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 力 管 道 设 计 技 术 统 一 规 定 ( 试 行 )GN204-2001目 录1 总则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布置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2.4 材料选用2.5 管道应力设计2.6 管道和设备隔热2.7 管道和设备涂漆3 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附加说明11 总则1.1 目的: 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1.2 遵守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1.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
2、程、热力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及石油化工工程。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1.1 输油、输气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温降计算。其计算公式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1-1994)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3-1994 )执行。2.1.2 石油及天然气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的工艺计算,可选用本专业适用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如 ASPEN、PROII 、HYSIS 等工艺计算软件。2.1.3 对于特殊的管道穿跨越工程按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SY/T0015.1(2)-1998)执行。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布置2.2.1 设备布置
3、2.2.1.1 装置的总体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与有关装置、罐区、主管廊、道路等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2.2.1.2 装置的竖向布置应根据装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操作、检修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考虑装置内外地坪标高的协调及其内外道路、排水的合理衔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装置场地应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有组织排水,所有的雨水经过暗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2.2.1.3 设备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便于操作、维护、检修、防爆及消防,并注意节约用。2.2.1.4 设备布置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适当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风向条件确定设备、建
4、筑物与其它设施的相对位置。2.2.1.5 设备布置应根据气温、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和工艺与设备特殊要求,决定是否采用室内布置。2.2.1.6 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布置在装置的一侧,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并位于甲类设备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2.2.1.7 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应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类别分区布置,其间距符合现行的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22.2.1.8 设备之间的距离除要满足防火、防爆的要求外,还要满足下列要求:1) 设备操作、维修、吊装场地及通道;2) 构筑物(包括梯子和平台)的布置;3) 设备基础、地下管道、管沟及排水井的布置;4) 管道及仪表的安装。2.2.
5、1.9 泵布置在室内时,应成排布置并满足如下要求:1) 所有的泵端出口中心线应对齐或泵端基础面对齐,两台泵之间的净距0.8m,泵端前操作通道的宽度1m;2) 室内布置时,两排泵之间的净距2.0m;3) 泵端 /泵侧与墙之间的净距1.0m。2.2.1.10 通道和防火设备的布置要考虑对空间的安全要求,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减少对临近的设备的危害。2.2.1.11 装置内最小通道宽度为:1) 消防通道 6m(弯道半径 12m) ;2) 公共主干道 6m(弯道半径 12m) ;3) 主要车行通道 4m(弯道半径 9m) ;4) 检修通道 4m(弯道半径 9m) ;5) 次要车行通道 3m(弯道半
6、径 6m) ;6) 泵区检修通道 2m;7) 操作通道 0.8m。2.2.1.12 装置内最小通道高度为:1) 公共主干道 5.0m;2) 消防道路 5.0m;3) 主要车行通道 4.5m;4) 检修通道 4.5m;5) 次要车行通道 3.0m;6) 管带下泵区检修通道 3.0m;7) 人行通道 2.5m;8) 操作通道 2.2m;2.2.1.13 标高的确定为:1) 建筑物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200mm;2) 控制室、配电室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 600mm;3) 设 备 的 基 础 面 一 般 应 高 出 地 面 200m, 泵 的 基 础 面 视 泵 的 形 式 而 定 。2.2.2
7、管道布置32.2.2.1 管道布置设计应严格遵守管道仪表流程图的设计要求。2.2.2.2 管道布置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在满足施工、操作、维修、消防等方面的要求下,同时尽量做到整齐美观。2.2.2.3 管道应尽可能地上敷设,并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管道设在管廊或管墩上,给排水、污水和消防水管道要埋地敷设。2.2.2.4 装置主管廊应留有 1020%的预留空间,并考虑其荷载。2.2.2.5 管道布置应满足抗震要求。2.2.2.6 对有特殊工艺要求的管道、高温、高压、大口径及与重要设备连接的管道和需要柔性计算管道的布置,应优先考虑并做好规划,尽量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吸收热胀,自行补偿、减少投资。
8、2.2.2.7 与动设备连接的管道,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弹性、支撑、震动、压力脉动、气蚀等方面的要求,作用于设备接口上的推力和力矩不得大于允许值。2.2.2.8 管道布置应尽量避免出现气袋、液袋和“盲肠” 。2.2.2.9 管道除与阀门、仪表和设备之间的连接需要必要的法兰和螺纹连接外,其余均采用焊接连接,避免泄漏。2.2.2.10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均应配有套管,套管的直径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管道焊缝到套管的端部距离不小于 150mm。2.2.2.11 由于管道布置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应根据操作、维修等需要,设置放空阀、排液阀。2.2.2.12 阀门的设置应考虑操作的需要,设置在便于操作和维
9、护的地方,同时对较大差压、较大口径、较大压力操作的阀门设置旁通或齿轮操作等。2.2.2.13 阀门设在容易接近、便于操作、维修的地方,成排管道的阀门集中布置,阀门手轮最小间距为 100mm;立管上阀门手轮的安装高度宜为 1.2m,不宜超过 1.8m,如超过2.0m(且经常操作的) ,应设置梯子及平台。2.2.2.14 为了便于操作、维护和安装,装置区内应设置必要的软管站,服务半径为 15m。2.2.2.15 管架上敷设的管道无论有无隔热层,其净距应不小于 50mm,法兰外缘与相邻管道的净距应不小于 25mm;管道外壁或管道隔热层的外壁的最突出部分,距管架或框架的支柱、建筑物墙壁的净距应不小于
10、100mm;有侧向位移的管道应加大其管道间的净距。2.2.2.16 取样系统管道的布置应避免死角或袋形管,取样口的布置应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取样阀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地方,并使设备或管道与取样阀之间的管段尽量短。2.2.2.17 安全阀应直立安装并靠近被保护设备。如不能靠近布置,则从被保护设备到安全阀入口的管道压头总损失,不应超过该阀定压值的 3%;其背压不应超过该阀定压值的 10%。2.2.2.18 安全泄压装置出口管的布置,应考虑由于泄压排放引起的反作用力,合理设置支架。42.2.2.19 管道上的仪表或测量元件应布置在便于安装、观察和维修的位置;必要时可设置专用的平台或梯子。2.2.2.
11、20 控制阀和相邻管道的布置和支撑要便于控制阀的移开。2.2.2.21 在靠近设备、集中载荷、弯管、大直径三通分支管的附近设置必要的支架。2.2.2.22 管道及其组成件的最小壁厚度应按有关规范来计算,并根据介质特性和设计寿命,考虑一定的腐蚀裕度。2.2.2.23 城市热网管道设计可按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90 进行。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2.3.1 线路走向选择2.3.1.1 线路走向选择原则线路选择应遵循安全、经济、方便,同时达到最佳化的原则,既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提出的要求,又使工程费用和运行期间管线的操作维修费用最低。线路走向选择原则如下:1) 管线敷设地区的选择应符合我
12、国现行的有关规定,线路走向应避开城市规划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2) 线路应尽可能取直,缩短线路长度,同时线路也要尽可能靠近气田、城镇和工矿企业。3) 线路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公路,方便施工和管理。同时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国家电网供电,以降低工程费用。4) 线路尽可能避开高烈度地震区、沙漠、沼泽、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地区和施工困难地区。5) 站场及大、中型河流穿、跨越位置选址应服从大的线路走向,线路局部走向应服从站场和穿、跨越工程的位置。2.3.1.2 线路勘察根据设计的不同的阶段,对工程线路按不同的内容和深度,进行线路勘察,一般可分为踏勘、初勘和详勘三个阶段。勘察内容和深度要求按
13、有关规范执行。2.3.1.3 定线应遵循的原则定线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所推荐的走向方案,确定线路中线位置。定线是线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对线路走向的每个桩位置 进行认真推敲,力求定出一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线路。线路定线时遵循下述原则和要求1) 线路应力求顺直,以缩短长度;2) 应尽量减少线路与公路、铁路、河流等天然和人工障碍的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宜垂直交叉。3) 宜避开多年生经济作物区和重要的农田水利设施;4) 应尽量靠近公路,方便施工和管理;55) 线路 必 须 避 开 重 要 的 军 事 设 施 、 易 燃 易 爆 仓 库 、 国 家 重 点 文 件 保 护 单 位 的 安 全 保 护 区
14、 ,线 路 还 应 避 开 机 场 、 火 车 站 、 码 头 、 自 然 保 护 区 ;6) 线路宜避开滑坡、沼泽、软土、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地段,确需通过时,需经技术经济对比和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7) 线路应避开地震烈度大于 7 度的地震断裂带,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抗震措施。2.3.2 管道敷设2.3.2.1 管道敷设的方式的确定管道的敷设方式可分为埋地敷设和架空敷设两种。埋地敷设可采用沟埋敷设和筑土堤敷设;架空敷设可分为低架(管墩支撑)和高架(管架)敷设。将管线裸露敷设于地面的方式只适用于临时管线。埋地敷设方式不影响农业耕作和地面人类活动,还可以保护管线,减少自然和人为的损坏,因此,长输管
15、道应尽量采用埋地敷设方式。1) 埋地敷设(1) 埋深要求管道埋深是指管顶至地面覆土深度。管道的最小埋深是根据地区级别、农田耕作深度、地面负荷对管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的。一般最小埋深要求见表 2.3-1。表 2.3-1 埋地管线最小埋深要求(m)土 壤 类地区等级干 旱 水 田 岩 石 类一级 0.6 0.8 0.5二级 0.6 0.8 0.5三级 0.8 0.8 0.5四级 0.8 0.8 0.5在不能满足最小埋深要求或外载荷过大,外部作业可能危及管道安全的地方,应采取措施对管道加以保护。当输送管道通过有冻胀危害的冻土地区时,管线应埋设在冻土深度以下。管道实际设计埋深根据地
16、形、土质和管线弯头数量综合考虑确定。当地形起伏较大,若采用统一埋深,必然增加弯头数量,增加管线焊口数量;而减少弯头数量,又会导致管线埋深增加,增加管沟开挖和回填土石方工程量。确定设计埋深就是在满足最小埋深的前提下,在弯头数量和土石方工程两者之间求得一个投资最小的工程量平衡。(2) 管沟管沟截面形状和尺寸大小是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管径大小决定。当管沟深度小于3m 时,管沟底宽按下式确定 CDb106式中:b沟度宽度,m;D管子外径,cm ;C沟底加宽裕量(按表 2.3-2 确定) ,m。管沟边坡坡度应根据土壤类别和物理力学性质(如粘聚力、内摩擦角、湿度、容重等)确定。当无上述土壤的物理性质资
17、料时,对土壤构造均匀、无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深度不大于 5m,且不加支撑的管沟,其边坡可按表 2.3-3 确定。深度超过 5m 的管沟,可将边坡放缓或加筑平台。表 2.3-2 沟底加宽裕量(m)施工方法 沟上组装焊接 沟下组装焊接地质条件 旱 地 沟内有积水 岩 石 旱 地 沟内有积水 岩 石C 0.5 0.7 0.9 0.8 1.0 0.9表 2.3-3 管沟允许边坡坡度边坡坡度机械挖土土壤名称 人工挖土沟下挖土 沟上挖土中、粗砂 1:1 1:0.75 1:1亚砂土、含卵砾石土 1:0.67 1:0.5 1:0.75粉土 1:0.5 1:0.33 1:0.75粘土、泥灰岩、白垩土 1:
18、0.33 1:0.25 1:0.67干黄土 1:0.25 1:0.1 1:0.33未风化岩石 1:0.1粉细砂 1:11:1.5次生黄土 1:0.5注:当采用多斗挖沟机挖沟时,管沟边坡坡度不受本表限制。管沟断面形状一般选用倒梯形断面,当深度较大,或土壤较松散时可选用下部为矩形上部为梯混合断面管沟。管沟断面形状一般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经验自行确定,以保证施工安全为原则。(3) 管沟基础处理一般土方地区,管沟底铲平夯实即可。在岩石地区,为了防止岩石棱角扎坏防腐层,需垫土或细砂 0.2m 厚。如遇管沟底为建筑垃圾等腐蚀性较强的填土地段,沟底基础需换土夯实;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斜坡、陡坎地段,为了防止
19、雨水渗入沟底造成沟底沉陷,需采用 2:8(体积比)灰土进行沟底基础处理。(4) 管沟回填管道下沟后,应保证与沟底相接触。管底至管顶以上 0.3m 范围内,回填土中不得有块7石、碎石等,以免损伤防腐层。回填土应夯实,其密实度应大于 0.9。回填土高度应高出地表为 0.3m,让其日后自然沉陷,避免沿管沟形成低畦地带而积水。输送管道出土端及弯头两侧,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当 管 沟 纵 坡 较 大 时 , 应 根 据 土 壤 性 质 , 采 取 防 止 回 填 土 下 滑 措 施 。在沼泽、水网(含水田)地区的管道,当覆土层不足以克服管子浮力时,应采取稳管措施。(5) 土堤敷设当长输管道采用土堤埋设时,
20、土堤高度和顶部宽度,应根据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类别及性质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管道在土堤中的覆土厚度不应小于 0.6m;土堤顶部宽度应大于管道直径两倍且不得小于 0.5m。土堤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土壤类别和土堤的高度确定。粘性土土堤,压实系数宜为0.940.97。堤高小于 2m 时,边坡坡度宜采用 1:0.751:1.1;堤高为 25m 时,宜采用1:1.251:1.5。土堤受水浸淹没部分的边坡,宜采用 1:2 的坡度。位于斜坡上的土堤,应进行稳定性计算。当自然地面坡度大于 20%时,应采取防止填土沿坡面滑动的措施。当土堤阻碍地表水或地下水泄流时,应设置泄水设施。泄水能力根据地形和汇
21、水量按防洪标准重现期为 25 年一遇的洪水量设计,并应采取防止水流对土堤冲刷的措施。土堤的回填土,其透水性能宜相近。沿土堤基底表面的植被应清除干净。2) 架空敷设架空敷设的管架高度应根据使用要求确定,一般以不防碍交通,便于检修为原则,通常管底至地面净空高度应符合表 5-4 的规定。表 5-4 管道架设高度规定类 别 净空高度, m人行道路公 路铁 路电气化铁路荒 山2.25.56.011.00.20.3常用管道支架有钢支架、钢筋混凝土支架和管墩,根据不同高度、位置和受力状况经计算后确定3)埋地输油(输气)管道与其它埋地管道,埋地通信电缆交叉敷设时,其垂直净距不8应小于 0.3(0.5)m,并应
22、在交叉点处管道两侧各 10m 范围内采取加强(特加强)防腐的措施。2.3.2.2 长输管道采用弹性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弹性敷设管道与相邻的反向弹性弯管之间及弹性弯管和人工弯管之间,应采用直管侧面连接;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管子外径值,且不应小于 500mm。(2) 弹性敷设管道的曲率半径应满足管子强工要求,且不得小于钢管外直径的 1000 倍。垂直面上弹性敷设管道的曲率半径尚应大于管子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挠度曲线的曲率半径,其曲率半径应按下式计算:(4.3.14)式中 R管道弹性弯曲曲率半径(m) ;D管道的外径(cm ) ;管道的转角() 。(3) 输油、输气管道平面和竖向不宜同时发生转
23、角。弯 头 和 弯 管 不 得 使 用 褶 皱 弯 或 虾 米 弯 。 管 子 对 接 偏 差 不 得 大 于3。2.3.3 管道穿越工程2.3.3.1 水下穿越工程1) 穿越点的选择穿越点的选择应考虑走向以及不同的穿越方法对施工场地的要求。穿越点宜选择在河道顺直,河岸基本对称,河床稳定,水流平缓,河底平坦,两岸具有宽阔漫滩,河床地质构成单一的地方。不宜选择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淤泥地区和船泊抛锚区。穿越点距大中型桥梁(多孔跨径总长大于 30m)大于 100m,距小型桥梁大于 50m。穿 越 河 流 的 管 线 应 垂 直 于 主 槽 轴 线 , 特 殊 情 况 需 斜 交 时 不 宜 小 于 60
24、。2) 穿越工程设计内容在选定穿越位置后,根据水文和工程地质情况决定穿越方式、管身结构、稳管措施管材选用、管道防腐措施、穿越施工方法等提出两岸河堤保护措施并绘制穿越段平面图和穿越纵断面图。3) 敷设方式(1) 裸露敷设裸露敷设适用于基岩河床和稳定的卵石河床。管道采用厚壁管、复壁管,或石笼等方法加重管线稳管,将管线敷设在河床上。裸露敷设只适用于水流很低、河床稳定、不通航的中、小河流上的小口径管线或临时管线。324cos160DR9(2) 水下沟埋敷设采用水下挖沟设备和机具,在水下河床上挖出一条水下管沟,将管线埋设在管沟内称沟埋敷设。沟埋敷设应将管道埋设在河床稳定层中。沟槽开挖宽度和放坡系数视土质
25、、水深,水流速度和回淤量确定,当无水文地质资料,采用水下挖掘机具时可参照表 2.3-4 选定沟底宽度和边坡系数。开沟务须平直,沟底要平坦,管线下沟前须进行水下管沟测量,务必达到设计深度。管线下沟后可采用人工回填和自然回淤回填。前者是在当地就地取材,选用一定密度的物质,如卵石、块石等填入管沟;后一种方法是在河流有泥沙回淤,并且管线在自然回淤过程中仍具有一定容重的情况下,采用河流自然回淤达到管沟回填之目的。表 2.3-4 水下管沟尺寸管沟边坡土质名称 沟底最小宽度m 沟深2.5 的 不 等 腿 U 形 弯 管 管 道 或 近 似 直 线 的 锯 齿 状 管 道 。2.5.2.5 应力分析方法采用应
26、力分析程序-CAESARII 。2.5.3 管道柔性设计计算条件2.5.3.1 计算温度取设计温度2.5.3.2 计算压力取设计压力。2.5.4 管道柔性设计要求2.5.4.1 管 系 柔 性 设 计 保 证 管 道 在 设 计 条 件 下 有 足 够 的 柔 性 , 防 止 管 道 因 热 胀 冷 缩 、 端 点 附 加位 移 、 管 道 支 承 设 置 不 当 等 原 因 造 成 下 列 问 题 :管道应力过大或金属疲劳引起管道或支架破坏;管道连接处产生泄漏;管道推力或力矩过大,使与其相连接的设备产生过大的应力或变形,影响设备正常运行。2.5.4.2 在管道柔性设计中除考虑管道本身的热胀冷
27、缩外,还考虑下列管道端点的附加位移:1) 塔或其它立式设备产生热胀冷缩时对连接管道施加的附加位移;2) 管壳式换热器及其它卧式设备滑动支座移动造成连接管道的附加位移。3) 转动设备热胀冷缩在连接管口处产生的附加位移;4) 几台设备互为备用时,不操作管道对操作管道的影响;5) 不和主管一起分析的支管,将分支处主管的位移做为支管端点的附加位移;6) 根据需要,考虑固定架及限位架的刚度影响。2.5.4.3 对于分支较多、管系较复杂的管道用固定点将其划分成几个形状较为简单的管段,再进行分析计算。2.5.4.4 确定管道固定点位置时,两固定点间的管段能自然补偿。2.5.4.5 管道首先利用改变走向获得必
28、要的柔性,但由于布置空间的限制或其它原因也可采用波形膨胀节或其它类型补偿器获得柔性。2.5.4.6 在剧毒及易燃可燃介质管道中严禁使用填料函式补偿器。212.5.4.7 型补偿器,应将其设置在两固定点中部。2.5.4.8 连接转动设备的管道不使用冷紧,其它管道也尽量避免使用冷紧。2.5.4.9 对于材料在蠕变温度下( 碳素钢 380以上)工作的管道,冷紧比(即冷紧值与全补偿量的比值)宜取 0.7。对于材料在非蠕变温度下工作的管道,冷紧比宜采取 0.5。冷紧有效系数热态取 2/3,冷态取 1。2.5.4.10 作用于管道中固定点和机泵上的荷载应考虑滑动支架的摩擦力影响,摩擦系数 f 如下所示:接
29、触面 摩擦系数钢对混凝土 0.3;钢对钢 0.6;聚四氟乙烯对不锈钢 0.1;滚动摩擦钢对钢 0.1。2.5.4.11 往复式压缩机和复式泵的进出口管道除进行柔性设计外,还应考虑流体压力脉动的影响。2.5.5 评定标准2.5.5.1 管道由于热胀和其它位移受约束而产生的二次应力不得大于下式的许用应力范围: r=f(1.25 20+0.25 t)(3)式中: r管材的许用应力,MPa; 20管材在 20时的许用应力,MPa; t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f在预计寿命内,考虑循环总次数影响许用应力范围的减小系数,按下表取值:减小系数 f 值2.5.5.2 管道对设备的允许推力和力矩应由制
30、造厂提出,当制造厂无数据时,可按下列规定进行核算:1) 单列、中心线安装、两支承的离心泵,其允许推力和力矩应符合 API 610 的规定;2) 小型非冷凝式通用汽轮机的蒸汽管道对汽轮机管口的最大允许推力和力矩应符合循环次数 f 7,000 1.07,00014,000 0.914,00022,000 0.822,00045,000 0.745,000100,000 0.6100,000250,000 0.522NEMA23 的规定;3) 离心压缩机的管道对压缩机管口的最大允许推力和力矩应取 API617 的规定;4) 高温反应器的管口的推力和力矩应由反应器设计单位确定,并符合相应标准规范的要求
31、;5) 高温施加到空冷器管口上的最大允许推力和力矩应符合 API 661 的推荐值;6) 加热炉接管的允许推力和力矩应由加热炉设计单位确定,加热炉炉管的位移应由加热炉设计单位提出;7) 压力容器接管的推力和力矩应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提出。2.6 设备和管道隔热2.6.1 保温及防烫2.6.1.1 设备及管道的外表面温度在 60及其以上时,除工艺有散热要求外均应设置保温隔热层。2.6.1.2 工 艺 没 有 保 温 要 求 时 , 设 备 和 管 道 的 外 表 面 表 面 超 过 60 时 , 需 要 经 常 操 作 、 维 护 ,又 无 其 它 措 施 防 止 人 身 被 烫 伤 的 地 方
32、, 需 设 置 防 烫 隔 热 层 , 具 体 规 定 如 下 :自地面和工作台面以上,2.1m 高度以下;工作台面边缘与热表面间的距离不足 0.75m 的区域内;希望有热损失的地方可以设置屏障或防护物以取代人身防烫隔热层。2.6.2 保冷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在环境温度以下,为减少冷量损失,确保保冷层外表面温度高于环境的露点温度,防止设备或管道外表面凝露,设置保冷隔热层,具体规定如下:2.6.2.1 需减少冷介质在生产或输送过程中的温升或汽化的设备和管道设置保冷隔热层;2.6.2.2 需 减 少 冷 介 质 在 生 产 或 输 送 过 程 中 的 冷 量 损 失 的 设 备 和 管 道 设
33、置 保 冷 隔 热 层 。2.6.3 保温材料选择2.6.3.1 保温材料使用温度不超过其温度限制。2.6.3.2 不使用对被保温物体表面产生腐蚀的保温材料。2.6.3.3 保温材料中所含氯离子浓度小于 25ppm,且含有应力腐蚀抑制剂,才能用于不锈钢表面保温。2.6.3.4 保温、保冷及防烫金属外保护层材料厚度应符合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3010)表 4.4.18 的规定以及工业设备和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64-97)的规定。2.7 设备和管道涂漆2.7.1 材质为碳钢、低合金钢、铸钢的设备、管道、支架等均涂漆防腐。2.7.2 涂漆的范围:碳钢、低合金钢的设备、管道
34、及附属钢结构;23在制造厂制造的静止设备、管道及附属钢结构应涂两层防腐底漆。2.7.3 在施工现场涂漆的范围:在施工现场组装的设备、管道及附属钢结构;在制造厂已涂底漆,需在施工现场修整和涂面漆的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在制造厂已涂面漆,需在施工现场对损坏的部位进行补涂的设备。2.7.4 埋地设备和管道应进行涂料外防腐处理,其外防腐层应具有下列性能:2.7.4.1 有良好的电绝缘性。2.7.4.2 有阴极保护时,防腐层应具有一定的耐阴极剥离强度的能力。2.7.4.3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确保涂层在搬运和土壤压力作用下无损伤。2.7.4.4 涂层与管道、涂层与涂层间应具有良好的粘接力,涂料对衬布
35、有较好的浸透性。2.7.4.5 有良好的防渗性和化学稳定性。2.7.4.6 有足够的耐热性,确保在使用温度下不变形;耐低温性能好,能确保在低温下堆放、搬运和施工时不龟裂、不脱落。2.7.5 根据具体涂料的产品施工要求确定现场表面处理的方法和除锈等级。2.7.6 涂料的选用原则2.7.6.1 涂料的性能应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2.7.6.2 按用途选择涂料。2.7.6.3 按材质表面温度选用涂料,所选用的涂料应与设备和管道的温度相适应。2.7.6.4 防 腐 蚀 涂 膜 层 由 底 漆 、 中 间 漆 (取 决 于 涂 料 性 质 )和 面 漆 构 成 , 并 且 配 套 使 用 。2.7.6.5
36、 选用的底漆或防锈漆应与规定钢材表面除锈质量等级相适应。2.7.7 设 备 、 管 道 外 表 面 涂 色地 上 设 备 和 管 道 均 需 做 表 面 涂 色 , 其 涂 色 要 求 应 按 油 气 田 地 面 管 线 和 设 备 涂 色 标 准 ( SY0043-1996) 和 石 油 化 工 企 业 设 备 管 道 表 面 色 和 标 志 ( SHJ43-1991) 执 行 。3 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及规范序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备 注1 基础标准(1) GB/T1047-95 管道元件的公称通径(2) GB/T1048-90 管道元件的公称压力(3) GB/T1415-92
37、 米制锥螺纹(4) GB/T7306-87 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5) GB/T12716-91 60。 圆锥管螺纹(6) GB3100-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7) GB3101-93 有关量、单位制及其应用(8) GB3102.1-93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24序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备 注(9) GB3102.3-93 力学的量和单位(10) GB3102.4-93 热学的量和单位2 设计标准(1) 安全、卫生、环保设计规范1)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 GB50187-9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3) GB11654-11666-89 工业
38、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4)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5) GBJ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1997 年局部修改)(1997 年版)6) GB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 年局部修改条文)7)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 年版) (局部修订公告27 号)8) GB50183-93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9) HG20503-92 化工建设项目噪声控制设计规定10) HG/T20649-1998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11) HG/T20687-1989 化 工 企 业 爆 炸 和 火 灾 危 险 环 境 电 力 设 计
39、 规 范12) HG/T20675-1990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程13) HG/T20667-1986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4) HG/T20660-1991 压力管道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2) 管道设计标准1) GB6567.1-5-86 管道系统的图形符号2) GB50251-94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3) GB50253-94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4) GB50316-200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5) HG/T20549-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6) HG20553-93 化工配管用无缝及焊接钢管尺寸选用系列7) HG20537.1-92 奥
40、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选用规定8) HG20519-92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9) HG20546-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11) HG/T20645-1998 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12) HG/T20646-1999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规定 待批13) HG/T20674-1989 化工建(构) 筑楼面荷载设计规定25序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备 注14) HG/T20695-1987 化工管道设计规范15) HG/T20521-92 化工蒸汽系统设计规定16) HG/T20550-93 球形补偿器配置设计规定17) SHJ9-1989 石油化工企业燃气系统和
41、可燃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18) SH3054-93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19) SH3059-94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20) SH3039-1991 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21) SY/T0019-97 埋地钢质管道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22) GB/T17116.1-3-1997 管道支吊架23) HG/T20670-1989 化工厂管架设计规定24) HG/T21629-1999 管架标准图 HGJ524-9125) CD42A22-84 管道跨距设计规定26)27) TC42B2-94 管道支架设计及计算28) SH3041-1991 石油化工企业
42、管道柔性设计规范 SHJ41-9129) SH3073-95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30) GB8175-8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31) GB/T4272-9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32) GB/T15586-95 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33) GB11790-96 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34) GB50264-97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35) CD42A20-83 设备、管道的蒸汽伴管加热系统设计规定36) CD42A17-84 保温(50650)设计规定37) CD42A18-84 保冷(+10 -200)设计规定38) CD412B1-84 保温(50650)通用
43、图册39) CD42B2-84 保冷(+10 -200)通用图册40) CD42B6-83 蒸汽伴管结构通用图41) CD42B7-83 蒸汽全夹套结构通用图42) HG/T20679-1999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HGJ34-9043) SH3022-1999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道涂料防腐设计与施工规范44) SHJ43-91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道表面涂色和标志 SH3043-199145) SY/T0420-97 埋地钢质管道石油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46) SY/T0447-97 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47) GB50028-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1998 年版 )
44、26序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备 注3 管道及管道组成件(1) 管道1) HG20553-93 化工配管用无缝及焊接钢管尺寸选用系列2) HG20537.3-92 化 工 装 置 用 奥 式 体 不 锈 钢 焊 接 钢 管 技 术 要 求3) HG20537.4-92 化工装置用奥式体不锈钢大口径焊接钢管技术要求4) GB8163-1999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5) GB/T14976-94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6) GB12771-91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7) GB/T14980-94 低压流体输送用大直径电焊钢管8) GB/T3091-93 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9)
45、GB/T3092-93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10) GB3087-1999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11) GB5310-95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12) GB6479-86 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13) GB9948-88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14) GB/T13795-89 直缝电焊钢管15) GB13296-91 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2) 管件1) GB11687-87 钢质弯头2) GB12459-90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3) GB/T14383-93 锻钢制承插焊管件4) GB/T14626-93 锻钢制螺纹管件5) HG/T21632-90 锻钢制承插焊螺纹和对焊接管台 HGJ
46、529-906) HG/T21634-88 锻钢承插焊管件 HGJ10-887) HG/T21635-87 碳钢、低合金钢无缝对焊管件 HGJ514-878) HG/T21631-90 钢制有缝对焊管件 HGJ528-909) HG/T21551-95 柱塞式放料阀10) HG/T21608-96 液体装卸臂(3) 连接件、紧固件1) GB901-88 等长双头螺柱 B 级2) GB953-88 等长双头螺柱 C 级3) GB5785-2000 六角头螺栓 细牙4) GB5780-2000 六角头螺栓 C 级5) GB5782-2000 六角头螺栓27序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备 注6
47、) GB6170-2000 I 型六角螺母7) GB6171-1986 I 型六角螺母 细牙8) GB799-88 地脚螺栓9) HG20592-20635-97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10) JB/T2769-92 PN16-32Mpa 螺纹法兰11) JB/T2771-92 PN16-32.0Mpa 接头12) JB/T2776-92 PN16-32MPa 透镜垫13) JB/T2777-92 PN16-32Mpa 无孔透镜垫14) JB/T2770-92 PN16-32.0Mpa 接头螺母15) JB/T2773-92 PN16-32MPa 双头螺母16) JB/T2774-92 PN
48、16-32.0MPa 阶双头螺柱及螺孔尺寸4 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 GB50184-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 GB50185-93 工 业 设 备 及 管 道 绝 热 工 程 质 量 检 验 评 定 标 准3) GB20252-94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4) HG20234-93 化工建设项目进口设备、材料检验大纲5) SY4029-1993 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长输管道线路工程6) SY0453-1998 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油田集输管道工程5 施工及验收规范1) GB50253-97 工业金属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条文说明2) GB2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 GB50183-9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 GB50274-98 制冷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 GB/T8923-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6) HGJ229-91 工 业 设 备 、 管 道 防 腐 蚀 工 程 施 工 及 验 收 规 范7) SH3501-1997 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 CJJ33-89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及验收规范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