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诗词鉴赏练习七年级上册(课内)(一)观 沧 海 曹操(东汉末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给下面的字注音。碣( ji ) 澹( dn ) 竦( sng ) 峙( zh )2、解释下列词语。以:来 何:多么 幸:庆幸 至:极点3、对第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A )A交代登临的地点和目的, “观”字统领全篇。B交代登临的方向和地点, “观”字统领全篇。C交代登临的地点和目的, “临”字统领全篇。D交代登临的方向和地点, “临”字统领全篇。4、对第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B )A、诗人
2、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 B “何” ,这里是“什么”的意思。C “水何澹澹”一句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山岛竦峙”一句写脚下的小岛耸立海心,给人以坚定倔强之感。D一个“何”字,一个叠词,表达了诗人惊讶、赞美的感情。5、第句是实写小岛的景物(草木) ,其景物的特点是( B )A满目疮痍 B.生机勃发 C.宁静幽远 D.荒凉萧瑟6、对第句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A这一句是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属于虚写。B这一句是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C “萧瑟”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秋风萧瑟”点明了时令。D我们读这两句诗,耳边似有秋风呼啸之声,惊涛拍岸之声。7、翻译第句符合原文意思
3、的一项( C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B日月运行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星好像在海里照耀。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像出于沧海之中。8、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9、诗的正文可分三层,请归纳层意。答:一层: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二层:写大海全景及岛上景物,渲染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惊涛拍岸的气势和岛上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三层:写作者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阔博大的胸襟10、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答: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豪情壮志。(二)次 北 固 山
4、 下 王湾 (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淼。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2、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 情交融 ,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3、 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答: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思
5、想情感。4、诗的颈联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5、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思念故乡。(三)钱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解词:暖树:指向阳的树木。 乱花:各种颜色的花。 没:遮住,动词。2、这首诗描绘西湖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 诗人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他的行踪是: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 3、揣摩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2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答:这种含蓄的结尾,能留下“空白” ,引起读者想象。4、概括这首诗的总体写作特色。答:紧扣时节和环境特征,描写西湖的特有美景。5、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答: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6、找出从近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的句子和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的句子。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四)西江月 辛弃疾(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1、词
7、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2、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上片写景是烘托下片写避雨。3、词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是寓静于动的写法。4、诗中从嗅觉和听觉方面表现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五)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的作者是马致远,号 东篱 ,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这首小令是元曲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不朽之作,被誉为“秋思之祖” ,为历代所传
8、诵2、点明季节的词是枯藤, 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夕阳。3、文中共描写了哪十种事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什么情怀? 3答: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思乡情怀。4、断肠一词是全文的主旨所在。5、写出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小令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什么?答: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七年级上册(课外)(一)龟 虽 寿 曹操(东汉末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
9、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诗集 (课外 1)1、曹操,字 孟德 ,是东汉末年的 政治家 、 军事家 、 文学家 。 2、 “烈士”在这里是指什么人?答:指有雄心壮志的人。3、开头四句连用了哪两个典故?目的是什么?答:神龟、勝蛇。证明了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4、诗人以“老骥”自比,表明了他什么的人生态度?答:积极进取,努力建功立业。5、这首诗中的名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6、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人的命运不全由上天决定,主观努力会起积极作用。7、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表现了诗人自己虽已到暮年,但雄心不变,对
10、理想的追求永无停止的豪迈情怀。(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 “山光”一句的意思是美丽的山光花色,使鸟儿怡然自得, “悦”是 使动 的用法。2、尾联运用了以动衬静手法,创造了万籁俱寂(用一四字成语概括)的意境。3、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抒发了诗人的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4、 “曲径通幽处”有的版本作“竹径通幽处” ,你觉得“曲径” “竹径”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曲径”更好。 “曲”有曲折幽深之意,更显出禅院的优雅脱俗,意境优美。 “竹径”则显得一般 化,写景过于实
11、在,缺乏形象性。(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 “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离散、漂泊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暮春 季节的一种 哀伤、惆怅 气氛。2、 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同情以及对官场倾轧的憎恶之情。(四)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唐)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题“夜雨寄北”的意思是: 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写给远在北方的亲友。 2、诗人在巴山夜雨
12、时是怎样的心绪?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诗人在巴山夜雨时的心绪是:孤寂思乡。诗人想象着日后重逢的时候,我们共剪烛花于西窗之下,听我细细的倾诉在巴山夜雨时想念你的情景。诗人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来劝尉友人,反衬出今夜的愁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之情。3、第二、四两句中都有“巴山夜雨” ,两处的意思相同吗?请分析说明。答:第二句是写眼前实景,第四句想象会面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五)泊 秦 淮 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试体会其表达效果?答: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寓了诗人的忧虑
13、和伤感。2、 本诗第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谈谈你的理解?答:第三、四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但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理国事、贪图享乐、醉生梦死。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4、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 、 “亡国恨” 、 “犹唱后庭花 ”作了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
14、世之感慨。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六)观书有感 朱熹(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前两句将方塘、天光和云影分别比喻什么?答:书。书中的内容。2、如何理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4、 前两句写 景 ,写读书之“趣” ,后两句 议论 ,暗含哲理。七年级下册 (课内)木 兰 诗1、 木兰诗选自 宋 朝郭茂倩 编 的乐府诗集 ,这是 南北朝 时北方的一首民歌。2、这首叙事诗以 时间 为线索,记叙了木
15、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安排了“替爷征” “辞爷娘”“赴戎机”和“见天子” “还故乡”五个情节。(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5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为加点字注音。溅溅( jin) 胡骑( j) 燕山( y
16、n ) 可汗( k hn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 (流水声。 )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过 )(3)朔气传金柝。 ( 北方 ) (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替 ) (买)3、对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B )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 B出征前的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 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4、句照应前面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句可用后面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来概括。5、对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C )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不畏艰难的决心。C描写征途遥远,表
17、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6、对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A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7、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含义是什么?答: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8、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答:写征途,渲染凄凉孤独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9、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A )A古代北方劳
18、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指出通假字。 (1) 帖 通 贴 (2) 火 通 伙 (3)著通着2、为加点字注音
19、。 (1)阿姊( z ) (2)云鬓( bn ) (3)著裳( zhu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1)出郭相扶将(外城 ) (2)著我旧时裳( 穿 ) (3)双兔傍地走(贴着地面. )4、文中第三段概括出一个成语是 扑 朔 迷 离 5、文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排比 ,句是 排比 和 比喻 ,句是 对偶 和 比喻 66、对木兰解甲归田,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哪些最有道理?( A B )A木兰还乡说明她不慕富贵,反映了她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劳动者本色。B木兰厌恶战争,向往自由和平生活。C木兰建立了赫赫战功,却不能留在朝庭做官,这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结果。D木兰不愿受赏当官,表明她不
20、愿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愿做他们的统治工具。七年级下册 (课外)(一)论诗 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诗中的“李杜”是指 李白和杜甫 , “风骚”是指 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 风骚 ” 。诗中的意思是: 指在文学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2 谈谈你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理解。答:每个时代都会有才能杰出的人物不断涌现,他们引领时代潮流也不过几百年而已。诗人认为诗歌创作要体现时代精神,主张独创,反对模仿前人。八年级上册 (课内)(一)望 岳 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
21、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泰山的 巍峨 的特点。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答: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喜悦。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答:“钟”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4、本诗的中心是什么?答: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二)春望 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2、。1、 “国破山河在”与“烽火连三月”两句交代了诗歌的 写作背景 。 “国”是指 国都 ,当时“安史之乱”叛军占领了长安城。2、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答:“感时”是对国事的忧伤, “恨别”是写对家人的思念。眼前的“春花”本应是美丽的, “鸟”鸣本应是悦耳的,可因为忧国思家,引出的却只是“泪”和“惊” 。这是情景交融的写法。3、什么是家书?“家书抵万金”一句用了什么写法?答:“家书”就是家信,这句用了比喻的写法,直抒作者的思家之情。4、本诗的主题是什么?答:诗中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三)石壕吏 杜甫(唐)7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
23、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文学常识填空。杜甫写的三吏分别是:新安吏 、 潼关吏 、 石壕吏 ;三别是: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2、 石壕吏中写老妇人走后,家中的凄惨景象的句子是:答: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3、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答: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 石壕吏一诗的中心是什么?答:这首叙事诗通过老妇一家悲惨的遭遇和她主动应役的情况,揭露了战乱给广大人
24、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控拆了唐代统治者及其官吏的残酷无情。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四)归 园 田 居 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给带点的字注音并解释。秽:( hui ) 杂草。 荷:( he ) 扛,肩负。 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热爱。3、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答:这一句诗
25、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愉快心情。4、选出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 )A 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 “荒秽”指各种杂草。C五、六句承“荷锄归” ,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D、结尾两句抒情,点明全诗主旨。 “愿” ,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5、选出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A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 “带月荷锄归”,优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B.“种豆南山下” 、 “夕露沾我衣” ,用语十分平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
26、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D. 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五)使至塞上 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2、颈联描写了 奇特壮美 的塞外风光, “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直”和“圆”不仅准确地描写沙漠的景象,而且把诗人孤寂
27、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情景交融,令人叹绝。83、写出描写边塞雄奇壮美景象的“千古壮观”的名句。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写出既叙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及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到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心情以及在雄浑的沙漠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所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六)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的题目是“送别” ,但从诗歌的内
28、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的意境,其实作者是写送别故乡水(或诗人自己) ,表达了怀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2、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其中颔联是写 实 景,颈联是写 虚 景。3、颔联中的“平野”是诗中的荆门, “大荒”是指诗中的 楚国 。4、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答:这两句描写舟过荆时所见的景象。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5、抒发作者思乡深情的是哪两句诗?答: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七)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1、 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答: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2、 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答: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山西村后诗人意犹未尽,惟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扣柴扉,与农民亲切絮语。3、 诗的颔联写景中蕴涵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此谈谈你的看法。答: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4、全诗紧扣哪一个字来写的?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展开叙述?答: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为顺序展开叙述。
30、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山西村)的欢乐情调和质朴民风的热爱之情。八年级上册 (课外)(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解释字词。 (1)虚:空间 (2)太清:天2、说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这两个词使用的妙处?答:“蒸”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上烟雾弥漫的景象。9“撼”字生动地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气势。3、 “景中有我” ,孟浩然洞庭湖的描写,实际上是自我形象的映照。洞庭湖的奇彩风姿,正是诗人 远大抱负、开阔胸襟、雄伟气魄 折光显相。4、
31、解释“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大意。本诗句巧用了一个什么典故?作用是什么?答:大意:白白地看着人家垂钓,心想得鱼儿而苦于没有渔具。本诗句巧用的典故是:“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表达诗人急迫的求仕心情。5、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想做官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6、谈谈诗人的创作意图。答:诗人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为题材,
32、寄寓了诗人的寻求仕进的心情,并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援引。(二)黄 鹤 楼 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物,抒发了诗人 绵绵的愁绪和思念家乡 的深情。2、 “空”字在诗中出现了两次,试分析其作用。答:首联的“空余”的“空”写的是黄鹤楼,颔联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令人心生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3、点明题旨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 “日暮乡关何处是
33、?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以“ 乡愁 ”之情与“日暮” 、 “烟波”之景相交融,情味悠长,出神入化。(三)秋 词 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哪些事物(景物)?落叶 悲鸿 衰草 枯木2、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答: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3、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新意?答:托物言志。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4、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A 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
34、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B 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沧桑之感。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5、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 字左右)答:刘诗中的“鹤” ,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10度。(四)浣
35、溪沙 苏轼(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 “浣溪沙”是词牌名,词前面的小文字是 序 ,交代词的 写作背景 。2、词中的名句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表现了词人积极乐观 情怀。3、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D )A “兰芽” 、 “子规”点明了春天的季节。眼前景物幽雅洁净,赏心悦目,充满春的生机。B “休将白发唱黄鸡” ,意即不要因为有了白发就徒自悲伤,感叹黄鸡催晓,光阴易逝。C这首词先写眼前美景,诱发词人热爱生活的情怀,再以反诘激起议论,抒写人生的哲理。D作者借用“溪水西流”
36、比喻人生定能“再少”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热爱生活、向往未来、自强不息、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八年级下册 (课内)(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题中的“赠”是 白居易 (人名)赠 刘禹锡 (人名) 。2、用“烂柯人”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被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和惆怅心情。3、颈联表现出了诗人的什么样襟怀?这一名句现在常用来说明什么?答: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襟怀。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4、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既
37、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二)赤 壁 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解词。 折戟:折断的戟。 销:绣蚀。 将:拿起。2、后两句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运用的的表达方式是: 议论 。周郎是指: 周瑜 二乔是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是孙策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二乔将被关在铜雀台中。3、选出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 C )A诗歌首句中“折戟”指折断的戟, “销”意指锈蚀。全句意思:在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B次句中的“磨洗”指磨光洗净。全句意思: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C最后两句意思:东风没有给周郎方便,因而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二乔被关进了铜雀台中。D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4、诗中作者借历史事件来抒写对历史的兴亡之感。5、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6、本诗告诫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答: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并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