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昭通市教师招聘补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四一、单选题1、20 世纪 60年代至 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2、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属于性格的( )A.对现实的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3、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警告学生来维持课堂秩序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4、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
2、需要 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5、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A.心理官能 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已有经验的概括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6、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正例 B.反例 C.命题 D.案例7、 “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下列哪项对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8、小红在阅读课文时,对其中重要内容作划线标记,运用的是学习的(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9、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
3、学习策略是( )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B.复述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监控策略10、凭借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12、学生原本是去劝架,但很快也变成了斗殴者,这主要是他的哪种道德情感被激起的表现?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集体主义情感13、集体主义情感属于哪种道德情感( ) A.直觉式 B.想象式 C.伦理式 D.表象式14、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A.消除敏感反
4、应 B.消除肌肉紧张 C.呈现厌恶刺激 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15、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 90%,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 )目标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16、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从众17、 “过于安静,或由于紧张拘谨、惧怕老师,学生反应迟钝、呆板,回答问题被动;课堂纪律较松散,心不在焉。 ”这种课堂气氛是( )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18、采用同一份量表,在相同的环境中,对同一班的学生进行测量,所测的结果
5、与三个月前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此量表有较高的测验(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19、以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结果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20、对一个插班的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就同一内容连续讲了 10遍,学生还没有掌握好。若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此时教师最需要反思的是自身的( )A.表达能力 B.知识水平 C.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意识 D.组织能力二、填空题1、桑代克从他的实验归纳并解释了正迁移作用的原因,根据他的理论,一种学习之所以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_。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_
6、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包括认知结构的_、_和_ 。3、学生在加法运算学习时,常将“数”和“单位”结合起来变成“数量” 。这种心智活动方式,加里培林称之为 _ 活动。4、问题解决有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和_特点。5、根据作用于学生感觉器官的不同,教学媒体一般可分为三类:多媒体、视觉媒介和_。三、简答题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2、简答或论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4、某老师上发散思维训练课,要求学生在 5分钟内尽可能列举带“土”字结构的汉字。甲同学列举了 10多个,但大多是同一类型:“土”作为左偏旁的汉字,如地、埋、坑、坊等等。乙同
7、学也列举了 10多个,但却是不同类型:“土”字结构有的在上方,如幸、袁等;有的在下方,如尘、型、垒等;有的在右边,如灶、社、肚等。丙同学只列举了少数几个,但与众不同, “土”字结构嵌在字的中间,如庄、在、著、奢等。什么是发散思维,如何评价学生发散思维的质量,发散思维训练有哪些方法?请根据这些心理学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1、怎样培养学生群体凝聚力?五、案例分析题1、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 。学生 Z和学生 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
8、他俩。大概 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 。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 。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 ”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
9、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参考解答一、单选题1、 【育萃专家解析】B。2、 【育萃专家解析】B。3、 【育萃专家解析】B。4、 【育萃专家解析】B。安全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安全。5、 【育萃专家解析】D。6、 【育萃专家解析】A。7、 【育萃专家解析】C。8、 【育萃专家解析】B。9、 【育萃专家解析】 (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B、复述策略。10、 【育萃专家解析】C。启发式。也叫冒险式,凭直觉来解答问题。有可能很快就能解决,但也有可能解决不了。11、 【育萃专家解析】D。创造性是一种能力或个性心理特征。12、 【育萃专家解析】
10、A。直觉的。指身临其境而产生的。13、 【育萃专家解析】C。伦理式。高度的概括性、自觉性、深刻性,较强的理论性。14、 【育萃专家解析】D。15、 【育萃专家解析】D。习惯化。学生能下意识一、有效率地各部分协调一致地操作。16、 【育萃专家解析】B。 17、 【育萃专家解析】C。18、 【育萃专家解析】A。19、 【育萃专家解析】A。常模参照。用在团体所在的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20、 【育萃专家解析】C。二、填空题1、 【育萃专家解析】成分(要素)解析:即共同要素说。2、 【育萃专家解析】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3、 【育萃专家解析】 (物质与)物质化。4、 【育萃专家解析】序列
11、性。5、 【育萃专家解析】听觉媒介。三、简答题1、 【育萃专家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同时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学习效果也影响学习动机。此外,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与很多因素有关。因此教师一方面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其它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2、 【育萃专家解析】(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
12、习; (5)合理进行复习;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C.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3、 【育萃专家解析】(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4、 【育萃专家解析】发散思维是沿着问题的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的思维形式。评价发散思维的质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指标: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散思维训练方法有结构扩散、用途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等方法。从上述案例来看,该老师采用的是结构扩散方法,即以“土”的结构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列举包含该结构的汉字。在该案例中,甲生的发散思维,尽管流畅,但不变通、不独特;乙生虽流畅、变通,但不独特;丙生虽独特,但
13、不流畅变通。因此,三位同学的发散思维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老师应让他们取长补短,促进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5、 【育萃专家解析】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动机与情绪;人格特征等。 四、论述题1、 【育萃专家解析】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38,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
14、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五、案例分析题1、 【育萃专家解析】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决问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