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学习任务: 熟悉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的概念; 了解腹膜腔、腹膜后间隙的分区; 熟悉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断面解剖。重点项目: 腹膜腔;腹膜后间隙。,主要知识点 腹腔及腹膜腔的概念; 腹膜内位、间位、外位器官的概念; 腹膜构成哪些主要结构; 小腹膜腔; 肝上间隙、肝下间隙; 肾前间隙、肾周间隙、肾后间隙包含的主要结构。,第一节 解剖学概述 一、 腹膜腔 (一)腹膜 腹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衬于腹、盆壁内表面的部分称壁腹膜或腹膜壁层,贴覆于腹、盆脏器表面的部分称脏腹膜或腹膜脏层。 脏腹膜和壁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腹膜腔。 腹膜腔可分为大、小腹膜腔两部分
2、。 小腹膜腔为网膜囊,大腹膜腔为网膜囊以外的部分。,大、小腹膜腔借网膜孔相通; 男性腹膜腔为一完全封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宫颈腹腔之门) 腹腔和腹膜腔是两个不同而又相关的概念:腹腔是指骨盆腔(小骨盆腔)以上由腹壁和膈围成的腔,而腹膜腔是脏腹膜和壁腹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腹、盆腔脏器位于腹膜腔外,腹腔内。,腹 膜 peritoneum脏层 腹膜 腹膜腔壁层腹腔与腹膜腔 腹膜功能: 分泌、支持和固定、 防御、再生和修复,腹膜与脏器关系: 1.腹膜内位器官: 胃、空回肠、脾等 2.腹膜间位器官: 肝、子宫、膀胱等 3.腹膜外位器官: 肾、肾上腺、输尿管
3、等,腹膜形成的结构 (一)网膜 1.小网膜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2.大网膜胃结肠韧带,3.网膜囊小腹膜腔 (1).境界 前壁:小网膜胃后壁腹膜胃结肠韧带 后壁:横结肠及系膜腹后壁腹膜 上壁:肝尾叶及膈下腹膜 下壁:大网膜前后层愈着处,左侧:脾、 胃脾韧带脾胃韧带 右侧:网膜孔,(2).网膜孔 上:肝尾叶 下:十二指肠上部 前:肝十二指肠韧带 后:下腔V及表面腹膜,(二)系膜 1.肠系膜 2.阑尾系膜 3.横结肠系膜 4.乙状结肠系膜,(三)韧带 1.肝的韧带:镰状韧带、左右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 2.脾的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脾结肠韧带 3.胃的韧带: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
4、韧带、胃膈韧带,(四)皱襞、隐窝和陷凹 1.腹后壁: 十二指肠上下 皱襞和上下隐窝 盲肠后隐窝 乙状结肠间隐窝 肝肾隐窝,2.腹前壁:脐正中襞脐内侧襞脐外侧襞膀胱上窝腹股沟内外侧窝腹股沟外外侧窝,3.腹膜陷凹直肠膀胱陷凹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二)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腹膜从腹壁、盆壁移行于器官、或从一器官移行于另一器官,形成网膜、系膜和韧带。它们把腹膜腔分成间隙和隐窝(统称为解剖间隙),这些间隙、隐窝在腹部和盆部是相互续连、部分也是相互交通。腹膜腔又借横结肠及其系膜分为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1结肠上区 结肠上区为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区域,又称膈下间隙; 结肠上区以肝为界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
5、间隙。 (1)肝上间隙 位于膈与肝上面之间; 此间隙借镰状韧带分为左肝上间隙和右肝上间隙; 在肝上间隙以冠状韧带分为其前方的左肝上前间隙和后方的左肝上后间隙。,右肝上间隙 以冠状韧带划分为3个间隙:冠状韧带前方的右肝上前间隙;冠状韧带后方的右肝上后间隙;冠状韧带前、后层之间无腹膜覆盖的肝裸区(腹膜外间隙)。,(2)肝下间隙 位于肝下面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以肝圆韧带分为左肝下间隙和右肝下间隙,后者即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以小网膜和胃分为前方的左肝下前间隙和后方的左肝下后间隙,后者即网膜囊。,腹膜腔分区和间隙 (一)结肠上区膈下间隙 1.肝上间隙 右肝上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左肝上后间隙肝裸区 2.肝
6、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左肝下前间隙左肝下后间隙,2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为横结肠及其系膜与盆底上面之间的区域,可分为4个间隙 : (1)结肠旁沟 位于升结肠、降结肠的外侧。 右结肠旁沟为升结肠与右腹侧壁之间的间隙,向上通肝肾隐窝,向下经右髂窝通盆腔。,因此,胃后壁穿孔时,胃内容物可经网膜囊网膜孔肝肾隐窝右结肠旁沟到达右髂窝,甚至盆腔; 反之,阑尾的穿孔和脓肿,脓液可经右结肠旁沟到达肝肾隐窝,甚至形成膈下脓肿。 左结肠旁沟为降结肠与左腹侧壁之间的间隙,向下可通盆腔,但不与结肠上区相通,因膈结肠韧带的限制。,(2)肠系膜窦 位于肠系膜根与升、降结肠之间; 右肠系膜窦为肠系膜根与升结肠之间的三角形间隙,下方
7、有回肠末端相隔; 左肠系膜窦为肠系膜根与降结肠之间的斜方形间隙,向下可通盆腔。,(二)结肠下区 1.结肠旁沟右结肠旁沟左结肠旁沟 2.肠系膜窦右肠系膜窦左肠系膜窦,二、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也称腹膜后腔; 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两侧为由前、后肾筋膜融合而成的侧锥筋膜; 上达膈,下达骶骨岬、骨盆上口; 间隙内包括胰、十二指肠大部、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结构。 在肾脏水平,腹膜后间隙被筋膜分为3个腔隙:肾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后间隙。,(一) 肾前间隙 在壁层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所含结构有十二指肠、胰腺、升结肠、降结肠、肠系膜血管、淋巴结及脂肪组织。肾前筋膜左右延
8、续,两侧间隙潜在交通。,(二)肾周间隙 在肾前、后筋膜之间。 肾前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肾前方走行,与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结缔组织相融合。 肾后筋膜与覆盖腰大肌和腰方肌的筋膜融合。 肾周间隙内有肾、肾上腺、脂肪和肾包膜血管。,(三)肾后间隙 位于肾后筋膜、侧锥筋膜和腹横筋膜之间。 腹横筋膜与腰肌融合构成此间隙的内界,外侧与腹壁的腹膜外脂肪相延续; 肾后间隙双侧对称,内有脂肪、血管和淋巴结; 向上延续至隔下脂肪,向下达骨盆上口。,第二节 X线、CT和MRI在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中的 应用优势,一、X线检查 (一)腹膜腔 腹部平片可显示腹膜腔内游离气体和大量积液,
9、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二)腹膜后间隙 腹部平片因腹部各解剖结构相互重叠,难以显示腹膜后间隙,临床应用价值不大。,二、CT检查 (一)腹膜腔 CT很少单独用来显示腹膜腔,一般连同腹部其它脏器的检查。 (二)腹膜后间隙 利用合适的窗宽和窗位,可清楚显示腹膜后间隙内的结构和肾前筋膜、肾后筋膜、侧锥筋膜。,三、MRI检查 (一)腹膜腔 在积液时,可以显示腹膜、系膜和病变。很少单独用来显示腹膜腔,一般连同腹部其它脏器的检查。 (二)腹膜后间隙 可以多方位、多角度了解病变与周围其他结构的关系,以及所含器官的解剖结构。,第三节X线解剖 一、腹膜腔 在腹部平片上,正常腹膜腔由于腹膜壁层和脏层相贴,其潜在腔隙难
10、以显示; 仅腹膜腔内含气或积液时,其潜在腔隙被撑开而得以显示; 临床上常将腹膜腔内游离液体异常增多聚积,称为腹水。,二、腹膜后间隙 在腹部平片上,因各解剖结构重叠,正常情况下仅能显示肾影及肾周脂肪囊等。,第四节断面解剖,一、腹膜腔 CT不能显示正常腹膜、筋膜、网膜和韧带,需根据与器官的关系识别这些结构和被它们分隔的间隙和隐窝。 下面以2个典型层面为例加以说明。,(一)经肝门层面 小网膜囊在胃的背侧和包绕肝尾状叶,并伸入到肝门,并可见胃后和包绕尾叶的小网膜囊。,(二)经胆囊层面 腹膜腔伸入到肝和右肾之间形成右肝下间隙即肝肾隐窝,仰卧时为腹膜腔最低处,为液体易于积聚的部位。,二、腹膜后间隙在肾脏水平,可显示肾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后间隙。,图143腹膜后间隙CT横断面示意图,思考题: 1、腹腔及腹膜腔的概念有什么不同?2、肾前间隙、肾周间隙、肾后间隙各包含哪些主要结构?3、腹膜构成哪些主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