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7章 第1节 惯性(第2课时 惯性)课件+教案+学案+习题(打包5套)(新版)沪科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课件教案学案习题打包5套新版沪科版.zip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课件教案学案习题打包5套新版沪科版.zip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习题pdf新版沪科版201811012124.pdf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201811012123.ppt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学案新版沪科版201811012122.doc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201811012126.doc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课件新版沪科版201811012125.ppt
  • 全部
    •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习题pdf新版沪科版201811012124.pdf--点击预览
    •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201811012123.ppt--点击预览
    •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学案新版沪科版20181101212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20181101212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1节惯性第2课时惯性课件新版沪科版201811012125.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 2课时 惯性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七章 力与运动1. 惯 性 现 象的解 释 (模式法 )2. 根据 惯 性 现 象判断物体的运 动 状 态3. 汽 车 上的安全措施与 惯 性 (辨析法 )4. 汽 车 行 驶时 的 惯 性 现 象 (辨析法 )13. 沾上灰 尘 的衣服,用手 轻轻 拍打几下,就干 净 多了。小 刚 用下面的四句 话 解 释 了 这 一 过 程, 这 四句 话最合理的排列 顺 序是 ( )① 灰 尘 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 净 了② 先用手拿着沾有灰 尘 的衣服,用另一只手 轻轻 拍打③ 灰 尘 由于具有 惯 性, 继续 保持原来的静止状 态④ 衣服受力后运 动 状 态发 生改 变 ,由静止运 动 起来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D方法规律:利用模式法解答。解 释惯 性 现 象可以套用 “先 /后 /由于惯 性 ”的模式。先用手拿着沾有灰 尘 的衣服轻轻 拍打,衣服受力后由静止 变为 运 动 ,衣服上的灰 尘 由于 惯 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 态 ,就会和衣服分离,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14. 雨天用完的雨 伞 ,用手 轻轻 抖 动 几下, 伞 上的雨水就少多了。 小 强 用下面的四句 话 解 释 了 这 一 过 程, 这四句 话 最合理的排列 顺 序是 ( )① 雨水与雨 伞 分离落向地面, 伞 上的雨水就少多了② 先用手拿着沾有雨水的雨 伞 , 轻轻 向下抖③ 伞 上的雨水由于具有 惯 性, 继续 保持原来的静止状 态④ 雨 伞 受力后运 动 状 态发 生改 变 , 伞 由静止 变为 运 动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C. ②③①④ D. ②④①③B方法规律:利用模式法解答。解 释惯 性 现 象可以套用 “先 /后 /由于惯 性 ”的模式。先用手拿着沾有雨水的雨 伞轻轻 抖,雨 伞 受力后由静止 变为 运 动 , 伞上的雨水由于 惯 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 态,就会与雨 伞 分离,在重力作用下落向地面。15.【 中考 ·苏 州 】 公交 驾驶员进 行 驾驶 技能比 赛时,可通 过 “一杯水 ”来考 验驾驶员 的行 车 技 术 。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 车 的置物台上 (如 图 ),司机突然刹 车时 ,杯中水有可能 发 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B.将向前溢出C.将向后溢出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B点拨: 司机突然刹 车时 , 车 的速度减慢,而杯中水由于 惯 性仍然会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 动 ,故水可能会向前溢出,故 选 B。16. 如 图 (a)所示,木 块 与小 车 一起做匀速直 线 运 动 ,当小 车 的运 动 状 态发 生 变 化 时 ,木 块 的状 态 如 图(b)所示。由此判断小 车 运 动 状 态变 化的两种可能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向右减速运 动 向左加速运 动点拨:从 图 中可以看出,木 块 向右 倾 倒,出 现这 种 现 象共有两种情况,一是小 车 向右运 动 ,速度减小,造成木 块 “下半身 ”速度减小,而木 块 “上半身 ”由于 惯 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右运 动 , 这样 “上半身 ”的速度大于 “下半身 ”的速度,所以向右倾 倒;二是小 车 向左运 动 ,速度增大,造成木块 “下半身 ”速度增大,而木 块 “上半身 ”由于 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左运 动 , 这样 “上半身”的速度小于 “下半身 ”的速度,所以向右 倾 倒。17.【 中考 ·玉林 】 为 防止因 惯 性可能造成的 伤 害, 许 多汽 车 上都配置安全 带 ,但火 车 上却没有配置。主要原因是 ( )A.人在火 车 上 惯 性消失了B.火 车 的速度比汽 车 的速度大C.火 车 极少急刹和突然加速D.人在火 车 上所受重力比在汽 车 上所受重力大C18.【 中考 ·宜昌 】 轿车 除了安全 带 以外, 还 有一种安全装置 “头 枕 ”, 对 人起保 护 作用,如 图 所示。 “头 枕 ”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 对 人体造成 伤 害 ( )A. 紧 急刹 车 B.左右 转 弯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D19. 如 图 所示 为 汽 车 安全气囊, 设计 安全气囊的目的是为 了防止 车 在突然 ________(填 “启 动 ”或 “停止 ”)时,由于 ________(填 “汽 车 ”或 “人 ”)具有 惯 性,使人与 车 之 间发 生猛烈撞 击 而受 伤 。停止人20.【 中考 ·襄阳 】 小明乘坐公交汽 车时 ,站在离 车门较近的位置而且双手没有扶任何物体, 为 了避免汽 车启 动时 摔倒,他 应 将身体 ( )A.保持直立B.向汽 车 运 动 方向 倾 斜C.向汽 车 运 动 的反方向 倾 斜D.任何站姿都可以B方法规律:汽 车 突然启 动时 ,人由于 惯 性,会向后 倾 倒, 为 了防止人向后 倾 倒,可以向汽 车 运 动 方向 倾 斜。21.【 中考 ·龙 岩 】 如 图 是汽 车 拉力 赛 途 经 的一段 “S”形水平弯道, 为 了更安全, 现场观 众 应 站的位置是 图中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B方法规律:本 题应 用辨析法。由于 惯 性,汽 车 容易从乙、丙两 处冲出 赛 道,故 观 众 观 看比 赛应 避开 这 两 处 。1第 2 课时 惯性课前预习:一、惯性定义1.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___________________,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_______________。2.完成课本 129 页图 7—6 实验,或者完成如图 1 所示实验,用手指猛力弹击纸片,会看到什么现象?并且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什么叫做惯性?3.为什么说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 的一种属性?二、利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走路的人,被脚下的障碍物绊倒时都是向前倾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受力停止运动,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 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倒.这是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请你思考探究,利用身边的器材,能 演示哪些惯性现象?说出具体做法并与同学交流.2.阅读课本图 7—8,图 7—9,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讨论总结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思路。三、惯性的利用与预防惯性现象无处不在,请你列举几个生活中利用惯性和预防惯性的实例;1.利 用惯性:2.预防惯性:课 堂巩固:一、惯性定义1.在平直公路上停止蹬车后,自行车仍然能向前运动,是因为 ,最后又慢慢停下来是因为 .2.子弹脱离枪膛后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惯性推力 B.子弹具有惯性C.子弹受重力作用 D.子弹受惯性力的作用图 1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静止时不易被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在高速行驶时不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当物体没有受到外力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二、惯性现象的解释4.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后,很容易摔倒,下面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①人的脚着地后受地面摩擦力作用而停下来②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③人向车行驶方向摔倒④从行驶的车上跳下的人原来与车共同处于运动状态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5.下列现象与惯性无关的是(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C.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D.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飞行三、惯性的利用6.发射卫星时要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发射运载火箭,这是利用 .7.惯性有时要利用,有时要防止其危害。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C.公路上的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8.如图 2 所示,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A.汽车速度太慢 B.汽车转弯C.汽车突然启动 D.汽车前端发生严重撞击9.阅读下面方框中的新闻报道,其中出现了一处科学性错误,请在错误的字句下面画上横线.课后提升:(时间:30 分钟 满分:50 分)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1.如图 3 所示,第 24 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女选手在进行冰壶比赛,掷出的冰壶能在冰面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_____ ,而冰壶最终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图 2遇险情急刹车乘客受伤本报讯今天清晨 6∶30,本市 21 路公共汽车在行驶途中遭遇险情,司机紧急刹车,有三名坐在后排的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惯性向前急冲而受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雨雪天气,车轮与路面间的 较小,车辆必须减速慢行;在高速公路上行车两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驾乘车辆的人员都必须系好安全带,这都是为了防止刹车时 给人带来危害;高速公路经过村庄时 ,往往在两旁安装较高的墙板,其主要作用是减小 。二、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3.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车厢里,如果你竖直向上起跳,下落时将会落到( )A.起跳点的前方 B.起跳点的后方 C.起跳点上 D.都有可能4.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匀速上升,当到达某一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这个重物将( )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C.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5.地球在不断的高速自转,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则对于跳远运动员来说( )A.自东向西跳可以跳得更远一些 B.向西或向东跳可以跳 得更远一些C.无论向什么方向跳,结果都相同 D.向南或向北跳可以跳得更远一些6.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身边个别司机开车时不喜欢系安全带。对于交通规则中要求系安全带的理由,你认为正确的是( )A.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性B.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车内人员的惯性C.系安全带可以减小由于惯性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D.安全带没有必要7.秦动同学做物理小制作时,发现锤子的锤头与木柄之间松动了。他将锤子倒着举起,用木柄的一端撞击硬木凳,锤头就紧套在 木柄上了,如图 4 所示。他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惯性 B.速度 C.压力 D.压强8.图 5 为某同学拉着一盛水的器具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瞬间所发生的现象示意图,对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B.都是在小车突然起动时发生 图 5图 4图 34C.图(a)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D.图(b)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三、简答题(每题 4 分,共 8 分)9.工人用铲子向炉膛内送煤时,铲子并不进到炉膛,而是停在炉前,煤顺着铲子运 动的方向进入炉内,这是为什么?10.农村秋收后打场时要把稻谷 和秕谷分开,过去靠人力把稻谷扬起,让风把秕谷吹到远处, 饱满的谷粒落在近处;现代的扬场机把稻谷以一定的速度向斜上方抛出,饱满的谷粒落到远处,秕谷落在近处,这主要是因为 。四、综合题(8 分)11.如图 6 所示的实验中,在小车上竖放一木块.(1)当小车静止时,突然向右拉动小车,你看到一现象是 。(2)当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使小车突然停下,你看到的现象是 。图 65参考答案:课堂巩固:1.自行车有惯性,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2.B【解析】考查点: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A 惯性是物体具有 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C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子弹在空中飞行不是因为受重力作用D 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3.D【解析】考查点: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是否静止与物体速度大小 均无关是否受力4.D5.B 【解析】考查点:惯性现象分析:A 选项是利用惯性;C、D 选项也是由于惯性现象造成的;B 选项与惯性无关。6.惯性7.C8.D9.失去惯性课后提升:一、1.惯性 摩擦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或受到摩擦力)2.1.5;摩擦;惯性;噪声 二、3.C 考查点: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A 考查点: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解析:重物与气球一起上升,当绳子突然断开时,重物仍然是运动的,由于惯性它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重物要上升一段距离,然后由于重力作用向下落。5.C6.C7. A 解析:锤头与木柄原来一起向下运动,当木柄的一端撞击硬木凳时,木柄停止运动,而由于惯性,锤头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因此就紧套在木柄上了。8.D【解析】考查点: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图(a)是由于突然起动或突然加速时发生的;图(b)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所以 ABC 的说法都是错误的。6三、9.用铲子往炉膛里送煤时,铲子和煤一起向膛口运动,当铲子突然停止运动,煤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从而飞进炉膛。10.饱满谷粒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秕谷质量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四、11.(1)木块向左倾倒 (2)木块向右倾倒 (3)木块在小车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4)惯性1第 2 课时 惯性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的惯性,并了解利用及防止惯性的方法。(2)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事实认识惯性,知道利用及防止惯性的方法。难点:惯性的大小因素的理解,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及身边的生活现象,让生明确认识物体的惯性及惯性现象。加强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解释与交流,充分让物理走进生活。教学准备水杯、硬纸片、圆柱体、塑料尺、方木块、长木板等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提问:(1)力和运动的关系在历史中有不同的认识,其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2)复述斜面小车实验的设计与组织过程,注意事项和结论。 (3)牛顿第一定 律的内容及相关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忆回答。教师:利用课本中图 6—7 的装置做一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的猜想与试验后现象对比。提出问题:为什么硬纸片被弹走,而砝码却不动呢?说明物体有保持 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物理学中称其为惯性。板书课题:惯性学生观察实验,进行猜想并把试验后的现象与猜想进行比较,通过师的解释进入新课的探究。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惯性的有关内容。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1、惯性的存在性及大小因素的探究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及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我们知道惯性的存在。那么物体的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分析制定计划与试验设计:(1)取质量不同的两木块在长木板上运动,当突然受阻时,比较现象。(2)同一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在长木板上运动,当突然受阻时,比较现象。实验器材:质量不同的长方木块两个、带有阻挡木块的长木板进行实验: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把现象做好记录。2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物体的惯 性只与物体的 有关而与 无关 。2、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 6-10、11 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讨论总结如何具体解释惯性现象。【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 6-10、11 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讨论 并初步总结出如何具体解释惯性现象。【教师活动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初步形成解释惯性的方法。【学生活动 2】交流、讨论、展示、总结形成初步认识。【说明】因为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 态不变的 性质,因此要解 释惯性现象,必须明确原来的运动状态,具体回答步骤如下:①判断研究的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②该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该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结果出现的现象。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对惯性及惯性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对此有很大的应用,下面我们解决几个问题,加强对此内容的理解。【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学生活动 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教师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学生活动 2】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 果师生合作评析形成共识【说明】:①惯性是物体固有一种属性,是一切体都具有的反抗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惰性”。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都有惯性。一切物体包括气体、液体、固体;包括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受力的物体和不受力的物体。③惯性有大小,惯性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外界因素如速度大小、运动状态等无关。④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由于惯 性作用”,也不能与力比较大小。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师巡视批阅。学生活动 1:自主做题,巩固提高。教师活动 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学生活动 2:参照答案,自我评析。师生讨论总结形成统一认识。课堂小结,构建网络本节所研究的内容有:3(1)惯性的定义理解及大小因素的探究(2)惯性现象的解 释四过程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2课时 惯性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七章 力与运动1 课堂讲解2 课时流程课后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惯性•惯性的大小•惯性的利用•惯性危害的防止为什么物体不受外力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没有出现其他的运动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惯性的知识。知 1-讲1知识点 惯性一切 物体都具有保持 原有 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 性质 。这种性质就是 惯性 。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定义知 1-讲如图 ,向右拉动小车 ,当小车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 ,车上的木块为什么会向右倾倒 ?小车上的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右运动;小车由于受到阻碍突然停止运动;小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仍然要向右运动;但因为木块下部受到小车的摩擦力而静止,于是木块会向右倾倒。运动 的物体具有惯性。实验 1知 1-讲用手指弹击卡片,卡片上的鸡蛋为什么不跟着飞出?静止 的物体具有惯性。实验 2知 1-讲星期天,小 红 与小明一 块 在她居住的小区的广 场 上滑旱冰, 结 果出 现 了如 图 所示的情景。 对 于 该 情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小 红 上身的运 动 状 态发 生了改 变 ,而下身由于 惯 性保持原来的运 动 状 态 ,使她向后摔倒B.小 红 下身的运 动 状 态发 生了改 变 ,而上身由于 惯 性保持原来的运 动 状 态 ,使她向后摔倒C.她的整个身体的运 动 状 态 都 发 生了改 变D.她的整个身体的运 动 状 态 都没有 发 生改 变【例 1】B知 1-讲滑旱冰 时 ,人向后摔倒的原因是脚向前运 动 的速度加快,而身体的上部由于 惯 性保持原来 较 小的运 动速度。 这样 ,上身的运 动 速度小于下身的运 动 速度,人的重心偏向后,人就会向后摔倒。【 导引 】总 结知 1-讲解释倾倒问题,采用 分割法 。人摔倒、坐车时身体的前倾或后倾,都是由于惯性。具体分析时,要分别分析身体上部和下部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进行解释。这些现象有如下规律:人体不管是向前摔倒还是向后摔倒,也不管身体是向前倾还是向后倾,都是由于身体下部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知 1-练1 【 中考 ·贵 州 】 一 辆 汽 车 正在公路上行 驶 ,有关汽车 的 说 法正确的是 ( )A.汽 车 静止 时 不具有 惯 性B.正在运 动 的汽 车 不具有 惯 性C.各种状 态 下的汽 车 都有 惯 性D.汽 车 刹 车时 才具有 惯 性C知 1-练2 【 中考 ·赤峰 】 如 图 所示,用塑料尺用力 击 打一 摞 棋子中的一个, 该 棋子 飞 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到它原来的位置,是由于它 们 具有 ________。棋子 飞 出的瞬 间 运 动 状 态发 生改 变 的原因是塑料尺施加的_____的作用。下面两个棋子静止不 动 ,它 们________(填 “具有 ”或 “没有 ”)惯 性。惯 性力具有知 2-导2知识点 惯性的大小讨论 :惯 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总 结知 2-讲1. 惯 性大小反映物体运 动 状 态 改 变 的 难 易程度。2. 质 量是物体 惯 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惯 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情况无关。知 2-练1 【 中考 ·厦 门 】 动车 从启 动 到离站的 过 程中,其 惯性 ( )A.先不 变 后 变 大 B.保持不 变C.先 变 大后不 变 D.逐 渐变 大歼击 机在 进 入 战 斗状 态时丢 掉副油箱,使自身的质 量减小, 惯 性 ________(填 “变 大 ”“不 变 ”或 “变小 ”), 歼击 机的运 动 状 态 易于改 变 。B2变 小知 3-导惯性现象的应用知识点 惯性的利用3惯性的利用1.撞 击 可以使 锤头 、斧 头紧 套在把上。2.使 劲 甩手可把 手上的水甩掉。 3.拍打衣服可除去灰 尘 。4.飞 机在投 掷 救灾物 资 。 5.有了 惯 性子 弹 能 飞 出去6.跳高、跳 远知 3-讲〈 南京 〉如 图 所示,当 铁锤 松 动时 ,握住 锤 柄迅速向下撞 击坚 硬的地面, 锤头 会 紧紧 地套在 锤 柄上,这 是因 为锤 柄撞 击 地面 ( )A. 锤头 由运 动变为 静止, 锤 柄由于惯 性仍要保持静止状 态B. 锤头 由运 动变为 静止, 锤 柄由于惯 性仍要 继续 向下运 动C. 锤 柄由运 动变为 静止, 锤头 由于惯 性仍要保持静止状 态D. 锤 柄由运 动变为 静止, 锤头 由于惯 性仍要 继续 向下运 动D【例 2】知 3-讲【 导引 】将铁锤倒着举起来向下撞击时,原来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碰到地面后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此时锤头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知 3-讲总 结知 3-讲对于惯性现象的解释一般应按以下顺序:先确定原来的运动状态,再分不同部分分析。由于某种情况物体的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则最后出现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知 3-练1 【 中考 ·泰安 】 下列 现 象中,没有利用 惯 性的是 ( )A.跳 远 运 动员 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B.苹果熟了,从 树 上落向地面C. 掷 出去的 铅 球在空中 继续 向前 飞 行D.上岸后的 鸭 子,振 动 翅膀,将水抖掉B知 3-练2 【 中考 ·潍 坊,多 选 】 如 图 所示, 锤 子的 锤头变 松了,人 们 常用撞 击锤 柄下端的方法使 锤头紧 套在锤 柄上。 则 下列 说 法正确的是 ( )A. 锤 柄下端受到撞 击时 , 锤 柄比 锤头 先停止运 动B. 锤 柄下端受到撞 击时 , 锤头 比 锤 柄先停止运 动C. 这 利用了 锤头 的 惯 性, 锤头质 量越大越容易套紧D. 这 利用了 锤 柄的 惯 性, 锤 柄 质 量越小越容易套紧AC知 4-导知识点 惯性危害的防止4惯性对我们是不是只有危害呢?哪些是危害?什么时候能利用它呢?举例说明。知 4-讲惯 性的危害1. 走路 时绊 石 头 、 踩 西瓜皮,通常会跌到(突然被一石块绊 了一下,脚停止前 进 ,身子仍会向前行,因此会摔倒,这 都是由于你具有 惯 性而 产 生的 现 象)。 2. 大 货车 从坡 顶 下坡 时 ,速度会越来越大,当 货车 遇到紧急情况刹 车时 ,由于 强 大的 惯 性,速度仍会很大,且会驶 出很 长 一段距离才能停下, 这样 造成的 车祸 是很惨重的。 3. 汽 车 突然起 动 ,人向后倒 。 4. 高速公路上,几 辆车 行使,第一 辆 刹 车 ,随后几 辆 会相撞。知 4-讲(宜昌 )轿车 除了安全 带 以外, 还 有一种安全装置 “头 枕 ”, 对 人起保 护 作用 。 如 图 所示, “头枕 ”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 对 人体造成 伤 害 ()A. 紧 急刹 车 B.左右 转 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 D【例 3】知 4-讲【 导引 】当后方追尾 时 ,坐在座椅上的人由于 惯 性要保持原来的运 动 状 态 , 头 会突然后仰, 这时较软 的 头 枕会保护头颈 不被撞 伤 。 故 选 D。总 结知 4-讲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 。 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 4-练1 如 图 所示的 标 志中与 惯 性无关的是 ( )C知 4-练2 【 中考 ·襄阳 】 用手拍桌子,手感 觉 疼, 说 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同学 们 下楼 时 不能 拥挤 ,否 则 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后面的同学由于 ________会 继续 前 进 而撞上前面的同学,容易 发 生 踩 踏事故。相互的惯 性1 知识小结1.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2. 惯性现象及解释惯性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区别。(1)惯性: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牛顿第一定律: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3. 惯性的利用及其危害的控制1.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2. 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3. 惯性不是力。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但每个物体都具有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