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练习)(打包4套)中图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练习打包4套中图版.zip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练习打包4套中图版.zip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中图版20181017389.do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中图版20181017388.ppt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讲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练习中图版20181017387.do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讲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件中图版20181017386.ppt
  • 全部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中图版20181017389.doc--点击预览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中图版20181017388.ppt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讲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练习中图版20181017387.doc--点击预览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讲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件中图版20181017386.ppt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一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选择题(2017·广州模拟)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带 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2.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解析:第 1 题,图中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明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第 2 题,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判断答案。答案:1.A 2.C(2017·江苏四市调研)作为世界上首个将减排写入法律的国家,英国一直走在推进能源转型行动的前列。读英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变化图,完成 3~4 题。3.下列有关英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善大气质量 ②缓解气候变暖趋势 ③减少臭氧层破坏 ④增加就业机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4.英国山地所占比重大,但水电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一直很低,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降水量少,河流流量小2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D.河网密度小,大河很少 解析: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煤炭的消费量减少,而天然气、水电、核电的比重上升,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减少,从而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第 4 题,受国土轮廓形状的影响,英国缺少大的河流,河网密度小,因而水电比重小。答案:3.A 4.D碳足迹是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排放量既包括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又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下图示意某年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据此完成 5~6 题。5.我国碳足迹总量较大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沿海地区 D.西部地区6.下列影响各省区碳足迹总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产业结构C.气候因素 D.人口密度解析:第 5 题,由图可知,北方地区碳足迹普遍比南方地区大。第 6 题,北方地区煤炭储量大,重工业比重大,煤炭用量大;且冬季取暖耗能高。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且中部地区的经济冶金工业比重大,能源消费以煤炭燃料为主。答案:5.A 6.B(2017·浙江联考)读全球海洋 pH 变化图,完成 7~8 题。37.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 pH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B.火山喷发的 CO2溶于海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D.人类排放的 CO2溶于海水8.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严峻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解析:第 7 题,海洋 pH 的变化主要与海洋中 CO2的浓度有关,而海洋中的 CO2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放。第 8 题,海水酸化,海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增强,影响珊瑚礁的保护。答案:7.D 8.A(2017·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 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下图示意黄淮地区 1971~2001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 9~10 题。9.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关系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B.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C.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D.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410.推测黄淮地区 1971~2001 年间( )A.冬季风势力减弱B.降水量显著增大 C.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改变D.森林湖泊面积大量增加解析:第 9 题,图中显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冬季霾日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A 项正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第 10 题,从图中只能看出不同时期,霾日数与各要素的相关性,不能看出冬季风势力强弱、降水量变化趋势,更不能看出森林、湖泊面积变化;同时,霾日数与风力、降水、湿度相关性发生较大变化,可能是霾的组成物质发生改变,导致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霾日数存在差异。答案:9.A 10.C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11.土壤铜含量(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D.在居民点大于 200 mg/kg解析:读图可知,土壤铜含量并没有沿河流流向递减,A 项错误;从冶炼厂向北递减,B 项错误;高值区沿东南、西北方向延伸,与盛行风(东南风、西北风)向一致,C 项正确;在居民点处的土壤铜含量大于 150 mg/kg、小于 200 mg/kg,D 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2.(2015·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5(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灌渠的走向特点推测地势的高低变化。第(2)题,根据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推测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泥沙淤积灌渠。第(3)题,既要注意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人为原因,还要从当地降水少、湖水的流动性差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第(4)题,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农业污染、清淤、建立环保法规和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13.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6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两地建设防护林的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区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我国各区域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及目的。第(1)题,图中显示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里植被覆盖率低。第(2)题,以西为气候干旱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第(3)题,图中唯有③⑤位于长江、黄河的中上游地区,此区域的生态建设可以缓解长江和黄河中下游的旱涝灾害。①位于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4)题,①地位于西北地区、④地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地势起伏大小与干湿状况差异很大。答案:(1)c d(2)风力作用(3)③ ⑤ 土地荒漠化(4)①地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1第二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选择题(2017·南京模拟)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B.①空间资源 ③矿产资源C.②空间资源 ③智力资源D.②矿产资源 ③智力资源2.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解析:第 1题,矿产资源在工业文明时期影响最大,在农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时期影响较小,因而②曲线表示矿产资源;在生态文明时期,智力资源为最重要的区位条件,因而③曲线表示智力资源。第 2题,曲线①表示空间资源,在工业文明阶段,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答案:1.D 2.C(2017·苏州模拟)联合国组织 300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最新监测显示 2000年至 2013年,中纬度地区 50千米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 4%,科学家提出臭氧层可能会在 21世纪中期实现痊愈,但仍需靠各国的共同努力。据此完成 3~4 题。3.材料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4.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 )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2B.汽车尾气 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冰箱解析:第 3题,联合国统一组织科学家监测,体现了全球整体性的协调;各国的共同努力,体现了各国的参与,因此体现了共同性原则。第 4题,臭氧层被破坏主要是由于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其主要来自于人类使用的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答案:3.C 4.D(2017·广州模拟)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 1949~2011 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 5~6 题。5.1985 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A.生态安全维护 B.国民经济贡献C.基本生活保障 D.粮食安全保障6.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总数巨大 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 D.地理环境的变化解析:第 5题,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用地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第 6题,图中①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人口较少,人地矛盾不突出,故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强化;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故此功能加强。答案:5.A 6.A(2017·忻州模拟)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完成 7~9 题。37.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大化原则8.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⑥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9.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 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 7题,该产业链做到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A项正确。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强调的是不同物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生态农业不能体现,排除 B项;共同性原则体现的全球全员参加,与生态农业关系不大,排除 C项;生态农业强调的是生态、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而不是最大效益,排除 D项。第 8题,强调的是生态效益。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餐饮、休闲旅游业属于经济效益,故选C项。第 9题,黄粉虫、套种都不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利用,故选 D项。答案:7.A 8.C 9.D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 10~11 题。410.该产业链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A.公平性 B.持续性C.共同性 D.整体性11.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B.减轻了环境污染C.提高了经济效益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解析:第 10题,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属于持续性原则。第 11题,该产业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但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还是会有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答案: 10.B 11.D二、非选择题12.(2017·山东泰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截至 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 75%。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年份 2005 2008 2012GDP(亿元) 1 400 2 220 4 000三次产业占 GDP比重 3∶86∶11 4∶82∶14 4∶81∶15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82 79 72材料二 甘肃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 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 13万锐减至 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材料三 甘肃玉门市位置示意图。5(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2)简析玉门市发展太阳能、风能产业的优势条件。(3)面对两城市现状,请你为两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大庆市从 2005年到 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一直比较大,占 GDP比重的 80%以上,石油采掘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 70%以上,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该市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第(2)题,该地风力大,全年大风日数多;分析该地发展太阳能的条件应考虑天气和昼长时间。第(3)题,对于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般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延长产业链等。答案:(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等。(2)风能: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地形对风力阻挡不明显(全年大风日数多)。太阳能:该地降水较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夏季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多。(3)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延长产业链等。13.(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材料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解析:本题开放性较强,讨论是否扩大造纸厂规模,要结合材料中的信息,从资源、资金、6设备、市场以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等多方面展开论述。答案:支持 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支持 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