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本安体系评分标准学习.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424528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安体系评分标准学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本安体系评分标准学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本安体系评分标准学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本安体系评分标准学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本安体系评分标准学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煤 矿 本安体系考核办法与标准 毛吉星 2011.3.23 乌海,目 录,1 标准结构 2 考核评分办法 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标准结构,第一部分,1 标准结构,3、33项直接扣分指标,根据国务院446号令、23号文件,梳理出33项可能导致群死群伤重大事故的系统性重大问题,也是国家要求停产整顿的问题,提高其分值权重,扣分为2-3分,一般指标平均扣分为0.1-0.2分,重大和一般指标的扣分权重差异是显著的,体现了集团公司领导一直强调对系统性重大隐患的关注。,同时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多方面的问题,对于一些非生产单位自身管理造成的、不是自身能解决的重大问题,如证照不全、超能力生产,按照考核评分办法一

2、般情况扣分,未列入上述指标。,1 标准结构,8,考核评分办法,第二部分,考核年度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矿井,取消本安企业建设评级资格: (1)死亡人数累计达2人(含)以上的; (2)被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集团公司责令停产整顿两次(含)以上的; (3)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含)以上事故的; (4)瞒报、谎报、迟报、漏报重伤(含)以上伤亡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非伤亡事故的; (5)发生被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处罚的环境事件的。,2 考核评分办法,1. 本安企业建设评级条件,检 查,评分,对照五级指标逐项进行检查,2.考核标准打分方法,标准中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

3、斯突出矿井涉及的考核元素不同,如低瓦斯矿井无“防突管理”元素,大多数无“瓦斯抽采管理”元素,高瓦斯矿井无“防突管理”元素。为统一考核标准,对考核结果进行修正。 各类煤矿设计分值: 无“瓦斯抽采管理”的低瓦斯矿井: 90分 高瓦斯矿井和有“瓦斯抽采管理”的低瓦斯矿井:96分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00分,2 考核评分办法,2 考核评分办法,33项直接扣分项(考核标准中标记“”),2 考核评分办法,33项直接扣分项(考核标准中标记“”),2 考核评分办法,33项直接扣分项(考核标准中标记“”),2 考核评分办法,33项直接扣分项(考核标准中标记“”),2 考核评分办法,33项直接扣分项(考核标准中标

4、记“”),2 考核评分办法,33项直接扣分项(考核标准中标记“”),2 考核评分办法,33项直接扣分项(考核标准中标记“”),2 考核评分办法,33项直接扣分项(考核标准中标记“”),2 考核评分办法,33项直接扣分项(考核标准中标记“”),2 考核评分办法,33项直接扣分项(考核标准中标记“”),2 考核评分办法,2 考核评分办法,3. 集团考核结果与子(分)公司考核结果计算综合得分,本安企业建设采用集团公司考核与子(分)公司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分实行百分制,计算公式如下: SS1X1KS2X2 S 矿井综合得分 S1 集团公司年终对矿井考核分 S2 子(分)公司对矿井全年

5、综合考核平均分 X1 集团公司年终对矿井考核分所占百分比 X2 子(分)公司对矿井全年综合考核平均分所占百分比 注:2010年X1取60%, X2取40%,以后视运行情况进行调整。K 系数,集团公司对子(分)公司全年综合考核分的修正值。其计算公式为:,2 考核评分办法,4. 结果性指标总分直接扣(加)分项,(1)发生主要责任死亡事故的,死亡一人扣20分;发生非主要责任死亡事故的,死亡一人扣10分。 (2)发生重伤事故的,重伤一人扣6分,每多一人扣分加倍(如:重伤累计两人扣18分,累计三人扣36分,以此类推)。 (3)每发生一起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事故,扣6分。 (4)被省级及以上行政

6、主管部门或集团公司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停产一次扣5分。 (5)对于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未在计划整改期限内整改的,每一条扣1分。 (6)达到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要求的,若瓦斯抽采总量实际完成量比计划量每增加1%,加0.2分(最多加5分),反之相应扣分(最多扣5分)。,2 考核评分办法,25,部分标准条款说明,第三部分,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1)根据煤矿实际组建安全组织机构,明确机构和部门的体系职责,有组织机构图和职能分配表。 (1.1.1-1) 组织机构图和职能分配表,使体系各要素逐一分配到各部门,确保各要素都能得到覆盖。,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2) 成立本质安

7、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按月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下月安全任务和计划。安委会主任由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担任,成员包括体系管理者代表、矿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员工代表、相关方负责人。(1.1.1-2)存在主要问题:缺少员工代表会议内容存在缺陷,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 (3)明确实现目标的任务,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支持条件(人、财或物)和执行计划。(1.1.2-3),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4)目标指标按照职责分解到相关的部门和单位,按照进度随月度生产经营计划下发到各个单位,计划部门负责进行月度验收统计、报告安委会和及时调整进度。(1.1.2-4)

8、,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5)各单位及时制定月计划实施的措施,进行内部分工,并将计划和措施传达到全体员工。对于关键安全指标和重大任务,单位负责人亲自部署、跟踪和验收,做到全程参与。(1.1.2-5),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6)安全管理制度应科学、合理,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每年底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评审,确定制度修改计划,要保留评审记录和修订计划;修订后的制度发布后原制度废止。(1.2.1-3)存在主要问题:制度未进行年度评审制度只发布不废止,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7)作废文件如需保留在现场时,应有“作废文件”标识,并单独存放。(1.3.1-5)

9、,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8)各单位应建立“记录清单”,明确各项记录的保存期限和归档日期。(1.3.1-6),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9)指定部门收集和识别本单位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以下简称“法定要求”),有法定要求的文本或电子文档,建立和及时更新“适用法定要求清单”。(1.3.2-1)存在主要问题: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收集不全,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10)职能部门和单位具有或能方便查阅到与其工作相匹配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1.3.2-2),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11)矿每年底组织一次合规性评价,对

10、矿适用法定要求的遵守情况情况进行回顾和评议,形成合规性评价报告,经管理者代表签发后分发或公示。(1.3.2-5),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12)有年初编制的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并经批准后,下发到下属各单位/部门。(1.5.2) (13)内部审核周期和审核程序符合内部审核程序规定。 (14)审核后,形成内部审核报告,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15)审核后,有对不符合项整改的跟踪验证记录。 (16)不符合项不能按期整改时,填写不符合延期完成申请表报主管部门。 (17)审核组成员的组成,符合程序文件规定。,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1 保障管理(18)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11、管理评审。出现特殊情况时,适时追加评审。(1.5.3) (19)评审之前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并提前一周发放到相关部门。 (20)管理评审的内容符合管理评审程序规定。 (21)管理评审结束后应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并下发到相关单位和部门。 (22)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项,落实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实施,并有跟踪验证记录。,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2 风险预控管理(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正式风险评估,正式风险评估间隔期限不超过一年。 (2.1.1-1)存在主要问题:风险评估未每年进行,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2 风险预控管理(2)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包含区队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各岗位员工代表,规模不得

12、低于单位人数的30%。(2.1.1-5)存在主要问题:缺少各岗位员工代表,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2 风险预控管理(3)风险评估小组在进行评估前,收集和保留了用于风险评估的下列资料:工作场所登记表;设备登记表;工作任务登记表;岗位工种登记表。(2.1.1-7)存在主要问题:评估前准备工作不足,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2 风险预控管理(4)对所有工作任务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审核、整理、归档。 (2.1.2-1),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2 风险预控管理 (5)在以下情况时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的记录:新改扩建项目前;执行高危任务前;执行特定检

13、查和实验前;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为特定项目(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排放瓦斯、井下电气焊、大型设备安装与检修等)制定安全措施前。(2.1.2-5),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3 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 (1)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3.1.2-3) (2)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3.1.2-9),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3 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

14、 (3)针对不同类别不安全行为制定分类管理控制措施。(3.1.2-7) (4)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3.1.5-2),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4 辅助管理 (1)建设或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商在签订承包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承包合同中包含安全管理方面的条款。(5.2.1-1),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4 辅助管理 (2)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5.2.1-8) (3)每季度对承包商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并有记录(5.2.1-9)。,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4 辅助管理 (4)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

15、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5.3.1-1),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4 辅助管理 (5)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5.3.1-3),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4 辅助管理 (6)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5.3.1-6) (7)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5.3.1-7),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4 辅助管理 (8)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5.4.1-1),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4 辅助管理 (9)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和自救知识培训,并确保至少有5%的员工取得红十字协会颁发的合格证。(5.4.3-2),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4 辅助管理 (10)急救箱内医疗器械、药品由所聘任的健康协调员进行配置,每个急救箱内应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急救员要每日对急救箱进行检查,及时通知健康协调员更换、补充药品,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并保留急救用品使用记录。 (5.4.3-4),3 部分标准条款说明,3.4 辅助管理(11)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5.5.4-1),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