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2.1组成细胞的元素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67.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2.3.1生物大分子的碳链骨架糖类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66.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2.3.2蛋白质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65.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2.3.3核酸脂质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6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1 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一、基础巩固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分别是( )A.C、O B.H、CC.O、C D.O、N答案: C2.人们经常食用的肉类和蔬菜被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大多被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部分,其根本原因是( )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B.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大体相同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 CD.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解析: 生物体总是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有选择地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管相同生物还是不同生物,组成它们的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是相同的,因此不同生物间可进行物质转换。答案: B3.同一元素在不同细胞中含量不同,甚至存在极大差异。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组成细胞的元素不完全来自无机自然界B.有些化学元素是人工合成的C.细胞中某种元素的含量是由生命活动的需要决定的D.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特有的解析: 不同的细胞在生物体内的功能不同,同种元素的含量也不同。答案: C4.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离子 培养液浓度/(mol·L -1)K+ 1Na+ 1Mg2+ 0.25Ca2+ 1𝑁𝑂-32H2𝑃𝑂-4 1𝑆𝑂2-40.25Zn2+ 1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A.Ca2+ B.𝑆𝑂2-4C.Zn2+ D.H2𝑃𝑂-42解析: 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将其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 C、H、O、N、P、S、K、Ca、Mg 等;微量元素包括 Fe、Mn、Cu、Zn、B、Mo 等。植物体内含有的大量元素,如 Ca、S、P、Mg 分别来源于培养液中的 Ca2+ H2 Mg2+,因此花卉对、 𝑆𝑂2-4、 𝑃𝑂-4、这些离子的吸收量较多。而 Zn 属于微量元素,因此花卉对 Zn2+的吸收量最少。答案: C5.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 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表现在无机环境中的元素在生物界中都存在C.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D.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包括 C、H、O、N、P、S、K、Ca、Mg解析: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表现在生物界中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存在,但无机环境中的元素并非在生物界都存在。答案: B6.从化学元素方面来看,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A.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具有特异性B.生物体中有个别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中没有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非生物界中的种类相差很大D.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解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非生物界中的相对含量不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答案: D7.下图是一种血红蛋白分子和叶绿素分子的部分结构简图,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B.人缺铁会导致贫血C.Fe 和 Mg 属于大量元素D.人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解析: 左图说明 Fe 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人缺铁会导致贫血;右图说明 Mg 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关键元素,植物体缺镁,叶绿素合成受阻,会影响光合作用;Fe 属于微量元素。答案: C8.下面有关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3A.把生物组织放在灯焰上燃烧,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沉淀产生,说明生物组织中含C、O 元素B.生物组织燃烧后的灰能促进植物生长,说明生物组织含 N、P 元素C.生物组织燃烧时发光发热,说明生物组织中含有发光元素D.干燥种子在密闭试管中加热,试管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种子中含有 H、O 元素解析: 生物组织燃烧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说明产生的气体为 CO2,但 CO2 中的 O 可以来自大气,所以不能说明组织中含 O 元素。生物组织燃烧后的灰促进植物生长,不能说明它一定含有N、P 等元素。有机物燃烧时发光发热,不是含有发光元素。干燥种子在密闭试管中加热,试管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种子中含有水分。答案: D9.右图中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中使用了 NH4NO3、KNO 3、CaCl 2·2H2O、MgSO 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A.Ca(NO3)2 B.KClC.KH2PO4 D.K2SO4解析: 根据题意,培养基中不缺乏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除 C、H、O 外,还应有 N、P、S、K、Ca、Mg,从培养基的成分分析,培养基中缺少 P,而 KH2PO4能提供 P,故 C 项正确。答案: C10.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见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 C H O N P Ca S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A.C 元素的含量很高,C 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B.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这两种生物体内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D.该植物含 C、H、O、N、S,无机自然界不含有解析: 比较表中数据可知,C 元素的含量很高,C 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A 项正确;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B、C 两项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得到,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 项错误。答案: A1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的最基本组成元素都是 C,含量最多的都是 O、C、H、N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4C.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而含量基本相同D.O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解析: C 是有机物的骨架,是各种有机物“链”或“环”形成的基础,是生物的最基本组成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有机物都含有 C、H、O,蛋白质、核酸都含有 C、H、O、N,O、C、H、N 四种元素是生物体含量最多的元素,A 项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管含量多少,都有特定的生理作用,都是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 项正确。组成各种生物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而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含量差别较大,故 C 项错。O 占细胞鲜重的一半以上,含量最多,D 项正确。答案: C综合应用12.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生物学家和化学家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科学家们发现人体细胞中的大量元素有 C、H、O、N、P、S、Ca、K、Mg 等,它们全位于元素周期表前 20 号元素之内,其他微量元素如 Fe、Zn、Cu、Mn、Mo、I、Se、B 等大多位于第四周期。(1)约占细胞总量 97%的 6 种元素是 ,其中 是最基本的元素。 (2)当缺乏 Zn、Se 等微量元素时,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这一事实说明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不仅能够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而且还能够 。 解析: 第(1)题答案:较明确,C、H、O、N、P、S 占细胞总量的 97%以上,C 是最基本的元素。第(2)题则是从对生命现象的分析中得出“化学元素影响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结论。答案: (1)C、H、O、N、P、S C(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13.识图作答。(1)从图甲和图乙中你都能得出哪些结论?① 5。 ② 。 ③ 。 (2)为什么人体细胞中的元素在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 O 而在干重中则是 C 呢?解析: 根据图甲和图乙进行元素含量上的比较,对问题进行分析,不难得出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 C、O、H、N 四种元素的含量是最多的,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 O,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 C,组成人体细胞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H2O,占 85%~90%,而 H2O 中含有大量的 O 元素。在干重时,大部分 H2O 已失去,所以 O 元素减少,C 元素最多。答案: (1)①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 C、O、H、N 四种元素的含量是最多的 ②人体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 O,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 C ③组成人体细胞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2)在鲜重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H2O,占 85%~90%,而 H2O 中含有大量的 O 元素。在干重时,大部分 H2O 已失去,所以 O 元素含量减少,C 元素含量最多。1第一课时 生物大分子的碳链骨架、糖类一、基础巩固1.学校在冬季举行班级拔河对抗赛时所用的麻绳,其主要成分是( )A.淀粉 B.蛋白质 C.核酸 D.纤维素解析: 麻绳是用麻类植物的皮(即韧皮纤维)做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是一种多糖,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答案: D2.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存在于 RNA 分子中B.核糖、半乳糖含六个碳原子,属于单糖C.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贮能物质D.人体过剩的葡萄糖可以转变成淀粉贮存于肝脏或肌肉中解析: 核糖含五个碳原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人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是脂肪;人体中不含淀粉,过剩的葡萄糖可以转变成糖原贮存于肝脏或肌肉中。答案: A3.下列各种糖类物质中,既存在于动物细胞内又存在于植物细胞内的是( )A.淀粉和核糖B.葡萄糖、核糖和麦芽糖C.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D.糖原、乳糖和蔗糖解析: 核糖、脱氧核糖分别是组成 RNA 和 DNA 不可缺少的五碳糖,动植物细胞内都存在。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内都不可缺少的能源物质。答案: C4.下列物质中,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是( )A.葡萄糖 B.糖原 C.核糖 D.纤维素解析: 动物细胞中可能含有葡萄糖、糖原和核糖,但不含有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多糖。答案: D5.某植物体可以完成下列反应(其中 代表不同的单糖),则 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A.麦芽糖 B.乳糖C.蔗糖 D.B 和 C 两项解析: 通过分析图形,该二糖水解后产生两种不同的单糖,所以可能是乳糖,也可能是蔗糖,但在植物体中只能是蔗糖。答案: C6.下列关于细胞内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水解后的产物均不具有还原性2B.麦芽糖是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C.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单糖D.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解析: 蔗糖水解后的产物为果糖和葡萄糖,二者都是还原糖;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脱氧核糖是构成 DNA 的成分之一,DNA 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有些糖不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如脱氧核糖、核糖等。答案: C7.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与某生物体相关的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不可能是动物B.上述糖的转化不可能由同一生物体完成,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C.上述四种糖类物质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D.淀粉和糖原都是贮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解析: 由最终产物是糖原可以确定该生物为动物;上述转化过程可能由同一生物体完成,可解释为:淀粉在动物消化道内先分解为麦芽糖,进而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后在肝脏或骨骼肌细胞中转化为糖原;由于淀粉和麦芽糖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所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淀粉是植物体内的贮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贮能物质,麦芽糖是二糖。答案: D8.下列有关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 ②麦芽糖、乳糖、蔗糖的组成中均有葡萄糖 ③葡萄糖、果糖均为还原糖,由二者缩合而成的蔗糖也具有还原性 ④多糖都是动植物细胞内的贮能物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故①正确;麦芽糖是由 2 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乳糖是由 1 分子葡萄糖和 1 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的,蔗糖是由 1 分子葡萄糖和 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的,故②正确;蔗糖不具有还原性,故③错误;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属于植物细胞的贮能物质,故④错误。答案: A9.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量取 2 mL 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 5 mL 量筒而不用 10 mL 量筒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蓝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解析: 选择适当量程的量筒可减少实验误差,A 项正确;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可以充分均匀受热,B 项正确;斐林试剂使用时是先将 NaOH 和 CuSO4混合得到蓝色的3Cu(OH)2悬浊液,然后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 项正确;斐林试剂使用时是将 NaOH 和 CuSO4混合后立即使用,不能长期放置,D 项错误。答案: D10.下图表示细胞中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据图回答问题。化学元素 C、H、O 单体 A B(1)细胞中的单糖有多种,属于核酸的组成成分的是 和 ;除了上述两种外,单糖还有 、 和 等。 (2)若 B 是由两个单体 A 缩合而成的糖类,则 B 称为 。植物细胞中最常见的二糖是 和 ,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最丰富的二糖是 。 (3)若 B 是由大量单体 A 缩合而成的糖类,则 B 称为 。在人和动物的肝脏、肌肉中是指 ,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指 ,能参与形成高等植物细胞壁的是 。 解析: 由单体 A 只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可以继续缩合可知,A 是单糖;若 B 由两个单体 A组成,则 B 为二糖;若 B 由大量单体 A 组成,则 B 为多糖。答案: (1)脱氧核糖 核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2)二糖 蔗糖 麦芽糖 乳糖(3)多糖 糖原 淀粉 纤维素11.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贮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而使果实甜度增加。某兴趣小组对此生理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取未成熟香蕉果实若干,放在适宜条件下让其自然成熟;每天定时取 10 g 果肉研磨配制成 100 mL 待测样液平分为 A、B 两份,分别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记录颜色深浅的变化。(1)样液 A 用碘液检测的目的是 ;样液 B 用斐林试剂检测的目的是 。 (2)斐林试剂使用时需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并 观察颜色变化。 (3)根据预期结果在坐标图中画出两种颜色的变化。解析: (1)淀粉遇碘变蓝,根据颜色深浅的变化,碘液可用于检测淀粉的含量变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可出现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含量变化。(2)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过程需要水浴加热。(3)香蕉果实成熟过程,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淀粉含量减少,还原糖含量增加。答案: (1)检测淀粉含量的变化 检测还原糖含量的变化(2)水浴加热4(3)如下图1第二课时 蛋白质一、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各种蛋白质均含有 20 种氨基酸C.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D.蛋白质是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解析: A 项属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正确;C、D 两项是关于蛋白质功能的叙述,均正确;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但不是每种蛋白质都含有 20 种氨基酸,也可能少于 20 种。答案: B2.下列多肽片段充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有( )A.2 种 B.3 种 C.4 种 D.5 种解析: 据题图中氨基酸的 R 基判断,第 1 个和第 3 个氨基酸属于同种,第 2 个和第 5 个氨基酸属于同种,第 4 个与其他均不同,因此充分水解后应产生 3 种氨基酸。答案: B3.现有氨基酸 800 个,其中氨基总数为 810 个,羧基总数为 808 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 2 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798,2 和 2 B.798,12 和 10C.799,1 和 1 D.799,11 和 9解析: 有氨基酸 800 个,氨基总数 810 个,羧基总数 808 个,说明 R 基中含有氨基 10 个, 羧基 8 个,它们不参与肽键的形成;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800-2=798, 氨基数=肽链条数+R 基中的氨基数=2+10=12, 羧基数=肽链条数+R 基中的羧基数=2+8=10。答案: B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排列顺序脱水缩合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解析: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只有一种脱水缩合的方式。即一个氨基酸上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上的羧基脱水缩合,而无 R 基上的氨基和羧基的反应。答案: D5.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结果是 ( )2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C.多肽链分解为多个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解析: 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最终将多肽链分解为多个氨基酸。答案: C6.人血红蛋白由两条 α 链和两条 β 链构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 β 链第 6 位的谷氨酸替换为缬氨酸导致血红蛋白聚集为纤维状,红细胞形状随之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血红蛋白至少有 4 个氨基和 4 个羧基B.人血红蛋白体现蛋白质的运输功能C.人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只有 C、H、O、ND.氨基酸序列改变影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解析: 由题意知,人血红蛋白共由 4 条肽链组成,所以人血红蛋白至少有 4 个氨基和 4 个羧基;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有 C、H、O、N、Fe 等;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及排列顺序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其改变将影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答案: C7.下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等符号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甲链由 21 个氨基酸组成,乙链由 19 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 2 个 H 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多含有 2 个羧基C.图中每条肽链上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D.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684解析: 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等因素所决定的;每条肽链至少有 1 个羧基和 1 个氨基,再加上 R 基上的氨基和羧基,该蛋白质分子由两条肽链构成,因此至少含有 2 个羧基;该蛋白质分子由甲链和乙链构成,甲链由 21 个氨基酸构成,生成了 20 个水分子,同理乙链形成过程中生成了 18 个水分子,“—S—S—”形成过程中失去了 2 个 H 原子,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21+19-2)×18+2=686。答案: C8.下图是某物质的结构通式,据图回答问题。(1)此类物质通称为 ,它是构成 的基本单位。 3(2)生物体中此类物质约有 种,决定其种类的是通式中的 。若此物质中含有两个氨基,另外一个的位置应在 。 (3)牛胰岛素是由 51 个此类物质组成的两条多肽链,共有 个肽键,两条肽链至少含有 个氨基和 个羧基。氨基和羧基可分别表示为 和 。 (4)它与另一个同类分子结合的方式称为 。形成的化学键叫 ,可表示为 ,反应后的产物是 。 (5)某物质的 R 基若为—CH 2—CO—NH2时,此物质结构的简式可表示为 。 解析: 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决定氨基酸种类的是其结构通式中的 R 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与一个氢原子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所以,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后的产物是二肽和水。若某蛋白质由一条肽链构成,其脱去的水分子数和肽键数为( m-1)个( m 表示氨基酸数目)。现牛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其脱去的水分子数和形成的肽键数为 m-2=51-2=49(个)。每条肽链的两端分别可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两条肽链至少含有 2 个氨基和 2 个羧基。如果某物质(氨基酸)的 R 基为—CH2—CO—NH2,则其结构简式需将结构通式中的 R 基换成—CH 2—CO—NH2。答案: (1)氨基酸 蛋白质(2)20 R 基 R 基上(3)49 2 2 —NH 2 —COOH(4)脱水缩合 肽键 —NH—CO— 二肽和水(5)9.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多肽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如下表所示。多肽化合物 蛋白质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化合物催产素牛加压素血管舒缓素平滑肌舒张素猪促黑色素细胞激素人促黑色素细胞激素牛胰岛素人胰岛素免疫球蛋白 IgG人血红蛋白氨基酸数目9 9 9 10 13 22 51 51 660 574(1)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2)表中③与④、⑤与⑥的功能虽相似,但各自具有专一性。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 4(3)在未知平滑肌舒张素的情况下,推知这种肽类化合物至少有 个氨基和 个羧基,这些氨基和羧基位于肽类化合物的哪一位置? 。 (4)⑧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 作用;⑨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 作用;⑩有 4 条肽链,在 574 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过程中生成 个水分子。 (5)这些实例说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 ,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 。 解析: (1)虽然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其种类和排列顺序未必相同,因此形成的多肽结构不同,生理功能各异。(2)结构的特异性决定了功能的专一性,就③与④、⑤与⑥而言,均为肽类物质,其结构的差异是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导致的。(3)从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多肽的过程可知,肽链为开链式结构,其两端各游离着 1 个氨基和 1 个羧基。(4)⑧为激素,可说明蛋白质具有调节作用;⑨为抗体,说明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⑩由 574 个氨基酸形成 4 条肽链时共脱去水分子570 个。(5)不同的蛋白质其结构不同,所具有的功能也各不相同。答案: (1)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3)1 1 肽链两端 (4)调节 免疫 570 (5)多样性 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功能1第三课时 核酸、脂质一、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均由 C、H、O、N 四种元素组成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有核酸答案: C2.“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顺序是 ( )①往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放在水滴中 ②用甲基绿—焦宁染色剂染色 ③用显微镜观察 ④盖上盖玻片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答案: D3.胆固醇和磷脂均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A.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B.保温作用C.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D.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解析: 植物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是糖原,A 项错误;动物体内的脂肪具有保温作用,生物体内主要贮能物质是脂肪,B、C 两项错误。答案: D4.甲基绿能使 DNA 呈现绿色,焦宁能使 RNA 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绿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B.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D.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红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解析: 细胞中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能使 DNA 呈现绿色,焦宁能使 RNA 呈现红色,因此绿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红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答案: D5.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 和 RNA 中的五碳糖相同B.组成 DNA 与 RNA 的元素种类相同2C.DNA 和 RNA 在真核细胞中的主要存在部位相同D.所有病毒的遗传信息都贮存在 RNA 中解析: 组成 DNA 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 RNA 的五碳糖是核糖,A 项错误;DNA 和 RNA 在真核细胞中的主要存在部位不同,C 项错误;少数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RNA 中,D 项错误;组成 DNA 与 RNA 的元素种类相同,DNA 和 RNA 都是由 C、H、O、N、P 五种元素组成的,B 项正确。答案: B6.有人对某种有机小分子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含有 C、H、O、N、P 等元素,这种有机小分子可能是( )A.氨基酸 B.核酸C.抗体 D.脱氧核苷酸解析: 氨基酸是有机小分子,但其元素组成中不含 P;核酸含有 C、H、O、N、P,但核酸是高分子化合物;抗体是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脱氧核苷酸是 DNA 的基本单位,是含有 C、H、O、N、P 的有机小分子。答案: D7.在化学组成上,脂质与糖类的主要区别是( )A.脂质分子中氧原子的比例高B.脂质和糖类均是由 C、H、O 组成C.脂质分子中 C 和 H 原子所占的比例低D.有的脂质物质中含有 N、P解析: 脂质相对于糖类,分子中 O 的比例低,C、H 的比例高。除含有 C、H、O 外,有的脂质还含有N、P。答案: D8.下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物质是核糖核苷酸B.该物质含有 C、H、O、N、P 元素C.该物质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 RNA,它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在某些病毒中能找到这种物质解析: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但细胞核中也有。答案: C9.下列图示中关于动植物中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不正确的是( )3解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等。答案: C10.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 使用试剂 呈现颜色A 苹果中的还原糖 苏丹Ⅳ染液 红色B 马铃薯中的淀粉 双缩脲试剂 紫色C DNA 斐林试剂 绿色D RNA 焦宁 红色解析: 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试剂是碘液,检测 DNA 的试剂是甲基绿,检测 RNA的试剂是焦宁。答案: D11.甲基绿—焦宁分别对细胞中的 DNA 和 RNA 特异性染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基绿—焦宁只能将细胞质中的 RNA 染成红色B.甲基绿—焦宁只能将细胞核中的 DNA 染成绿色C.细胞核区域能被甲基绿—焦宁染成绿色,说明核内不含有 RNAD.细胞核区域能被甲基绿—焦宁染成绿色,说明核内含大量 DNA解析: 甲基绿 —焦宁能将细胞中的 RNA 染成红色、将 DNA 染成绿色,细胞核区域能被染成绿色,这说明核内含大量 DNA,但不能说明核内不含有 RNA。答案: D12.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一定是 C、H、O、NB.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C.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D.遇苏丹Ⅳ染液可能呈现黄色解析: 脂质的组成元素中不一定含有 N;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质中的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呈现橘黄色,遇苏丹Ⅳ染液呈现红色。答案: C13.和其他种子相比,油料种子在播种时不可深埋于土壤中,原因是( )4A.幼苗不能顶出土面B.土壤深处水分不足C.油料种子萌发时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氧化分解储藏的物质D.油料种子不耐寒解析: 油料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与糖类的区别之一是 C、H 含量较多,脂肪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多。答案: C14.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脂肪放出的能量多解析: 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另外含有少量胆固醇;葡萄糖是多糖的单体;淀粉的水解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的水解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脂肪比糖类含 H 多,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分解时,脂肪放出的能量多。答案: C15.完成下面有关 DNA 分子的概念图(填出图中所缺内容)。解析: DNA 分子由 C、H、O、N、P 五种元素组成,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连接而成。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成为脱氧核苷酸长链。在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细胞中,DNA 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 DNA。答案: ①脱氧核苷酸 ②脱氧核糖 ③含氮碱基(②③可颠倒) ④脱氧核苷酸长链 ⑤细胞核 ⑥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1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冬眠时体内脂肪进行分解,以维持生命活动。材料二 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 4 cm。材料三 幼儿晒太阳,可以使其皮肤表皮细胞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 D,起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1)材料一说明脂肪是 ,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 的作用。 (2)材料二说明脂肪具有 的作用。 5(3)材料三说明维生素 D 具有 的作用,维生素D 和胆固醇都属于 类的脂质。 (4)鉴定脂肪所用的试剂是 ,发生的颜色反应是 。 答案: (1)细胞内的贮能物质 缓冲和减压(2)保温绝热(3)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固醇(4)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或红色)17.请据以下实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①切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浸在清水中。②在甲基绿—焦宁染色剂中染色 5 min。③盖上盖玻片,镜检。(1)在显微镜下会看到洋葱细胞中的 被染成绿色,原因是 ; 被染成红色,原因是 。 (2)通过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 解析: (1)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可使 DNA 呈绿色,焦宁可使RNA 呈红色,因此有 DNA 和 RNA 分布的结构被甲基绿—焦宁染色剂染色后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2)通过颜色反应可推知 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答案: (1)细胞核 甲基绿使细胞核中的 DNA 呈现绿色细胞质 焦宁使细胞质中的 RNA 呈现红色(2)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