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标 准 HJ-201排 污 单 位 自 行 监 测 指 南 总 则Self-monitoring guidelines for pollution sources General rule( 征 求 意 见 稿 )201-发 布 201-实 施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3 4 目 次1 适用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和定义 .74 总体要求 .75 监测方案制定 86 监测开展 137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38 信息记录和报告 .149 监测管理 15 5 前 言为 落 实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环 境
2、保 护 法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污 染 防 治 法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指 导和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制定本指南。本 指 南 规 定 了 排 污 单 位 自 行 监 测 方 案 制 定 、 监 测 开 展 、 监 测 质 量 保 证 和 质 量 控 制 、 信 息 记录和报告等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提出并组织制订。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本指南环境保护部 201 年 月 日 批 准 。 本指南自 201 年 月 日 起 实 施 。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6 排 污 单 位 自 行 监 测
3、指 南 总则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 本 指 南 适 用 于 排 污 单 位 在 生 产 运 行 阶 段 对 其 排 放 的 水 、 气 污 染 物 , 噪 声 以 及 对 其 周 边 环境质量影响的自行监测;接受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业务委托的检(监)测机构也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 指 南 内 容 引 用 了 下 列 文 件 或 其 中 的 条 款 。 凡 是 不 注 明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 , 其 有 效 版 本 适 用于本指南。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4、GB/T 27025 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HJ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 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监测方法(试行)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T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
5、测技术规范HJ/T 353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6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44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 493 水质 样 品 的 保 存 和 管 理 技 术 规 定HJ 494 水质 采 样 技 术 指 导HJ 495 水质 采 样 方 案 设 计 技 术 规 定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
6、水环境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 第 31 号) 7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 (国家 环保局 环监 1996 470 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 环发201381 号)关于未纳入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监管问题的通知 ( 环发201 185 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 自行监测 self-monitoring 指 排 污 单 位 为 掌 握 和 说 清 本 单 位 的 污 染 物 排 放 状 况 及 其 对 周 边 环 境 质 量 的 影 响 等 情 况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的环境监测活
7、动。3.2 重 点 排 污 单 位 key pollutant discharging entity 指 由 设 区 的 市 级 以 上 地 方 人 民 政 府 环 境 保 护 主 管 部 门 确 定 的 本 行 政 区 域 内 的 重 点 排 污 单位。3.3 污染源 pollution source 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3.4 有 毒 污 染 物 toxic pollutant 指 能 在 环 境 或 动 植 物 体 内 积 蓄 对 人 类 产 生 长 远 不 良 影 响 的 有 毒 污 染 物 , 国 家 有 名 录 的 ,以名录为准。3.5 常
8、规 污 染 物 conventional pollutant 指常见的污染物指标,包括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石油类以及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或烟/粉 尘) 、挥发性 有机物等。3.6 其 他 污 染 物 other pollutant 指有毒污染物、常规污染物以外的,排污单位排放的污染物。3.7 外 排 口 监 测 点 emission site 指 用 于 监 测 排 污 单 位 向 环 境 排 放 废 气 、 废 水 ( 包 括 向 公 共 污 水 处 理 系 统 排 放 废 水 ) 污 染物状况的监测点。3.8 内 部 监 测 点 i
9、nternal monitoring site 指 用 于 监 测 污 染 治 理 设 施 进 口 、 污 水 处 理 厂 进 水 等 污 染 物 状 况 的 监 测 点 位 , 或 监 测 工 艺过程中影响特定污染物产生排放的特征工艺参数的监测点位。3.9 监 测 ( 采 样 ) 平 台 sampling platform 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的具有稳定性、承载负荷的带有防护装置的工作平台。4 总体要求4.1 制 定 或 变 更 监 测 方 案 排 污 单 位 应 查 清 所 有 污 染 源 , 确 定 主 要 污 染 源 及 主 要 污 染 物 指 标 , 制 定 监 测 方 案 。
10、 监 测方 案 内 容 包 括 : 单 位 基 本 情 况 、 各 废 气 排 放 源 或 废 水 排 放 口 及 其 监 测 点 位 、 监 测 指 标 、 执 行 标准及限值、监测频次、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监测方法和仪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当有以下情况发生时,应变更监测方案:( 1) 执 行 的 排 放 标 准 或 限 值 发 生 变 化 ; 8 ( 2) 监 测 点 位 、 监 测 指 标 、 监 测 频 次 、 监 测 技 术 手 段 任 一 项 内 容 发 生 变 化 ;( 3) 污 染 源 、 生 产 工 艺 或 处 理 设 施 发 生 变 化 , 监 测 方 案 中 的 内
11、容 有 必 要 进 行 相 应 调 整 。4.2 设 置 和 维 护 监 测 设 施 排 污 单 位 应 按 照 规 定 设 置 满 足 开 展 监 测 所 需 要 的 监 测 设 施 。 废 水 排 放 口 应 符 合 排 污 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 (国 家环保局 环 监1996 470 号)和 HJ/T 91 等的要 求,水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等清下水)大于 100 吨 /天 的 , 应 安 装 自 动 测 流 设 施 并 开 展 流 量 自 动 监 测。废气监测平台、监测断面和监测孔的设置应符合 GB/T 16157、HJ/T 397 等的要求。 监测平台应便于开展监测活动,应能
12、保证监测人员的安全。4.3 开 展 自 行 监 测 排污单位应按照最新的监测方案开展监测活动,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依托自有人员、场 所 和 设 备 自 承 担 监 测 ; 也 可 委 托 其 他 检 ( 监 ) 测 机 构 代 其 开 展 自 行 监 测 , 排 污 单 位 对 委 托 监测的数据负总责。4.4 做 好 监 测 质 量 保 证 与 质 量 控 制 建立自行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做好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4.5 记 录 和 保 存 监 测 数 据 做好与监测相关的数据记录,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并依据相关法规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5 监测方案制定5.1 监测内容 排
13、 污 单 位 应 能 够 说 清 楚 自 身 污 染 物 排 放 状 况 及 对 周 边 环 境 质 量 影 响 情 况 , 监 测 内 容 主 要包括:( 1) 污 染 物 排 放 监 测 : 监 测 直 接 向 环 境 ( 或 公 共 污 水 处 理 系 统 ) 排 放 的 废 水 污 染 物 、 有 组织和无组织废气污染物及噪声污染等。( 2) 周 边 环 境 质 量 影 响 监 测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报 告 书 ( 表 ) 及 其 批 复 或 其 他 环 境 管 理 明 确 有 要 求 的 , 排 污 单 位 应 监 测 周 边 的 空 气 、 地 表 水 、 地 下 水 、
14、 土 壤 等 环 境 介 质 ; 其 他 排 污 单 位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开展周边环境质量影响监测。( 3) 与 有 毒 污 染 物 排 放 密 切 相 关 的 关 键 工 艺 参 数 监 测 : 在 某 些 情 况 下 , 可 以 通 过 对 这 些 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测试以替代或补充排放监测。( 4) 污 染 处 理 设 施 处 理 效 果 监 测 : 若 环 境 管 理 对 污 染 处 理 设 施 有 特 别 要 求 , 或 排 污 单 位 认为有必要掌握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状况的,应对污染处理设施处理效果进行监测。5.2 主 要 污 染 源 、 排 污 口 及 污 染 物 指 标 确 定
15、 根 据 生 产 工 艺 过 程 、 产 排 污 环 节 、 污 染 处 理 设 施 的 处 理 工 艺 过 程 等 , 查 清 所 有 污 染 源 及其 排 污 口 。 污 染 源 包 括 产 生 有 组 织 废 气 、 无 组 织 废 气 、 生 产 废 水 、 生 活 污 水 、 雨 污 排 水 、 噪 声、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各类排放源。( 1) 确 定 各 污 染 源 及 其 排 污 口 潜 在 污 染 物 指 标 。 污 染 物 指 标 可 分 为 三 类 : 有 毒 污 染 物 ; 常规污染物;其他污染物。( 2) 确 定 废 气 主 要 污 染 源 及 排 污 口 。 9 符
16、 合 以 下 条 件 的 废 气 污 染 源 为 排 污 单 位 的 主 要 污 染 源 : 1) 排 放 有 毒 污 染 物 的 排 放 源 ; 2) 单台出力 20t/h 以 上 锅 炉 ; 3) 重 点 行 业 的 工 业 炉 窑 ( 水 泥 窑 、 炼 焦 炉 、 熔 炼 炉 、 焚 烧 炉 、 熔 化 炉 、 铁 矿 烧 结 炉 、 加 热 炉 、 热 处 理 炉 、 石 灰 窑 等 ) ; 4) 化 工 类 企 业 的 反 应 设 备 ( 化 学 反 应 器/塔、蒸馏 /蒸发/萃取 设备等) ;5 )其他与 2) 、3) 、 4) 中 所列污染源相当的污染源。主 要 污 染 源 的
17、 有 组 织 废 气 排 放 口 为 主 要 排 污 口 ; 对 于 多 个 污 染 源 共 用 一 个 排 污 口 的 , 凡 涉主要污染源的排污口均为主要排污口。若排污单位无符合上述条件的排放源,可不列主要污染源。( 3) 确 定 废 水 排 放 口 , 包 括 : 1) 所 有 废 水 外 排 口 ; 2) 所 执 行 排 放 标 准 规 定 的 污 染 物 监 控 位 置 所 在 的 其 他 废 水 排 放 口 , 包 括 相 应 的 车 间 或 生 产 设 施 废 水 排 放 口 或 专 门 处 理 此 类 污 染 物设施的排放口。( 4) 确 定 废 水 排 放 口 和 废 气 主
18、 要 排 放 口 的 主 要 污 染 物 指 标 。 各 排 污 口 排 放 的 有 毒 污 染 物 和排放量较大的常规污染物为该排污口的主要污染物指标。5.3 监测点位5.3.1 监测点位的分类 根 据 设 置 的 位 置 不 同 , 监 测 点 位 可 分 为 外 排 口 监 测 点 位 、 内 部 监 测 点 位 、 无 组 织 排 放 监测点位、噪声监测点位、周边环境影响监测点位等。5.3.2 外排口监测点位设置5.3.2.1 废 水 外 排 口 监 测 点 位 : 在 排 放 标 准 规 定 的 监 控 位 置 设 置 监 测 点 位 , 监 测 点 位 设 置 应满足4.2 的 相
19、 关 要 求 。 排 放 标 准 规 定 的 监 控 位 置 为 车 间 排 放 口 、 车 间 处 理 设 施 排 放 口 、 生 产 设 施 废 水 排 放 口 的污染物,在相应的废水排放口采样。 排 放 标 准 中 规 定 的 监 控 位 置 为 排 污 单 位 排 放 口 的 污 染 物 , 废 水 直 接 排 放 的 , 在 排 污 单 位的 排 污 口 采 样 ; 废 水 间 接 排 放 的 , 在 排 污 单 位 的 污 水 处 理 设 施 排 放 口 后 、 进 入 公 共 污 水 处 理 系统前的企业法定边界的位置采样。5.3.2.2 废 气 外 排 口 监 测 点 位 :
20、各 类 废 气 污 染 源 通 过 排 气 筒 等 方 式 排 放 至 外 环 境 的 废 气 , 应 在 排 气 筒 , 或 原 烟 气 与 净 烟 气 会 合 后 的 混 合 烟 道 上 设 置 废 气 外 排 口 监 测 点 位 。 监 测 点 位 设 置 应满足 4.2 的相关要求。5.3.3 内部监测点位设置 当 排 放 标 准 中 有 污 染 物 去 除 效 率 要 求 时 , 应 在 进 入 相 应 污 染 物 处 理 设 施 单 元 的 进 口 设 置监测点位。当 环 境 管 理 有 要 求 , 或 排 污 单 位 认 为 有 必 要 更 好 地 说 清 楚 自 身 污 染 治
21、 理 及 排 放 状 况 的 , 可 以 在 排 污 单 位 内 部 设 置 监 测 点 , 监 测 污 染 物 浓 度 或 与 有 毒 污 染 物 排 放 密 切 相 关 的 关 键 工 艺 参数等。5.3.4 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设置 存在废气无组织排放源的, 应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 具体要求按相关排放标准及 HJ/T55 执行。5.3.5 噪声监测点位设置 排污单位和固定厂界环境噪声的测点位置具体要求按 GB12348 执行。 10 5.3.6 周边环境影响监测点位设置 排 污 单 位 厂 界 周 边 的 土 壤 、 地 表 水 、 地 下 水 、 大 气 等 环 境 质 量 影 响
22、监 测 点 位 参 照 排 污 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及其他环境管理要求设置。 如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报 告 书 ( 表 ) 及 其 批 复 及 其 他 文 件 中 均 未 作 出 要 求 , 排 污 单 位 根 据 需 要开展周边环境质量影响监测的, 监测点位参照 HJ2.1、 HJ2.2、 HJ/T2.3、 HJ2.4、 HJ610、 HJ/T166中相关规定设置。5.3.7 监测点位的描述 所 有 监 测 点 位 均 应 在 监 测 方 案 中 通 过 语 言 描 述 、 图 形 示 意 等 形 式 明 确 体 现 。 描 述 内 容 包括 监 测 点 位 的 平 面
23、 位 置 及 污 染 物 的 排 放 去 向 、 监 测 点 位 在 排 放 断 面 上 的 位 置 分 布 等 。 废 气 排 放监测点位还需要明确其对应的污染源及处理设施。5.4 监测指标5.4.1 监测指标的确定 应针对各个监测点位的特点确定每个点位的监测指标。外 排 口 监 测 点 位 和 无 组 织 排 放 监 测 点 位 应 监 测 向 外 环 境 排 放 的 所 有 污 染 物 指 标 , 至 少 包 括 对 应 的 污 染 源 应 执 行 的 国 家 或 地 方 污 染 物 排 放 ( 控 制 ) 标 准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报 告 书 ( 表 ) 及其批复、相关管理规
24、定明确要求的污染物指标。内部监测点位根据点位设置的主要目的确定监测指标。 周 边 环 境 质 量 影 响 监 测 点 位 监 测 指 标 参 照 排 污 单 位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报 告 书 ( 表 ) 及 其 批 复等管理文件的要求执行,或根据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确定。 对 于 难 以 确 定 监 测 指 标 的 监 测 点 位 , 排 污 单 位 在 开 展 自 行 监 测 前 , 应 对 该 点 位 可 能 排 放的所有污染物开展全面监测,摸清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明确该点位的监测指标。5.4.2 标准限值的确定 对 于 国 家 或 地 方 污 染 物 排 放 ( 控 制 )
25、标 准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报 告 书 ( 表 ) 及 其 批 复 或 其 他环境管理文件中已对污染物排放限值提出要求的,按最新的规定执行。 对 于 执 行 排 放 限 值 有 差 别 的 多 个 污 染 源 经 统 一 处 理 设 施 处 理 后 外 排 的 排 污 口 , 每 项 污 染物指标的排放限值均按其中最严格的规定执行。 对 于 国 家 和 地 方 排 放 标 准 中 没 有 规 定 排 放 限 值 的 污 染 物 , 按 照 关 于 未 纳 入 污 染 物 排 放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监管问题的通知 (环 发2011 85 号)执行。周 边 环 境 质 量 影 响 监 测
26、 点 位 标 准 限 值 依 据 排 污 单 位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报 告 书 ( 表 ) 及 其 批 复 等管理文件或本地环境功能区划结合环境质量标准确定。5.4.3 监测指标的描述 监 测 方 案 中 , 所 有 监 测 指 标 采 用 表 格 、 语 言 描 述 等 形 式 明 确 体 现 。 监 测 指 标 应 与 监 测 点位 相 对 应 , 监 测 指 标 内 容 包 括 每 个 监 测 点 位 应 监 测 的 指 标 名 称 、 排 放 限 值 、 排 放 限 值 的 来 源(如标准名称、编号)等。 国 家 或 地 方 污 染 物 排 放 ( 控 制 ) 标 准 、 环 境
27、 影 响 评 价 报 告 书 ( 表 ) 及 其 批 复 、 排 污 许 可证中的污染物,如排污单位确认未排放,监测方案中应明确注明。5.5 监 测 技 术 手 段 自 行 监 测 的 技 术 手 段 包 括 手 工 监 测 、 自 动 监 测 、 手 工 监 测 与 自 动 监 测 相 结 合 三 种 类 型 , 11 排污单位可根据监测成本、监测指标以及监测频次等内容,合理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 对于相关管理规定明确要求采用自动监测的指标,选用自动监测方式;对于监测频次高、自 动 监 测 技 术 成 熟 的 监 测 指 标 , 应 优 先 选 用 自 动 监 测 方 式 ; 其 他 监 测
28、指 标 , 可 选 用 手 工 监 测 方式。5.6 监测频次5.6.1 确定监测频次的基本原则排污单位应在满足 5.6.2-5.6.6 要 求 的 基 础 上 , 遵 循 以 下 原 则 确 定 各 监 测 点 位 不 同 污 染 物的监测频次:( 1) 不 能 低 于 国 家 或 地 方 发 布 的 标 准 、 规 范 性 文 件 、 规 划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报 告 书 ( 表 ) 及其批复等明确规定的监测频次;( 2) 主 要 排 污 口 的 监 测 频 次 高 于 非 主 要 排 污 口 ;( 3) 主 要 污 染 物 的 监 测 频 次 高 于 主 要 污 染 物 以 外
29、 的 监 测 频 次 ;( 4) 污 水 排 向 敏 感 水 体 或 接 近 集 中 式 饮 用 水 水 源 , 废 气 排 向 特 定 的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功 能 区 的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5) 排 放 状 况 波 动 大 的 , 应 适 当 增 加 监 测 频 次 ;( 6) 历 史 稳 定 达 标 状 况 较 差 的 需 增 加 监 测 频 次 , 达 标 状 况 良 好 的 可 以 适 当 降 低 频 次 ;( 7) 监 测 成 本 应 与 排 污 企 业 自 身 能 力 相 一 致 , 同 时 尽 量 避 免 不 必 要 的 重 复 监 测 。5.6.2 外排口监测点监测
30、频次5.6.2.1 常规监测频次排污单位常规监测最低监测频次按照表 1 执 行 。表 1 各排污口及污染物最低监测频次 1废 气 废 水主要排污口 非主要排污口排污单位 级 别有毒污染物 常规污染物 2 其它污染物 所有污染物有毒污染物常规污染 物 2其他污染物重点排污单位 3月 季 度 月 季 度 半 年 年 半 年 年 日 周 日 周季度 半年非重点排污单位 4半年 年 年 年 月 季度 年注:1.按照相关规定应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污染物指标,采取连续自动监测。2.适用于主要污染物指标中的常规污染物,未列入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常规污染物按照其他污染物的频次 执行。3.为最低监测频次的范围,具体监
31、测频次依据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确定,原则上排放污染物数量、毒 性越大,监测频次越高。在分行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中依据此原则确定各类排放源和排污口的最低监测 频次。4.非重点排污单位是否需要开展自行监测由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 12 5.6.2.2 季节性生产排污单位在其生产期间按照 5.6.1.1 的 监 测 频 次 开 展 监 测 。5.6.3 内部监测点监测频次 内 部 监 测 点 监 测 频 次 根 据 该 监 测 点 设 置 目 的 、 结 果 评 价 的 需 要 、 替 代 或 补 充 监 测 结 果 的需要等进行确定。5.6.4 无组织排放监测频次 钢铁、水泥、焦化、石油加工
32、、有色金属冶炼、采矿业等无组织废气排放较重的污染源,无 组 织 废 气 每 季 度 至 少 开 展 一 次 监 测 ; 其 他 涉 无 组 织 废 气 排 放 的 污 染 源 每 年 至 少 开 展 一 次 监 测。5.6.5 噪声监测频次 厂界噪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测。5.6.6 排污单位周边环境质量监测频次 排 污 单 位 周 边 环 境 质 量 监 测 频 次 , 若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报 告 书 ( 表 ) 及 其 批 复 等 管 理 文 件 有明确要求的,按照要求执行;否则,涉水重点排污单位(不含间接排污单位)地表水每年丰、 枯 、 平 水 期 至 少 各 监 测 一 次 ,
33、 涉 气 重 点 排 污 单 位 空 气 质 量 每 半 年 至 少 监 测 一 次 , 涉 重 金 属 、 难降解类有机污染物等重点排污单位土壤、地下水每年至少监测一次。5.6.7 监测频次的描述 监 测 频 次 应 与 监 测 点 位 、 监 测 指 标 相 对 应 。 在 监 测 方 案 中 , 每 个 监 测 点 位 的 每 项 监 测 指标的监测频次都应详细注明。5.7 采样方法5.7.1 选择采样方法污水手工采样方法的选择参照 HJ 494、HJ 495 和 HJ/T 91 执行,单次监测中,至少采集35个 样 品 。 污 水 自 动 监 测 参 照 HJ/T 353、HJ/T 3
34、54、 HJ/T 355 执行。 周边水环境质量监测点采样方法参照 HJ/T 91、 HJ/T 164、 HJ 442 执行。 废气手工采样方法的选择参照 GB/T 16157、HJ/T 397 执 行 , 单 次 监 测 中 , 气 态 污 染 物 采样 , 应 可 获 得 小 时 均 值 浓 度 ; 颗 粒 物 采 样 , 至 少 采 集 三 个 反 映 监 测 断 面 颗 粒 物 平 均 浓 度 的 样 品。废气自动监测参照 HJ/T 75、 HJ/T 76 执行。无组织排放采样方法参照 HJ/T 55 执行。 周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采样方法参照 HJ/T 194 执行。5.7.2 采样
35、方法的描述 在 监 测 方 案 中 , 对 每 种 监 测 指 标 都 应 注 明 其 选 用 的 采 样 方 法 。 废 水 采 集 混 合 样 品 的 , 应注 明 混 合 样 采 样 个 数 。 废 气 非 连 续 采 样 的 , 应 注 明 每 次 采 集 的 样 品 个 数 。 废 气 颗 粒 物 采 样 , 应注明每个监测点位设置的采样孔和采样点个数。5.8 监 测 分 析 方 法5.8.1 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监 测 分 析 方 法 的 选 用 应 充 分 考 虑 相 关 排 放 标 准 的 规 定 、 排 污 单 位 的 排 放 特 点 、 污 染 物 排放浓度的高低、所采用监
36、测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和干扰等因素。 监 测 分 析 方 法 应 优 先 选 用 国 家 、 行 业 标 准 方 法 。 对 于 尚 无 标 准 分 析 方 法 , 或 采 用 标 准 方法 不 能 得 到 合 格 的 测 定 数 据 , 可 选 用 其 他 方 法 , 但 必 须 做 方 法 验 证 和 对 比 实 验 , 证 明 该 方 法 13 的主要特性参数:方法检出浓度、精密度、准确度、干扰消除等的可靠性。5.8.2 监测分析方法的描述 在 监 测 方 案 中 , 对 每 种 监 测 指 标 都 应 注 明 其 选 用 的 监 测 分 析 方 法 名 称 、 来 源 依 据 、 检 出限
37、等内容。6 监测开展按照监测方案中规定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 水污染物样品采集、保存和现场测试参照 HJ/T 91、 HJ493、 HJ494、 HJ495 等规定执行,实验室分析按照选用的分析方法要求执行,监测数据整理、处理和上报参照 HJ/T 91 执行,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按照 7 执行。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运维、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 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参照 HJ/T353、 HJ/T354、 HJ/T355、 HJ/T356 执行。排气筒的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和现场测试按 GB/T 16157、HJ/T 397 等 规 定 执 行 , 实 验 室 分
38、 析按照选用的分析方法要求执行,监测结果计算和数据整理参照 GB/T 16157、HJ/T 397 执行,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参照按照 7 执行。连续监测系统安装、运维、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和数据处理参照 HJ/T 75、 HJ/T76 等 规 定 执 行 。连 续 自 动 监 测 系 统 出 现 故 障 无 法 开 展 监 测 时 , 应 以 手 工 监 测 方 式 按 照 至 少 每 日 监 测 一 次 的频次及时开展替代监测。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按 HJ/T 55 等 规 定 执 行 。 噪声排放的监测按 GB 12348 规 定 执 行 。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测参照 HJ/T91
39、、 HJ/T164、 HJ 442、 HJ/T194、 HJ/T166 等规定执行。7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7.1 建 立 质 控 体 系 排 污 单 位 应 根 据 自 行 监 测 方 案 及 开 展 状 况 , 梳 理 全 过 程 监 测 质 控 要 求 , 建 立 自 行 监 测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 由 社 会 检 ( 监 ) 测 机 构 完 成 采 样 和 分 析 的 部 分 或 全 部 工 作 的 , 排 污 单 位 无 须 将 该 部 分 工作 纳 入 本 单 位 的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 但 仍 应 对 监 测 结 果 的 整 体 质 量 负 责 。 要 实 现 排
40、 污 单 位 与 委 托 检测机构质控衔接,避免出现质控疏漏点。质 控 体 系 必 须 涵 盖 以 下 内 容 : 建 立 质 量 保 证 与 质 量 控 制 管 理 制 度 ; 监 测 人 员 素 质 要 求 和 培训;监测仪器管理与检查;采样时间和程序;实验室质量控制;内部评估制度。排 污 单 位 应 将 质 控 体 系 的 政 策 、 制 度 、 计 划 、 程 序 和 指 导 书 制 订 成 文 件 , 并 达 到 确 保 监 测 结 果 质 量 所 需 的 程 度 。 质 控 体 系 文 件 应 传 达 至 有 关 人 员 , 并 被 其 理 解 和 执 行 。 排 污 单 位 应
41、建 立 对 所 有 管 理 文 件 的 控 制 程 序 , 管 理 文 件 包 括 内 部 的 管 理 制 度 和 来 自 外 部 的 标 准 、 规 范 、 管理要求等,以保证按照最新的管理和技术要求开展自行监测活动。7.2 建 立 质 量 管 理 制 度 排 污 单 位 应 建 立 自 行 监 测 质 量 保 证 与 质 量 控 制 制 度 和 管 理 体 系 , 制 定 切 实 可 行 的 质 量 管理 手 册 。 质 量 管 理 手 册 内 容 要 包 括 质 量 管 理 目 标 、 管 理 内 容 、 组 织 架 构 、 人 员 职 责 、 组 织 管 理的基本程序等。 14 7.3
42、 监 测 能 力 与 监 测 人 员 素 质 要 求 和 培 训 承 担 监 测 任 务 的 单 位 应 具 备 开 展 相 应 监 测 活 动 的 能 力 。 具 体 负 责 实 施 监 测 的 人 员 应 有 相应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 排 污 单 位 应 制 定 承 担 自 行 监 测 任 务 人 员 的 技 能 培 训 计 划 , 定 期 对 监 测 人 员 进 行 专 业 技 术培训,使其具有履行职责的能力,将每名人员的培训记录妥善保存。7.4 实 验 室 质 量 控 制参照 GB/T27025, 保证实 验室符合开展相应监测项目的能力, 并参照 HJ/T373 做好实 验室 分析质
43、量控制。7.5 监 测 仪 器 管 理 与 检 查参照 HJ/T373 做好监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监测仪器性能 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7.6 采 样 时 间 和 程 序 按 照 监 测 方 案 规 定 的 采 样 频 次 和 方 法 进 行 采 样 , 合 理 确 定 采 样 时 间 和 程 序 , 确 保 样 品 的代表性。7.7 内 部 评 估 制 度 排 污 单 位 应 每 年 对 自 行 监 测 开 展 情 况 进 行 内 部 评 估 , 评 估 内 容 应 涵 盖 监 测 全 过 程 和 整 个质 量 管 理 体 系 。 通 过 对 自 行 监 测 实 施
44、状 况 、 数 据 质 量 、 管 理 部 门 和 公 众 反 馈 状 况 、 质 量 管 理 效果等方面的评估,识别自行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可以采取的纠正措施。8 信息记录和报告8.1 信息记录8.1.1 手工监测的记录( 1) 采 样 记 录 : 采 样 日 期 、 采 样 时 间 、 采 样 点 位 、 混 合 取 样 的 样 品 数 量 、 采 样 器 名 称 、 加入的固定剂、采样人姓名等;( 2) 样 品 保 存 和 交 接 : 样 品 保 存 方 式 、 样 品 传 输 交 接 记 录 ;( 3) 样 品 分 析 记 录 : 分 析 日 期 、 样 品 处 理 方 式 、 分 析 方
45、 法 、 质 控 措 施 、 分 析 结 果 、 分 析 人姓名等;( 4) 质 控 记 录 : 质 控 结 果 报 告 单 。8.1.2 自动监测运维记录 包括:系统运行状况、系统辅助设备运行状况、系统校准、校验工作等必检项目和记录,以及仪器说明书及相关标准、规范中规定的其他检查项目和校准、维护保养、维修记录等。8.1.3 生产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 监 测 期 间 企 业 及 各 主 要 生 产 设 施 ( 至 少 涵 盖 废 气 主 要 污 染 源 相 关 生 产 设 施 ) 运 行 状 况 、产 品 产 量 、 主 要 原 辅 料 使 用 量 、 取 水 量 、 主 要 燃 料 消 耗
46、 量 、 燃 料 含 硫 量 、 燃 料 灰 分 、 燃 料 挥 发 分 、 污 染 治 理 设 施 主 要 运 行 状 态 参 数 、 污 染 治 理 主 要 药 剂 消 耗 情 况 等 。 日 常 生 产 中 上 述 信 息也需整理成台账保存备查。8.1.4 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与处理状况 记 录 监 测 期 间 各 类 固 体 废 物 和 危 险 废 物 的 产 生 量 、 综 合 利 用 量 、 处 置 量 、 贮 存 量 、 倾 倒 15 丢弃量,危险废物还应详细记录其具体去向。8.2 信息报告 排 污 单 位 的 自 行 监 测 ( 包 括 手 工 监 测 、 自 动 监 测
47、等 ) 数 据 通 过 环 境 保 护 主 管 部 门 自 行 监测 数 据 平 台 上 报 , 报 告 内 容 包 括 企 业 基 本 情 况 、 污 染 源 情 况 、 污 染 治 理 情 况 、 监 测 方 案 、 委 托 检 ( 监 ) 测 机 构 情 况 、 监 测 数 据 、 生 产 和 污 染 治 理 设 施 运 行 状 况 关 键 参 数 数 据 、 自 行 监 测 年度报告等信息。年度报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1) 监 测 方 案 的 调 整 变 化 情 况 及 变 更 原 因 ;( 2) 企 业 及 各 主 要 生 产 设 施 ( 至 少 涵 盖 废 气 主 要 污 染
48、源 相 关 生 产 设 施 ) 全 年 运 行 天 数 、 监测天数,各监测点、各监测指标全年监测次数、超标情况、浓度分布情况;( 3) 按 要 求 开 展 的 周 边 环 境 质 量 影 响 状 况 监 测 结 果 ;( 4) 自 行 监 测 开 展 的 其 他 情 况 的 说 明 ;( 5) 排 污 单 位 实 现 达 标 排 放 所 采 取 的 主 要 措 施 。8.3 应急报告 自 行 监 测 或 监 督 性 监 测 结 果 出 现 超 标 , 排 污 单 位 应 加 密 监 测 , 并 检 查 超 标 原 因 。 短 期 内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应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事故分析报告
49、,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采取减轻或防止污染的措施,以及今后的预防及改进措施等。8.4 信息公开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内容及方式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 环境保护部 第 31 号令)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环 发2013 81 号 ) 执 行 。 非 重 点 排 污 单 位 是 否 需 要 进 行 信 息 公 开 由 地 方 环 境 保 护 主 管 部 门 确 定 。9 监测管理排污单位对其自行监测结果及信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排 污 单 位 应 积 极 配 合 并 接 受 环 境 保 护 主 管 部 门 的 日 常 监 督 管 理 。 当 环 境 保 护 主 管 部 门 认为有必要时,可要求排污单位调整监测方案的内容、自行监测内容等。 新建排污单位在其生产运行(包括试运行)后的 90 日 内 应 完 成 监 测 方 案 的 编 制 及 自 行 监测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