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迄今为止,我们对自身的了解还是很肤浅的,只是认识到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的本质属性中寻求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从理论上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才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中,有时教育非但不促进人的发展还阻碍人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问,教育果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存在吗?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人的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在教育学领域人的发展指人的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即人的身心发展。所谓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
2、变化。发展从内容上表现为身心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不断增强;心理发展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一、涵义,发展从形式上看,分为自在的发展和自觉的发展。自在的发展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日常的活动和交往,自发地、无意识地实现的发展。 自觉的发展是通过有目的的引导而实现的发展。教育是促进自觉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除教育因素外,还有非日常生活,比如人的工作、社会活动以及他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境遇等,正是这些东西依照现行的劳动组织形式促进、制约,甚至限定着人的发展变易。,二、人的发展的三个维度(一)生理发展,(二)心理发展认知的发展:感觉、知觉、
3、记忆、思维、语言 意向的形成:需要、兴趣、情感、意志 个性的完善:能力、气质、人格,(三)社会发展,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图解:人的发展的三个维度,个体生理构造的完善和机能增强,心理品质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的和谐发展,个体社会认知、适应、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发展,提示,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教育因素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一、遗传,遗传素质: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内在繁衍机制。在遗传学上特指遗传物质(基因)从上代传给下一代的现象。,(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
4、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表现:,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更有决定性意义的还是人的发展的种种后天因素和主观努力。 (2)人的遗传素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遗传因素本身可以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研究表明:智商提高不是遗传,人类智商每10年提高3分。 (3)“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人的发展的一种理论。代表: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F.Galton)、美国心
5、理学家霍尔(G.S.Hall)等。 主要观点:认为个体的遗传素质在其后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其生命刚诞生时的生殖细胞中就已经被决定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于儿童的影响只能起延迟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们。 基本评价:这种理论看到了遗传素质对于人的后天发展的巨大作用,但是却夸大了这种作用。,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论调,定义: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不以培养人为目的)。,二、环境,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民族文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区机构、家庭亲友、科
6、学教育、公共场所、社会风气、流行思潮和社会制度等。,这些外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我们这里主要谈社会环境。,(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人的发展的方向、内容与水平。3、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影响。,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正确认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对人的发展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2)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3)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片面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鸡人”苏吉特-库玛,9岁那年,斐济人苏吉特-库玛被人发现时
7、,他像鸡一样啄食,像鸡一样蹲着休息,和人说话时,发出“咯咯”的声音。 据报道,库玛可能是在6岁到9岁间被关进鸡笼的,在此期间,他几乎没有与人打过交道。,人的发展的一种理论。其思想从哲学上可说是源于洛克(J. Locke)的“白板说”,最早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 B. Watson)。 主要观点:人的发展的一切差异都是由后天的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所决定的;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 基本评价:这种观点看到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是却把这种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论调,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是特殊的社会环境,
8、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第四,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第五,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教育的作用 肖川,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满足一些条件才行第一,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受教育者必须具有可教育性和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从教育自身的影响条件看,教育必须是高质量的。 第三,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四,有利的社会发
9、展状况和社会条件总之,影响人的因素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简单、教条地理解和运用现有的理论。尤其是不能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和适应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个体的实践活动成为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什么是主观能动性,1人作为主体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发展的。 2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 3正确处理
10、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结 论,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程度。,思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小结: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第三节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教育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做到循序渐进、有针对性;二、教育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做到因材施教 、抓住关键期; 三、教育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解受教育者,为受
11、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一、顺序性与阶段性,顺序性,阶段性,顺序性: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其过程是具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的。 教育策略:循序渐进,不能“凌节而施”、“揠苗助长”。,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要经历若干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又是后一阶段的准备。 教育策略:有针对性,不能一般对待,搞“一刀切”、“一锅煮”。,儿童的认知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 。
12、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 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生了四种变化: 1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 2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则运算。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
13、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柯尔伯格研究了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的道德认知也是有发展的顺序的,其顺序是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三种水平又各分成两个阶段,故又可以分成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人际协调取向阶段;第四个阶段是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第五个阶段是社会契约的取向阶段;第六个阶段是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阶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根据生理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划分阶段:乳儿期(零岁至一岁);婴儿期(一岁至三岁);幼儿期(三岁至六岁);儿童期(六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
14、岁);青年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就对人的教育作了如下的分期:出生到三岁,家庭教育,又挑选的女仆照看;三岁到六岁在神庙的游戏场,讲故事,游戏,唱歌,道德情感教育;六岁到十七岁进初等学校;十七岁到二十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是意志教育阶段;二十岁到三十岁,发展智慧阶段;三十岁到三十五岁,专攻辩证法,培养国家官吏;三十五岁到五十岁,哲学王培养阶段。,埃里克森的研究表明,人的人格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
15、,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 。,第一阶段,01.5岁,将遇到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冲突 。 第二阶段,23岁,将遇到自主与羞耻、怀疑的矛盾冲突。 第三阶段,45岁,将遇到主动与内疚的矛盾与冲突。 第四阶段,611岁,将遇到勤奋与自卑的矛盾与冲突。 第五阶段,1218岁,将遇到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二、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策略:既要注意稳定性,掌握每一阶段中那些比较稳定的共同特征,考虑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又要注意可变性,通过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发展的可能性,促使青少年较快地发展。,稳定性和可变性: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阶段、年龄特征、发展
16、顺序、变化速度大体是一致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在社会和教育不同的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速度又有会发生变化。,(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不是等速的,而是波浪式的向前发展,某一时期发展较快,某一时期发展较平稳。生理方面:发育高峰第一年;青春期。 心理方面:最佳期和关键期。,教育策略:抓住关键期,适时施教。,(四)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群体差异:男女性别差异。 个体差异: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不同方面的发展差异,人在兴趣、爱好、性格、意志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策略: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身体器官系统(动作技能),0,60,4
17、0,20,80,100,成熟的百分比,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出生,神经系统(智力),生殖系统,年龄,第四节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社会化,就是使人具有社会性,即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个体观念是指个体对于社会事物的看法和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思想。个体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看,正是个体内化社会观念的过程,即是人的观念的社会化过程。在人的观念社会化的过程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二)教
18、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个体智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人的智力、能力适应社会需要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教育指导或规范个体智力、能力的社会化 2、教育加速个体智力、能力的社会化,(三)教育促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在现代社会中,个体谋求某种社会职业通常是以接受相关的教育和训练为前提的,教育是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教育也是促进个体的身份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二、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个性是人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教育正是通过人的道德、智力、
19、能力的培养而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于个体而言,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是激发并张扬人的主体意识的过程。人通过接受教育,通过形成道德观念,增进知识、能力而达到能动地适应客观世界并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二)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人的个体特征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教育帮助个体充分开发内在的潜力并充分地发展自己的特长。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主要通过不同的教育内容与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实现,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产生兴趣、爱好的分野,同时又造成个体的人在专业领域或技能领域的分野,造成人的职业分野。(三)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