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采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本次说课包括六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分析: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消化和吸收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教学难点。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为进一步学习“食物在胃、小肠内的消化”做好铺垫,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对消化过程的正确认识。从探究活动本身来看:本活
2、动是课标建议的必做探究实验之一,实验目的明确。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说学生:1. 通过六年级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2. 在了解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学生对“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非常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描述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2、说出口腔内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案,并完成,初步培养对照实验设计能力;2、学会正确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饮食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
3、合作探究实验,学会合作,学会反思和纠正;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四、说教学重难点:2根据学生在六年级尝试设计和实施一些简单的探究性实验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重点: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3、规范操作实验器材;难点:1、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2、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步骤;五、说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1、教学策略:为有效的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策略是:教师:情境引入、启发引导、分类指导、归纳总结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反思纠正2、教学过程:根据探究的一般步骤,本课共分
4、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激趣设疑、引入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一开始,先让学生亲自去咀嚼一块馒头,并且在咀嚼馒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有甜味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引导学生分析使馒头中的淀粉产生甜味的物理、化学因素,从而引出本实验的研究问题:唾液,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作用,使学生锁定了探究方向。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二环节:设计方案、初次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制定本组探究实验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大排为一个大组,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大组探究解决一个问题。大组内的小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目的在于
5、让各小组的实验能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的看待实验结果;同时节省了整个探究实验完成的时间,并留给一些小组创造新实验的实践时间。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促使学生进行同伴互助,经验共享,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我采取总体观察、个别指导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为了让学生分泌出更多的唾液,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我把山楂带进实验室,刺激一下味蕾,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第三环节:反思纠正、归纳小结。我首先认同了学生的实验结果,肯定学生的探究过程,在
6、此基础上,小结了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对淀粉的不同消化作用,得出唾液使淀粉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能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反思和纠正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本活动的知识性目标的归纳、强调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第四环节:二次探究、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分类指导,对已经顺利完成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学生,允许和鼓励设计新的探究方案,探究其他因3素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而对于初次探究活动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同学,则要求按照教师提示重新实施实验。在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广阔的
7、思维,涉及到温度,消化的环境等等,为便于操作,我为学生提供了热水和盐酸溶液,让学生自己选择。让学生对未知问题积极质疑探究,做出假设,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六、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个人感觉比较成功的方面有:1、体现了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理念。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课题,最后回归生活,不仅让学生获得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等知识,还让学生学会关注饮食卫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在饮食方面的科学素养。2、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在两次探究活动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学生自主设计和教师建
8、议步骤相结合,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相结合,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能多角度、多侧面的对学生的探究和学习行为进行评价。3、注重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知识的生成。在本课探究活动中,我不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做对与错的评价,而是把重心放在探究实验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去领悟和生成新的知识。注重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讨论、设计富有个性特点的实验方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提示的实验步骤虽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困生不知如何设计实验的难题,但也造成许多同学完全按照提示进行实验,把原本是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思想还是局限在课本上,并未达到预期的大部分组可以自主创新式样的结果。二是学生独立思考、表达交流时间不足,影响探究活动的效果。在学生完成第一次实验方案设计后,教师没有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包括质疑,导致部分同学不能及时纠正方案,影响探究实验的进行。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说课稿上游中学唐彬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