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
2、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一)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图式 适应 同化和顺应 平衡,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的、核心的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适应,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同化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它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
3、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 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顺应的过程是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可见就本质而言,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同化与顺应,同化和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认知发展缺一不可的。 一切认识都离不开认知图式的同化与顺应。 认识既是认知图式顺应于外物,又是外物同化于认知图式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
4、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如果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会过渡到一种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平衡的这种连续不断的发展,就是整个认知发展的过程。,(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首先,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
5、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其次是物理环境。鉴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个体必须对物体作出动作。个体在这种动作练习中得到的经验,不同于在社会环境中得到的社会经验。,影响认知发展的第三个因素是社会环境,它包括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学习者的社会经验可能会加速或阻碍其认知图式的发展。,皮亚杰的独特之处是另外加了第四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即起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平衡过程调节个体(成熟)与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图式的一种新建构。正是由于平衡过程,个体才有可能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把接受到的信息联
6、系起来,从而使认知得到发展。,(三)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作出分化,因而“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用皮亚杰的话来说,儿童在这个时期还没有达到运演的水平,他们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型的知识,即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 例如婴儿看到一个刺激,如一个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图型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形状的再认,而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前运算阶段 儿童从2-7岁左右,处于前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
7、发生了 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 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这个 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 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 表征事物)。,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 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所以,在这个时期,儿童还没有运演的可逆性,因而也没有守恒性。,具体运算阶段 儿童约在7-12岁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 算性质。换言之,他们已具有运算的知 识,这种知识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 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
8、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间。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推理,这是同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大小,因此这只足球不会比在篮球中时更大些。,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在12 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 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演。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而且,儿童在这时已有能力将形式与内容分开,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它东西。,皮亚杰在概括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时强调,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虽因各人智慧程度或
9、社会环境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会变。而且,各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互换。,(四)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1、皮亚杰理论的贡献 (1)、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皮亚杰在综合多种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把认识论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创立了发生认识论。这就从认识起源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探索哲学中的问题,填补了传统认识论在认识发生上的空白。在认识论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认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皮亚杰的理论促进了当代认识论向辩证思维的方向复归。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出发点和中心问题。皮亚杰总结了经验论和唯理
10、论的争论,不仅为主客体统一的思想提供了大量的心理学依据,而且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提出了完整的、系统的观点,从而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2)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皮亚杰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为儿童心理学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皮亚杰的理论对认识心理学的发展也着重要的贡献,并成为当代广义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儿童科学概念及心理运算的起源的实验分析,探索了智慧形成和认知机制的发生发展规律。为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皮亚杰的理论在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学习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这些理论忽视
11、了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与主动性,把人类的学习等同于动物的学习。皮亚杰反对这种观点,他考虑到先天图式和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这种关于学习过程的学说超出了传统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4)皮亚杰创造的临床法是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一大贡献,他之所以能在儿童智慧研究上有突破性的成就,是与他的方法上的改进,即与运用临床法并引进数理逻辑作为分析工具是分不开的。因此,有的心理学家将冯特引进实验方法、巴甫洛夫创造了条件反射法和皮亚杰创建的临床法与引进数理逻辑方法称为一百年心理学史上的三大突破,临床法的应用,是对传统测验法、观察法的一种革新。它这种研究方法既注意研究的整体
12、性,又注意深入把握本质;既注意研究的精密性,又注意灵活多样性;既注意高度的科学性,又注意高度的艺术性。,2、皮亚杰理论主要的局限性,(1).过分强调了年龄差异(2).没有解释改变的过程(3).低估了社会环境因素,(五)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教育目的,皮亚杰认为,学校的教学目的一方面要使受教育者学到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要积极地培养年轻一代主动、独立地从事探索、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教学的目的是形成儿童的智慧,而不是贮存记忆;是造就智力的探索者,而不仅是博学家。”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教师要努力摆脱学校行政方面的束缚,做一名有技术、有科学创造性的真正专家,而不是一个单纯知识
13、的传递者。,2、教学过程,皮亚杰在其著名的智力发展阶段说的基础上,强调教学的开展必须与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相适应。他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既重视过程发展的阶段性,又不忽视过程发展的连续性,强调两者的统一,从而给教育者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其一,教学过程的展开应该考虑到每个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特殊兴趣和需要。其二,教育者要建立教学过程的“准备观”,充分发挥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作准备的功能,不能让儿童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开展学习。其三,教育者要科学地把握各阶段的划分标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在皮亚杰的教学思想中,促进和达成学生主动的“活动”是其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此论述突出强调了主动
14、性和活动性两个最基本的内核,强调两者互为前提、互相影响的关系,这是皮亚杰对教学理论影响最大的方面,也符合其规定的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二、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1896-1934)是前苏联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语言、思维等心理学问题。 作品:心理学危机的含义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一)、心理发展的实质,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初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初级心理机能是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主要由生物特点决定,人和动物都具有这种功能,这种机能的特点是由环境的刺激所引发,依赖于具体经验,思维与行动联系。,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主要指
15、个体对自己思维的有意识关注,对其行为的有效掌控,处理抽象的观念以及运用逻辑关系和概括的能力。 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涉及从初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认知发展的结果应当是高级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就是将外在的社会关系转换成个体内部的心理机能 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每项机能出现两次: 第一次在社会层面,处在人际关系中 第二次在心理层面,处在儿童之内 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内化了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向个体心理机能的转换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进行的。儿童必需通过学习使用符号或心理工具才能实现其高级心理机能发展。 工具:指能作用于客观世界中的其他事物,指向外部,导致外界事
16、物发生变化 符号:人类创造的语言,数字,地图等,指向内部,是用来控制个体内部活动的一种手段。,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主要有四个标志: 请看书P60-61,(二)、语言与认知发展,语言是人类拥有的最普遍最强大的文化工具,它是人类用来连接世界、彼此以及自身的中介。语言具有两大功能: 其一是在文化传承中成人将生活经验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经由语言传递给儿童; 其二是儿童以学得的语言为工具,用于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上,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的观点是明显对立的。 请看书P61-62,(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1、创设最近发展区,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实际发展水平:已经
17、成熟的心理机能 潜在发展水平:尚在形成中的心理机能 最近发展是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更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的帮助指导下能够完成的一系列任务。,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儿童,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将社会层面的高级心理机能内化,当他能独立执行这种心理机能时,就变成了他的实际发展水平,儿童的认知就得到了发展,2、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后来演变成了支架教学的技术,从而为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在维果斯基看来,最近发展区对智力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义。他强调教学不应该指望于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18、,才是好的教学。因为它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3、学习的最佳时期,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区设定。,如果只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来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组织教学,就是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面向已经完成的发展进程。这样的教学从发展意义上说是消极的。它不会促进儿童发展。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引起儿童心理机能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儿童的发展。,(四)、认知发展的内化说,维果茨基指出
19、,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与此相关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据此,维果茨基阐明了儿童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显然,这种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内化”机制。同时,这也表明内化的过程是一种转化的过程,而不是传授的过程,(五)评价与启示,请看书P63-64,三、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不是某一种理论的名称,而是一类理论的统称。信息理论把人看做一个信息处理器,而人的消费行为就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即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请看书P64-66,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