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细菌放线菌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76309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放线菌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细菌放线菌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细菌放线菌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细菌放线菌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细菌放线菌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微生物学实验报告0实验一: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与革兰氏染色姓名:陈虹邑学号:200911233012系别: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班级:周二第一组试验日期:2011 年 9 月 13 日同组成员:邢悦婷 呼波微生物学实验报告1一、 实验目的及意义1、巩固油镜的使用;2、掌握细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3、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4、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5、初步掌握细菌涂片的方法;6、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7、掌握放线菌的涂片方法;8、观察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菌种:溶血链球菌( Strptococcus haemolyticus),螺菌( Spirillum

2、sp.) ,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 megaterium), 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普通变形菌( Proteus vulgaris), 丙酮丁酸梭菌( Clostridium acetotylicum), 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等细菌永久装片,放线菌 5406,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ulococcus aureus) ,大肠杆菌( E. coli)试剂:香柏油、无菌水、结晶紫、番红或沙黄、95%酒精、碘液仪器及用具: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小滴管,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实验方法】细菌的

3、观察1、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用接种环,采用无菌操作,将细菌挑起,涂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2、用显微镜对细菌进行活体观察。观察时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有必要的话,再用油镜观察。3、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观察时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有必要的话,再用油镜观察,找到细菌的各种结构。微生物学实验报告2放线菌的观察1、玻璃纸法:用剪刀,剪下小块的玻璃纸,压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2、印片法:将盖玻片在火焰上稍加热,然后盖到培养基的玻璃纸上,稍用力压一下。取下盖玻片,放到载玻片上,进行镜检,主要观察放线菌的孢子丝。革兰氏染色三、 实验结果1、观察到各种细菌的形态,以及一些细菌的

4、特殊的结构。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芽孢、伴胞晶体;固氮菌的荚膜等。具体实验结果见附图。2、枯草芽孢杆菌被染成紫色,可以清楚看见细菌里芽孢,也有芽孢已经释放出来。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被染成紫色。对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1、取一块载玻片,分成两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培养试管中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2、将玻片置于火焰上方略加温,加速干燥。制片3、涂面向上,通过火焰数次,使细胞质凝固,是细胞形态固定,并使细菌黏附在玻片上。1、 (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1min 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2、 (媒染)滴加碘液与制片上,1min 后水洗

5、。3、 (脱色)滴加 95%乙醇脱色约 1min,摇动玻片至紫色不再褪出来为止,水洗。染色4、 (复染)滴加蕃红染料,复染 1min,水洗。观察 在制片上再滴加一小滴蒸馏水,用盖玻片盖好,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学实验报告33、混合的大肠杆菌部分被染成粉红色,是大肠杆菌,另外染成了紫色的菌是污染菌。4、玻璃纸观察发观察到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较粗,颜色较深,基内菌丝较细,颜色较浅。5、用印片法看到了放线菌的孢子丝。枯草芽孢杆菌 溶血链球菌 螺菌丙酮丁酸梭菌 褐球固氮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四、 实验分析与讨论1、看细菌形态的时候,要注意调节倍数显微镜的倍数以及光线,来看清一些特殊的结构,如:鞭毛等。枯草芽孢杆菌(40 10)微生物学实验报告42、取菌的时候要注意量一定要少,而且要涂开。否则,在视野里看到的菌都重叠在一起,看不清楚。3、染色的时候要主要把握好染色和脱色的时间,否则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在染色巨大芽孢杆菌的时候,由于脱色时间过长,被染成了粉红色,产生了假阴性的结果。4、观察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的时候要主要调节细准焦螺旋钮,细看。因为它们的结构是立体的。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要调节焦距,以便更好观察。五、 参考文献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黄秀梨,辛明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