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件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 年) (修编) 二一八年四月 0 目 录一、发展基础 .1(一)资源条件 .1(二)发展环境 .2二、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5(三)发展目标 .6三、场址布局 .6(一)布局原则 .7(二)布局规划 .7四、项目建设 .17(一)开发时序 .17(二)电网配套 .18五、产业发展 .20(一)推动风电技术进步 20(二)促进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 .21(三)完善开发服务体系 .22六、环境保护 22(一)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 22 1 (二)环境影响评价 .25(三)环境保护要求 .26七、投资和效益估算 .27(一
2、)投资估算 .27(二)效益估算 .27八、组织实施 .27(一)加强统筹协调 .27(二)落实扶持政策 .28(三)创新监管方式 .29(四)加强实施评估 .29附表: 广东省海上风电规划场址表 .30附图:广东省海上风电规划场址分布图(2017-2030 年) 0 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相对较高、技术相对高端的特点,是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领域,是我省可再生能源中最具规模化发展潜力的领域。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家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结合我省海上风电发展实际,对 2012 年印发的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进行修编,制
3、定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 年)(修编) 。规划年限为 2017 年到 2030 年,近期至 2020 年,远期至 2030 年。规划范围包括离岸距离不少于 10 公里、水深 50 米内的近海海域。一、发展基础(一)资源条件。我省拥有 4114 公里海岸线和 41.93 万平方公里辽阔海域,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沿海处于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冬、夏季季候风特征十分明显。冬季风出现在 11 月到翌年 3 月,沿海被大陆性极地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流比较干冷;夏季风发生在 4 月到 10 月,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盛行偏南风,气流比较湿暖。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4、,形成了我省特殊的风能资源分布特点,全省近海海域风能资源理论总储量约为 1 亿千瓦,实际可开发容量需综合考虑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保护、港口通航、海底光缆及油气管道布置、军事设施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我省沿海海面 100 米高度层年平均风速可达 7 米/秒以上,并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在离岸略远的粤东海域,年平均风速可达 8-9 米/秒或以上;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 200 瓦/平方米 1 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 300 瓦/平方米以上,粤东海域甚至可到 750 瓦/平方米。粤东海域风功率密度等级可达 5-6 级,粤西、珠三角海域为 3-4 级,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自近岸向
5、海中递增的趋势。全省海域大于等于 3 米/秒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 7200-8200 小时,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可达 82%-93%,可利用有效风速小时数较高。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的方向分布主要集中在 NNE(东北偏北)ENE(东北偏东)方向上。综合湍流强度、强风湍流强度(15 米/秒)和主导风向湍流强度(NNEENE)一般不超过 0.10,湍流强度较低。我省沿海平均风速较大,风功率密度和风能利用小时数较高,湍流强度较低,风能资源丰富、品质较好。同时,我省也是我国热带气旋影响最为频繁的省份,登陆的热带气旋超过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总数的 40%。热带气旋对海上风电场有利有弊,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较低时,
6、会带来很好的满负荷发电收益;当强烈热带气旋风速较高时会对风电机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应予以足够重视。(二)发展环境。1.发展现状。全球能源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实现化石能源体系向低碳能源体系的转变,最终进入以新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能源时代。 巴黎协定签约国中 90%以上的国家都设定了新能源发展目标,尤其是欧洲,已将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截至2016 年,全世界建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1438 万千瓦,其中英国516 万千瓦,德国 411 万千瓦,逐步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亚洲ZJ1:34 级ZJ1:34 级ZJ1:34 级ZJ1:34 级 2 和北美快速跟进的格局。预计到
7、2020 年底,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达 4000 万千瓦。 “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海上风电是其中的重要领域。国家组织沿海各省(市)编制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推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制定了海上风电标杆电价、全额保障收购等政策体系,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发展。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建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148 万千瓦,其中江苏 112 万千瓦、上海 30 万千瓦、福建 6 万千瓦。“十二五”以来,我省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开发。2016 年我省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珠海桂山海上风电项目 12 万千瓦获核准开工建设,目前还有一批海上风电项目正在推进前期工作。但由于各方对发展海上风电的认识不
8、统一,以及海上风电开发成本较高等原因,我省“十二五”期间海上风电开发未达预期,总体进展缓慢,离 2012 年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差距较大。2.机遇与挑战。发展机遇全球能源转型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当前,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与常规能源的清洁低碳化将是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宏观政策环境为海上风电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我省是能源消费大省,能源结构仍以煤、油等化石能源为主,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是我省能源结构优化转型的迫切要求。 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
9、开发利用目标引 3 导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我省到 2020 年全社会用电量中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比重达到 7%(我省 2016 年的占比只有 1.9%) ,为实现该目标,我省必须加快发展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体制改革为海上风电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现代竞争性电力市场,逐步放开发用电计划、建立优先发电制度。在新的电力体制条件下,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有利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和公平参与市场交易。面临挑战经济性是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电力相比,海上风电的发电成本仍较高,项目单位千瓦投资约 2万元。目前我国近海风电实行统一电价 0.85
10、元/千瓦时,一些风能资源相对差的海域预期投资收益不甚理想。海上风电对设备和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海上风电机组需要攻克抗台风、防盐雾腐蚀等技术挑战,且海上风电施工需要专业施工队伍和施工船舶,对施工有较高的要求。海上风电涉及面广导致前期工作时间较长。海上风电项目选址和建设涉及海洋、海事、航运、军事等多方面,选址和建设不确定因素多,程序相对复杂,前期工作需时较长。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发展战略,顺应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合理规划布局我省 4 海上风电场址,近期重点开发建设近海浅水区海上
11、风电,根据海上风电技术发展水平逐步合理开发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实现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开发,努力提高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在全省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带动风电装备及服务业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将我省海上风电产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二)基本原则。1.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支持综合实力强、有开发经验的风电开发企业参与我省海上风电开发。省发展改革、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作为,简化审批程序,创新监管方式,落实扶持政策,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
12、中遇到的问题,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实现海上风电快速发展。2坚持规模化与集约化开发相统一。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对已开展测风等前期工作的项目,鼓励通过与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组建联合体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对尚未配置的场址资源,选取综合实力强的企业集中连片开发,打造若干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集约化开发海上风电,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共建共用陆上集控中心、运营维护基地、送出工程等公用基础设施,降低海上风电工程总体造价,节约、集约使用海域和岸线资源。3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5 有效衔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海岛保护规划、沿海航道规划、锚地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军事设施布局等相关方面,统筹考虑开发强度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布局、有序开发海上风电。落实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实现海洋开发和海洋保护双赢。4坚持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促进。通过海上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带动风电产业和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提高海上风电产业研发制造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通过风电技术进步、装备制造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更好地支撑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底,开工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1200 万千瓦以上,其中建成投产 200 万千瓦以上,初步建成海上风电研发、装备制造和运营维护基地,设备研发、制造和服务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 2030 年
14、底,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 3000 万千瓦,形成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生产、海工施工及相关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海上风电产业体系,海上风电设备研发、制造和服务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省海上风电产业成为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之一。三、场址布局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工作大纲的通知和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合理布局海上风电场址。 6 (一)布局原则。1风能资源条件良好。100 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大于 7.5 米/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400 瓦/平方米,主导风向频率在 30%以上且比较稳定的海区。2满足“双十”要求。海上风电场址原则上应布局在离岸不少于 10 公里、滩涂宽度超过 10
15、 公里时水深不得少于 10 米的海域。3. 集约节约用海。单个海上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根据风电场外缘边线包络海域面积按照每 10 万千瓦 16 平方公里以内确定。4避开重要、敏感、脆弱生态区域以及划定的海洋生态红线限制区域。场址布局应符合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满足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禁止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限制区域和无居民海岛,避开航道、锚地和禁航区,避开通信、电力、油气等海底管线的保护范围以及军事设施涉及的范围。严格限制无居民海岛风电建设。5规模化开发。场址应具备成片开发的条件,可以利用共用施工基地和运维基地,避免零散开发。陆上设施功能布局和用地安排要
16、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岸线规划等。6并网条件较好。场址尽量靠近合适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或电网,送出海缆距岸较近,规划容量较大的海上风电场送出海缆路由应相对集中。 7 (二)布局规划。根据风能资源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建设条件、产业基地配套和项目经济性等因素,全省规划海上风电场址 23 个,总装机容量 6685 万千瓦。包括:近海浅水区(35 米水深以内)海上风电场址 15 个,装机容量 985 万千瓦,其中粤东海域 415 万千瓦,珠三角海域 150 万千瓦,粤西海域 420 万千瓦;近海深水区(35-50 米水深)规划海上风电场址 8 个,装机容量 5700 万千瓦,分布在粤东、粤西
17、海域。近海深水区场址主要作为我省海上风电远期开发建设储备场址,待相关技术成熟、开发建设成本下降后合理推进开发。1. 近海浅水区。粤东海域粤东海域作为我省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发展海上风电潜力巨大,是我省海上风电重点规划发展区域,共规划海上风电场址 7 个,装机容量 415 万千瓦。具体情况如下:(1)汕头洋东海上风电场。汕头洋东海上风电场位于汕头市南澳岛东南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南澳岛 10 公里,最远端距离南澳岛 20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40 平方公里,水深在 26-32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25 万千瓦。(2)汕头勒门海上风电场。汕头勒门海上风电场位于汕头市南澳岛南面,濠江区达濠东面海
18、域,场址最近端距离南澳岛 12 公里,最远端距离达濠岛 25公里。场址中间预留间距 1.5 公里的小型船舶通道。场址用海面 8 积 112 平方公里,水深在 16-29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70 万千瓦。(3)汕头海门海上风电场。汕头海门海上风电场位于汕头市海门镇南面海域,因欧亚光缆分割成三部分,分别是海门场址一、场址二和场址三,场址间距 4 公里,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约 20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45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144 平方公里,水深在 30-35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90 万千瓦。(4)揭阳靖海海上风电场。揭阳靖海海上风电场位于揭阳市靖海镇东南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靖海镇陆岸 2
19、0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30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24 平方公里,水深 31-35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15 万千瓦。(5)揭阳神泉海上风电场。揭阳神泉海上风电场位于揭阳市神泉镇南面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神泉镇陆岸 25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35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120 平方公里,水深 32-37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75 万千瓦。(6)汕尾后湖海上风电场。汕尾后湖海上风电场位于汕尾市湖东至甲子镇一线南面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 10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14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80 平方公里,水深 23-27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50 万千瓦。(7)汕尾甲子海上风电场。 9
20、汕尾甲子海上风电场位于汕尾市后湖海上风电场南面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 25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35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144 平方公里,水深 30-35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90 万千瓦。表 1 粤东近海浅水区规划场址情况表序号所属地市场址名称用海面积(平方公里)规划容量(万千瓦) 角点 北纬(度分秒) 东经(度分秒)1 232345.60 1171344.402 232537.20 1171810.803 232316.80 1172006.001洋东海上风电场40 254 232136.00 1171803.601 231756.40 117108.402 231756.40 1
21、17520.403 231449.20 117520.40勒门海上风电场(场址一)56 354 231449.20 1165819.201 231358.80 1165736.002 231358.80 117712.003 231322.80 117824.004 231134.80 117325.202 勒门海上风电场(场址二)56 355 231308.40 1165649.201 23048.96 1164901.202 225255.20 1165558.803 225105.04 1165053.52海门海上风电场(场址一)96 604 23007.92 1164827.361 2
22、25020.40 1164851.482 224954.84 1164741.643汕头市海门海上风电场(场32 203 225813.44 1164644.04 10 序号所属地市场址名称用海面积(平方公里)规划容量(万千瓦) 角点 北纬(度分秒) 东经(度分秒)址二) 4 225709.36 1164546.081 224910.20 1164539.602 224857.24 1164504.323 225515.96 1164403.48海门海上风电场(场址三)16 104 225428.44 1164320.281 224808.28 1164251.122 224730.12 11
23、64107.083 225055.68 1164008.044靖海海上风电场24 154 225234.32 1164137.321 224438.40 1163050.402 224337.20 1163112.003 223524.00 1161301.204 223954.00 1161301.205 224214.40 1162034.805揭阳市神泉海上风电场120 756 224058.80 1162103.601 224649.44 1161302.642 224525.20 1161302.643 223925.20 1155410.804 224041.16 1155300.
24、965 224418.60 116347.526后湖海上风电场80 506 224338.64 116630.601 223954.00 1161301.202 223524.00 1161301.203 223039.60 116238.407汕尾市甲子海上风电场144 904 223639.60 116238.40合计 664 415注:场址实际建设装机容量根据具体工程技术论证确定。珠三角海域 珠三角海域周边集中了我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风电消纳优势明显,共规划海上风电场址 3 个,装机容量 150 万千瓦。具体情况如下:(1)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 11 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位于惠州市港
25、口镇南面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港口镇陆岸 24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38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160 平方公里,水深 31-39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100 万千瓦。(2)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位于珠海市万山区三角岛东侧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珠海市陆岸 13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22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32 平方公里,水深 5-9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20 万千瓦。(3)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位于珠海市三灶岛东南面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三灶岛、高栏岛陆岸 10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16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48 平方公里,水深 12-19 米之间,规划装机
26、容量30 万千瓦。表 2 珠三角近海浅水区规划场址情况表序号所属地市场址名称用海面积(平方公里)规划容量(万千瓦) 角点 北纬(度分秒) 东经(度分秒)1 222049.20 115126.402 221424.00 115126.403 221424.00 1145157.604 221738.40 1145038.401 惠州 市港口海上风电场160 1005 221912.00 1145324.001 22946.44 1134519.082 22519.68 1134529.163 22521.84 1134259.764 22625.56 1134148.845 22736.12 1
27、134148.482 珠海 市桂山海上风电场32 206 221027.48 1134338.28 12 1 215631.20 1132848.002 215526.40 1132927.603 215222.80 1132732.404 215222.80 1132258.803金湾海上风电场48 305 215403.60 1132258.80合计 240 150注:场址实际建设装机容量根据具体工程技术论证确定。粤西海域 粤西海域风资源分布受陆岸影响大,北部湾海域风能资源一般,雷州半岛以东海域风能资源较好,受珠江口泥沙迁移和沉积影响,水深变化较缓,具备成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的地质条件, 共规
28、划海上风电场址 5 个,装机容量 420 万千瓦。具体情况如下:(1)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场。阳 江 南 鹏 岛 海 上 风 电 场 位 于 阳 江 市 南 鹏 岛 南 面 海 域 , 场 址 最近 端 距 离 阳 江 市 陆 岸 20 公 里 , 最 远 端 距 离 陆 岸 40 公 里 。 场 址 用海 面 积 112 平 方 公 里 , 水 深 21-30 米 之 间 , 规 划 装 机 容 量 70 万 千瓦 。(2)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阳 江 沙 扒 海 上 风 电 场 位 于 阳 江 市 沙 扒 镇 南 面 海 域 , 场 址 最 近端 距 离 沙 扒 镇 陆 岸 12 公 里 ,
29、最 远 端 距 离 陆 岸 35 公 里 。 场 址 用 海面 积 368 平 方 公 里 , 水 深 23-30 米 之 间 , 规 划 装 机 容 量 230 万 千瓦 。(3)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场。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场位于湛江市外罗镇东面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外罗镇陆岸 10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20 公里。场址用海 13 面积 64 平方公里,水深 19 米以内,规划装机容量 40 万千瓦。(4)湛江新寮海上风电场。湛江新寮海上风电场位于湛江市新寮岛东北面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新寮镇陆岸 10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16 公里。风电场场址范围涉海面积 32 平方公里,水深 6-9 米之间,规
30、划装机容量 20 万千瓦。(5)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位于湛江市外罗镇东面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外罗镇陆岸 20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35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96 平方公里,水深 5-21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60 万千瓦。表 3 粤西近海浅水区规划场址情况表序号所属地市场址名称用海面积(平方公里)规划容量(万千瓦) 角点 北纬(度分秒) 东经(度分秒)1 213025.20 1121706.002 212302.40 1121706.003 212110.80 1121001.201南鹏岛海上风电场112 704 213025.20 1121001.201 212237.
31、20 1113954.002 211312.00 1113954.003 211312.00 1112710.802阳江市 沙扒海上风电场368 2304 212226.40 1112710.801 203802.40 1103921.602 203607.20 1104015.603 湛江 市外罗海上风电场64 403 203155.20 1103852.80 14 4 203138.64 1103636.725 203346.08 1103540.926 203534.80 1103431.801 204451.36 1103504.922 204019.56 1103458.083 20
32、4107.80 1103306.844 204417.16 1103110.204新寮海上风电场32 205 204451.36 1103110.201 203932.40 1104731.202 203137.20 1104731.203 203144.40 1104228.804 203628.80 1104355.205徐闻海上风电场96 605 203932.40 1104225.20合计 672 420注:场址实际建设装机容量根据具体工程技术论证确定。2. 近海深水区。粤东海域在水深 35-50 米之间的海域共规划海上风电场址 6 个,装机容量 5000 万千瓦。具体情况如下:(1)
33、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一。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 25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40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368 平方公里,水深 35-40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230 万千瓦。(2)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二。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 48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85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2272 平方公里,水深 40-50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1420 万千瓦。(3)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三。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 60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120 公里。 15 场址用海面积 1200 平方公里,水深 40-50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750 万千瓦。(4)粤东近海深水场址四。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 60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34、 150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864 平方公里,水深 40-50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540 万千瓦。(5)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五。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 60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160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1056 平方公里,水深 40-50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660 万千瓦。(6)粤东近海深水场址六。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 62 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170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2240 平方公里,水深 40-50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1400 万千瓦。表 4 粤东近海深水区规划场址情况表场址名称用海面积(平方公里)规划容量(万千瓦) 角点 北纬(度分秒) 东经(度分秒)1 224337.2
35、0 1163112.002 223820.40 1163252.803 222830.00 116238.40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一 368 2304 223039.60 116238.401 223426.40 1164655.202 221406.00 1165132.403 221301.20 1155616.80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二 2272 14204 221424.00 1154554.001 224254.00 117249.202 222132.40 1171948.003 221434.80 117043.20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三 1200 7504 223704.80 116543
36、9.60粤东近海深水 864 540 1 224832.40 117928.80 16 2 221857.60 1174630.003 221724.00 1173430.00场址四4 224626.40 117654.001 225208.40 1171409.602 222425.20 1175931.203 222006.00 1174846.80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五 1056 6604 224948.00 1171116.801 23643.20 1173408.402 222620.40 118820.403 222446.80 118318.00粤东近海深水场址六 2240 1400
37、4 225403.60 1171539.60合计 8000 5000注:场址实际建设装机容量根据具体工程技术论证确定。粤西海域在水深 35-50 米之间的海域共规划海上风电场址 2 个,装机容量 700 万千瓦。具体情况如下:(1)阳江近海深水场址一。场址位于阳江市沙扒镇南面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 45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82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800 平方公里,水深 35-50 米之间,规划装机容量 500 万千瓦。(2)阳江近海深水场址二。场址位于阳江市南鹏岛南面海域,场址最近端距离陆岸 55公里,最远端距离陆岸 82 公里。场址用海面积 320 平方公里,水深 40-50 米之间,
38、规划装机容量 200 万千瓦。表 5 粤西近海深水区规划场址情况表场址名称用海面积(平方公里)规划容量(万千瓦) 角点 北纬(度分秒) 东经(度分秒)1 21408.40 1112710.80阳江近海深水场址一 800 500 2 21730.72 1113952.20 17 3 204742.72 1113952.204 204243.92 1112710.801 211250.40 1121001.202 211250.40 1121706.003 21025.20 1121706.004 205718.00 1121438.40阳江近海深水场址二 320 2005 205718.00 1
39、121001.20合计 1120 700注:场址实际建设装机容量根据具体工程技术论证确定。四、项目建设(一)开发时序。根据规划内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场址风能资源状况、工程建设条件、接入系统条件、环境影响、财务评价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时序。近期主要推进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开发建设;近海深水区场址离岸距离较远且水深较深,可能对航道、港口、军事等有影响,且存在海上风电基础、海缆送出等技术瓶颈,经济性相对较差,待技术成熟后,远期开发建设。2017 年:继续建设珠海桂山海上风电项目一期(12 万千瓦) ;确保阳江南鹏岛(共 70 万千瓦,其中一个项目为 40 万千瓦,另一个项目为 30 万千
40、瓦) 、湛江外罗一期(20 万千瓦) 、阳江沙扒一期(共 60 万千瓦,分为两个 30 万千瓦的项目)等 5个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开工建设。2018 年:重点推进揭阳靖海(15 万千瓦) 、揭阳神泉(75 万千瓦) 、汕头洋东(25 万千瓦) 、惠州港口一期(40 万千瓦) 、阳江沙扒二期(40 万千瓦) 、汕头勒门(一) (35 万千瓦) 、汕头勒门(二) (35 万千瓦) 、汕尾后湖(50 万千瓦) 、珠海金湾 18 (30 万千瓦) 、湛江外罗二期(20 万千瓦)等海上风电项目。2019 年:重点推进汕头海门一期(30 万千瓦)、汕尾甲子(90 万千瓦)、湛江徐闻(60 万千瓦)、珠海桂山二
41、期(8 万千瓦)等海上风电项目。2020 年:重点推进阳江沙扒三期(130 万千瓦) 、惠州港口二期(60 万千瓦) 、汕头海门二期(60 万千瓦) 、湛江新寮(20 万千瓦)等海上风电项目。开展近海深水区项目试点建设(215 万千瓦) 。2021-2030 年: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项目;根据海上风电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建设经济性,按照“成熟一批、开发一批”的原则,逐步开发建设近海深水区场址。(二)电网配套。粤东和粤西海域规划规模较大且场址海域相对集中,应分析大规模的风电场接入对系统安全稳定、系统调峰等的影响,结合风电出力特性和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制定电力送出方案,合理选择陆上集控中心位置
42、和接入电压等级,集中集约统筹考虑输电通道建设,补强阳江电网、汕头电网、揭阳电网、汕尾电网、惠州电网、湛江电网等电力送出薄弱环节。其中:1.集群海上风电项目应综合远近开发时序,由发电企业联合开展海上风电群输电规划专题研究,明确电力消纳方向,确定风电场接入电压等级和电网送出通道需求。2.发电企业应编制项目接入系统专题报告、电能质量专题报告,明确电网配套建设方案、系统运行对风电场电气设备的要求和配置无功补偿装置的合理规模。 19 3.电网企业应重视海上风电场并网后对系统安全稳定水平、电能质量水平、系统调峰等因素的影响,做好接纳海上风电场电力的工作,开展电网配套工程建设,优化调度运行管理,保障海上风电
43、电力消纳。我省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场项目电力送出方向安排见表 6。 表 6 广东省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场项目电力送出方案装机容量序号 项目 (万千瓦) 电力送出海缆登陆点初步考虑1 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工程 12 接入 220kV 吉大站 珠海市香洲区2 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工程 20 接入 220kV 闻涛站 湛江市徐闻县3 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 70 接入阳江南部电网 阳江市阳东县4 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工程 60 接入阳江南部电网 阳江市阳西县5 揭阳靖海海上风电项目 15 接入揭阳南部电网 揭阳市惠来县6 揭阳神泉海上风电项目 75 接入揭阳南部电网 揭阳市惠来县7 汕
44、头洋东海上风电项目 25 接入汕头北部电网 汕头市澄海区8 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工程 40 接入惠州南部电网 惠州市惠东县9 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项目二期工程 40 接入阳江南部电网 阳江市阳西县10 汕头勒门海上风电项目 70 接入汕头南部电网 汕头市濠江区11 汕尾后湖海上风电项目 50 接入汕尾东部电网 汕尾市陆丰县12 珠海金湾海上风电项目 30 接入珠海电网 珠海市金湾区13 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场项目二期工程 20 接入湛江南部电网 湛江市徐闻县14 汕头海门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工程 30 接入汕头南部电网 汕头市潮南区15 汕尾甲子海上风电项目 90 接入汕尾东部电网 汕尾市陆丰县
45、16 湛江徐闻海上风电项目 60 接入湛江南部电网 湛江市徐闻县17 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项目二期工程 8 接入珠海电网 珠海市香洲区18 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项目三期工程 130 接入阳江南部电网 阳江市阳西县19 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项目二期工程 60 接入惠州南部电网 惠州市惠东县20 汕头海门海上风电场项目二期工程 60 接入汕头南部电网 汕头市潮南区21 湛江新寮海上风电项目 20 接入湛江南部电网 湛江市徐闻县注:具体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根据接入系统专题报告论证确定。五、产业发展通过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建设,以我省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骨 20 干企业为龙头,带动我省风电研发水平提高和装备制造及服务
46、业发展,促进我省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在阳江市建设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在粤东建设海上风电运维、科研及整机组装基地,在中山市建设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中心,形成集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装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于一体的风电全产业链,将我省海上风电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一)推动风电技术进步。适应我省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的需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明阳集团中山风电产业基地建设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中心,组织开展联合研究,加强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风电机组抗台风、防盐雾等相关技术攻关,支持建设南海台风多发海域试验风场,不断提升风电机组研发制造技术水平。鼓励
47、风电开发企业、研究机构积极开展移动测风、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远距离海上风电输电方式、海上风能与波浪能潮流能综合利用、海上风电开发的环境影响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相关实验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深水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支持中能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海上风电创新平台,开展产业决策咨询、勘察设计技术研究、试验检测技术研究、海上升压站、施工平台技术研发、运行维护大数据等工作。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海上风电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为海上风电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二)促进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 21 加快形成以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制造、钢结构加工和海装装备制造为中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支持我省骨干风电机组设备制造、钢铁、船舶制造、大型钢构企业做大做强。以整机制造带动零部件产业发展,提高风电机组发电机、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