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岳阳楼记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预习重点: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达标练习一、写拼音填汉字tng( )子京 朝 hn( ) qing( )倾 j( )摧 潇( )湘 yn( )雨 fi fi( ) 日星隐 yo( ) ho( )千里忧 chn( )畏讥( ) 岸 zh( )汀( )兰 浩浩汤汤( )二、解释加点字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巴陵胜状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若夫
2、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 郁郁青青 静影沉璧 此乐何极 把酒临风 宠辱偕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三、翻译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2、属予作文以记之。3、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四、拓展延伸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属
3、予作文以记之( )(2)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翻译下列句子。(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译: (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8.“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和“退”各是什么意思?答: 9.文章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两种不同的感情,这两种感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感情有什么目的?答: 3二、探究案要点回顾:本文题为岳阳楼记 ,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 ,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
4、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问题展示:(1)请简要概括第一段所写的内容,然后指出哪些内容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在第二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并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展开对景物的描写?(3)第二段中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写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安下了根。(4)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文中总写洞庭湖景观的句子是:衔远山气象万千 。(6)从文中看, “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
5、 。(7)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文中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雄伟壮观的特点。(8)在第四段中找出与第三段中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鲜明对照的句子,并分析形成这两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原因是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9)文中与“以物喜” “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分别是什么?“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去国还乡感极而悲者矣” (10)点明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的“二者之为”具体指的是什么? 4以上两种以物
6、喜以己悲的心情(12) “是进亦 忧,退亦忧。 ”中的“进” “退”分别指的是什么?“进”在朝廷做官, “退”处在僻远的江湖间(13) “古仁人”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骚人”指:诗人 ,它出自战国时期 屈原写的离骚 。 (14)怎样理解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 的期望之情。(15) 作者认为,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合作探究: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
7、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 “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 3 自然段为例:雨是“淫雨” ,风是“阴风” ,浪是“浊浪” ,时间是“薄暮” ,所闻是“虎啸”和“猿啼” ,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 “怒号” “排空” “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 “山岳” “商旅” “樯” “楫”等,但配以“隐曜” “潜形” “不行” “倾” “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8、。(第 4 自然段的特点与第 3 自然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2第 3、4 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引导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 节:前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如
9、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文章的内在联系也被破坏。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导要点: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其次,在炼字上也5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 衔”和“吞”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字用得准确,因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 ,用“视” ,用“看” ,都不合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细体会。 6参考答案一、滕 晖 樯 楫 xio 淫 霏霏 曜 皓
10、谗 j 芷 tng shng shng二、1、 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希文 北宋 以天下为己任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微斯人,吾谁与归三 、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做 州郡的长官 到了 通“俱” ,全,皆 通“嘱” ,嘱咐胜景,好景色 水波浩荡的样子 广远 边 早晨,日光 尽 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像那 连绵的雨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放晴 冲向天空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山岳隐没了形体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迫近 离 开 国都 日光起,动 极言其广 鸟停息在树上 美丽的鱼 全 形容草木茂盛 圆形的玉哪有穷尽 持,执 荣耀 一起 探求 思想感情 或许 心理活动/两种心情因为 指居庙堂 之高/在朝廷做官 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 没有 归依在之前 在之 后四、6.答案:(1)现在写作“嘱” ,嘱咐 (2)迫近7.答案:(1)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8.答案:进:在朝廷做官(或“居庙堂之高”)。退:在偏远的地方做官(或“处江湖之远”)。9.答案:迁客骚人的感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写两种感情的目的:通过这两种感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