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六章思维 心理学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70193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思维  心理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六章思维  心理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六章思维  心理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六章思维  心理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六章思维  心理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思维,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第三节 良好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第四节 问题解决,第一节 思维概述,故事:沧州城南,有一座傍河而建的寺庙,年久失修,庙门倒塌,一对石兽也掉到河里去了。十几年后,重修山门,需打捞那一对石兽,但石兽究竟在哪呢?,第一节 思维概述,关于石兽的位置,先后有四种看法: 1.在原遗落处 2.在下游 3.在遗落处的河床深处 4.在上游,第一节 思维概述,老河工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原因分析:石兽坚而重,河沙稀而轻。正因为如此,流水才推不动石兽,但被挡回的水,势必在石兽迎水的一面将河沙冲开,形成一浅穴,且愈冲愈大。随河沙的倒塌,石兽便不

2、能保持平衡,必定倒向穴中,流水不断冲击河沙,石兽就不断倒向上游,天长日久,石兽就逆流而上了。照这种分析去做,人们果然在上游几里处捞到了石兽。在这儿,人们对石兽的位置进行分析、推断的过程,就是思维。,第一节 思维概述,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共同点: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点: 1.从反映内容看,感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属性、表面现象、外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内在联系;,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2.从反映的形式看,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

3、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映,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 联系:感知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一节 思维概述,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月晕而风,础润而雨2、概括性思维可以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第一节 思维概述,三、思维的类型 (一)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 直觉动作思维 又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思维。 三岁以前婴儿的思维是以直觉动作

4、思维为主。,第一节 思维概述,2. 具体形象思维 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人脑中的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第一节 思维概述,3. 抽象逻辑思维 也叫词语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只有到青年后期才能具有较发达的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要经历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成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这三种思维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第一节 思维概述,(二)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1. 分析思维 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和规律,逐步推导,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结论的思维。 2.直觉思维 是人脑对事物

5、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三)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 1. 聚合思维 又叫求同思维、辐合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聚合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2.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第一节 思维概述,第一节 思维概述,(三)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 1. 常规性思维: 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 创造性思维: 是指以新颖、独特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第一节 思维概述,(

6、1)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流畅性 灵活性(变通性) 独创性 (独特性),第一节 思维概述,(2)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准备期 酝酿期 豁朗期 灵感 验证期,第一节 思维概述,(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运用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的活动,第一节 思维概述,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至少有九种解法),10,5,12,8,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它过程都是由其派生出来的。 分析: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个别属性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的个别部

7、分或属性联合成为一体的思维过程。,(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指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 。 分类:本质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比较是分类的基础。,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就是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的思维过程。,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四)系统化与具体化 系统化:是指人脑吧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

8、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具体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二、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概念 1.概念的定义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概念的分类,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二、思维的基本形式 (二)判断 (三)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三、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抽象化类化辨别,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四、科学概念的掌握 (一)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三)充分利用“变式” 变式 (四)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五)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第三节 良好

9、的思维品质及其培养,一、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一)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三)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四)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足智多谋,灵活多变” (五)思维的创造性,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加强科学方法论的训练 (二)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第三节 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其培养,第四节 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特点 (一)问题及其成分 问题就是给定信息和要到达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例: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多少

10、度? 任何问题都具有三个基本成分:问题给定的条件、希望达到的目标状态和存在的限制或障碍。,第三节 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境所引起的,依据一定的目的,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第三节 问题解决, 1 1 1 ,第三节 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式策略 算法式指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最后找到一个最佳的方式。 (二)启发式策略 启发式指人们依据一定的知识经验,在

11、问题空间范围内进行较少的探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即依据经验或直觉来选择解法。,第三节 问题解决,(二)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法 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它的基本步骤是: (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2)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 (3)实现子目标; (4)提出新的子目标。,第三节 问题解决,三层圆盘的河内塔问题,2.反推法 反推法就是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最后倒退到起始状态的方法。 例: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农妇提一篮鸡蛋上街,第一个顾客买了她所有鸡蛋的一半

12、又半个;第二个顾客买了她余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以后的每一个顾客都这样买下前一个顾客买后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当卖到第7个顾客时,她的鸡蛋全部卖完,用1,2,3,4,5,6,7给顾客编号,an表示他们买去的鸡蛋,填写下表:(提示:最后一位买主“7”,必定只买了一个鸡蛋,即a7=1).,3.简化法 4.类比法 5.爬山法 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最初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第三节 问题解决,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一)问题的特征举例:有一个人用600元买了一匹马,又以700元卖了出去,然后他又用800元买回来,再以900元卖出去。问:他赚了多少钱?,第三节 问题解决,第三

13、节 问题解决,(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愈概括就愈容易被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上。,第三节 问题解决,(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心向)定势(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也就是说,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方法、思路)去解决同一类问题,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以后仍然用习惯了的程序(方法、思路)去解决问题。 10/17、12/19、15/23、20/33、60/37,第三节 问题解决,陆钦斯的量水实验,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个体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

14、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功能变通)。 Duncker(1945):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问题:一盒蜡烛、一盒火柴、一盒图钉,如何把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屏风上?,第三节 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四)原型启发 (五)个体的情绪与动机 情绪对解决问题有重要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镇静、愉悦、轻松的情绪有助于激发人的潜能,使问题顺利解决。 不同的动机状态对问题解决有不同的影响。就动机性质而言,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有社会价值,对人的推动力越大,活动效率越高。就动机强度而言,一般说来中等强

15、度的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倒U曲线”,第三节 问题解决,第三节 问题解决,(六)个性因素(能力、气质、性格等)差异 一般能力强者,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强的人,一般来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表现出优势。具有某种特殊能力或专业能力的人,仅仅特定领域的问题会表现出优势。 性格特征方面,如勤奋、乐观、有毅力、有信心、有合作精神等性格特征有利于问题解决;独立性、灵活性、首创性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相反的,懒惰、盲从、自卑等性格特征不利于问题解决。,第三节 问题解决,五、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

16、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三节 问题解决,【真题预测】 单项选择,1.分析事物抓住其本质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过程是( A ) A.抽象 B.概括 C.分析 D.综合 2.老师在讲砖的用途时,学生能一口气说出砖可以盖房子,可以当工具,可以防身,可以说明该生具有(A )A.发散思维 B.抽象思维 C.具体思维D.形象思维 3.一个人的思维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其思维的(C )A.深刻性 B.批判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4.学生总结出鸽子.老鹰.鸡.鸭的共同特征是“有羽的”“是动物”而舍弃其“会不会飞”“大小”“颜色“等非本质特征,是思维过程的A环节。A.抽象 B.概括 C

17、.具体化 D.综合 5.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6.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B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真题预测】 单项选择,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D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8.三岁到六.七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A )。 .直观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通常性思维 9.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学生更

18、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方法是(B )A.变化 B.变式 C.比喻 D.比较 1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反映了(B )。A.表象的直观性 B.思维的间接性C.知觉的理解性 D.想象的有意性,【真题预测】 单项选择,11.对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叫 ( C )。A.变势 B.适应 C.定势 D.态度 12.思维的基本过程为( A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C.抽象与概括D.系统化和具体化 13.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思维过程是(B )A.分析 B.比较 C.抽象 D.概括 14.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

19、的思维活动是(C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真题预测】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1.思维的特点有( BC)A.直接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特殊性 2.思维的过程,包括( ABCD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系统化和具体化 3.良好的思维品质所具有的特点是( ABCDE )A.敏捷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 D.深刻性 E.批判性 4.发散思维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BC ) A.流畅性 B. 变通性(灵活性)C.独创性 D.深刻性 5.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包括( ABCD )A.准备期 B.酝酿期 C.豁朗期 D.验证期,判断题,1.

20、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错) 2.语言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错) 3.我们在对某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概括。 (错) 4.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5.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这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错) 6.创造性思维既具有发散性也具有聚合性 7.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填空题,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 和 反映。 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的 。 3.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分种: 、和_。 4.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 、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 四个阶段。 5.创造指为人类提供了 、 和有价值的社会产品的活动。,6.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分为 、酝酿期、_、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7.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 、 、比较、分类、抽象、概括、 系统化、具体化等活动来实现的。,填空题,名词解释,1.思维 2.聚合思维 3.发散思维,简答和论述,1.在教学中如何促进科学概念的掌握?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