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 2018-2019 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 140 分)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
2、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据新华社报道,港珠澳大桥于北京时间 2018 年 10 月 24 日 9 时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她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总长 55 公里。图 1 为无人机拍摄的港珠澳大桥。据此回答 12 题。图 11.正式通车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 2018 年 10 月A23 日 17 时 B. 23 日 21 时 C24 日 1 时 D.24 日 17 时2.跨海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其中采用隧道的原因最可能是A防止台风
3、、暴雨的威胁 B. 抵御地震、海浪的破坏C利于海底风景的体验 D. 方便大型轮船的通行图 2 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34 题。3图示地区有瀑布和湖泊,能满足湖中泛舟仰视瀑布的组合是A MBMC PDP4该瀑布的高度可能为A25m B85mC165m D195m180m240180m270m5120 甲 乙MP图 22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图 3 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 10 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回答 56 题。图 35. 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6. 9 月份的最
4、佳观赏地是A.五指山 B.栖霞山C.红叶谷 D.庐山读我国某区域图 4,据此回答 78 题。7关于图中山脉M的说法正确的是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D温带草原与温带森林的分界线8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图中N省内的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的是A由南向北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图 5 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读图,回答 911 题。3图 59.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3 B.5 C.8 D.1010.图中山脉A.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是黄河的发源地C.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
5、界线 D.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11.图中山脉的东西两侧分别是A. 河北省、山西省 B. 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C.落叶林带、草原带 D.外流区、内流区1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的美食,让人们体会到了漂流于历史长河里的中华美食文化,勾起了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民族记忆。这说明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现象无处不在A. B. C. D. 13.“桃木本身不值钱,以前也就是烧火棍,经过精心雕刻就能变成金疙瘩”。某地立足得天独厚的肥桃资源优势和传承千年的桃文化,发展桃木雕刻,年销售收入突破 10 亿元,
6、从业人员超过 4 万人。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交融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B. C. D. 14.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 6 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4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
7、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15.“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阅读是人们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阅读有助于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人们从阅读中能获取精神的力量 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A B C D16.2018 年 5 月习近平用典第二辑出版发行,在习近平讲话和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来,广博的引用贯通古今。从这些用典中,既可以追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又能在古为今用的创造性转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世界了解中
8、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由此可见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故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发展传统文化 优秀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A. B. C. D. 17.2017 年 9 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教材课文既收录了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子吟等古诗文,还选取了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不同国家的名篇。新编语文教材课文篇目的选择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说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9、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说明只有立足社会实践才能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A. B. C. D. 18.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 B. C. D. 19.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摈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
10、,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5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A. B. C. D. 20.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体现了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中国人的生活传统
11、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不变A. B. C. D. 21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也称慕课,从教学大块上分成视频单元和非视频单元,视频单元多是 3 至 8 分钟的教学视频片段。这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教学创新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和接受。这说明 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网络文化是适应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文化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A B C D22德国民歌纯朴、严谨,反映出德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俄罗斯民歌反映出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所赋予俄罗斯民族的豪爽、乐观的
12、性格;印度尼西亚民歌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风格明朗、抒情、飘逸。这表明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存在可能性 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文化的共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民族性的前提A B C D23.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 3000 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13、和美好追求24.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A. 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 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C.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 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25.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6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26.唐武则天及
14、中宗时常有皇帝直接敕封官员之事,这种官员的任命状是墨敕斜封的,有别于经由中书省的朱笔正封敕命。时人讥称此类官员为“斜封官”。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中书省拥有官吏任免权 B.专制皇权失去最高权威C.集体议政机制得到认可 D.宰相辅政制度名存实亡27.明中后期的思想家李贽认为:“圣人亦人耳,既不能高飞远举,弃人间世,则自不能不衣不食,绝粒衣草而自逃荒野也。故虽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此思想主张A.发展了程朱理学的“格物”主张B.是对王守仁“心学”的批判C.反映了工商业发展中人性的觉醒D.深刻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8.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
15、,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29.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30.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由此可见,郭松焘的言论更接近于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C.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 D.民主
16、革命时代的革命派31.“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农民疾苦 B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C抑制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32.“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井冈山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
17、渡时期33.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A.表明新中国建设已摆脱了苏联模式 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7C.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4.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35.
18、1959 年文化部在全国大城市中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 35 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 1959 年”。出现这种盛况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B.三大改造的完成C.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民的创作热情 D.科技进步推动电影业发展第卷本卷共 10 小题,总分 160 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材 料 一 天 府 新 区 成 都 区 域 规 划 图 ( 图 7) 材 料 二 天府新区气候资料(图 8)图 8051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510523降 雨 量 (mm)平 均 气 溫 ( )
19、( 月 ) 降 水 量 平 均 气 温 图 78材 料 三 在天府新区南部现代农业产业区重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布局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种业等项目,形成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基地。但随着规划区的发展,土地资源已显出不足,土地租金也随之而升高。(1)根据材料二简要说出天府新区气候类型及特征。(6 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天府新区南部现代化农业产业区发展的条件。(12 分)37. 阅读猫跳河流域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材料一 猫跳河为长江水系乌江的支流,全长 180 km,天然落差 550m,流域面积3195km2。红枫以上为上游,红
20、枫至百花为中游,百花以下为下游。材料二 1974 年猫跳河流域开发完成前后的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其他产业指的是第三产业)变化资料。(1)说出猫跳河水能最丰富的河段(上游/中游/下游),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 分)(2)据图 11、12 简述猫跳河梯级开发完成前后,该流域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并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16 分)024681 012345人 口 城 镇 化 率人口数(万人) 城镇化率(%)1950197319120208年 196019701980190年02345678产业结构比例(%) 其 他工 业 农 业图 11 图 12图 9 图 101024 195 1
21、51 31 092 103 84 835 10 980 70 60 0 4 20 10 0 70 8123红 枫 百 花 百 花 下 修 文 窄 巷 口 红 林 红 岩 ( 索 风 营 )红 岩猫 跳 河 梯 级 开 发 图 河 口距 离 ( km) 黄海高程( m) 123456云云云云云云云云云云260 云16云371060 06010615 045154024938读图 13,回答下列问题。(16 分)(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6 分)(2)简述图中两项水利工程的作用。(4 分)(3)指出图示区域黄河自郑州往下游流量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6 分)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22、4 分)以科技改变为推动点,以互联网创新思维为模式,将我国农业及土地资源配置推向一个新高度。新的生产方式将带来新的生产力,土地共享创新模式的乐农之家,首先提出了将实体农场共享,以“互联网实体农村电子商务”为发展模式的 O2O 生态养殖。这种互联网生态养殖,不仅实现了土地共享的理念,优化农场资源,让土地最大地输出生产力,而且培养了新一代农民,让农户有了学习更多科技知识和创新创业的机会,通过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用户资金、规模、粗放式等养殖难题,将互联网的创新思维、物联网、大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畜牧业养殖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为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管理、资金不足、供需失衡、产业链松散等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23、,实现了养殖销售智慧化,有助于构建创新智慧型的生态养殖圈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实体农村电子商务”为发展模式的O2O 生态养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 分)近年来,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原本乡土文化气息浓重的古村落逐渐出现“空心”现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国家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
24、的指导意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图 1310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传统古村落的文化意义。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2018 年的春节,全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年俗味、科技感和国际范的新年。除夕之夜,春晚舞台上中外群星共唱我爱你中国,多国领导人祝福中国。“欢乐春节”活动遍及 140个国家和地区,受众近 30 亿人;全球 2300 余座城市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福送红包”等春节活动。在世界很多地方,春节正成为本土化节日。从丝路驼队到“一带一路”,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
25、来了机会和信心。承载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化,跨越时空,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 APEC 第 22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 21 个 APEC经济
26、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APEC 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12 分)(2)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潮。某班准备以“传统经典进校园”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的主题设计两幅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 14 个字) (6分)43.读材料,完成下
27、列要求。(25 分)材料一唐代中央官学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七学。地位最高的国子学招收文武官员三品以上子孙等共 300 名,太学招收五品官以上子孙等共 500 名,四门学的学额则部分由庶民俊异者充之。国子学按周礼、尚书、论语等经别分班学习,太学、四门学也设五经博士讲授儒学经典。律、书、算三学的课程则主要学习律令、书法、算术等专业知识,分别规定有具体课目和修学年限。摘编自高时良中国古代教育史纲材料二 1904 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行新学制,规定中学堂科目包括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算学、物理及化学、体操等 12 门,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占有较大比重。南11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28、,取消读经讲经课,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权利。摘编自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等材料三 1977 年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重点大学。同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到 2000 年基本形成了两级(部委、省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 2021 万人,是 1998 年的 4.5 倍,是 19
29、49年的 172 倍多,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摘编自韩梦洁、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央官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学校教育的新变化,并简述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8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7 分)4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有四: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
30、放。新唐书选举志材料二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 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举出三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并分析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8 分)12(2)据材料二,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因素。(4 分)45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
31、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问题一 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 世纪 60 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问题二 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 世纪 4060
32、 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问题三 从“臣民”到“国民”19 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 20 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 分)(2)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变化对推动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5 分)13高 2020 届第三学期半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选项 C D A B D C B A B D A
33、 C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选项 D B C B C D C B D A D D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选项 B C C D B C D A C B A二、综合题36 题.(18 分)(1)(6 分)亚热带季风气候(2 分),夏季高温多雨(2 分),冬季温和少雨(2分)。(2)(12 分)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位于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成都市的发展对有机生态农产品的需求较大,市场广阔;有多条公路、高速公路与成都市区相连,交通运输便捷;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毗邻
34、成都,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国家的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每点 2 分,答对其中 5 点给 10 分)。不利条件:耕地资源不足,土地租金高,农业生产成本高。(2 分)37 题.(22 分)(1)(6 分)下游河段(2 分);下游河段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河流流量更大(2 分);下游河流落差更大,水流急(2 分);水能资源更丰富。(2)(16 分)人口数量快速增加(2 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2 分);在产业结构中,工业所占比例提高(2 分);农业所占比例降低(2 分);第三产业的所占比例提高(2 分)。原因:大坝的修建,淹没了部分耕地,农业所占比例降低(2 分);水电为工业提供电能,促进了工业的
35、发展(2 分);水库促进了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2 分)。38 题(16 分)(1)(6 分)以平原和山地丘陵为主(2 分);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2 分);地势西高东低(2 分)。(2)(4 分)水利工程:防洪、除沙(防淤)、防凌汛、发电、灌溉、供水等(2分)。水利工程: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2 分)。14(3)(6 分)流量逐渐减小(2 分)。形成地上河,缺少支流汇入(2 分);沿途蒸发、下渗、引水灌溉、城市用水等(2 分)导致河流流量逐渐减少。39 题.(14 分)【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
36、影响。“互联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平台。(3 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推动经济发展。“互联网”带动旅游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农村经济发展。(4 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培养了新一代农民,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开拓了市场,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4 分)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联网”使农民增长知识,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3 分)40 题.(10 分)【答案】保护传统古村落,有利于文化多样性发展。(3 分) 传统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古村落有
37、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3 分) 传统古村落寄托乡情乡思,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4 分)41 题. (10 分)【答案】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3 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3 分)我们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 分)42 题. (18 分)【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新中装以其
38、独特的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2 分) 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新中装”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革故鼎新”,传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注入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时代理念,实现了创新。(4 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电脑提花机织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也推动了中华民族服装文化的发展。(2 分) 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新中装针对 APEC 特定的外交场合,采用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4 分)(2)【答案】如
39、:诵经典、养德行、学做人;学先贤、讲诚信、行友善;学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讲文明礼仪,创和谐校园。(6 分)1543 题.(25 分)(1)特点:分设不同类别学校,国子学地位最高;具有封建等级特征;主要教授儒家经典,也涉及部分专业知识;规定了修学课目及年限。(6 分)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维护统治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4 分)(2)变化:学习西方近代教育制度;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课程,弱化儒学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而不是封建官吏;给予女子受教育的权利。(4 分)关系:社会的发展变革推动教育发展,清末新政和民国的成立促进近代教育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有
40、利于培养实用人才,解放思想,推动社会发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要求双向探讨。4 分)(3)原因:高考制度的恢复;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7 分)44 题.(12 分)(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3 分)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楷书在唐代步入盛世;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5 分)(2)平民化、通俗化。(2 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 分)45 题.(15 分)(1)变化:逐渐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形成平等交往的理念;从抵制西学到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制度与文化以救亡图存。(4 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科技;(6 分)(2)影响: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5 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