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304772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3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南 方 医 科 大 学 南 方 医 院李 可 中 医 药 学 术 流 派 传 承 基 地吕 英李可学术思想一、气一元论: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本经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治疗疾病,临证实践不分病种,不分年龄,完全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阴篇(后人称之为六经)进行辩证论治。六气为一气的变现。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的体现,先天、后天互为其根。二、元气 :元气乃宇宙 、天地 、生命之本原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中提到的“道 ”、 “真气 ”、 “虚无 ”,易理阐真 命为 “先天真一之气 ”,郑钦安认为

2、 “坎中一点真阳 ,乃人立命之根 ”。元气包括人与生俱有的精气神三宝 。李可老中医概括为 “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 。生命之奥秘全在于此 ,因此 ,一首四逆汤可通治百病 。此论先天肾气 。 ”三、中气 :中气乃元气所生 。中气如轴 ,四维如轮 。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 :土气 、中轴 、中气 、中央戊己土 、脾胃 。李可老中医认为: “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 ,创河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 ,中气为轴 ,十二经 (五脏 、六腑 )经气为轮 。轴运轮转 ,轴停轮止 ,生命终结 。此论后天胃气 。 ”及 “中气兼具升 、降功能 。 ”四、先后天两本 “土伏火 ”:李可老中医认为 : “

3、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 。 火生土 是说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 ,此火一动 ,四维升降各循其道 ,生命欣欣向荣 。此火一熄 ,阳根被拔 ,生命终结 。 土伏火 是说后天胃气 (中气 )乃先天肾气之根 ,生命之延续全赖中气之滋养 、灌溉 ,土能生万物 ,无土不成世界。同理 ,人身之中土即脾胃 中气 ,中气左升右降 ,斡旋运转不停 ,五脏得养 ,生生不息 ,此即运中土 ,溉四旁 ,保肾气法 。 ”五、三阴三阳 :一部 伤寒论 ,一个河图尽之矣 !扶阳是真理 ,八法不可废 !三阳统于阳明 ,三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燥热 ,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 。阳气 :易经 曰: “大哉乾

4、元 ,万物资始 ,乃统天 ;至哉坤元 ,万物资生 ,乃顺承天 。 ” 内经 曰: “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 ” 李可老中医认为 : “人身上哪里看到阳气哪里就有病了 ,或者人身上哪里阳气不到哪里就有病了 。 ”六、根气 :“人之元气 ,根基于肾 。 ”根气指元气在后天北方的体现 ,俱生生之力 ,与黄帝内经 中提到的 “冬气 ”、 “闭藏 ”同一内涵 ,包括了肾之 “主蛰 ”、 “封藏之本 ”之功能 ,可用后天八卦中坎卦表示 。根气既包括阴 ,也包括阳 。人之生机以阳为主 ,即黄帝内经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曰: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 素问

5、 生气通天论 曰: “阳气者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 ”七、萌芽 :“人之元气 ,根基于肾 ,而萌芽于肝 。肝为元气萌芽之脏 。 ”物之既已扎根 ,萌芽即可反映物之生机 ,人身同理 。故人身一气周流除了生发之力外,蓄势待发的萌发之力是否强健是人之生机另一关键 ,此与 “厥阴之上 ,风气治之 ,中见少阳 ”及 “厥阴主合 ”、 “厥阴中化 ”同理 ,也是 黄帝内经中 “少火生气 ”功能的体现 。厥阴阳明主合 (一) 厥阴融寒温于一炉 。 厥阴下陷为寒 ,厥阴中化太过为火 。 厥阴之上 ,风气治之 。 东方厥阴风木和缓有序升发乃 “一年之计在于春 ”的景象 ,若厥阴风木疏泄失常 ,表现为横逆 、

6、直升 、下陷 ,五方之气机皆可乖乱 。厥阴阳明主合 (二) 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 (主气规律 )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釜底火 ) “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 ,此火一动 ,四维升降各循其道 ,生命欣欣向荣 ” 人体犹如一网络 ,八纲 (寒热表里阴阳虚实 )是相对论。 下面通过病例讲医理 。病例一 何某 ,女, 2011-11-22初诊 :怕风 、怕冷产后风患者 频繁咳嗽 ,咽痒则作 (少阴 、太阴 ,风寒二邪 ) 咯痰多 ,色黄绿 、质粘 (太阴 ,阳明 ), 末有少许泡沫 (少阴、太阴寒邪 )。 纳量偏少 (土,太阴 、阳明 ) 大便 2-3日 1解,先干后成形 (釜底火不足 ,阳明

7、敛降不力 ) 口干 ,思温饮 ,饮后解渴 (阳明燥 ,太阴寒 ) 舌暗红 ,苔厚白腻 。脉细弱 。白 芍 60 黑顺片 30 干姜 15炙甘草 60 生晒参 30 生山茱萸 15五味子 10 芒果核 30 生半夏 5炮姜炭 10 生 姜 5 菟丝子 45童子尿 30ml7剂 君药用白芍 60g降阳明 ;厚积薄发扎阳根 ;五味子、炮姜炭 、生半夏 、鲜生姜复手太阴之阳 ;寅卯时自觉身热汗出 ,背部为主 ,加童子尿引阳归位(浮游之阳 );2011-12-8二诊 药后咳嗽频率明显减少 ,泡沫痰消失 ,黄绿质粘痰较前略减少 ,纳转佳 (阳根扎 ,风寒二邪归位 ,土气增强 ,燥湿相济功能未复 ) 大便日

8、解 2-3次,排解后自觉舒适 (阳明降机恢复 ) 因此类患者怕风 、怕冷 ,表里两虚 ,经一诊后离位之邪部分归位 ,胃主受纳功能强健 ,故二诊重在恢复金生丽水 1/4球体之圆运动 ,方用生生不息汤 、肾四味合五虎汤 、白芍 90g;白芍 90 黑顺片 30 干姜 15炙甘草 60 生山茱萸 15 菟丝子 30枸杞子 30 仙灵脾 30 补骨脂 30大枣 12枚 生姜 15 黑小豆 30核桃 6枚 葱白 1根切 4茎(同煎 )10剂用法 :每 2日 1剂。2012-2-16三诊 咳嗽 、黄绿痰完全消失 ,二便调 ,纳眠可 ,转为三界方合五虎汤缓调 ,每周 1剂。北芪 250 黑顺片 30 干姜

9、30炙甘草 30 生山茱萸 60大枣 12枚 生姜 15 黑小豆 30核桃 6枚 葱白 1根切 4茎(同煎 )病例二 :里气充足则表气自和 谭某 ,女,初诊 : 2011-8-19: 强直性脊柱炎 3年并慢性湿疹 8个月 ,口服强的松及外用药治疗 (大气 ,太阴 ,少阴 ,厥阴) 夏季高温活动后也无汗出 (里虚 ) 喜食辛辣食物 (寒湿 ) 晨起口苦 ;难入睡 ,易醒 ;大便日解 2-3次,不畅顺 ,先干结后软 (阳明敛降不利 ) 经前乳房胀痛 、脾气暴躁 、腰痠 ,经期 D2下腹冷痛 (厥、少阴 ), 经期长达 10天(大气、根气 、萌芽 三阴 ) 治以定中轴 、健中气 、益元阳 ,充里气

10、,方用先天定坤汤加蝉蜕 30g(方药见后 )。 一年后再次就诊时告知药后活动即有汗出 ,汗出后自觉舒适 ,服药期间全身湿疹逐渐消退 ,仅乳晕周围及后背遗留少许,经前乳房胀痛 、晨起口苦消失 ,经期缩短为 8天,经期下腹冷痛如前 ,近 2周休息不佳时出现右侧头跳痛 ,守方加吴茱萸 15g、红参 30g、大枣 15枚( 厥阴主合 ); 北芪 250 白术 90 黑顺片 30 干姜 60 炙甘草 30 生山茱萸 60 炮姜炭 30 蝉蜕 30病例三 :厥阴主合 、厥阴中化 李某 ,女,初诊 : 2012-02-06 小便不利伴外阴瘙痒 2年余 (厥阴 ) 宫颈粘膜病检 :未排除癌变 。( 三阴 )

11、大便 2日 1解,质干结 ,排解困难 (少阴 ,阳明敛降不力 ) 2011-08-30车祸致多根肋骨骨折 ,右上肢上抬困难(大气 ) 舌暗瘀郁红 ,苔薄黄 ,体胀 。脉细弦 。厥阴 、阳明主合失常为主方药如下 :吴茱萸 15 生晒参 30 大枣 15枚川牛膝 30 乳香 10 北芪 120黑顺片 30 干姜 10 炙甘草 60生山茱萸 60 泽泻 30 云苓 30白芍 60 紫油桂 15 车前子 15 吴茱萸汤 温化厥阴寒凝 ; 通淋散 活血散结通淋; 云苓 、泽泻 利水气 ; 紫油桂 温下元助气化, 车前子 通尿管 、闭精窍 ; 白芍 60g、 干姜10g恢复阳明降机 ; 三界方 强健中气

12、、根气及萌芽 ,复轴运轮 。 2012-2-16 诸症消失 ,守上方北芪增为 150g运大气 ,生山茱萸增为 75g助生机 ,每周 1剂调治 。病例四 :厥阴 、大气 谢某 ,女, 32岁,反复闭经 10余年 ,此次闭经 4年。 LMP: 2007-11。 2011-04-11初诊服 三界方合吴茱萸汤 45剂,之后服三界方合小半夏汤 、肾四味 10剂(生附子 45g、生半夏 90g) ; 2011-12-13阳和汤 加北芪 120g、黑顺片 30g、吴茱萸 30g、菟丝子 90g、车前子 15g、生山茱萸 30g、白芍 90g,共 18剂,于 2012-01-24月经来潮 , 四诊 : 201

13、2-02-16 扎阳根 、温厥阴 、通血脉 ,予破格救心汤( 120,90,120,90,30,) 当归补血汤 ( 250,45) 吴茱萸 30、紫油桂 15 桂枝 45、赤芍 45、怀牛膝 30病例五 :阳明大降机 古某 ,女,初诊 : 2012-01-16 顽固性偏头痛 ,西医拟诊为枕大神经炎 (风、寒、热、火、湿), 全胸痛 4年(气虚气滞 ,中气 、胸阳 ) 经期前三天经来不畅 2年(少阴 、厥阴 ,大气 ) 精神易疲倦 (根气 ,少厥二阴 ) 汗出极少 ,不怕冷 ,怕热 (里虚 ,相火 ) 子宫肌瘤病史 (大气 、元阳 、痰瘀 ,三阴 ) 予降伏六气去细辛 3剂,每 3日 1剂, 北

14、芪 250 芍药甘草汤各 90 引火汤 :熟地 90,盐巴戟 30,天麦冬各 30,云苓 45,五味子 45,紫油桂 3(小米吞服 ) 春节后因头痛 、胸痛剧烈服上方 , 1剂后于次日出现畏寒等类感冒状 ,自行服用 2粒感冒通 ,加盖厚被、休息一晚后 ,次日晨起胸痛完全消失 。( 伏寒,相火 ) 此次月经来潮通畅 ( LMP: 14/2), 左侧偏头痛略缓解 ,予吴茱萸汤 、先天定坤汤 、辽细辛 45、川芎90、白芷 30、生龙牡各 30。病例六 :引邪入里用托法 施某 ,男, 4岁,初诊 : 2012-2-16 2012-02-10因受风寒出现咳嗽 、有痰 ,当天自行服用藿香正气丸 、保和丸 ,于 02-11出现腹泻 ,蛋花水样便伴泡沫 ,服用中药无效 , 02-15自行服用蒙脱石散 ,今日腹泻减为 1次,质烂 ,但出现剧烈咳嗽 ,患病来反复低热 ,若汗出后口干索饮。 白癜风病史 。 此类患儿证属先天元阳禀赋不足 ,初起外感风寒 ,理应麻黄附子细辛汤托透 。今日出现咳嗽剧烈缘于药物引邪入里 ,由太阳入三阴 ,故托邪外出乃首要方法 ,方用高山流水方加生石膏 、淮山 、炒粳米 ,防凉润太过伤后天之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药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