 结伴运动 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53,54,运动时间段的选择,通常于餐后13小时之间活动为佳,因为此时血糖水平升高 如果糖尿病患者避开药物作用高峰,以免发生低血糖 若必须在药物作用高峰时运动或体力劳动,应适当增加饮食,54,55,运动的注意事项(一),运动要有规律,强度应循序渐进,由低到中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合理安排时间 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 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软饮料、葡萄干,以备出现低血糖情况下食用,56,运动的注意事项(二),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并注意足部护理 锻炼前多饮水 如运动前血糖较低,应先加餐 运动会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应注意饮食控制 运动减体重亦应缓慢进行,每周减重400g为宜,57,运动的注意事项(三),颈椎病:不能做颈椎大幅运动,不主张颈椎操 腰椎间盘突出症:尽量少弯腰及负重运动 高血压:不应举重屏气 周围血管病变:走休息走,交替进行 视网膜病变:不举重、不潜水、头不低于腰 周围神经病变: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57,58,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