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语文培优补差练习 01(无答案)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 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 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A融合 关于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B融合 对于 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C融汇 对于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D融汇 关于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
2、项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进皮肤美白细腻。C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 年后将会灭绝。D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马公,名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也。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
3、禄卿贾循为留后,燧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等,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宝应中,陈郑节度李凉公移镇上党,雅知公才,表为晋州赵城尉。时王师既破史朝议,乃复河洛,有回鹘可汗之助,因肆暴而归,以功自负,其强难屈,李凉公使上介致饩 ,皆惧不敢行。公官方解巾 ,急病不让,径诣其垒。申明要约,气盛词直,虏皆优从。可汗乃授以旗帜,委之供办,且曰:“有犯禁者,公其董之。 ”于是藩部肃然,莫不畏服。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居将相之重,恃父子之勇,可汗又其子婿也,借之为援,将有异- 2 -图。公密觇其情,请为之备。初,伪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与相、卫、恒、定等四帅相继来降,怀恩结为党助,奏复其职。至是拥众据汾上,子玚围太原,
4、相、卫馈运,以相掎角。公至安阳,说其帅曰:“怀恩憯刻以逞欲,其子轻佻而好胜,人人自为计,坐待帐下之变耳?”深陈利病,劝喻激切,由是感公言,至涕泣改图。因约怀仙等三人,奉章献款。既回鹘北归,怀恩与玚继死。公之明识远略,皆此类也。大历十年,夏五月,汴宋兵马使李灵耀以濮阳叛,俄据浚郊,国家始务靖叛,特屈常宪,因以节度留后授之,而又结魏师以略东郡,不利。六月,诏公与淮西节度李忠臣夹攻之。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忠臣既惭且愤,引师复还。先 是 忠 臣 军 汴 南 , 公 军 汴 北 , 每 与 虏 角 ,所 向 无 前 , 初 败 之 于 荥 泽 , 又 破 之
5、 于 西 梁 固 。 至是 灵 耀 以 其 勇 悍 者 八 千 人 , 号 为 “饿 狼 营 ”, 尽 锐 来 拒 , 公 引 部 决 战 , 遂 胜 入 大 梁 。 翌 日 , 馀党 以 城 内 八 千 人 降 于 公 , 公 悉 让 忠 臣 , 退 于 坂 桥 , 其 士 吏 掳 获 , 悉 以 家 财 购 而 复 之 ,大 梁 之 人 ,至 今 知 感 。 履 险 则 忠 以 尽 敌 , 成 功 则 让 以 保 身 , 此 又 将 帅 之 明 哲 也 。(节选自唐代权德舆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行状 ,有删改)【注释】上介:古代官名。致饩:馈赠礼物。解巾: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
6、头巾,后用解巾代指出任官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犯禁者,公其董之 董:监查B至是拥众据汾上 拥:聚集C而又结魏师以略东郡 略:劫掠D先是忠臣军汴南 军:军队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功自负 焉用亡郑以陪邻B请为之备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C因约怀仙等三人 不如因善遇之D忠臣既惭且愤 不出,火且尽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译文: - 3 -(2)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译文: 4.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有三个故事体现了马燧的“明识
7、远略” ,请简要概括。答: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辛弃疾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1)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答: (2)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 )都是写愁的名句,请简要赏析。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渐行渐远的村庄 黄 辉(1)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2)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
8、我在某一个城市的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它将在这样一个充满寒冷的浓黑的夜晚里死去吗?在那生命将尽的一刻它能梦到母亲雪白且温暖的胸膛吗? (3)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栖居在我家低矮的草房里的一群纯洁的鸽子。它们在我和父亲用木材点燃的温暖的火炉旁欢快地歌唱,它们落在我和父亲的肩头,落在我的- 4 -小妹妹伸开的小手掌上,没有寒冷和孤独,只有温暖和幸福。父亲打开那一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梁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雪白的鸽子熏醉,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父亲从
9、墙角抱了一抱干草推开门走进马厩,我看见橘黄的灯光随着他的身影远去,跟着他拐进马棚,那儿隐约传来父亲和那一匹温驯的老马的窃窃私语。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白鸽子睁大滴溜溜的圆眼睛看着像飞花般飘落的雪片,想入非非。(4)那是一群冬天里幸福的鸟。栖居在村庄里的鸟都是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村边的那一片树林,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5)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呜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
10、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树林旁的错落的房舍在银灰色的月辉下隐约可见。高高的屋脊上蹲着一两只眼光雪亮的猫头鹰,而檐下石台上满布青苔的小石洼里储满了上一场下的未干的雨水,白天里有鸡和鸟噘着小嘴来喝,到夜晚就都盛满了一枚枚晃动的水晶般的月亮。(6)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7)它是诗人心中纯洁的纤尘不染的蓝月亮,它只能在诗歌里出现,只能在多年前的村庄夜晚的上方出现,只能在我的梦里和我的小妹的呓语中出现,它属于童年和梦,属于心灵和灵魂。 ( 8) 当 我 背 叛 了 村 庄 走 进 华 灯 闪 烁 的 城 市 , 在 晚 饭 后 漫 步 在 人 流 熙 攘 的 广 场 上 ,
11、我 牵 着孩 子 的 小 手 想 在 城 市 的 上 空 指 给 她 看 哪 是 星 星 哪 是 月 亮 时 , 我 失 败 了 , 我 们 的 视 力 被 刺 眼 的霓 虹 灯 遮 挡 。 我 们 的 周 围 不 再 拥 有 寂 静 和 月 华 , 充 满 耳 朵 的 是 流 行 的 噪 音 和 声 嘶 力 竭 的 喊 唱 。我 知 道 也 许 我 的 这 种 言 说 带 有 某 种 矫 情 的 成 分 , 因 为 我 现 在 已 无 法 离 开 城 市 , 但 我 的 心 灵 承受 的 是 背 叛 的 煎 熬 和 对 那 一 轮 出 现 在 村 边 树 林 蓝 月 亮 的 无 穷 无 尽
12、的 思 念 。 (9)史蒂文斯说:“月亮就折叠到大衣里了。 ”这让我想像在一个有月亮的村庄的夜晚,月辉是那么皎洁,我们在晚饭后信步到村边的树林旁散步,我们的孩子睡在家里,出来时,她告诉我们要把月亮带给她,然后,等我们回家,一轮月亮就折叠在我的大衣里抖落在她的小手里了。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她可以看到乡村最纯洁和最完美的月亮,她有一颗童稚的心。(10)我知道,当我在广场上能时时看到白色的大理石雕塑和五颇六色喷泉的时候,那- 5 -一枚属于村庄的蓝月亮已渐行渐远。(11)我累了,疲惫已极。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12)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口;然后,
13、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她的羊群走进草原。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村庄。这是一件怎样的概念?为何年龄愈大我愈对它魂牵梦绕?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它是我的灵魂和根。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搭的狗吠声里,扎在长满鸟群和月亮的天空、长满树木的大地上。1文章以“渐行渐远的村庄”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4分)答:2.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题目。 (8 分)(1)作者为什么说“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4 分)答:(2)文章第(3)段的画线句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它的妙处。(4 分)答:3. 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灵已经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简要分析作答。(6 分)答:4. 作者说“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你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4 分)答:-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