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高考生物(新课标I)B版课件: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98529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95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新课标I)B版课件: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9版高考生物(新课标I)B版课件: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9版高考生物(新课标I)B版课件: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9版高考生物(新课标I)B版课件: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9版高考生物(新课标I)B版课件: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高考生物 (新课标专用),考点1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2018天津理综,1,6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五年高考,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 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神经调节可受激素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错误;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的系统是免疫系统,D 错误。 知识归纳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部分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

2、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2017课标全国,5,6分)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反射的种类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 关系。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A正确;膝跳反 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后条件反射不能完成而膝跳

3、反射可以正 常完成,B错误;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C正确;胰腺的生理活动 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D正确。 知识拓展 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细 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输送到各细胞、组织或器官中,如垂体、甲状 腺、肾上腺等;外分泌腺又称有管腺,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作用, 如各种消化腺。,3.(2017海南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

4、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答案 D 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脑和脊髓 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下丘脑既能参 与神经调节,又可以通过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4.(2017海南单科,16,2分)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 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 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答案 A 根据题目所给信

5、息,血压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 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 知识拓展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 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5.(2016上海单科,10,2分)如图显示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将建立反射后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 小鼠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 )A.胃肠蠕动加速 B.血糖升高 C.呼吸加速 D.心跳加快,答案 A 将建立反射后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小鼠会发生条件反射,体内的肾上腺素会增 加,从而引起血糖升高,新陈代谢加快,呼吸加速,心跳也加快,但小鼠体内胃肠蠕动不会加速。 知识拓展 恐惧时

6、,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分泌“应急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能促进血糖升高,同时交感神经使呼吸加快、心脏跳动加快,但胃肠蠕动不会加快。,6.(2014海南单科,15,2分)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 C 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 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 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7、,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 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7.(2014安徽理综,6,6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 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答案 C 由题干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食物 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

8、,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以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 正确;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故与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D错误。,8.(2017北京理综,29,16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 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 作用于突触后 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 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

9、23倍,研究者认为是 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 方式进入胞内。Ca2+与 共同作用,使C酶的 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 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 (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 证据。 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 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

10、对照组所用 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 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 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 (4)图中内容从 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 基础。,答案 (16分)(1)神经递质 (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3) C、B 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 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

11、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 (4)细胞和分子,9.(2014四川理综,8,11分)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 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 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 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 ,直接促进 对水的重吸收。,(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 。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 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

12、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 。,答案 (11分)(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 (1)依据a所在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可知,a为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由于Na+内流, 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到达c处即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 膜兴奋,所以此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 包括痛觉、热觉、冷觉等;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 调节。(3)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3、。(4)细菌感染足部伤 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 细胞。,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0.(2012课标,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 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 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 的 (填“轴突”、“树突”

14、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 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答案 (10分)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反射弧结构的知识。(1)由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呼吸肌(效应器组 成之一)可推知:a、b、c、d分别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屏住呼 吸”过程是大脑皮层所支配的有意识的反射活动。(3)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杯状或 球状膨大部分。神经元中短的突起为树突,长的突起为轴突。由图b知:神经元的细胞体膜 充当突触后膜。,11.(2010全国,32,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

15、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 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 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如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 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 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答案 (1)皮肤 脊髓 (2)突触的结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能 不能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16、(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 脊蛙(无脑蛙),去脑后保留完整的脊髓,因脊髓中存在着低级反射中枢,故能完成某些反 射活动,如搔扒反射等。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被破坏,均会导致神经传导中断,不 能完成反射活动。(1)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位于被刺激部位的皮肤中;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 在脊髓中。(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 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 通过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3)神经元的生理特性是:受到刺激,能够产

17、生兴奋,并且传导兴 奋;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是:受到刺激,能够收缩。故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后,立即刺 激A端,会引起与其神经相联系的左后肢骨骼肌收缩,但由于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 称为反射活动;刺激B端,兴奋不能传向左后肢骨骼肌,不能产生收缩活动。,考点2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2018课标全国,3,6分)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外离

18、子的分布与特点。静息状态下,神经 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K+浓度,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浓度,故D项符合题 意。 知识拓展 离子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 白。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 放。,2.(2018江苏单科,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

19、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 C K+的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bc段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 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Na+通道多 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达到阈值的刺激,在 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D错误。 思路点拨 本题以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兴奋传导知识的掌握和识图获取信 息的能力,主要涉及静息电位的产生,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动作电位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关 系。,3.(2017海南单科,13,2分)下列与人体

20、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答案 A 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缺氧会影响肽类神经递 质的合成与释放,A错误;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说明肌肉细胞的细 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在突触 处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C正确;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从 而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完

21、成兴奋的传递,D正确。,答案 D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由突触结构示意图可知,、 、分别为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结构线粒体为神经递质分泌到 突触间隙提供能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静 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的转运,以胞 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与其对K+、Na+等离子的选择透过 性密切相关,D正确。,5.(2016课标全国,4,6分,0.705)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

22、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 B 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产生ATP,A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 属于细胞外液,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 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K+外流和排钠吸钾(钠 钾泵)过程,其中后者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 易错警示 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Na+内流(顺浓度梯度)有关;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K+外流 (顺浓度梯度)有关;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静息状态的过程中,

23、需要依靠钠钾泵进行排钠吸钾过 程(逆浓度梯度)。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ATP的产生及利用,重在考查理解和辨析能力,难度适中;若对膜电位形成 机制理解不到位,则易错选D项。,6.(2015江苏单科,18,2分,0.854)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 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机理

24、的相关内容。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 泡内,可因突触小泡膜的保护而避免被细胞内水解酶等破坏,A正确;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 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根据题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可 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引起Na+通道开 放,Na+内流,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引起Cl-内流,D错误。 知识拓展 离子的跨膜运输有被动运输(顺离子浓度梯度)和主动运输(逆离子浓度梯度)两种 方式。被动运输中的离子通路称离子通道,主动运输中的离子载体称为离子泵。,7.(2015浙江理综,4,6分)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

25、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 的是 (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答案 D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的外流所致,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使神经细胞外K+浓 度下降,K+外流增多,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当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Na+内流不足以引起内负 外正电位的逆转或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D正确。 知识拓展 (1)静息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细胞外液K+浓度较低时,K+外流加 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加大。引起静息电位转化为动作电位的阈刺激加大。

26、(2)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 降低。,8.(2014江苏单科,11,2分)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 B 神经元受到的刺激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神经元的兴奋,A错误;神经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 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静息

27、电位的形成与膜内K+外流有关,D错误。,答案 (9分)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解析 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B表示ADP和Pi,E表示ATP。据 图可知,A-C在突触间隙中,被D酶催化分解成A和C,其中,C又被突触前膜吸收回突触小体中,重 新与A反应生成A-C,由此可知C能循环利用。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 因使D酶失活,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A-

28、C将无法分解,会导致受体持续受A-C刺激,从而 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解后反思 一是要立足于教材,掌握好基础知识,包括课本上的“相关信息”、“学科交 叉”、“知识链接”等栏目;二是要提升审题、获取信息等能力;三是要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 力。 评析 本题考查突触处化学信号的传递过程。考查学生识图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等。,10.(2016江苏单科,26,8分)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 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 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g/L),(1)任氏液中维

29、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 ,其Na+/K+比与体液中 的Na+ /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 是因为 。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 、 。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 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 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答案 (8分) (1)NaHCO3、NaH2PO4 细胞外液(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

30、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稳态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NaH- CO3和NaH2PO4,任氏液中Na+/K+比与组织液的Na+/K+比接近。(2)若将任氏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提高到15%,相当于细胞外液浓度增大,会造成标本细胞失水引起标本活性降低。(3)该标本中 脊髓损毁,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结构正常,仍然能发挥功能。(4)刺激坐骨神经产生兴奋,兴奋传 到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5)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会使突 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持续刺激突触后膜,导致肌肉痉挛

31、;突触前膜不释放乙酰胆碱及突触后膜的 阳离子通道不开放,均不能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肌肉松弛。故题中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 有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疑难突破 (1)当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这是兴奋传递的生理机制。(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水 解或转移,若不能水解或不转移,则持续发挥作用;若神经递质不能释放,或不能作用于突触后 膜,则兴奋不能传递。,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1.(2012全国,1,6分)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

32、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 B 本题以膝跳反射为例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兴奋传递的特点等知识。感受器 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兴奋,通过反射弧的不同环节逐级传递,最终完成反射活动,故 反射弧任一环节受损都会导致反射活动不能完成;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 异性受体结合,完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 膜,故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12.(2010课标,5,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 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

33、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答案 D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膜内K+流向膜外引起的,表现为膜外正电荷多,膜内负电荷多; 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膜外Na+流向膜内引起的,表现为外负内正。所以当膜外Na+浓度适当降 低时,主要影响动作电位,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故D项正确。,答案 D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用冷水冲洗 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2.(2018山东德州期末,5)下列有关缩

34、手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相同 B.大脑能调控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 C.反射弧结构完整缩手反射就能正常进行 D.反射快慢取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答案 B 缩手反射的感受器是皮肤,效应器是肌肉,A错误;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的调控,B正确;反射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完整的反射弧、足够强的刺激,C错误;反 射快慢主要取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D错误。 易错警示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也可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都不属于反射。 (2)反射的进行需要有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

35、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3.(2018湖南株洲一模,4)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 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狗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 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结构,答案 B 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食物引起味 觉的过程是食物刺激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味觉,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 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神经

36、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 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两个反射弧不同,C正确;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但喂食和铃声反 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系(突触), D正确。,4.(2017安徽合肥第一次质检,19)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 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 C.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答案 D 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是感受器,

37、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A错 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 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 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5.(2018山东淄博一模,31)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E表示其组成,甲、乙是置于神经纤维B、D 上记录电位变化的电位计。请回答:(1)该反射弧中C为 ,E的功能是 。 (2)刺激a点能引起A的收缩,该过程 (填“属于”“不属于”)反射。在 (填 “a”“b”“a或b”)点给予足够强度刺激时,甲、乙两

38、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随后在 A中的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引起上述信号变 化的信息分子是 。 (3)将甲、乙两个蛙心分离出来,并在心脏中充入适量任氏液(主要成分为0.7%NaCl溶液)。电,刺激与甲心脏相连的神经,结果心跳加速、加强;随后将甲内的任氏液取出并转移到乙心脏中, 也引起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对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最合理的解释是 。实验中任氏液能维持一段时间内离体蛙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 的 。,答案 (1)神经中枢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不属于 b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 (3)甲心脏的神经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到任氏液中,转

39、移后作用于乙心脏的心肌细胞, 使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 组织液,解析 (1)图中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是感受器。其中感受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2)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这个过程没有 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 到电位变化,而刺激a点只有甲电位计可记录到电位变化;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 后膜,突触处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电刺激甲后其产生了兴奋(心跳加 速、加强),然后将甲中的任氏液转移到乙心脏中,没有刺激也引起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说 明甲心脏的神经受刺

40、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到任氏液中,转移后作用于乙心脏的心肌细胞, 使心脏跳动加速、加强;该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组织液。,考点2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6.(2018上海虹口二模,8)如图表示a处产生兴奋并传递的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c处 B.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突触间隙中 C.a处兴奋时的膜电位与c处不同 D.b处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以胞吞方式被接收,答案 D 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c处,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 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作为信号分子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不是以胞吞的方 式被接收,B正确、D

41、错误;a处兴奋时,c处处于静息状态,动作电位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静 息电位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正确。,7.(2018上海静安二模,8)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B.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出现双向传导 D.突触间传递速度快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答案 B 兴奋产生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错误;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 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正确;由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 此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单向的,C错误;突触间传递兴奋时会有突触延搁,因此速度

42、慢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D错误。,8.(2018广东江门一模,1)下列有关在神经细胞中物质进出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部分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B.部分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 C.部分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 D.部分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答案 A 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静息时的K+外流和动作电位 形成时的Na+内流都是借助通道蛋白实现的,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而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 位、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最初的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排Na+吸K+则为主动运输,C正确;神 经细胞兴奋时,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D正确。,9.(2018山东济南一模,5)

43、关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兴奋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只能发生在神经组织中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 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不消耗ATP,而传导 过程需要消耗ATP,B错误;肌肉组织可以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可以产生兴奋,C错误;兴奋在神 经元之间的传递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10.(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5)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导 致的结果是 ( ) A.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B.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

44、变 C.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迅速被降解,答案 C 兴奋性递质会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递质会使突触 后膜对Cl-的通透性增大,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A错误、C正确;该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 的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效 应后,可迅速被降解或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D错误。,11.(2018江西南昌一模,3)下列可以引起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的是哪一项 ( ) A.增加细胞外K+浓度 B.增加细胞内K+浓度 C.增加细胞内Na+浓度 D.降低细胞外Na+浓度,答案 A K+外流导致内负

45、外正的静息电位,增加细胞外K+浓度,会导致外流的K+减少,进而使 得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A符合题意;增加细胞内K+浓度会导致细胞内外流的K+增多,引起静息 电位的绝对值增大,B不符合题意;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 外流引起的,与Na+关系不大,C、D不符合题意。,12.(2018河南豫南六市一模,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 B.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C.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有关 D.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答案 B 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46、,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 触后膜,使得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A正 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需要能量,B错误;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与细胞膜上离 子的进出有关,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 能发挥作用,D正确。,13.(2018湖南株洲一模,17)下图示A、B两细胞间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中, 错误的是 ( )A.神经元A释放与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有关 B.细胞B应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 C.与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某些在结构中的神经递质可以重新进入结构,答

47、案 B 图中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且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 确;细胞B可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也可以是神经细胞,B错误;神经递质与特 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某些在结构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 挥作用后,会被酶分解或重新输送回前一个神经元,D正确。,14.(2017山东德州期末,4)下列关于乙酰胆碱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作用于不同细胞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 B.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经扩散通过突触前膜 C.释放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答案 B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靶细胞引起

48、的效果可能不同,如作用于腺体 会引起其分泌相关激素,而作用于肌肉则会引起其收缩,A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通 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伴随着电 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 引发膜电位变化,可使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正确。 知识拓展 (1)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氨基丁酸), 所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变: 兴奋传递过程中,在整个突触上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但仅在突触前膜上 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仅在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15.(2018安徽安庆二模,30)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适宜强度的刺激进行如下实 验:只刺激a神经元、只刺激b神经元、先刺激a再立即刺激b,c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表现分别为 曲线甲、乙、丙。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推知,突触2释放的递质起 (填“兴奋”或“抑制”)作用。 (2)产生曲线丙的最可能原因是 。,(3)经检测,突触2释放的递质是甘氨酸,甘氨酸发挥作用后又可被突触前膜吸收。则在该过程 中,推测甘氨酸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有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