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36-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339015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B36-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B36-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B36-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B36-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 XX/ XXXXXXXXX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ing and using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发 布DBXX/ XXXXXXXXX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1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 13 术 语 和 定 义 24 基本规定25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性 能 要 求 36 原 材 料 性 能 要 求 57 配 合 比 技 术 要 求 78 原 材 料 进 场 检 验 79

2、 生产 .1110 产 品 质 量 检 验 1311 施 工 与 验 收 13DBXX/ XXXXXXXXXII前 言本规程按照GB/T 1 .1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部 分 : 标 准 的 结 构 和 编 写 的 规 定 编 写 。 本规程由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规程主要起草单位: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 江西鸿建混凝土有限公司、 上饶市永利建材有限公司、 江西寻乌县建筑工程 公司、江西恒立实业有限公司、江西贝融循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赣州万年青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南 昌 中 意 混 凝 土

3、工 程 有 限 公 司 、 中 建 商 品 混 凝 土 ( 江 西 ) 有 限 公 司 、 江 西 省 慧 华 实 业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 江 西华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赣州瑞康混凝土有限公司、 吉安金鼎混凝土有限公司、 吉安民辉新型材料有限 公司、江西省创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宜春金宜混凝土有限公司、新余市中能混凝土有限公司。本 规 程 主 要 起 草 人 : 刘 松 柏 、 刘 小 檀 、 张 建 强 、 柴 天 红 、 熊 珂 、 漆 江 锋 、 施 麟 芸 、 曹 积 才 、 刘 渐 吉 邓 声 祥 、 陶 晓 林 、 左 耀 亮 、 高 萍 、 沈 广 华 、 钟 泽 明 、 曾

4、 江 、 巫 兴 辉 、 刘 平 、 程 永 清 、 赵 筠 、 李 世 锋 、 刘 桂 平 、 杨 龙 、 周 三 芽 、 夏 俊 、 龚 健 妹 、 吴 杰 华 、 林 炳 煌 、 梁 建 军 、 王 涛 、 郭 飚 、 熊 文 耀 、 何 小 红 。DBXX/ XXXXXXXXX1高 性 能 混 凝 土 生 产 应 用 技 术 规 程1 范围为促进江西省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规范行业管理, 确保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工程质量, 做到技 术先进、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制定本规程。本规程规定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原材料性能要求 、 配合比技术要求、原

5、材料进场检验、 生 产 、 产 品 质 量 检 验 及 施 工 与 验 收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和施工质量控制, 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以外, 尚 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版)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 用 硅 酸 盐 水 泥GB 200 中 热 硅 酸 盐 水 泥 低 热 硅 酸 盐 水 泥 低 热 矿 渣 硅 酸 盐 水 泥 GB/T 1596 用 于 水 泥 和 混 凝 土 中 的

6、粉 煤 灰GB 8076 混 凝 土 外 加 剂GB/T 18046 用 于 水 泥 和 混 凝 土 中 的 粒 化 高 炉 矿 渣 粉GB/T 27690 砂 浆 和 混 凝 土 用 硅 灰GB/T 20491 用 于 水 泥 和 混 凝 土 中 的 钢 渣 粉GB/T 28293 钢铁渣粉GB/T 50912 钢 铁 渣 粉 混 凝 土 应 用 技 术 规 范GB/T 30190 石 灰 石 粉 混 凝 土GB 6566 建 筑 材 料 放 射 性 核 素 限 量GB/T 14684 建设用砂GB/T 14685 建 设 用 卵 石 、 碎 石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GB/T 26

7、751 用 于 水 泥 和 混 凝 土 中 的 粒 化 电 炉 磷 渣 粉GB/T 50082 普 通 混 凝 土 长 期 性 能 和 耐 久 性 能 试 验 方 法 标 准GB/T 50107 混 凝 土 强 度 检 验 评 定 标 准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T 50476 混 凝 土 结 构 耐 久 性 设 计 规 范GB/T 50784 混 凝 土 结 构 现 场 检 测 技 术 标 准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JG/T 315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DBXX

8、/ XXXXXXXXX2JGJ 52 普 通 混 凝 土 用 砂 、 石 质 量 及 检 验 方 法 标 准JGJ 55 普 通 混 凝 土 配 合 比 设 计 规 程JGJ 63 混 凝 土 拌 合 用 水 标 准JGJ/T 318 石 灰 石 粉 在 混 凝 土 中 应 用 技 术 规 范 江西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江西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内部试验室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3.1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 erformance concrete)满足建设工程特定要求, 采用优质常规原材料, 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采用较低水胶比并 优化配合比, 通过绿

9、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的 , 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 力学性能、 耐久 性能和长期性能的混凝土。3.2 坍落扩展度(slump-flow)用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坍落度之后, 随即测量混凝土拌合物坍落扩展终止后扩展面相互垂直的两个 直径,其两直径的平均值(mm)。3.3 一般环境(common environment)构件所处环境,构件劣化腐蚀机理为保护层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锈蚀。3.4 冻融环境(thawing e nvironment)构件所处环境,构件劣化腐蚀机理为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3.5 氯盐环境(chloride environment)构件所处环境,构件劣化腐蚀机理为氯盐

10、引起钢筋锈蚀。3.6 化学腐蚀环境(chemical a ttack environment)构件所处环境,构件劣化腐蚀机理为硫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4 基本规定4.1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应 符 合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GB 50010 和 建 筑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GB50011 的 规 定 。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GB 50010 与 混 凝 土 结 构 耐 久 性 设 计 规 范 GB/T 50476 环 境 类别对应情况见表 1。DBXX/ XXXXXXXXX3表1 环境类别对应情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

11、010 环境类别 对应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50476一 IA二 a IB二 b IC、IIC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环境类别 对应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50476三 a IID、IIE、IIID、IVC三 b IIIE、IVD、IVE四 IIIE 、IIIF五 VC 、V D、VE4.2 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 量管理,对产品质量负责。4.3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规定进行生产,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等措施,在保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能耗,减少天然资源消耗的目标。4.4 新

12、建、 扩建、 改建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照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JGJ/T 382 要求。4.5 应建立现代化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具备进场原材料、生产、销售和运输等环节有效监控能力,具 备预拌混凝土产品溯源功能。4.6 已建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升级,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设施、设备,实现现代化工 厂运营。4.7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 江西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 江 西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内部试验品室管理办法和有关高性能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要求, 加强内部质量管理。5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要求5.1 拌合物性能5.1.1 高性能混凝土拌

13、合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5.1.2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匀质性,不得有分层、离析或泌水现象。5.1.3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拌 合 物 坍 落 度 和 坍 落 扩 展 度 应 满 足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预 拌 混 凝 土 GB/T 14902 的 有 关规定。对于具有泵送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坍落扩展度设计值不应小于 500mm。5.1.4 高性能混凝土中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预拌混凝土 GB/T 14902 的有关规定。5.1.5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 法标准 GB/T 50

14、080 的 有 关 规 定 。5.2 力学性能5.2.1 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5.2.2 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的有关规定。DBXX/ XXXXXXXXX45.3 耐久性能5.3.1 一般要求5.3.1.1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应满足设计要求。5.3.1.2 高性能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 3.0kg/m3。碱含量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混凝土的最大碱含量包括水泥 、 矿物掺合料 、 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 。 其中 , 矿物掺合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

15、量的1/6,矿渣粉的可溶性碱量取矿渣粉 总 碱 量 的 1/2。5.3.1.3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应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中劣化因素进行分类规定,使混凝土 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容许劣化范围。 配筋混凝土结构的环境作用类别及其作用等级按现行国家 标 准 混 凝 土 结 构 耐 久 性 设 计 规 范 GB/T 50476 的 规 定 来 确 定 。5.3.1.4 高性能混凝土受到多种环境类别共同作用时,应分别满足每种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单独作 用下的耐久性要求。5.3.1.5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 法 标 准 GB/T 50

16、082 的 规 定 。5.3.2 一般环境耐久性要求一般环境下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 , 应控制在正常大气作用下混凝土碳化 、 渗水引起的内部钢筋 锈 蚀 , 一 般 环 境 中 满 足 50年 和 100年 设 计 使 用 年 限 的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耐 久 性 能 控 制 要 求 应 按 表 2确 定 。表2 一般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强度等级 抗渗等级 碳化深度(56d) ,mm设计使用年限 环境作用等级 100 年 50 年 100 年 50 年 100 年 50 年IA C30 C25 P12 P12 5 15IB C35 C35 P12 P12 5 10IC C40

17、 C35 P12 P12 5 105.3.3 冻融环境耐久性要求冻 融 环 境 中 满 足 50年 和 100年 设 计 使 用 年 限 的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耐 久 性 能 控 制 要 求 应 按 表 3确 定 。表3 冻融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强度等级 抗冻等级设计使用年限 环境作用等级 100 年 50 年 100 年 50 年IIC Ca40 Ca35 F300 F250IID Ca45 Ca40 F350 F300IIE Ca50 Ca45 F400 F350注:Ca35表示强度等级为C35的引气混凝土。5.3.4 氯盐环境耐久性要求氯 盐 环 境 中 满 足 50年

18、和 100年 设 计 使 用 年 限 的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耐 久 性 能 控 制 要 求 应 按 表 4确 定 。DBXX/ XXXXXXXXX5表4 氯盐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强度等级 84d 氯 离 子 迁 移 系 数 (10-12m2/s)设计使用年限 环境作用等级 100 年 50 年 100 年 50 年IIIC、IVC C45 C40 2.5 3.0IIID、IVD C50 C45 2.5 2.5强度等级 84d 氯 离 子 迁 移 系 数 (10-12m2/s)设计使用年限 环境作用等级 100 年 50 年 100 年 50 年IIIE、IVE C50 C50

19、1.5 2.0IIIF、IVF C55 C50 1.2 1.55.3.5 化学腐蚀环境耐久性要求化 学 腐 蚀 环 境 中 满 足 50年 和 100年 设 计 使 用 年 限 的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耐 久 性 能 控 制 要 求 应 按 表 5确 定 。表5 化学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强度等级 对于非地下环境, 84d 氯离 子 迁 移 系 数 (10-12m2/s) 对 于 地 下 环 境 , 56d 电通量(C) 对于硫酸盐环境, 抗硫酸盐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环境作用等级100 年 50 年 100 年 50 年 100 年 50 年 100 年 50 年V C C45 C40

20、 3.5 4.0 1000 1500V D C50 C45 2.0 2.5 1000 1200V E C55 C50 1.5 2.0 800 1200KS150 KS1206 原材料性能要求6.1 水泥6.1.1 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当配制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时,也可采用中、低热硅酸盐 水 泥 或 低 热 矿 渣 硅 酸 盐 水 泥 , 水 泥 强 度 等 级 不 应 低 于 42.5 级 , 并 应 注 明 水 泥 中 的 混 合 材 品 种 和 掺 量 及石膏品种和掺量。6.1.2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采 用 的 水 泥 应 满 足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通 用 硅 酸

21、盐 水 泥 GB 175 的 规 定 ; 中 、 低 热 硅 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 渣硅酸 盐 水 泥 GB 200 的 规 定 。6.1.3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应大于 350m2/kg。6.2 矿物掺合料6.2.1 矿物掺合料可包括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磷渣粉、钢渣粉、钢铁渣粉、石灰石粉和火山灰质 混合材以及复合矿物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6.2.2 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 的 规 定 , 且 应

22、 选 用 或级粉煤灰。6.2.3 矿 渣 粉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用 于 水 泥 和 混 凝 土 中 的 粒 化 高 炉 矿 渣 粉 GB/T 18046 的 规 定 , 且 应 选 用 S95 或 S105 级 矿 渣 粉 。6.2.4 硅 灰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砂 浆 和 混 凝 土 用 硅 灰 GB/T 27690 的 规 定 。DBXX/ XXXXXXXXX66.2.5 磷 渣 粉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用 于 水 泥 和 混 凝 土 中 的 粒 化 电 炉 磷 渣 粉 GB/T 26751 的 规 定 , 且 应选用 L85 级磷渣粉。

23、6.2.6 钢 渣 粉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用 于 水 泥 和 混 凝 土 中 的 钢 渣 粉 GB/T 20491 规 定 , 且 应 选 用 一 级 钢渣粉。6.2.7 钢铁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铁渣粉 GB/T 28293 和 钢 铁渣粉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T50912 的 规 定 , 且 应 选 用 G95 或 G105 级 钢 铁 渣 粉 。6.2.8 石 灰 石 粉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石 灰 石 粉 混 凝 土 GB/T 30190 和 现 行 行 业 标 准 石 灰 石 粉 在 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范JGJ/T 318 的 规 定 。6.

24、2.9 火山灰质混合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T 315 的规 定。6.3 细骨料6.3.1 细骨料应选用河砂或人工砂,不应采用山砂和海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和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建 设 用 砂 GB/T 14684 的 规 定 。6.3.2 对 于 具 有 泵 送 要 求 的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 细 骨 料 应 为 细 度 模 数 为 2.6 3.0 的 II 区 中 砂 , 其 公 称 直 径为 315m 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宜少于 15%。6.3.3 河砂含泥量应小于 2.0%,泥块含

25、量应小于 0.5%。6.3.4 人 工 砂 的 MB 值 应 小 于 1.2, 石 粉 含 量 应 小 于 10%。6.4 粗骨料6.4.1 粗骨料应选用碎石或破碎卵石,不应采用卵石。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 砂 、 石 质 量 及 检 验 方 法 标 准 JGJ 52 和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建 设 用 卵 石 、 碎 石 GB/T 14685 的 规 定 。6.4.2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的连续级配,松散堆积空隙率应小于 45%。6.5 外加剂6.5.1 外加剂应选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高性能减水剂 或 高 效 减 水 剂 。

26、其 性 能 指 标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混 凝 土 外 加 剂 GB 8076 和 混 凝 土 外 加 剂 应 用 技术 规 范 GB 50119 的 规 定 。6.5.2 外 加 剂 减 水 率 不 应 小 于 25%, 含 气 量 不 应 大 于 4.5%, 含 气 量 1h 经 时 变 化 量 不 应 大 于 1.5%, 坍 落度 1h 经 时 变 化 量 不 应 大 于 30mm。6.5.3 对于特殊要求掺加的膨胀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 和 混 凝 土 外 加剂 应 用 技 术 规 程 GB 50119 的 规 定 。6.6 拌合水6.6.1

27、 拌 合 水 应 符 合 现 行 行 业 标 准 混 凝 土 拌 合 用 水 标 准 JGJ 63 的 规 定 。6.6.2 除自来水外,其它来源的水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其可能影响混凝土性能指标进行试 验,经确认其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并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无不良影响时方可使用。DBXX/ XXXXXXXXX77 配合比技术要求7.1 一般规定7.1.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应按强度和耐久性能进行设计,并应使混凝土达到设计与施工要求的混凝 土力学性能、拌合物性能和耐久性能。7.1.2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 的规定。7.1.3 高性能混凝

28、土的水胶比不应大于 0.45, C35 C45 高性能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应大于 450 kg/m3,C50 高性能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应大于 500kg/m3,C50 以 上 的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胶 凝 材 料 用 量 不 应大于 550 kg/m3。7.1.4 高性能混凝土应掺加一种或多种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及掺量应经试验确定。7.2 技术文件要求7.2.1 配合比原材料性能试验报告。7.2.2 配合比设计应出具配合比设计计算书和配合比试配试验报告。7.2.3 对首次使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报告应包括下列内 容:a) 配合比设计计算书;b

29、) 施工配合比试生产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现场试验报告;c) 施工配合比试生产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报告;d) 配合比试配的混凝土耐久性能验证报告;e) 其它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性能试验报告。8 原材料进场检验8.1 原材料检验应符合表 6 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 6 章的相关规定。表6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进场检查 复检 日常检验检验项目项目 频次 项目 频次 项目 频次烧失量 氧化镁含量 三氧化硫含量 细度 凝结时间 安定性 强度 碱含量 比表面积 助磨剂名称、品种及掺量 石膏名称及掺量 混合材名称及掺量 水泥氯离子含量 更 换 料 源 或 每 批 进 货 时 核

30、 查 供 应 商 提 供 的 报 告。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同厂家、 同编号、 同 品种、 同出厂日期的水泥出 厂日期达 3 个月。同厂家、同编号、 同品种、同强度等级、 连 续 出 厂 的 散 装 水 泥 每 500t( 袋 装 水 泥 每 200t) 检 验 一 次 , 当 不 足 500t 或 200t 时 , 也 需检验一次。8DBXX/ XXXXXXXXX表 6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原 材 料 性 能 检 验 要 求 ( 续 )熟料 C3A 含量 筛分 吸水率 细度模数 含泥量 细骨料泥块含量 更 换 料 源 或 每 批 进 货 时 核 查 供 应 商

31、 提 供 的 报 告。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 使 用 同 厂 家 、 同 品 种、同规格产品达一年者。 连续供应同厂家、 同 规 格 的 细 骨 料 400m3(或 600t)检验一次, 不足 400m3( 或 600t) 时也需检验一次。进场检查 复检 日常检验检验项目项目 频次 项目 频次 项目 频次坚固性 云母含量 轻物质含量 石粉含量 有机物含量 压碎指标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氯离子含量 细骨料碱活性 更换料源或每 批进货时核查供应 商提供的报告。下 列 任 一 情 况 为 一 批,每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 使 用 同 厂 家 、 同 品 种 、 同

32、规 格 产 品 达 一 年 者连 续 供 应 同 厂 家 、 同 规 格 的 细 骨 料 400m3( 或 600t) 检 验 一 次 , 不 足 400m3( 或 600t) 时 也 需 检 验 一 次。颗粒级配 岩石抗压强度 吸水率 紧密空隙率 压碎指标 坚固性 针片状颗粒含量 含泥量 泥块含量 氯离子含量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有机物含量(卵石) 粗骨料碱活性 更 换 料 源 或 每 批 进 货 时 核 查 供 应 商 提 供 的 报 告。下 列 任 一 情 况 为 一 批,每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 使 用 同 厂 家 、 同 品 种、 同规格产品达一年者。连 续 供 应 同 厂 家、

33、同规格的粗骨料 400m3(或 600t) 产品 检验一次, 不足 400m3(或 600t) 也需检验 一次。pH 值 不溶物含量 可溶物含量 氯化物含量 硫酸盐含量 碱含量 水凝结时间差 下 列 任 一 情 况 为 一 批,每批检验一次:新水源; 同 一 水 源 的 水 使 用 达一年者。9DBXX/ XXXXXXXXX表 6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原 材 料 性 能 检 验 要 求 ( 续 )抗压强度比 氯离子含量,% 总碱量,% 减水率 坍落度 1h 经时变化量 压力泌水率比 外加剂含气量 更 换 料 源 或 每 批 进 货 时 核 查 供 应 商 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下 列 任

34、一 情 况 为 一 批 , 每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 使 用 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达 6 个月者。 同厂家、 同编号、 同品种、同出厂日期 的产品每 50t 检验一 次,不足 50t 也需检 验一次。进场检查 复检 日常检验检验项目 项目 频次 项目 频次 项目 频次含气量 1h 经时变化量 凝结时间差 抗压强度比 外加剂收缩率比 更 换 料 源 或 每 批 进 货 时 核 查 供 应 商 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下 列 任 一 情 况 为 一 批 , 每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 使 用 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35、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达 6 个月者。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每 50t 检验一次, 不足50t 也需检验一次。细度 烧失量 含水率 需水量比 三氧化硫含量 碱含量 氯离子含量 粉煤灰氧化钙含量 更 换 料 源 或 每 批 进 货 时 核 查 供 应 商 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下 列 任 一 情 况 为 一 批 , 每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 使 用 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达 3 个月者。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36、品 每 200t 检验一次,不 足 200t 也需检验一 次。比表面积 烧失量 氧化镁含量 三氧化硫含量 氯离子含量 含水率 需水量比 碱含量 矿渣粉活性指数 更 换 料 源 或 每 批 进 货 时 核 查 供 应 商 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下 列 任 一 情 况 为 一 批 , 每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 使 用 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达 3 个月者。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每 200t 检验一次,不 足 200t 也需检验一 次。烧失量 氯离子含量 SiO2 含量 硅灰比表面

37、积 更 换 料 源 或 每 批 进 货 时 核 查 供 应 商 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 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使用同厂家、同编号、 同品种、 同出厂日期的产品达 3 个月者。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同品种 、 同 出厂 日 期 的 产 品 每 30t 检 验 一 次 , 不 足 30t 也需检验一次。10DBXX/ XXXXXXXXX表 6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原 材 料 性 能 检 验 要 求 ( 续 )需水量比 含水率 活性指数 硅灰放射性 比表面积 密度 活性指数 三氧化硫含量 磷渣粉五氧化二磷 更换料源或每批 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

38、下 列 任 一 情 况 为 一 批 , 每 批 检 验 一 次 : 任 何 新 选 料 源 ; 使 用 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达 3 个 月 者 。 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同品种 、 同 出厂 日 期 的 产 品 每 200t 检验一次, 不足 200t 也需检验一次。进场检查 复检 日常检验检验项目项目 频次 项目 频次 项目 频次碱含量 氯离子含量 烧失量 含水率 磷渣粉玻璃体含量 更换料源或每批 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 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使用同厂家、同编号、 同品种、 同出厂

39、 日期的产品达 3 个月者。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每 200t 检验一次, 不足 200t 也需检验一次。比表面积 密度 三氧化硫含量 游离氧化钙含量 流动度比 安定性 碱度系数 钢渣粉放射性 更换料源或每批 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 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使用同厂家、同编号、 同品种、 同出厂 日期的产品达 3 个月者。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每 200t 检验一次, 不足 200t 也需检验一次。比表面积 密度 三氧化硫含量 含水率 氯

40、离子含量 烧失量 活性指数 流动度比 安定性 钢铁渣粉放射性 更换料源或每批 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 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使用同厂家、同编号、 同品种、 同出厂 日期的产品达 3 个月者。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每 200t 检验一次, 不足 200t 也需检验一次。11DBXX/ XXXXXXXXX表 6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原 材 料 性 能 检 验 要 求 ( 续 )石灰石粉碳酸钙含量 更换料源或每批 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 批检验一次:任何新

41、选料源;使用同厂家、同编号、 同品种、 同出厂 日期的产品达 3 个月者。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每 200t 检验一次, 不足 200t 也需检验一次。细度 活性指数 流动度比 含水量 MB 值 放射性 火山灰粉细度 更换料源或每批 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 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 用 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达 3 个月者。 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每 200t 检验一次, 不足 200t 也需检验一次。

42、流动度比 28d 活性指数 烧失量 氯离子含量 检验项目 进场检查 复检 日常检验项目 频次 项目 频次 项目 频次火山灰粉含水量 更换料源或每批 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质量检验报告。 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 批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 用 同 厂 家 、 同 编 号 、 同 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达 3 个月者。 同厂家、 同编号 同 品 种 、 同 出 厂 日 期 的 产 品 每 200t 检 验 一次, 不足 200t 也需 检验一次。放射性 碱含量 三氧化硫 、注:表示应检项目。9 生产9.1 原材料贮存和管理9.1.1 原材料贮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预拌混凝土 GB/T 1490

43、2 和 混 凝 土 质 量 控 制 标 准 GB 50164 的有关规定。9.1.2 混 凝 土 原 材 料 进 厂 ( 场 ) 后 , 应 对 原 材 料 的 品 种 、 规 格 、 数 量 以 及 质 量 证 明 书 等 进 行 验 收 核 查 ,并按本规程第 8 章 的 规 定 进 行 检 验 。 经 检 验 合 格 的 原 材 料 方 可 使 用 。9.1.3 原材料进场,供方应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 与合格证等。 应及时建立 “原材料管理台帐” , 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 材料名称、 品种、 规格、 数量 、 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

44、”编号和“复检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9.1.4 原材料应在固定的堆放地点存放、 并有明确的标志, 标明材料名称、 品种、 生产厂家和生产 (或 进场)日期,避免误用。9.1.5 储 存 散 装 水 泥 过 程 中 ,应 采 取 措 施 降 低 水 泥 的 温 度 或 防 止 水 泥 升 温 。9.1.6 不同品种、规格的骨料应分别标识和贮存,避免混杂或污染,骨料堆场不得露天,应采用硬地 坪,具备喷淋降尘、湿度监测、排水等功能。12DBXX/ XXXXXXXXX9.2 计量9.2.1 计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和 混 凝 土 质 量 控 制 标 准 GB 501

45、64 的有 关规定。9.2.2 原材料计量应准确,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称量,每盘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的规定,原材料计量偏差应每班检查 1 次。表7 各种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按质量计,%)原材料品种 水泥 骨料 水 外加剂 掺合料每盘计量允许偏差 2 3 1 1 2累计计量允许偏差 1 2 1 1 1注: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差。9.2.3 计量设备除每年度定期由国家认可的有资质计量部门或机构检验标定外,还应该根据计量仪器 设备的特性和使用环境等要求,制定科学的自校规程,每月应对生产计量设备进行一次自校准。9.2.4 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

46、的含水率,每班不应少于 2 次 。 当 含 水 率 有 显 著 变 化 时 , 应 增 加 测 定 次 数。然后根据其含水率变化调整施工配合比。9.3 搅拌9.3.1 搅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和 混 凝 土 质 量 控 制 标 准 GB 50164 的有 关规定。9.3.2 搅拌应保证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均匀;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匀质性应满足以下要求:a) 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0.8%;b) 混凝土坍落度两次测值的差值不应大于 GB/T 14902 规 定 的 混 凝 土 拌 合 物 稠 度 允 许 偏 差 的 绝 对 值。c) 从全部材料

47、投料完算起, 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应满足设备说明书的要求, 并且不应少 于 60s; 当 制 备 C50 及 以 上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或 掺 用 引 气 剂 、 膨 胀 剂 和 粉 状 外 加 剂 的 混 凝 土 时 , 应 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每班检查 2 次。d) 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 应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 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 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超过 30。9.4 运输9.4.1 运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和 混 凝 土 质 量 控 制 标 准 GB 50164 的有 关规定。9.4.2 高性能混凝土应使用搅拌运输车运送,运输车装料前应将筒内的积水排净。9.4.3 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 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9.4.4 应尽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