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飞行器结构力学电子教案5-2.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504669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行器结构力学电子教案5-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飞行器结构力学电子教案5-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飞行器结构力学电子教案5-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飞行器结构力学电子教案5-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飞行器结构力学电子教案5-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飞行器结构力学基础 电子教学教案,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航空结构工程系,第五章 位移法 Displacement Method of Structure Analysis,第二讲,梁元素与刚架的位移法求解,5.3 平面梁元素与平面刚架位移法求解,在元素局部坐标系中,长度为L,结点编号为i j 的平面梁元素如图所示,梁的截面拉伸刚度为EA,截面抗弯刚度为EJ 。因为梁元素能承受轴向力、横向剪力和弯矩,故梁的每个结点上有三个位移分量,相应的也有三个结点力。,记梁元素在局部坐标系中的结点位移列阵和结点力列阵分别为:,一、梁元素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平衡方程及刚度矩阵,根据元素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可以写出梁

2、元素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刚度矩阵具有如下形式:,根据刚度系数物理意义,可以确定元素刚度矩阵中各个刚度系数的值。,在线弹性小变形假设下,梁的纵向(轴向)变形与横向变形不耦合。即:轴向变形不会影响到横向变形的刚度系数,反之亦然。因此,轴向变形的刚度系数与桁架结构的一致 。,梁元素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刚度矩阵为:,如果不计轴向变形,则梁元素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刚度矩阵为:,二、梁元素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二、梁元素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梁元素在总体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的变换式为:,梁元素在总体坐标系中的刚度方程为:,注意到:梁元素的刚度矩阵也是对称的。但从表面上看,的规律不存在。这种现象是由于梁元刚度矩阵中不仅有力,

3、而且有力矩,它们的平衡不能用简单的加减来表示而造成。,三、刚架结构的总刚度矩阵的组集和总刚度方程的求解,对于刚架结构,其总刚度矩阵的组集和总刚度方程的求解,与桁架的完全相同的,可参考桁架的相应内容。这里不再详述。,四、刚架的位移法求解,【例题3】用位移法求图示刚架的结点位移。设全部杆件的弯曲刚度均为EJ 。,解:,(1)建立总体坐标系、结点编号、元素编号。,(2)元素刚度矩阵。,对于元素1-2:,对于元素2-3:,(3) 组集总刚:,在此叠加。,(4) 引入位移边界:,(5) 解上述方程,求出位移。,,消除总刚奇异性。,【例题4】用位移法求图示结构2点的位移。,解:,(1)结构对称,取一般结构

4、计算。建立总体坐标系、结点编号、元素编号,视弹簧为杆元,结构为杆与梁的组合结构。,(2)元素刚度矩阵。,对于梁元(1),局部坐标与总体坐标一致,刚度矩阵不必转换。,考虑到边界条件:,【例题4】用位移法求图示结构2点的位移。,对元素(2):42,刚度矩阵:,,,边界条件:,(3) 总刚度矩阵及总刚度方程。,(4) 解得,5.4 对称条件的利用,对于对称结构受正对称载荷或反对称载荷作用,利用对称定律,可计算其对称的部分结构。在对称轴(面)上的位移应满足对称条件,可以看作是位移约束条件。,当结构为在自平衡力系作用下的自由结构时,可利用静力等效的方法,引入相当数量的附加约束。,引入附加约束的原则: (

5、1)必须足够,以消除最优结构的刚体位移。 (2)必须和部分外载荷静力等效,引入附加约束引起的支反力和原外载荷大小及方向必须一致。,5.5 斜支座的处理,对于图中2点的斜支座,因其零位移的方向与总体坐标轴不平行,故不能简单地引入到总刚度方程中删行删列。必须做适当的处理。,对于总刚度方程:,设第 i 个结点在斜支座上,斜支座和总体 x 轴的夹角为 。由投影关系,可得:,写成矩阵形式:,并有:,代入总刚度方程中,有:,将第 i 个方程前乘 ,则有:,写成矩阵形式:,或,,其中,, I 为二阶单位矩阵。,本章小结,我们看到,在分析超静定结构时,位移法与力法的主要区别是它们所选取的基本未知量不同。力法是以结构中的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求出多余未知力后,再据此算得其他未知内力和位移。而位移法是取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根据求得的结点位移再算得结构的未知内力。,力法解题思路简捷、直观,传力路线清晰,适用于分析简单超静定问题,但对于较高阶超静定次数的复杂结构,力法则显得无从下手。而位移法的未知量个数与超静定次数无关,且位移法诸如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结构刚度矩阵的形成、总刚度方程的求解以及杆端内力计算等都是很有规则的,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自动化计算,使得其对超静定大型结构的力学分析,比力法计算更为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