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年上半年运管所工作要点总结上半年,我所在县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运管新形象为目标,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不断提高运政执法队伍素质。内勤服务“窗口”以“利民、便民”为原则,积极热忱地为业户服务;外勤站队团结协作,切实履行道路运输管理职责,全方位开展道路运输市场整治工作,协议人数仅占提供总岗位数的 14.8%,农民工签订意向性协议的人数只占进场农民工总数的 16%。在招聘会上,一位 40 岁左右的农民工告诉笔者, “我已经应聘了不下十个用工企业,他们都嫌我岁数大、不是高中以上文化
2、,又没有专长,所以我打算不再应聘了,还是在家等等再看吧”。带着这次招聘会结果,笔者走访基层农村情况、收集全国各个地方信息分析显示,目前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矛盾并存。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在前几年已经发生。毋容置疑,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企业用工难问题又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难点,如何缓解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问题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矛盾,引起了地方政府部门特别是相关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目前议论的热点问题。致使企业发生劳动力短缺和农民工一直就业难的原因诸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企业招工难存在以下因素: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总量不断增加。为了加快经济快速发展
3、,各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引进不断增多扩张。新建企业逐年增多,同时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劳动力供应相对减少。二是昔日劳动力输出地区,如今劳动力过剩的问题逐步改善。随着中央对老少边地区和西部地区政策支持和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昔日劳动力过剩的问题逐步改善,政府大规模组织输出劳动力的策略逐渐转变。由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很多劳动力输出大省、大市、大县的历史行将结束,有的地区甚至出现自身劳动力不足现象,不但停止向外输出劳动力,还从周边招引劳动力,逐步转变为劳动力输入地区。三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愿意再离乡背井外出打工。许多经济发展滞后地区
4、的劳动力,原先为了填饱肚子解决温饱问题,不得已离乡背井外出打工谋生。如今家乡经济建设发展了,工厂纷纷建立,就地就近务工不再困难,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为了保持家庭生活的稳定,为了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为了有利子女的教育,不愿意再过以前那种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日子。许多农民工说,外出打工工资虽高,但是又要租房住、吃穿用度的开支也大;在自己家乡务工工资虽低些,但能与家人吃住一起开支小,还可以上顾老下顾小,相比之下外出打工不如就近务工。四是落后的企业管理,留人难留心。部分企业管理落后,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劳动环境较差、工厂设施不够安全、劳动时间过长、无休无止的加班;工资福利偏低,社会保障不健全,养
5、老看病现状令人堪忧;民营企业家族管理,打工者技术培养无路,职务晋升无门,人生发展无望如此种种,对打工者实在无法构成吸引力,员工尤其是有技能的员工跳槽频繁。农民工就业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工普遍存在“四偏现象” 。即: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职业技能偏差、对工资待遇要求偏高,部分农民工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没在有规模的企业上岗不算就业。二是农民工缺少对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了解。大部分人不会运用国家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不懂得如何享受党和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三是农民工群众中存在游离于城乡之间“混饭吃”现象。有相当部分为已适应城市生活的新一代农民工,存在着返乡不返家
6、、游离于城乡之间的情况。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下,他们宁可在城里“混饭吃” ,蜗居在狭窄的出租房里,他们既不愿意重新从事农业生产,也不愿接受家乡的就业环境和条件,对自身素质定位偏高,难以接受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就业援助。四是部分农民工存在“等、靠、要”思想。希望等待政府出台适合自己情况的就业政策,在劳动保障等部门帮助安排下就业。五是技能培训亟需加强。不少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为了当地产业和行业的“新手” ,从而增强了就业难度,并造成就业的信心不足。那么,如何有效地破解这对矛盾,缓解企业劳动力短缺及农民工就业的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合理处理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关系
7、。政府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方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规划。劳动力富余的地区,可考虑着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反之,则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克服不考虑当地劳动力供求的实际,盲目求大求快的功利性做法。政府在制定扩大经济建设规模、开展招商引资计划时,充分兼顾到与劳动力需求的匹配,搞好经济发展规模与劳动力供求的平衡。二、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做实劳动力输入文章。一是通过各地劳动保障人力资源市场,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劳动力供求情况,选择劳动力富余地区建立劳务输入基地,与当地人力资源市场合作,有组织 的开展劳动力输入工作;二是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调查,最好事先经过与当地人力资源市场联系,基本了解当地劳动力情况后进行,切实
8、摸清当地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情况后,组织有关企业前 往招工,不打无准备之仗。三、引导企业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消除一切有碍于员工安全和身心健康的设施和隐患。加强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杜绝长期加班加点,依法保证员工节假日正常休息。企业发展生产与改善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并重,保持劳动力价格与价值的相对平衡。积极参加社会保险,消除员工养老、就医、失业的后顾之忧,做到留人先留心,确保员工队伍稳定。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开展员工文艺体育活动,组织员工学文化学技术,开展岗位技术技能比武,建立鼓励员工学习技术、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先进
9、人物先进事迹,大力提拔任用有才华有能力的打工者到企业重要技术岗位和高管层面,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努力营造一个企业就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的浓郁氛围,努力营造。五、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工效。这也是化解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工业企业要发展,不能只依靠增加劳动力,要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企业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积极采用自动、流水作业,把劳动力投放到合理的不可替代的岗位上去,发挥更大的作用。六、完善管理制度,搞好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一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体系。加大职业技能鉴 定工作力度,落实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助政策,依法确认、核
10、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农村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二是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要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 ,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回得来、创得开、干得好” 。三是尽快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的作用。提高各乡镇、行政村就业岗位信息的共享率,做到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快、更换快、就业成功率高。依托基层社保所,搞好就业职业指导,强化对辖区内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努力搞好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和鼓励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四是强力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使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为零。实施跟踪回访制、 “一
11、对一”帮扶制、开发公益性岗位制等多种措施,推进即时就业安置。五是积极抓好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六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对具备农业生产条件和技能的农民工,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引导部分农民工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工提供及时周到的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求职平台。七、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首先,调整培训对象。在加强各类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础的同时,把农民工作为各类技能培训的重点,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落实农民工助学优惠政策,人力社保部门
12、将依托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年轻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加大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期限,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能力,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其次,调整培训方式。为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要转变培训方式。由集中培训向多形式培训转变,采取集中培训、订单式培训、农业生产适应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农民工就业的门路。再次,调整培训时间。为缓解我县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培训工作已提前到春节前后进行。并在解决城乡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理论培训后,要提高工种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培训就业率,满足用人单位相关工种要求。八、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扩大就业容量。充分利用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带动和促进农民工就业。以*县为例,今年是该县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攻坚年,拟在 XX 年内,将先后启动总投入 80 亿元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这些旅游基础设施的启动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餐饮、运输、娱乐等服务行业新增 2 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将有效地缓解县内的就业压力。为此,要指导农民工积极参与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使部分农民工在扩大内需中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对有创业愿望,且在外地积聚了一定财富、掌握了一定信息的农民工要求创业的,组织他们参加创业培训,并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及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扶持。并要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工积极就业和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