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题。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 ,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 “稻” “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
2、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 (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 。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 ,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 “初文”的象
3、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 ,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 “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 ,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 “枯” ,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 (日在木上,明也) 、 “杳” (日在木下,冥也) 。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
4、“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 ,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 ,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 ,此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
5、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C在古代汉字中, “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米” “黍”等字,却无表“庄稼” “粮食
6、”这类抽象意义的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的分类中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分类的依据是现象与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B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又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 。C由“木”引申出“梅” “李” ,进而引申出“本” “末” ,再引申出“杲” “杳” ,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D “役”字原不从“彳” ,后来才以“彳”为义符,因为“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联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
7、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旳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肘,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务式初知识观念,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题。灵性鬼才黄永玉美丽的凤凰
8、古城除了作家沈从文,还出了另一位奇人,就是画家黄永玉。他少年自学版画、雕塑、绘画、文学,皆造诣高深。他博学多识,才情非凡。历经世事风雨,却依然不改天真、顽皮、倔强、幽默的天性,被称为一代“鬼才” 。少年辍学的黄永玉到过广州、上海、台湾、香港,干过苦力,搞过舞美,做过编剧,历尽了沧桑。在严酷的时代里,漂泊让黄永玉把世界看了个透,颠沛流离的经历让他对人生善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爱憎分明的性格一样,黄永玉的画也常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画纯水墨,淋漓尽致,不染丝毫丹青;需要用色彩了,又大红大绿大紫等“俗”色一股脑上来。国画讲求飞白,此中最显功力,黄永玉却丝毫不理会这些规则:“我的画没空飞白,要飞去自
9、个脑子里飞去!”但他的另一类写意画,却异常地空,偌大的画面上只有一个极小然而特征极明显的人或物。兴致来了,皮纸、高丽纸,水粉、丙烯、国画色无所不用。反面泼墨,正面点染;巧拙互补,工写结合,一切出于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黄永玉刻版画出身,很早就被誉为“中国版画界三神童”之一。1956 年,他在木刻艺术最炉火纯青的阶段,创作了中国版画史上的经典之作阿诗玛 。这幅版画以美丽的撒尼族姑娘为原型,用十幅木刻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与传统木刻画崇尚黑白两色不同,他的版画大胆添加了丰富的色彩,成为中国版画史上创新的一页。那一年,黄永玉才 32岁。受这一次创作的启发,黄永玉的中国画也慢慢形成了水彩与水墨结合而
10、相得益彰的新风格,而两次“丰盛”的欧洲之行也令其得益不少。从塞纳河到佛罗伦萨,黄永玉大量写生观摩,归来后又在万荷塘边苦练近万张白描荷花。借助西方绘画的冷暖色对比,黄永玉终于在造型、色彩与风韵上打通了中西方的经脉。他画的荷花就有着别样的美感:浑然红黄蓝绿,挥洒浓淡枯焦,最终呈现出的不再是寻常荷花高标独立的清雅之美,而是浓墨重彩的绚丽与灿烂。除了美的事物之外,黄永玉也和他所钦佩的大师林风眠一样,从不忌讳任何“丑”的事物。有一年,黄永玉和吴冠中等人到重庆旅行写生,听人说“北京不得了,现在批黑画了,有个人画了个猫头鹰,结果出大事了” 。他不以为然:“画个猫头鹰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也画过。 ”回到北京后,
11、黄永玉好奇地跑去看展览,一看才知道,他画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挂在中间,是被批得最严重的一个。 “文革”开始后,黄永玉因猫头鹰事件被打成“黑帮” ,一家人被赶进一间狭小的屋子,屋子光线很差,体弱多病的妻子经受不住打击病倒了,多方求治不见好转。黄永玉心急如焚,忽然灵机一动,在内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花草绚丽,艳阳高照,顿使满屋生辉。经常看着这幅画,妻子的病居然慢慢好了。有人问黄永玉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他眯缝着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腾地坐起来,把烟斗重重一磕,不耐烦地说:“过日子就是平平常常,有时候有意思,有时候很没意思。不要成天到晚地找意义。 ”(摘编自鬼才:黄永玉的旷达人
12、生 )【相关链接】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黄永玉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而当时他已经年近七十。(摘编自百度黄永玉简介 )黄永玉在写作之余也常常读书,他认为读书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在书的回忆这篇文章中黄永玉有这样的总结:“读书能使人的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不那么干巴巴,使尽了力气还拐不过弯来。读一点书,思考一点什么问题时就不那么费力,而且还觉得妙趣横生。 ”(耄耋之年的黄永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黄永玉以撒尼族姑娘为原型创作的木版画阿诗玛 ,因其炉火纯青的木刻艺
13、术而成为中国版画史上创新的一页。B黄永玉画荷,一改荷花高标独立的寻常姿态,用浓墨重彩着意呈现荷花的绚丽与灿烂,给人以别样的美感。C黄永玉一片天真,听说北京有人因为画猫头鹰出了大事,他不仅没有为自己画过猫头鹰而担心,回到北京后还好奇地跑去看展览。D黄永玉对人生看得很透彻,他认为生活平平淡淡就好,反对一天到晚地找意义,表现出平实自然的人生态度。5黄永玉的艺术创作特征鲜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分)6黄永玉独特画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5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4 分)韩山拾得黄孝阳韩山拾得,我的高中同学。他
14、爹叫韩山,一个老鳏夫,瘸了半条腿,还能跑得飞快,挤进汽车站前看热闹的人堆里,抓起竹篮没肯再撒手竹篮里躺着一个不足百日的弃婴。韩山拾得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班上几个横蛮惯了的男生,不高兴了,把他打一顿;高兴了,也把他打一顿说这叫打日本鬼子。瘦小的他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警察瞪起眼珠子, “叫你爹来!”韩山拾得绝食三天。在县搬运站当厨师的韩山拗不过儿子,买了包阿诗玛烟,到派出所见人就低头哈腰。韩山拾得回到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喊了几声“韩山拾得” ,他不起身。老师大怒,喝令他出去。隔不多时,他回来了,身子发抖,脸白得吓人。众目睽睽下,他攥着根粉笔,抖抖嗦嗦,在黑板上写下“韩小
15、山”三个字。接着,他把揣在裤兜里的左手慢慢拿出来,把左手紧握着的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脑袋上。血咕噜一下冒出来了。他晕了。他忘掉说一句话:“以后谁再叫我韩山拾得,我就这样砸死他。 ”不过就算他说了也没用。大家都觉得他脑子是坏掉了,连最胆小的女生也敢在他经过时往地上吐唾沫。终于,他用锄头敲破同学的脑袋,他退学了。等到我参加高考那年,他已经成了县城赫赫有名的小山哥。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狠手辣,马仔众多。城北的金刚在影剧院看戏,把脚跷到前排,把甘蔗渣吐到韩小山衣领里。韩小山回头扔过句脏话。金刚把甘蔗在韩小山脑袋敲成两段。两伙人打起来。韩小山这边寡不敌众,被金刚一伙拖到影剧院门口吊成沙包轮流踢打。韩山路过瞅见
16、。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厨师急眼了,挥舞着刚在游麻子那儿磨快的菜刀,要与人拼命。金刚脱掉外衣,往手臂上一缠,大吼一声迎上去。韩山的菜刀被打掉。父子俩被面对面吊起。但金刚只得意了不到半个小时。搬运站七十二条大汉拿着铁链、撬棍出动了。让县公安局头疼不已的金刚团伙从此匿迹。韩小山一战成名。从韩山拾得到山哥,是三年。从山哥到韩山拾得,是二十年。我是在街头偶遇韩山拾得的。他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父亲,站在洒满金秋阳光的梧桐树下。我喊出他的名字,一眼认出那个断了左手巴掌的老人。1990 年搬运站解散,韩小山的日子一落千丈。在一次赌牌时,他押上了左手。底牌揭开,韩小山操起刀,对自己下不了手。对方问他是否要帮忙。这时
17、韩山又出现了,一刀下去,血泪横飞。“就在那一天,我才真正长大成人了。 ”他没有细说他这二十年。我早有耳闻。他先是靠贩卖辣椒、香菇等农产品攒了一笔钱,再承包县罐头厂做起出口外贸,生意做得很大,日本是主要销售市场。这可能是他把名字改回去的缘由,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寒山与拾得两位唐代高僧广为人知。“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我想起寒山这句话,下意识地说了出来。“那你为什么又叫回韩山拾得?”我问。他没有回答我,顺手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烟斗,点燃,深吸一口,再弯腰塞入父亲嘴里。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又惬意。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如同鸟羽,轻轻地覆盖在他的肩膀上。梧桐
18、树下是一家老人用品专卖店。一位眉目温婉的女子走出来,向我点头致意。我认得她。黄梅英,韩山拾得的妻子,当年我们学校的校花。她接过轮椅,挥手与我告别。我进店打算给父母买一些冬天里的衣裤,看店的小妹喜气洋洋,打电话的声音跟唱山歌一样:“姨,黄姐今年又在我们这儿订了一大批货,你赶紧发货。羽绒棉被,还是波司登的,38 床;鸭鸭的雪地棉鞋,男款 76双,女款”我纳闷了:“这些都是黄梅英订的?”“是呀,你认得她?黄姐的老公,哎,就是韩老板,去年在他开发的池头新寓旁边搞了家疗养院,跟星级宾馆一样。县搬运站的职工,哪怕只在那儿待过一个月,男的满五十五周岁,女的满五十周岁,又或者身有残疾的,都可以去,吃的住的用的
19、,全部免费呀。这些人上辈子真是积德修福了!”(选自南方周末 ,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小说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主人公韩山拾得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通过其前后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对比,揭示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主题。B韩山能为儿子在别人面前低头哈腰,也能为保护儿子与人拼命,这些情节表现了他对儿子深厚无私的爱,这种爱最终改变了儿子命运的走向。C韩山给儿子起名“韩山拾得” ,一方面是因为儿子是自己拾得的弃婴,一方面是希望儿子能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免于灾祸。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比作“鸟羽” ,生动而诗意地表现了阳光的温暖柔和,也暗示了韩山得到的悉心呵护。E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小说借助“我”的所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