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多基因遗传病论文.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64764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基因遗传病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多基因遗传病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多基因遗传病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多基因遗传病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多基因遗传病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多基因疾病的遗传2目 录摘要 1 发病原因 1.1 遗传病的发病原因及分类1.2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原因2 遗传特点2.1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2.2 家族聚集现象3 常见病例3,1 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种3.2 常见病例举例II 型糖尿病 3.2.1 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3.2.2 II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3.2.3 II 型糖尿病的多基因遗传模式3.2.3 II 型糖尿病的研究及临床特征3.2.4 II 型糖尿病的防治4 研究和诊断4.1 遗传病的研究4.2 遗传病的诊断4.2.2 产前诊断4.2.2 基因诊断5 预防与治疗5.1 遗传病的预防5.1.1 新生儿筛查5.1.2 环境保护5

2、.1.3 携带者检出5.1.4 遗传咨询5.2 遗传病的治疗5.2.1 饮食治疗5.2.2 药物治疗5.2.2 手术治疗5.2.3 基因疗法6 相关新闻6.1 香港中大引入新技术检测胎儿遗传病 6.2 不适合生育的六大遗传病 6.2.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2.2 连锁显性遗传6.2.3 多基因遗传病6.2.4 染色体病6.2.5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2.6 连锁性隐性遗传病参考文献3摘 要英国医生 A.E.加罗德于 1902 年首先发现表型正常人的后代可以是尿黑酸尿症患者,认为这现象符合隐性遗传规律。1965 年 D.S.福尔克对比了一般群体和患者亲属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认为这类疾病的易

3、患性受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并把此病称为多基因病或多因子病。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由多对基因共同决定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又称多基因性状,环境因素有较大影响;所影响的疾病称为多基因遗传病。该类疾病群体患病率高。家族遗传病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型糖尿病) 。家系研究发现,有

4、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 1520 倍。遗传因素在 型糖尿病(T 2 DM) 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T 2 DM 是一种多基因病, 其遗传模式有主效基因、微效基因和单基因等模式。寻找 T2 DM 易感基因的策略主要有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和遗传关联研究。近年来, 应用这些遗传学分析方法人们发现了一些与 T 2 DM 易感性关联的染色体区域和基因, 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期,也有许多关于遗传病的新闻报道。关键字 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糖尿病 诊断 预防与治疗4图 1 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英国医生 A.E.加罗

5、德于 1902 年首先发现表型正常人的后代可以是尿黑酸尿症患者,认为这现象符合隐性遗传规律。1905 年美国学者 C.法拉比报道了短指畸形的遗传符合显性遗传规律。此后各种遗传病的报道日益增多。1959 年法国临床医生 J.勒热纳首先报道了先天愚型或称唐氏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多了一个近端着丝粒,同年 C.E.福德证实性腺发育不全或称特纳氏综合征女性患者的细胞中少了一个 X 染色体,法国学者P.A.雅各布证实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或称克氏综合征男性患者的细胞中多了一条 X 染色体。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另一类遗传疾病染色体病。1965 年 D.S.福尔克对比了一般群体和患者亲属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认为这

6、类疾病的易患性受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并把此病称为多基因病或多因子病。那些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疾病则称为单基因病。1 发病原因1.1 遗传病的发病原因及分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根据所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程序,可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其一是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其二是单基因病;第三是多基因病。1.2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原因5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由多对基因共同决定的性状称为数量

7、性状,又称多基因性状,环境因素有较大影响;所影响的疾病称为多基因遗传病。该类疾病群体患病率高。2 遗传特点2.1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遗传度,用百分数表示。如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人类精神健康最大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为 80,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的形成中,遗传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则相对较小。2.2 家族聚集现象家族遗传病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

8、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 具体数据详见表 1。表 1 多基因遗传病的家族倾向多基因遗传病一般有家族性倾向,但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 1/21/4,且患者的双亲和子代的发病率与同胞相同。因此,不符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遗传度在 60以上的多基因病中,病人的第一级亲属(指有 1/2 的基因相同的亲属,如双亲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即为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接近于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例6如唇裂,人群发病率为 1.7/1000,其遗传度 76,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 4,近于0.0017 的平方根。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发病

9、风险率明显下降。又如唇裂在一级亲属中发病率为 4,二级亲属(叔、伯、舅、姨)中约 0.7,三级亲属(堂兄弟姐妹、姑、姨表兄弟姐妹等)仅为 0.3。亲属发病率与家族中已有的患者人数和患者病变的程度有关,家族病例数越多,病变越严重,亲属发病率就越高。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亲中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高 50100。再发危险率(recurrent risk)与患儿数目有关。患儿愈多,发病率愈高。如一对夫妇已生育一例唇裂患时,再生唇裂的机会是 4%(一级亲属发病率) ;如已生二例唇裂患儿,则再生唇裂机会增至 10%;三

10、例唇裂患儿则再生唇裂的发病率可增至 16%。 多基因遗传病的易患性是属于数量性状,它们之间的变异是连续的。孟德尔式遗传即单基因遗传性状是属于质量性状,它们之间的变异是不连续的。 性别的差异和种族的差异有些多基因病有性别的差异和种族的差异。如先天性幽门狭窄,男子为女子的 5 倍;先天性髋脱臼,日本人发病率是美国人的 10 倍。如唇裂的黑人中发病率为 0.04,白人为 1,而黄种人为 1.7,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又如无脑儿在英国发病率为 2%,在北欧为 0.05%,且妇性高于男性。3 常见病例3,1 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种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精神分裂症、家族性智力低下、脊柱裂(见图 2) 、无脑儿

11、、少年型糖尿病、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重度肌无力、先天性巨结肠、气道食道瘘、先天性腭裂(见图 3) 、先天性髋脱位、先天性食道闭锁、马蹄内翻足、原发性癫痫、躁狂抑郁精神病、尿道下裂、先天性哮喘、睾丸下降不全、脑积水等。7图 2 脊柱裂 图 3 先天性腭裂表 2 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种3.2 常见病例举例II 型糖尿病 遗传危险度:83.2.1 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型糖尿病) 。家系研究发现,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 1520 倍。II 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依靠胰岛素

12、,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又称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所谓的“2 型糖尿病“,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的。由于致病因子的存在,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血中胰岛素效力相对减弱,经过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首先累及胰岛,使之长期超负荷工作失去代偿能力。再继续下去,就像强迫一个带病的人干活一样,最终累死。通常都是用紫灵芝煮水喝,来增强免疫力,调养胰岛恢复正常。3.2.2 II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II 型糖尿病(T 2 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一般认为,T 2 DM 的发生是多源性的,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因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T 2 DM

13、是一种受多因子影响的复杂性疾病,遗传因素在 T 2 DM 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对编码胰岛素信号传导和分泌蛋白的基因进行了大量的关联分析,以寻找与 T 2 DM 密切关联的易感基因,但目前只有少数单基因形式 T2DM 的致病基因被找到,如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 T2DM ( 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 ;极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 基因突变);由母亲传递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糖尿病耳聋综合征。近几年,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的发展,T2DM 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T 2 DM 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 IR) 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

14、素不足或不敏感可造成糖和脂质代谢障碍, 因此糖脂代谢中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成为 T2DM 的候选基因。T 2 DM 与糖代谢关联的易感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 insulin receptor , INSR) 染色体定位于 19p13. 2, 包含 22 个外显子, 全长 120kb。表达在肝、骨骼肌、白细胞、胎盘、脂肪等组织, 是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第一步, 受体结构基因或活化过程中任意步骤的突变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从 1988 年发现该基因的第一个突变起, 至今已发现了60 余种突变, 包括错义、无义突变、插入、缺失突变以及复合重排。1999 年在Netherlands 人群中发现 val985M

15、et 错义突变与 T 2 DM 关联, 病例/ 对照中基因频率分别为 4. 4% / 1. 8%, 有显著性差异。但有人估计此基因各人群中的突变率在91%5%左右, 不是 T 2DM 的主要易感基因。3.2.3 II 型糖尿病的多基因遗传模式因为绝大多数 T 2 DM 究竟按哪一种模式遗传,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人们推论可能有两种遗传易感模式:主效基因作用模式,即 12 个主效基因对疾病易感性起主要作用,且基因在群体中的发生频率较高,其余的次要基因风险贡献率很小。这一模式在 T 2 DM 研究中, 尚未见有肯定的证据:据推测,这一模式可能存在于 30 岁前发病的患者之中。微效基因作用模式,即来自多

16、个位点的大多数风险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发生频率都很低,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通过数量性状的剂量-效应关系,达到疾病发生的临界域值,而共同决定了 T 2 DM 的遗传易感性。这一模式在大部分患者中已经得到了证明。3.2.3 II 型糖尿病的研究及临床特征T 2 DM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环境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在 T 2 DM 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2DM 不仅具有强烈的遗传倾向, 而且有明显的异质性。吸烟、高脂肪、高热量、甜食的过多摄入、低劳动强度、缺乏运动等环境因素均可促进 T2DM 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与 T2DM 互相影响加快病变进展。我们的研究资料与上述符

17、合。血清 TC、TG、HDL - c 、吸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分娩巨大婴儿史、缺乏适当运动等为 T2DM 的主要危险因子。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 减低, TG 升高。血清 TC、TG 水平显著性增高,而 HDL - c 显著性降低。摄入过量的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是导致血清 TC、TG 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可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引起脂代谢、糖代谢紊乱。因而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素、低脂肪膳食是降低。(详见表 3、表 4)表3 糖尿病与正常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例数)10表4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体检及辅助检查资料比较11糖尿病组与人群对

18、照组临床资料比较(表 3、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组在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喜食甜食、过多摄入动物脂肪、体质指数(BMI) 、缺乏适当运动、分娩巨大儿生育史的妇女、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胰岛素敏感性指标、胰岛素抵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性别、腰臀比值(WHR) 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 II 型糖尿病的防治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反过来,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预防糖尿病。在饮食方面,应该做到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常测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热量肯定摄入过量,这时就应检讨你的食谱

19、并增加运动。T2DM 合并高血压约为 60 %,本组病例合并高血压者为 61197 %。因此严格控制血压对 DM 患者非常重要。可减少、延缓糖尿病肾脏、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子,改良患者存在的不符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减少总热量,脂肪摄入量,增加适合病情的体格锻炼,超重肥胖者降低体重,严格禁烟,禁止酗酒是降低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基础。4 研究和诊断4.1 遗传病的研究研究判断某一疾病是否为遗传病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家系调查及分析、挛生子分析、种族比较,伴随性状研究、动物模型和 DNA 分析。通过家系调查、分析并与人群发病情况比较,不

20、仅可以判断某病是否为遗传病,如果是遗传病的话,还可进一步确定其遗传方式。通过单卵孪生和双卵孪生同胞发病的一致率分析,可能判断某种病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种族和民族发病情况的比较,尤其是对同样生活环境不同种族的发病率的研究可能为遗传病的判断提供重要线索。在伴随症状分析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同种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应用这一系统作为遗传病标志。研究作为某一遗传的伴随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则也能为遗传病的判断提供依据。目前已建立了数十种染色体畸变和单基因遗传病的动物模型,为遗传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DNA 分析是近年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以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在遗传病判

21、断中应用最多。124.2 遗传病的诊断4.2.1 临床诊断遗传病的临床诊断比其他疾病更困难。一方面遗传病的种类极多,另一方面每一种遗传病的单独发病率很低,所以临床医师在遗传病的诊断上不容易取得经验。除了一般疾病的诊断方法(如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仪器检查)外,遗传病的诊断还可能需要依靠一些特殊的诊断手段,如染色体检查,特殊的生化学测定及系谱分析。遗传病的临床表现是最重要的诊断线索,每一种遗传病都有一些症状、体征同时存在,被称为“综合征” ,这是提示诊断的最初线索,也是选择实验室检查和其他遗传学检查的依据。对遗传病患者必须要详细询问家族史并绘制准确可靠的家系谱,对家系谱的分析不仅是遗传病诊断的

22、一项依据,而且对遗传方式的判明及进行遗传咨询也是极为重要的。皮纹分析是遗传病诊断的另一种特殊手段,主要对染色体病最有价值,对其他个别单基因遗传病也可能有一定意义,常用于临床检查的是指纹、掌纹、掌褶纹、指褶纹和脚掌纹。许多遗传病的最后诊断,还有赖于染色体检查和特殊的生化测定或DNA 分析。 4.2.2 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遗传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婴儿出生以前通过穿刺取得羊水或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检查、特异的酶活性或代谢产物测定,或进行 DNA 分析对胎儿的发病情况作出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流产以终止妊娠,这在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目前人类对大多数遗传病还

23、不能进行有效治疗的条件下,用终止妊娠来防止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更具有突出的意义。近年来由于 B 型超声扫描仪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提高,在产前诊断,尤其是发育畸形的诊断上有很大的价值。胎儿镜也开始应用于产前诊断。 4.2.2 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是新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也能对近百种遗传病作出准确的诊断,但是由于这些遗传病大多数还不能作有效治疗,所以从医学伦理学的观点来看,除应用于产前诊断外,基因诊断的推广仍存在很大问题。 5 预防与治疗5.1 遗传病的预防13正因为目前对大多数遗传病还没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遗传病的预防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预防措施包括新生儿筛查、环境保护、携带者的检出和遗传咨询等方面。

24、5.1.1 新生儿筛查新生儿筛查是指对所有出生的婴儿进行某项遗传病的简单检查,以便在症状出现以前就开始治疗,防止症状发生。只有那些在症状出现以前就可以通过检查发现生化异常,而且已有治疗措施,而不给予治疗日后又会造成严重残疾的遗传病才进行新生儿筛查。苯丙酮酸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在许多国家已列为法定新生儿筛查项目。中国自 1982 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也进行了一些筛查。其中 1985 年发表的全国 12 省市的苯丙酮酸尿症筛查是中国第一次报告的较大规模的新生儿筛查。生物素基酶缺陷的新生儿筛查在国际上也还是一个新课题,中国从 1987 年开始已在北京开始了这项筛查工作。5.1.2

25、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畸剂、致癌剂、致染色体畸变剂和致基因突变剂,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5.1.3 携带者检出携带者检出是指将那些外表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或异常染色体的个体从人群中检出,对其婚姻和生育进行指导(见图 4、图 5),防止其后代发生这种遗传病。14图 4 各期检查流程检出的方法主要是染色体检查、特异的酶活性测定或代谢产物测定以及 DNA 分析,目前已能对染色体平衡易位及百余种单基因病作携带者的检出,对这些遗传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图 5 婚前检查 图 6 遗传咨询5.1.4 遗传咨询遗传咨询, 1952 年首先出现在美国,中国 70 年代以后才开展起来,是

26、医务人员对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对该遗传病的病因、遗传方式、防治、预后,以及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患者的同胞子女再患此病的危险率作出估计,给予建议和指导。(见图 6)可以认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终止妊娠三者为防止遗传病患者出生的“三部曲” 。有人把婚姻咨询和生育咨询也纳入遗传咨询的范畴内,这些工作对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5.2 遗传病的治疗要根治遗传病,应该从基因水平或染色体水平来纠正已发生的缺陷,这种方法称为基因治疗,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但是基因治疗在理论上、技术上还存在着极大的困难,目前谈不上临床应用。目前对遗传病所能进行的治疗只是在早期诊断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如饮食成分等) ,

27、调节代谢过程,防止症状的出现,称为“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虽然可以减轻或消除一些遗传病的症状,对个体来说是有利的,但是治疗结果却使带有致病基因的患者不仅存活下来,甚至还能继续繁殖后代,而这些患者如果不经治疗本来可以自然淘汰,至少不会繁衍后代。所以环境工程对整个人类的影15响可能是有害的,它将使致病基因的频率在人群中逐代提高,从而导致遗传病发病率的增高。目前能应用于环境工程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疗法(如苯丙酮尿症用低或无苯丙酮酸奶粉喂养) 、药物疗法(如用维生素 B6 治疗 B6 依赖症,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等) 、手术治疗(如脾切除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酶的补充(如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戈谢氏

28、病)和对症疗法(如用抗癫痫药物控制苯丙酮酸尿症的惊厥)等。5.2.1 饮食治疗某些遗传病可通过控制饮食达到阻止疾病发生的目的,从而收到治疗效果。如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使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在体内堆积而致病,可出现患儿智力低下或成为白痴。可是如果诊断准确,在早期最好在出生后 7-10天开始着手防治,在出生后 3 个月内,给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如大米、大白菜、菠菜、马铃薯、羊肉等,则可促使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等到孩子长大上学时,再适当放宽对饮食的限制。 又如,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 5%的人患遗传性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临庆表现为溶血性贫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类病人对蚕豆尤

29、其敏感,进食蚕豆后即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故又称“蚕豆病” 。对这类患者应严格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同时,这种病还可引起药物性溶血、感染性溶血和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故平时用药必须慎重。5.2.2 药物治疗药物在遗传病的治疗中往往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痛苦。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服止痛剂以减轻病员疼痛。还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如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体内铜代谢障碍,使血内铜的水平升高,导致胎儿畸形。可以服用促进铜排泄的药物,同时限制食用含铜的食物,以保持体内铜的正常水平,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有些病如先天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5.2.2

30、手术治疗手术矫治指采用手术切除某些器官或对某些具有形态缺陷的器官进行手术修补的方法。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由于遗传缺陷使患者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明显增高,红细胞呈球形,这种红细胞在通过脾脏的脾窦时极易被破坏而引起溶血性贫血。可以实施脾切除术,脾切除后虽然不能改变红细胞的异常形态,但却可以延长红细胞的寿命,16获得治疗效果。对于多指、兔唇及外生殖器畸形等,可通过手术矫治。又如,狐臭也是一种遗传病,但只要将患者腋下分泌过旺的腺体剜掉,即可消除病患。5.2.3 基因疗法基因治疗遗传是一种根本的、有希望的方法。人类的遗传物质,也可以像“虾子向蚯蚓借眼睛”的故事一样,向别的生物借用。即 向基因发生缺陷的细胞

31、注入正常基因,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说起来简单,可事实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首先必须从数十万基因中找出缺陷基因,同时必须制备出相应的正常基因,然后将正常基因转入细胞内替代缺陷基因,并能够进行正常的表达作用。此种治疗方法,目前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之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基因疗法还没有彻底研究出来的现阶段,遗传病中能够用上述几种简单方法进行治疗的,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这类治疗只有治标的作用,即所谓“表现型治疗” ,只能消除一代人的病痛,而对致病基因本身却丝毫未触及。那些致病基因将一如既往,按照固有规律传递给患者的子孙后代。图 7 基因治疗6 相关新闻6.1 香港中大引入新技术检测胎儿遗传病 2

32、011.5.5中新网 5 月 5 日电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中大医学院研究出新技术,利用基因芯片,检测胎儿是否患有综合症遗传病。现时的产前检查,主要是为孕妇照超声波,个别情况会再进行 DNA 分析,以确认胎儿是否患上唐氏综合症等。中大研发出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多种遗传病。一块较手掌还细的芯片,上面有 4 万多个正常基因样本,将从胎儿抽出的样本,放在芯片上比对,就可以找出是否有问题。在过去半年,有 48 个用传统方法检测,结果是正常的胎儿,用新的方法检测后,其中 4 个发现基因结构有问题。中大指,新的技术17更加可以找到传统方法,未必可以发现的严重遗传病。 孕妇认为有需要,都可以找中大进行

33、这个基因芯片检测,收费为 7900 元,7 日内会有结果。新技术与传统的细胞核型检测风险一样,孕妇都要 2 抽羊水,或者行绒毛活检,有二百分之一的机会流产。6.2 不适合生育的六大遗传病 2011.5.5按照优生学原则,还有下列遗传病的患者,所生子女发病危险大于 10%,在医学遗传学上属高发危险率,故不宜生育。6.2.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骨骼发育不全、成骨不全、马凡氏综合征,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瘤综合症,先天性肌强直等,这类遗传病的显性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患者的家族种,每一代都可能出现相同病患者。且发病与性别无关,男女都可发病。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所生子女

34、的发病危险为 50%,故不宜生育。6.2.2 连锁显性遗传犹豫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在 X 染色体上,所以患者中妇女多与男性。妇女患者的后代,不论儿子还是女儿,均有 50%的发病危险成为相同病患者,故不宜生育。而男性患者的后代,女儿百分之百患病,儿子正常,因为可生育男孩,限制女胎。6.2.3 多基因遗传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神经病、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和原发性癫痫等多基因遗传病,发病机理复杂,遗传度较高,危害严重,患者不论男女,后代的发病危险大大超过 10%,均不宜生育。6.2.4 染色体病先天愚型等染色体病患者,所生子女发病危险率超过 50%,同源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和复杂性染色体易位患者,其所生后代

35、均为染色体病患者,故不宜生育。6.2.5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夫妇双方均患有相同的严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如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半乳糖血症、肝豆状核变性等,不宜生育,因为其所生子女肯定均为同病患者。6.2.6 连锁性隐性遗传病18这类遗传病常见的有血友病 A、血友病 B 核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由于隐性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故患者多为男性。男性患者与正常妇女结婚,所生男孩全部正常,但女儿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若妇女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中,儿子又 50%的危险发病成为患者,女儿全部正常。由于遗传病种类繁多、遗产方式多样、对后代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遗传病患者在考虑生育问题时,应

36、该进行遗传咨询,在咨询一声指导和帮助下,作出明智而理想的选择。参考文献1 李光伟 胰岛素敏感性评估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0 , 16 : 19912 孙玉菇, 杨泽, 纪立农 1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Trp64Arg 变异与 2 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1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 , 12 :43 - 4413 孙海燕, 杨明功, 刘树琴, 等 12 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1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2 , 10 : 22 - 271194 American Diabetes Assoiation1 Screening for diabetes1 D

37、iabetes Care ,1997 , 20 (Suppl 1) : 22 - 2315 Gray A , Clarke P , Farmer A , et al1Implementing intensiv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type 2 diabetes in England ; cost analysis (UKPDS 63) 1 Br Med J , 2002 , 325 : 86015 Lu o TH et al . Diabetologia, 2001, 44: 501-506.6 t Hart LM et al . J Clin E ndocrinol Metab, 1999, 84: 1002-1006.7 Porzio O et al . J Cl in In vest . 1999, 104: 357-364.8 Mammarella S et al . Hum Mol Genet , 2001, 9: 2517-2521.9 http:/ 10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