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思品课堂教学方式内容摘要: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不仅仅是说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动,让道德情感在学生的感动中得以升华。关键词:优化 感动 道德情感 素材小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倡导人的主体性,呼唤人的创新意识的二十一世纪,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关键就在于优化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传统的思品教学,大都通过学文、明理、辨析、导行这几个步骤开展,以说理为主,学生往往是“听过了就忘记了” ,德育实效性不大。本人认为,最好的道德教育成绩来自于“感动” ,而非“说服
2、”一次深刻的“感动”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其效果远胜于一千次的“说服”!可惜,我们的教材和教育者在“感动”方面做得远远不够,课本没有为孩子准备充分的“感动”资源,教育者更是率先失去了感动尤其自我感动的能力、习惯、心灵气质和相应的精神储备!因此,思品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不仅仅是说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动,让道德情感在学生的感动中得以升华。一、以事感人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在课堂上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课后的行为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品德的教材内容大多是通过一些远、大、高、深的英雄事迹来开展道德教育的,与学生认知相距太大,与实际生
3、活相差太远,无法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更无法感动学生,使学生停留在说道德的层面上。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积极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为学生准备充分的“感动”资源,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善于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道德教育要力求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素材,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感。课本的教材大多倾向“成人化和概念化” ,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因此思品课要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
4、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他们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从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虽然我们用的是旧教材,但我们同样可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运用新思想开展教学。如做个勇敢的人一文介绍了刘伯承眼部受重伤后仍从容镇定,动手术时拒用麻醉药而一声不哼忍受痛苦,却清楚地知道医生剜眼的刀数的动人事迹,赞扬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本文想通过这个事例来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遭受挫折不消沉,永远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但是,我注意到学生在听到这个故事后并没有一种深刻的感动,更不能体会刘伯承那种勇敢、坚2毅的精神。主要原因是这个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离甚远,无法走进学生的世界。为此,
5、在课堂上我讲了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我们学校三(4)班倪新年同学左腿麻痹萎缩,常常遭到同学们的耻笑,他曾经颓唐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困难,而且比许多人更优秀。他不但勤奋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主动辅导学困生,还抢着干集体的事,帮助值日生搞卫生,带领同学学雷锋,做好事。他用自己的双手证明了自己的“健康” ,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敬仰。这就是勇敢,一种平常的勇敢,一种身处逆境的勇敢。同学们听了,久久地沉默着,感动着后来,大家纷纷说出自己所知同学的勇敢的事迹,课堂上出现一 股学习勇敢,争当勇敢的气氛。 (二)善于选择感动学生的素材。 根据教材内容,补充一些有针对性的、真实感人的校本教材,可以使学生产
6、生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潜移默化接受道德教育,进而内化为道德行为。如教学警惕受骗一课,学生通过课文的内容都知道平时要警惕陌生人,正确对待陌生人的要求,但对怎样摆脱坏人的控制却并不了解。实际上,小孩子因为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在某些情况下比大人更容易落入坏人手中。所以,在教学中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很有必要。我在教学中就补充了报纸上刊登的一个真实例子: 8 岁的女孩蓓蓓放学回家,刚开门,就被躲在楼梯口的歹徒推进室内。歹徒问她,家中钱物放在哪里?她把自己的压岁钱全部交了出来,至于家里的钱,她说自己确实不知道。还说只要那个“叔叔”不杀她,她就帮他一起找。就在歹徒十分投入地寻找时,她飞快地跑出房间,一下子把房门带
7、上,还用螺丝刀把拉手别好,又开了大门逃了出来,用钥匙把大门反锁起来。接着在邻居和保安的帮助下,警察赶到把正在疯狂砸门的歹徒抓住了,经审问才知,他竟是个流窜数省、作案多起的大盗。同学们听了,都震动了,纷纷展开关于“自护、自救”的讨论,而且这个话题一直延伸到课外。 二、以情动人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品德的形成中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和调节功能。品德教育更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基础,是促使道德认识转化为信念及道德行为的催化剂,是激发道德动机的桥梁,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所以, “以情动人”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一)要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
8、己。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全心投入、满怀感情地讲述某一件事时,听者也会满怀感情。在道德教育中,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才能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领会深刻的道理。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我们的书本里常教,嘴巴里常说,可是随意破坏绿化、伤害动物的孩子并不少,是不是我们的孩子品质差?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其实,我们的孩子品质并不差,只是我们的“思想”教育,有的尽是刻板条文、枯燥理性、种种冠以“必须” “应该” “一定要”的权势话语和强硬说服,却很少有温情的、激动人心的、震撼灵魂的细节。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1997 年 12 月 10
9、 日,一位叫朱丽3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叫“月亮”的红杉树,竟然在这棵 18 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 738 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放弃砍伐。我为这样一位普通少女的心灵细腻和巨大的关怀力而震撼,为这样一件小人物的事迹所包含的朴素信仰和生命行为的“日常意义”而感动! 当我很有感情地把这则报道讲给学生听后,显然学生也被感动了,被一个普通少女保护地球母亲的美好心灵和坚强意志感动了,相信这份感动能够带给学生一种生命的启示。 (二)用激情点燃教育。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呼唤、激励、鼓舞。我们要让思品课堂成为教师用激情点燃教育和智慧的阵地。在渗透道德品质教育时,
10、如果教师精神饱满、激情荡漾、神采飞扬,充满感情地与学生交流,就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呼唤学生的真情,引发学生的“震撼” ,激发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激昂的气氛中感受良好道德的快乐,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思品课堂中,教师善于用激情点燃教育,善于为孩子准备充分的“感动”资源,就能更好地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呼唤学生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提高德育的实效。参考文献: 1、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修订)和教材(修订)培训资料选编. 广东教育学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0 年 7 月。 2、 课堂笔记 ,教师之友,2009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