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20 分题号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21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A.酝酿 (nin) 静谧 (m ) 吝啬 (s) 贮蓄(ch)B.应和 (h) 肥硕 (shu ) 着落(zhu ) 莅临(wi )C.粗犷 (u n) 澄清( dn) 冷冽 (li ) 暖和 (huo) D.澹澹 (dn) 竦峙(sng) 发髻 (j) 高邈 (mio)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朗润 嘹亮 抖擞 干躁 B贮蓄 喉咙 睫毛 响晴C化妆 粗犷 干涩 澄清 D屋
2、檐 凄冷 碣石 蟋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今天上午,省教育厅有关领导莅临我校,检查了我校食堂安全工作。B.听了专家的分析,李阿姨忽然恍然大悟,明白了并非所有的添加剂都是有害的。C.每当霓虹幻彩的时候,人们呼朋引伴,扶老携幼,打太极,跳探戈,做游戏,其乐融融。D.草坪上,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彝族小姑娘,踩着梦踩着梦幻般的舞步,哼着不知传唱了几千年的古老歌谣。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风里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B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它有时像一块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C天上的
3、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D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簑,戴着笠的。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B “海日生
4、残夜,江春入旧年” ,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李白借助想象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7.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荷塘月色 背影骆驼祥子绿等。 B.老舍,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
5、作有龙须沟 茶馆等。 C.刘湛秋,当代诗人,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 D.曹操,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幻般的舞步,哼着不知传唱了几千年的古老歌谣。二、阅读春片段完成 8-11 题 12 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8、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
6、味甜的特点写的。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9、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10、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7、)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 、 “杏树” 、 “梨树”一一对应的。C、 “火” 、 “霞” 、 “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11、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A、 B、 C、 D、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2-15 题 12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
8、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2、王湾次北固山下 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写“客路” 、 “行舟” ,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 、 “归雁”遥相呼应。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两岸阔”与“潮平” , “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 “风正”是风大之意。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9、边。 ”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13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 尾联的“乡书” “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1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 ”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
10、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15、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 ,后写“行舟” ,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四、按要求填空 10 分(1)枯藤老树昏鸦,_,_。2 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2) 观沧海一诗中用夸张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
11、:_,_;_,_。2 分3.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_,_。2 分, 。 4、综合性实践活动。 ( 4 分) 春,是四季之首,经过一个冬天的桎梏,我们迎来了春,更体悟到了春的美好。为此。为此,七年级(2)班的学生召开了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加入其中,一起来感受春天独特的魅力吧。 【活动一】古诗春天 (1) 春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众多美文妙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春的古诗句。1、 _,_。2、 _,_。五、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15 分说秋 傅汉林 春光满眼,柳树杨花,枝繁叶茂,碧绿可人的绿世界,娱人眼目,给人舒适美感,让人看着心情愉
12、快,但秋却成了他们的死敌,秋风过处,树木失色,花草零落,只剩十里残荷、三秋桂子,空山无人,水流花放,烦恼的秋如鲁迅先生小说中描写的:几茎断草在屋檐上瓦缝中摇摆,少了春的繁华,夏的浪漫。 春为一岁之首,是带来绿色生命的使者,秋却是岁末冬的先锋,让人躲避不及,成了一年里花草树生命的终结。秋天里就连山水景物的颜色除了红艳以外,大多数时候也都如贾岛的诗作,全是枯、寒、惨、淡的字眼。一个人“心”上装满了“秋”之后就合成了汉语的“愁”字。 我辈凡夫俗子,没有体验过西游记里石猴子度过的“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逍遥岁月。又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出世神仙,没有那种抛红尘俗务于脑后的洒脱,所以温饱冷暖,世事百态都戚
13、戚牵挂于心中,秋天到来,当天空飘落下第一片黄色的梧桐树叶,大自然的景色发生显著变化时,触之于眼,入之于心,人生苦短的慨叹,常如轻烟似的爬上心头。 秋之过大矣,秋天总爱带给人们一些烦恼,难道真的都是秋天的过错吗? 其实秋本无罪,烦恼皆由人自己的心生出而已,都是秋景惹出人生烦恼之心的祸,但深思一下,秋天给人带来的也并不都是烦恼,烦恼过后是思考,秋既是生命的终结者,也是人一年生存意义的总结者,缺少了秋,人的生活也会如食物少了盐一样,一味死甜,反而寡淡无味。 秋挟风裹雨来拜访,就是通知人们一年的光阴已去了大半,一方面逼着人缩紧脖子,另一方面迫着人叩问心弦,一年下来,究竟垦了几亩荒地,出了几项成果,摔了
14、多少瓣汗珠子,暖暖的秋阳斜照在身上,舒坦,可是仰面朝天时,皱纹增加了,阳光洒在脸上的是喜色还是愧色呢?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简单淳朴的程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浅显明了的哲理,春天种下的是懒惰,到秋天收获的就绝不会是丰收和富裕,村夫野老都明白。 寒风起时,四季轮回,天制订的自然规律,廉洁威严的秋使按时而行,正直面每一个人而来,不容回避,你也回避不了。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他都平等对待,容不得你拖延、推卸、虚报、浮夸。秋后算账,秋是带着算盘珠子,来结算你一年的劳动付出与收获回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贪官的假账,撒谎者的甜言蜜语,在这里都起不了作用,即使偶有漏网之鱼,沾沾自喜之辈,以不劳而获
15、的方式,赚得秋的暂时便宜,扬扬得意,几秋之后,算起惩罚的总账来,个中滋味,只有这些宵小之徒自己暗中消受了,物质的、精神的,盈耶、亏耶,不是自己的,恐怕也总是不作数的。这样的例子,不算稀奇,官史、野史上不都明明白白、满满当当记着吗?俗语有“千年田,换八百主” 。秋是残酷无情的,但秋也是诚实守信的。洒下汗水,付出辛勤劳动,秋也必定会给你丰硕的回报,不信,那一垛垛沉甸甸金黄色的谷穗,就是他授给农人的勋章。勤劳致富不是嘴上的标语,而是古今中外永恒不破的真理。 生存于高天厚土之间,以温饱为第一要素的人类,对秋天引起的烦恼,从基础意义上讲无外乎两种区别。 纯粹享受主义哲学的人,秋天确实给他们带来不少烦恼,
16、寒号鸟不垒窝的故事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绝大多数辛勤劳动者,秋烦恼,其骨子里还是在后悔,春天播种的时候,该再多撒下几粒种子,夏天锄地捉虫的时候,躲荫歇凉的时间该再短一点,这样秋天丰收的喜悦会彻底冲淡季节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烦恼。 一样的秋天,两样的烦恼,伴随秋风阵阵,一年又一年在人间周而复始,上演出一幕幕人生的大戏,演绎出社会的多姿多彩众生相。14.文章意在“说秋” ,但为什么开头两段却尽情歌咏春天之美?(3 分) _ 15.如何理解“秋既是生命的终结者,也是人一年生存意义的总结者”?(3 分) _ 16文中划线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 分) _ 17.从修辞手法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3 分) 秋后算账,秋是带着算盘珠子,来结算你一年的劳动付出与收获回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_ 18.文章末尾“秋风阵阵”中“上演出一幕幕人生的大戏,演绎出社会的多姿多彩众生相”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 分) _ 三、写作(50 分) 23.以“ _,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补全题目,横线上必须填写季节名称;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全文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