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郑氏规范.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160201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氏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郑氏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郑氏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郑氏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郑氏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郑氏规范内容简介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 美称并在此后屡受旌表的郑氏家族,因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其远祖郑绮。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对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巩固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稳定和儒家伦理、文化的世俗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看重郑氏家族孝义治家,耕读为本的家规家法,在明代的法律中引入了不少郑氏规范的内容。浦江孝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共食达 350 年,最多的时候,有 3000 人。郑氏规范规定:郑氏子弟,8 岁入

2、小学,16 岁入大学,能背四书五经,并能讲出正文大义,才允许加冠,成为成人。子弟已冠而习学者,每月十日一轮,要考查经文。明代开国大臣宋濂,曾在郑氏执教 20 余年,为郑氏培养了许多人材。宗祠前的柏树就是当年宋濂亲手所植。 规范还规定:子孙出仕有以 赃墨闻者,生者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从宋到元,郑氏已有多人为官,在明代,共有 47 人为官,官位最高的是礼部尚书。令人惊叹的是,郑氏子孙没有一个因贪污被罢官。于是,就有参观者提出让政府官员到这里来办学习班,接受廉政教育。 第 11条,“ 毋徇私以妨大义 ,毋怠惰怡荒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以横非而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第 18 条

3、,子孙如有“无 赖 及一 应违于礼法之事,家 长度其不可容,会众罚拜以愧之” 第 59 条, “子孙以理财为务者,若沉迷酒色、妄肆 费用以至亏陷,家长覆实罪之”第 65 条,“ 亲姻馈送,一年一度,非常 吊庆则不拘。切不可过奢”第 86 条、第 87 条讲到,“即仕,需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有审理者,哀矜恳恻,务得其情,毋行苛虐,有不可一毫妄取于民。”第 113 条,“子 孙 不得从事交 结 ,以保助闾里为名而恣行己意,遂致轻冒刑宪”第 125 条“ 子 孙不得惑于邪说,溺于 淫祀,以邀福于鬼神。”郑氏家 规共计 168 条,汇聚了郑

4、氏家族数代人思想道德素质的精华,其中大数与我们现在倡导的“八荣八耻” 能相辅相成。义门郑氏居于浙江浦江感德乡仁义里,其远祖郑绮,于南宋初年同族人共爨,四世孙郑德珪、德璋兄弟为仇家陷害,弟兄争着投监,德珪终于死在狱中,德璋待哥哥的儿子郑文嗣如同自己的儿子,以孝友为世人所知(宋史郑绮传)。郑文嗣当家时,已十世同居两个半世纪了,族人不敢私藏一文钱,尺帛,元武宗(13081311 年在位)旌表它为“ 义门”。文嗣堂弟文融(太和)主持家政时,定立族规 58 条,管理更严格,元朝政府因而豁免该族的赋役(元史郑文嗣传)。到了明朝,郑家已有几百口人,有人进入政界。郑濂以粮长到南京,朱元璋(13681398 年

5、在位)召见,询问他治家方法,表现出对这个家族的浓厚兴趣。胡惟庸案发之后,牵连到郑家,郑濂、郑湜兄弟争相赴狱。朱元璋知道后说,如此仁让的家庭,不会出叛逆,不用审问了,还进一步任用郑湜为左参议。当东宫缺官时,明朝任命郑济为春坊左庶子,征白衣郑沂为礼部尚书,郑傒清吴友如绘郑氏义门出任御史,郑棠官翰林院检讨。建文帝朱允炆(13991402 年在位)给郑家题写“孝义家” 匾,到明宪宗(14651487 年在位)时重新表彰郑氏为孝义之门(明史郑濂传)。郑氏历经宋元明三朝同居共爨的历史。郑文融定的家规,经郑钦、郑铉、郑涛、郑湜等人修订补充,计得 168项,名为郑氏规范,刊行于世。后来学海类编收入,我们现在主

6、要依据这个规范考察郑氏族人的生活情形。 郑氏的家长,由兄终弟及的方法产生,宗子不一定就是族长。据明史郑濂传记录,自郑文嗣起,族长的传授如下表: 郑文嗣郑文融 郑钦郑钜郑铭郑铉 郑渭郑濂郑 看名字就可知道,郑文嗣一辈排行取“文” 字,郑钦一代名字用 “金”字旁,小一辈的则用“水” 字旁。兄 终 弟及是并尊年长和 辈分的继承法。 郑氏田产甚多,专用作祭祀经费的田地就有 150 亩,用作婚嫁经费的田地多达 1500 亩,总计田产不知有多少,由上两项可知一定是很多的。田租是郑氏经济的主要来源。此外,郑氏还有商店、林木、畜牧等收入。郑氏家族凭藉这些收益,得以实现共爨生活,衣食住行,丧葬嫁娶,办教育,待宾

7、客,助邻里,一切经费均出于此。 郑氏族人的衣着由专设的羞服长掌管,族人在 4 月领取夏衣衣料,9 月支领冬衣料,以便换季。郑氏男女满一周岁开始领衣料,男子 16 岁以下的领布料,40 岁以下的在布以外领取一部分帛,40 岁以上的全部领帛,所有的人同时领取成衣费。男子到行冠礼的年龄特领礼服一套。此外,每年领新头巾、鞋子。妇女领衣料的办法和男子一样,不过她们两年才能领一次。姑娘到及笄之年,可以得到一副银首饰。族人领衣服之外,四时祭祀完后的一天,妇女还从羞服长那里领取做鞋子的材料,头油、脂粉、针、花等针线和化妆用品。妇女需要染布,也找羞服长给予安排,但各房染多少要统一,免得争长较短。 郑氏设有掌膳

8、2 人,专管众人的膳食,安排和督促伙房人员,及时做出饭食,以便族人到时进餐。人到 60 岁以上,得到照顾,吃膳堂单独做的适合他们口味的饮食。掌膳的若不用心去做,要受到惩罚。30 岁以下的男子不许喝酒,30 岁以上也只能少饮,如果酗酒喧哗,给以打板子处罚。妇女更不许饮酒,只有 50 岁开外才许喝一点。族人吃一样的饭不能满足食欲,就想自做饮食,如果真做了,第一次要挨训斥,再犯要受处罚。坐月子妇女和病人,可以自做饮食,因为这是特殊需要。个人的亲友来了,膳堂备饭,但宴饮要早散,不能到一更天,如若超过 10 个人,便不许在夜间设宴。不是备不起饭菜,是怕坏了纯朴的风俗。在学的未冠青年,不许吃肉,以便养成吃

9、苦的习惯,知道柴米油盐来的不易。 吃穿以外的生活用品也由公堂一总置办,均匀地分给各房。个人想要使用上好的、可心的东西当然做不到,设若私自托人去买,也不许可,因为这样各房不平均,容易引起嫉忌争竞。 因为生活用品来自公堂,个人也就不能有什么私财。族人如果私买田产,私存金银钱财,被家长知道了,叫到祠堂受处分,并没收所有私产。族人若不服从,将被告到官府,会受到不孝之罪的处决。至于子孙接受亲友的赠物,则 要交给公堂,不能私自留下,回赠礼品自然也不需要个人负担,由公堂办理。众媳妇的娘家贫富不等,所得嫁妆及平时的馈予也就不同,于是妯娌之间的穿戴用物就会有差别,公堂为使贫者无怨,家长根据情况,单给贫家出身的一

10、些他人所有的东西。 郑家极其重视祭祖,祠堂祭祀是族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族众公祭的日子很多,每月的初一、十五,岁时节日,四月初一日的始迁祖诞日都到祠堂祭礼,岁节和寒食节、十月初一日到坟茔扫祭,各房子孙在先人忌日自行祭奠,祭器、祭服是专用的,不得挪作他用。族人参加祭祀时,衣冠整洁,不嬉笑,不交谈,行礼时毕恭毕敬,不随意退席,不能伸懒腰、打呵欠,乃至不能打喷嚏、咳嗽。遇先人忌日不饮酒吃肉,不听音乐,不与妻子同房。纪念始迁祖诞辰诵读族谱,扫墓不让妇女参加。朔望参拜祠堂完毕,举行训诲子弟仪式,族长坐堂上,族众分男女站立于堂下,击鼓 24 声,有一个子弟讲唱:“听,听,听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

11、,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听,听,听!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情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伤和气,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麹蘖以乱厥烂,有一于此,既殒尔德,复隳尔允,眷兹祖训,实系兴废,言之再三,尔宜深戒!”听罢,众人对揖,然后坐下,再听讲一个孝悌的故事,才能散去。 儿童、青年要接受伦理的、文化的教育及办事能力的训练。儿童从 5 岁开始学礼,参加朔望的祠祀,8 岁进家塾读书,12 岁出就外傅,可以读到 21岁,如果取得功名,有权继续学习,否则就从事理家的活动。在学期间,纪律严明,晚间住在学舍,不许进中门。到 16 岁以后,能背诵四书五经,并能讲解大义,就可以举行冠礼,不能就要到21

12、 岁;如果弟弟达到标准了,先给弟弟行冠礼,以羞辱其兄,促进他学习。已冠子弟在学的,10 日一次轮流背书,假如一次背不通,揭去头巾,三次不行,就如同未冠,以示惩戒。学习的是儒家经籍,目的首先是懂礼义,其次是辞章。不许看非礼之书,凡是有淫亵言辞或妖幻符咒的书籍,不仅不读,还要烧毁。参加家务活动的青年,争取学会办事的能力,如跟随管事人到官厅,学习办理事务和处理人际关系。到了老年,特别是古稀之年,就不用出门办事了。 族中青年男女的婚姻,由家长安排。选择婚嫁对象,不贪富贵,而看是否温良之家,是否有疾病家史。结婚时,新郎穿戴上特为他制作的深衣、头巾和鞋子,婚仪按朱熹制定的礼法进行。新娘进门三天拜祠堂,拜家

13、长,家长向她讲家规。族人不许纳妾,到了 40 岁还没有儿子,可以娶一妾,但妾不能进公堂入坐。女子出嫁,由她的父母同族中尊长议定,如果幼时由父母作主订婚的,族长因未参预其事而表示不满意,到出嫁时不给妆奁。女儿女婿回门,公堂给见面礼,个人不得再送。 族人丧事经费出自公堂,出丧不用乐,服丧期间子孙不饮酒,不吃肉,违犯者以不孝论处。郑氏不信佛老,对阴阳家也不迷信,惟笃守儒家的丧礼。 郑氏宗族及其成员有一套处理亲友关系的原则。公堂设立知宾二人,负责接待客人的事务,预备茶饭、留宿。公堂备有客馆,就是至亲来了,也不留在内宅,一律住于客舍。对姻亲,一年送一次节礼,有红白喜事另送。亲戚不分贫富,礼物一个样。郑氏

14、女出嫁生第一胎,到满月时,郑家馈赠礼物,再生就不送了。姻亲初见,以钱帛作为礼品相赠,不送金银及其制品,人家的厚礼也不接受。 对于不属于同居共爨范围的郑氏宗人,公堂也有所关照。如果宗人贫穷无力,婚嫁给予资助;遇灾时,自春天起每月给六斗谷,到秋收时停发;设义学,免费接收宗人子弟读书;对无家可归的宗人,拨给房屋居住;对无子的宗人,帮助他确立后人,并予少量的经济支援;无冬衣、被的宗人,也要资助;设立义祠,纪念宗人中没有后人的人。 郑氏注意处理乡邻关系。设立义冢,供穷人埋葬;穷家生子,送去“助粥谷” 二斗五升;乡人缺食贷粮,不收利息;乡人有病,酌情施予药材;修桥铺路,以利乡人行走;对乡里人的赠礼,即使很

15、微少的也不接受。 郑氏族人内部关系的处理,更是生活中高度注意的事情。子孙对尊长,用正式的称呼,不能指名道姓;兄弟间称呼,用字,另加兄或弟的称号;夫妻、妯娌之间,均以字相称;未冠的青年人不能称字,希望他各方面成长了,取得社 会承认了,才认可他的美称,众人才尊敬他;子侄到了 60 岁才可以同伯叔坐在一起,否则要受到惩罚;卑幼要听从尊长的教导,即使哥哥只大一天,弟弟也要听从;尊长责备卑幼,即使不合事实,卑幼也要忍耐倾听,不许分辩;尊长训诫子弟,也要实事求是,态度、语言都要讲究,到不得已时,才会集众人,给予鞭挞。 郑氏族中男子在如何做人行事方面有许多规矩要遵守。清晨,听到钟声就起床,在夙兴簿上签到,然

16、后各干各的事情;公堂设有劝惩簿,记族人的功过,还有“劝” 字牌、“惩 ”字牌,表彰或警告有功过的人;族人衣着要端正,免巾赤脚,裸露臂膀,以及手舞足蹈的动作,都不许做出;见到客人,行出应有礼数,言语庄重,不许掺杂俗话;交友要慎重,不能与屠竖小人为伍;族人不许做胥吏,也不准出家当和尚、道士;个人不能捐造佛老祠宇的塑像,不能滥祀神灵,以求于鬼神;族人不能与他人争奇斗艳,以戒奢崇俭;族人不许结交唱戏的人,更不得引进家门;自己也不能作曲,下棋、玩双陆、养鹰犬,都不得进行;不得欺压乡邻,图人财物;不许赌博。族人如违犯上述规则,家长聚集众人,罚其跪拜,只要比他大一岁,就要拜 30 次,以羞辱他,如不悔改,就

17、打板子,再不悔过,则开除出族,宗图上除名,同时送官府惩治,如果悔改了,三年后复归家族。 对于妇女不乏相应的规制。妇女凡犯“七出 ”之条的要受教训 ,以至被休出家门;女子若想管家庭外部事务,则被罚拜;新妇进门,接受半年的教育,以便通晓郑氏家规;妇女轮留做饭,到 60 岁免除;新娘进门 3 个月之后开始参加 厨房值勤,凡是无故不到的,罚及她的丈夫;妇女白天在一起纺纱织布,做针线,刺绣,各尽所能;女子在自家房中养蚕,出丝归公堂,另外奖给生产者十分之一,用公堂丝、棉织成绢帛和布匹,也奖励织造者十分之一的产品,多余的由公堂出卖,作为成衣费;如果布织得不好,给本房作应发的衣料使用,以示惩罚;媳妇有双亲的,

18、准许回娘家探视,双亲亡故,尽管有兄弟伯叔,也不能走动,遇到娘家有喜庆丧葬的事情,也只好托人去表示自己的心意;媳妇的亲戚中有做和尚、道士的,按照家规,就不能来往了;每月初二、十六,妇女 集合,听人讲解古代贤媛淑女的故事;妇女生了女婴,不许溺毙,违犯了要受罚;女孩子长到8 岁,母亲就不再带她走外婆家,其他至亲家也不能去,否则处罚她的母亲;妇女理发,不能用剃头匠人,因为男女授受不亲;郑氏妇女不能与农家女子往来,更不能引进卧室;郑氏男女不同厕所,不同浴室,春、冬季节供应热水,女子 10 天能洗一次澡。 几百口人的大家庭,要维持其生活秩序,要维护其家族的常盛不衰,必然要制订严密的规章制度,既要管理人忠于

19、职守,发展家业,又要族人遵守纪律,安于本分,为此需要防范的地方太多。族人生活有保障,但被管束得太严,而且是违反人们本愿的。如禁止妇女同娘家亲密往来,违背人的本性了;祭祀活动、公堂教育形式刻板,内容单调,重复不已,自然令人生厌;礼教惩处,当众羞辱,令人不易接受。所以在这种家庭里人们的生活是不会幸福美满的。郑濂之辈的倡导者,不过是“行庸德,谨庸言” 的平庸之徒,不足称道。这是史学家吕思勉的评论,既尖锐,又深刻。 中国宗法制度的维持,在其内部,靠的是自身经济力量,即宗族有耕田。如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天子(大宗)授予同姓诸侯(小宗)封地,小宗团结在大宗周围。周代分封制破坏后,周代的宗法制也就无法实现了

20、。后世人要维系宗族,靠宗法伦理的力量不够,靠国家的支持也不够,人们知道要想“收族” ,得有宗族的共同 经济,即用经济力量把族人联系在一起。范氏义庄、义门郑氏就是建设宗族共同经济的,才使族人团结在宗族祠堂之内,长聚不散。西周的宗法制的封地是在宗族中普遍实行的,宋明以来的义庄只出现在极少数宗族中,从宗法制的完整性来看,到宋明早已不行了,所以范氏义庄、义门郑氏等的产生是衰落中的宗法制有了新招,赖以继续维持下去。这既不反映宗法制有旺盛的生命力,也不说明它即将消失,然而使人们不能不认为中国宗法制有长期延续的历程。郑氏规范郑定汉释文第一条 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正至朔望必参,俗节必荐时物。四

21、时祭祀,其仪式并遵文公家礼 。然各用仲月望日行事,事毕更行会拜之礼。注:朔望:夏历月之初一日谓朔,夏历月之十五日谓望。文公: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建祠堂一所,以供奉先祖神位,家族有重大事务必到祠堂禀告祖先。到每月初一、十五日必须在祠堂举行参拜仪式,逢传统节日必须敬奉时鲜果品。春夏秋冬四时祭祀仪式都应遵照文公家礼。但举行祭祀仪式的日子为每季季中月份的十五日,即夏历二月十五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十一月十五日。祭祀完毕,再举行会拜之礼。第二条 时祭之外,不得妄祀徼福。凡遇忌辰,孝子当用素衣致祭。不作佛事,象钱寓马亦并绝之。是日不得饮酒、食肉、听乐,夜则出宿于外。注:忌辰:父母或祖先去世之日。

22、象钱寓马:古时祭奠时所用的纸人纸马、冥钱一类。除四时祭祀之外,不得随意违反规定祭祀求福。凡遇长辈忌辰,孝子应该穿着素衣,举行祭礼。但不作佛事,并不得使用冥钱、纸人纸马。当日孝子不得饮酒、食肉、听戏,晚上必须宿在祠堂外面守候。第三条 祠堂所以报本,宗子当严洒扫扃钥之事,所有祭器服不许他用。祭器服,如深衣、席褥、盘盏、碗碟、椅桌、盥盆之类。注:报本:“ 报本反始” 的省称,受恩思 报,不忘本源。 礼记郊特牲:“ 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 报本反始也。 ”宗子:家族的嫡长子, 礼记 曲礼下:“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扃:自外关闭门户的门闩、门环,亦指门扇。祠堂是怀念祖先恩德、溯本追源的场所。宗子

23、必须严格管理洒水扫地等保洁以及关门上锁等安全事务,所有祭器礼服不得移作他用。祭器礼服包括深衣、席褥、盆盏、碗碟、椅桌、盥盆之类第四条 祭祀务在孝敬,以尽报本之诚。其或行礼不恭,离席自便,与夫跛倚、欠伸、哕噫、嚏咳,一切失容之事,督过议罚。督过不言,众则罚之。注:跛倚:站立不正,一只脚斜依。哕(yue)噫:打呃、叹气。 督过:祠堂职务,负责监察族人过错。祭祀务必孝敬,以向先祖表达报答恩德的诚心。如果有人在行礼之时不恭敬,随便离开席位,站立不正、打哈欠、伸懒腰、打呃、打喷嚏、咳嗽,一切失容之事,由督过出面提出处罚。如督过不言,大家议罚。第五条 拨常稔之田一百五十亩,世远逐增,别蓄其租,专充祭祀之费

24、。其田券印“义门郑氏祭田”六字,字号步亩亦当勒石祠堂之左,俾子孙永远保守。有言质鬻者以不孝论。注:稔:熟。俾:使。质鬻:质:抵押。鬻:卖。拨常熟良田一百五十亩,而且今后逐步增加,将其租谷另行蓄藏,专用于祭祀所需的费用。其祭田券契印上“义门郑氏祭田”六字,并将祭田座落、亩分刻于石碑,立于祠堂的门首左面,使子孙永远保卫坚守。如有人提议将祭田抵押、出卖的,作不孝论。第六条 子孙入祠堂者,当正衣冠,即如祖考在上,不得嬉笑、对语、疾步。晨昏皆当致恭而退。注:祖考:已故的远祖。子孙进入祠堂,应当衣冠端正,犹如先祖亲自在上,不得嬉笑、谈话,走路要稳、慢,不得快步,早晨和黄昏进入祠堂时都应该极其恭敬地进退。第

25、七条 宗子上奉祖考,下壹宗族。家长当竭力教养,若其不肖,当遵横渠张子之说,择次贤者易之。 注:壹:一致。家长:郑氏首领,一般以家族中最高辈分中年龄最大者担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陆象山家于抚州金溪,累世义居,一人最长者为家长,一家之事听命焉。 ”横渠张子:北宋理学家张载。 家族中的嫡长子作为宗子上要事奉祖先,下要凝聚全族。家长必须竭力教育他使其合乎宗子的要求,若其不称职的,应当遵照北宋理学家张载之说,另选择贤能的人担任第八条 诸处茔冢,岁节及寒食、十月朔,子孙须亲展省,妇人不与。近茔竹树不许剪拜,各处庵宇更当葺治。至于作冢制度,已有家礼可法,不必过奢。注:展省:检查、察看。剪拜:砍伐。拜,

26、通“掰” ,分开。诗经 召南 甘棠: “勿剪勿拜。 ”各处祖先坟茔,每逢年节、清明及十月初一,子弟须亲自前往墓地检查察看,但妇女不得一同前往。墓地附近的竹林、树木不许砍伐。各处庵堂、庙宇应当及时修葺。至于修筑陵墓的标准,可遵照家礼,不必过于奢侈。第九条 坟茔年远,其有平塌浅露者,宗子当择洁土益之,更立石深刻名氏,勿致湮灭难考。注:益:添加。坟茔年久失修,若有低陷、坍塌以及掩埋过浅露出棺木的,宗子应当选择洁净的泥土添加在坟丘上,再立上墓碑,刻明逝者姓名,以免逝者湮灭难以考证。第十条 四月一日,系初迁之祖遂阳府君降生之朝,宗子当奉神主于有序堂,集家众行一献礼,复击鼓一十五声,令子弟一人朗诵谱图一过

27、,曰明谱会。圆揖而退。注:遂阳府君:初迁浦江之祖郑淮。一献礼:酒礼的仪式。主人或主持者向宾客或族人敬酒称为“ 献” ,宾客或族人回敬称为“酢 ”,主人或主持人先自饮,再劝大家一起 饮,称为“酬”,三者合称为“一献之礼 ”。古代献酒,以九献礼礼数最高,为国君之礼。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楚子入飨于郑,九献。 ”乡饮酒礼一般为一献礼。又,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 。宋王禹偁南郊大礼诗之三:“ 三献欲终侵曙色,百神齐下散天香。 ”一献礼即初献爵。四月初一日,是初迁先祖淮公诞生吉日。宗子应当奉淮公的神主牌位置有序堂上,会集家众行一献礼,然后击鼓十五声,令一子弟朗诵郑氏

28、先祖世系一遍,称作“ 明谱会” 。朗诵完毕,大家互相行揖礼后按次序退下。第十一条 朔望,家长率众参谒祠堂毕,出坐堂上,男女分立堂下,击鼓二十四声,令子弟一人唱云:“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听,听,听,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有一于此,既殒尔德,复隳尔胤。眷兹祖训,实系废兴。言之再三,尔宜深戒。听,听,听。 ”众皆一揖,分东西行而坐。复令子弟敬诵孝悌故实一过,会揖而退。注:耽:沉溺,入迷。曲蘖:制酒的药料,这里代指酒。 天工开物曲蘖 :“若作酒醴之资曲蘖也,殆圣作

29、而明述矣。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 ”厥:其。复隳尔胤:隳,毁坏;胤,后代。眷:怀念。每月初一、十五日,家长率族众参谒祠堂完毕,出坐于堂上,男女分立堂下。然后击鼓二十四声,由一名子弟高声吟唱训词:“听!听!听!凡是做儿子一定要孝顺 父母,做妻子的一定要尊重丈夫,做兄长的一定要怜爱弟弟,做弟弟的一定要礼待兄长。听!听!听!不要为了私情而妨害大义,不要因为懈怠而荒废正事,不要纵情奢侈而受到老天的惩罚,不要因为听信内人的谗言而伤了家庭和气,不要横行作歹而扰乱门庭,不要沉溺于酒食而损害了人的本性。如果有以上一种行为,就

30、一定会损害你自己的道德名望,又会毁灭你的子孙后代。牢记这个祖训,实在是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兴衰!反复再三向大家说明,你们应该深刻的引以为戒。听!听!听!”众人听后皆作揖,分东西向而坐。又令子弟敬诵已故先祖孝悌的事迹后,相互拜揖后退下第十二条 每旦,击钟二十四声,家众俱兴。四声咸盥漱,八声入有序堂。家长中坐,男女分坐左右,令未冠子弟朗诵男女训戒之辞。 男训云:“人家盛衰,皆系乎积善与积恶而已。何谓积善?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何谓积恶?恃已之势以自强,克人之财以自富,凡所以欺心者皆是也。是故能爱子孙者遗之善,不爱子孙者遗之恶。 传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天理昭

31、然,各宜深省。 ”女训云:“家之和与不和,皆系妇人之贤否。何谓贤?事舅姑以孝顺,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温和,接子孙以慈爱,如此之类是也;何谓不贤?淫狎妒忌,恃强凌弱,摇鼓是非,纵意徇私,如此之类是也。天道甚近,福善祸淫,为妇人者不可不畏。 ”诵毕,男女起,向家长一揖,复分左右行,会揖而退。九声,男会膳於同心堂,女会膳於安贞堂。三时并同。其不至者,家长规之。注:未冠:20 岁以下弟子。舅姑:公婆。娣姒:妯娌。淫狎:淫,放纵;狎,态度不庄重。每天早上击钟二十四声,家众都应起床。击钟四声梳洗完毕,八声入有序堂。家长坐在堂中,男女家众分坐左右,令一名未及十六岁子弟朗诵男女训诫。 男训内容是:“一户人家

32、的盛衰,都与积善还是积恶有密切关系。什么是积善?在家则孝悌为先,处事要仁爱宽恕,凡遇事能接济他人等都是善事。 什么是积恶?恃自己之 势强迫欺侮他人,克扣别人的钱财而充实自己,凡有欺心存在的皆是。 所以爱子孙的人家就教育子弟从善,不爱子孙的就放纵子弟任其行恶。 易经传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天理昭然,大家都应该认真思考。 ”女训的内容是:“ 一个家庭的和睦与不和睦,与家庭的妇女是否贤惠有关。什么是贤惠?侍侯公婆以孝顺,事奉丈夫以恭敬,对待妯娌以温和,接待子孙以慈爱,如此之类就叫做贤惠。什么是不贤惠?态度不庄重,体态轻浮,妒忌他人,恃强凌弱,拨弄是非,纵意徇私,如此之类就叫

33、做不贤。上天的报应是非常快的,让行善之人得福而让淫荡之人遭祸,作为妇人不可没有畏惧之心。 ”朗诵完毕,男女家众起立,向家长行一揖礼,分左右两行一起互相行揖礼,然后退下。鸣钟九声,男子到同心堂会膳,妇女到安贞堂会膳,三餐都相同。如家众有不到的,家长依据家规处理。第十三条 家长总治一家大小之务,凡事令子弟分掌,然须谨守礼法以制其下。其下有事,亦须咨禀而后行,不得私假,不得私与。家长总治全家大小事务,所有事务可派子弟分别掌管,但是必须谨慎遵守礼法,以家范规定约束家众。家众有事,亦必须咨询禀告家长后才能执行,不得私自假冒家长名义,不得私自决定主张。第十四条 家长专以至公无私为本,不得徇偏。如其有失,举

34、家随而谏之。然必起敬起孝,毋妨和气。若其不能任事,次者佐之。注:谏:规劝。佐:辅佐。家长以至公无私为根本,不得以私情而有所偏向。如其有过失,全家随时可以规劝他。但规劝方式必须以孝敬为准则,不能伤害家庭和气。家长本人确实不能胜任管理事务的,由年龄居第二者辅佐他办事。第十五条 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毋昧昧而昏,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注:庶:希望。察察而明: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勿 浑浑 而 浊,勿皎皎而清,勿没没而 闇,勿察察而明。 ”后以“察察而明”谓在 细枝末节 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昧昧而昏:糊涂,不明白。身为

35、家长的,应当至诚对待家众,讲话不可随便,行动不可妄为,希望家长行事能够符合古人的以身作则之意。临事之际,不要在细节问题过于计较以显示精明,也不要糊涂待事,在决断时要大度,以量容人,平常爱护家庭如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第十六条 家中产业文券,既印“义门公堂产业子孙永守”等字,仍书字号。置立砧基簿 ,书告官印押,续置当如此法。家长会众封藏,不可擅开。不论长幼,有敢言质鬻者,以不孝论。家中产业券契,都要印上“义门公堂产业子孙永守” 等字样,还需编字号。公堂设立砧基簿记录券契,并将券契的印样花押书面禀告官府,以后置办的产业亦如此办理。家长会集家众将其封藏,不得擅自开启。族人不论长幼,有敢言抵押出卖的,以

36、不孝论处。第十七条 子孙倘有私置田业、私积货泉,事迹显然彰著,众得言之家长,家长率众告于祠堂,击鼓声罪而榜于壁。更邀其所与亲朋,告语之。所私即便拘纳公堂。有不服者,告官以不孝论。其有立心无私、积劳于家者,优礼遇之,更于劝惩簿上明记其绩,以示于后。注:货泉:财物。泉:钱币的古称。彰著:非常明显。子孙如果私置田业、私积钱财,事实非常明显的,众人应禀告家长,家长率众告于祠堂,击鼓明示其罪,并将劣迹书于纸上贴于墙壁。更邀其亲朋好友规劝将私置的田业、钱财交纳公堂。有不服者,告官以不孝论处。对立心无私、积极劳动有利于家的人,公堂给以优厚的礼物,并于劝惩薄上写明其事迹,以示后人。第十八条 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

37、违于礼法之事,家长度其不可容,会众罚拜以愧之。但长一年者,受三十拜;又不悛,则会众痛箠之;又不悛,则陈于官而放绝之。仍告于祠堂,于宗图上削其名,三年能改者复之。注:度:事情发生的程度。箠:鞭打。悛:悔改。子孙有赌博无赖等一切违于礼法之事,家长根据事情发生的程度,给以酌情处理。其不可容的,当众罚其跪拜使其羞愧,每年长一岁受三十拜。不悔改的,则当家众面用鞭痛打。再不改者,则禀告官府将其逐出家门。然后在祠堂里当众从宗谱上削去名字。三年内能改的,将其名字复上谱图。第十九条 凡遇凶荒事故,或有阙支,家长预为区划,不使匮乏。注:凶荒:不幸死亡,灾难。阙:同“缺” 。匮乏:贫困。凡遇不幸死亡、灾难事故,或者

38、收入不够开支的家众,家长要预先为其谋划,不使他们因此贫困。第二十条 朔望二日,家长检点一应大小之务。有不笃行者议罚;诸簿籍过日不结算及失时不具呈者,亦量情议罚。注:笃:认真。初一、十五二日,家长检查清点全家一切大小事务,对有不认真履行职责者要提出罚,各种帐册过日不结算的,及过时不呈报的,亦量情轻重议罚。第二十一条 内外屋宇、大小修造工役,家长常加检点。委人用工,毋致损坏。对内外屋宇、大小修造的工作人员,家长经常要加以检查清点,既然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再不可致使财物损坏。第二十二条 每岁掌事子弟交代,先须谒祠堂,书祝致告,次拜家长,然后领事。注:交代: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每年掌事子弟要办

39、移交事务时,必须先参拜祠堂,书写祝辞向先祖禀告,然后拜见家长,接受新的事务。第二十三条 设典事二人,以助家长行事。必选刚正公明、材堪治家、为众人之表率者为之,并不论长幼、不限年月。凡一家大小之务,无不预焉。每夜须了诸事,方许就寝。违者,家长议罚。注:典事:辅助家长处理日常事务的职务。材堪:能担重任的人材。设立典事一职由二人担任,以帮助家长处理日常事务。必须挑选刚正公明,能治家、能为众人作表率的人材,不论长幼,不限年月。凡一家大小事务,典事都应参加处理,每日晚上必须将一日之事料理清楚,方可就寝。违者家长议罚。第二十四条 每夜会聚之际,典事对众商榷,何日可行某事,书之于籍。上半月所书,下半月行之;

40、下半月所书,次上半月行之,庶无迂滞之患。事当即行者弗拘。注:迂滞:迂,绕弯;滞,停留。每晚会聚之时,典事要当着家族众人公开商量确定何日行某事,并记载在书簿上,上半月所记,下半月完成,下半月所记的,下月上半月完成,不能拖延和停止不办。必须马上完成的事务限不限。第二十五条 择端严公明、可以服众者一人,监视诸事。四十以上方可,然必二年一轮。有善公言之,有不善亦公言之。如或知而不言,与言而非实,众告祠堂,鸣鼓声罪,而易置之。注:监视:郑氏负责监督家族事务的职务。易:更换改变。置:设立。选择为人端正严明、并能服众的一人,监视家族各类事务。担任监视的人必须年满四十岁,且二年一任。家中有好事及不好之事,都由

41、监视在公堂上提出。如知道后不提议的,或说得不切实际,家众可告于祠堂,鸣鼓声罪。然后更换并选择新的监视。第二十六条 监视莅事,告祠堂毕,集家众于有序堂,先拜尊长四拜,次受卑幼四拜,然后鸣鼓,细说家规,使肃听之。注:莅:临。卑:低下。监视遇到有事之时,告祠堂后,会集家众到有序堂,先拜尊长四拜,其次受其他人四拜,然后鸣鼓细说家规,家众必须肃穆静听。第二十七条 监视纠正一家之是非,所以为齐家之则,而家之盛衰系焉,不可顾忌不言。在上者,必当犯颜直谏,谏若不从,悦则复谏;在下者则教以人伦大义,不从则责,又不从则挞。注:颜:脸色。悦:悦色。挞:用鞭或棍打人。监视及时纠正整个家族的是非,是实现治家原则的保证,

42、家道的兴衰全部维系在监视的身上,为此监视对家族事务不可顾忌不言。对于尊长必须不顾脸色直言规劝,若尊长不听,等到他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对年幼下辈,教以人伦大义,怎样做人,如不听则加以斥责,又不从则用鞭打。第二十八条 立劝惩簿 ,令监视掌之,月书功过,以为善善恶恶之戒。有沮之者,以不孝论。注:善善恶(wu)恶(e):奖励为善之事,惩罚为恶之行;好恶分明。 荀子 强国:“ 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沮:阻止。设立劝惩簿一本,由监视掌握,每月将家众的功与过记载在劝惩薄上,作为的警示,有阻止者以不孝论。第二十九条 造二牌,一刻“劝”字,一刻“惩”字,下空一截,用纸写

43、贴。何人有功,何人有过,既上劝惩簿 ,更上牌中,挂会揖处,三日方收,以示赏罚。制造木牌二块,一块刻“劝” 字,一块刻 “惩”字,下半部空出一段。何人有功劳,何人有过失,不仅记入劝惩簿,还要写在纸上分别贴到“劝 ”、“惩”二牌的下半截空白 处,在家众会拜 处悬挂三日,以示赏罚。第三十条 设主记一人,以会货泉谷粟出纳之数。凡谷匣收满,主记封记,不许擅开,违者量轻重议罚。如遇开支,主记不亲视,罚亦如之。钥匙皆主记收,遇开支则渐次付之,支讫,复还主记。注:主记:郑氏掌握财物进出之数的人员。设主记一人,以记载钱财谷粟出人之数。凡谷柜收满,即由主记负责贴上封条,做上记号,任何人不许擅开谷柜,违者根据其情节

44、轻重议罚。如遇需要开支,主记不亲自监督也要议罚。谷柜钥匙皆由主记收藏,需要开柜支取粮食则按柜仓顺序依次领取钥匙,粮食支付完毕后钥匙再交还主记第三十一条 选老成有知虑者通掌门户之事。输纳赋租,皆禀家长而行。至于山林陂池防范之务,与夫增拓田业之勤,计会财息之任,亦并属之。注:知虑:知即智,见识。虑:谋略。门户:门扇,指家族所有涉及外界之事。陂(bei)池:大池塘。计会:算帐。 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选老成有见识能深谋远虑的子弟负责通掌门户之事。收租缴税等事,都要先禀告家长然后进行。至于用心防备山林火、盗和修整池塘堤坝,以及那些尽力增购田地开拓产业

45、,计算钱财收取利息的责任,一并交给通掌门户者担任第三十二条 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厥中。凡子弟,当随掌门户者轮去州邑练达世故,庶无懵暗不谙事机之患。若年过七十者,当自保绥,不宜轻出。注:州邑:州,古时的行政区划;邑,县。懵暗:昏昧,糊涂。 事机:办事的时机。保绥:保持安好。治理好一个家庭的办法,处事不可过于强硬,也不可过于柔弱,须刚柔适当。所有子弟都应轮流跟随通掌门户者去州县增长阅历,熟悉人情世故,以避免遇事糊涂不懂得办事的时机而造成的祸患。年过七十岁,应当自己保持安好,不宜轻易出门。第三十三条 增拓产业,长上必须与掌门户者详其物与价等,然后行之。或掌门户者他出,必俟其归,方可交易

46、。然又预使子弟亲去看视肥瘠及见在文凭无差,切不可鲁莽,以为子孙之害。注:俟:等待。肥瘠:肥,肥沃;瘠,瘠薄。增加和开拓新的产业,尊长与掌门户者必须详细了解对方的实物和价格,然后再行交易。如掌门户者外出,必须等待他回来,才可以进行交易。但是还必须预先派子弟到现场去察看田地的肥沃瘠薄情况,看清对方手中的券契有无差错。切不可鲁莽行事,给子孙留下祸害第三十四条 凡置产业,即时书于受产簿中,不许过于次日,仍用招人佃种。其或失时不行,家长朔望检点议罚。注:佃:租种土地。凡置办产业,应立即写在受产簿中,不许迟过第二日。同时马上招人租种。如有失时不办,家长初一、十五日检点时议罚。第三十五条 增拓产业,彼则出于

47、不得已,吾则欲为子孙悠久之计,当体究果直几缗,尽数还足。不可与驵侩交谋,潜萌侵人利已之心,否则天道好还,纵得之,必失之矣。交券务极分明,不可以物货逋负相准。或有欠者,后当索偿,又不可以秋税暗附他人之籍,使人倍输官府,积祸非轻。注:缗:成串的铜钱。驵侩:经纪人。逋负:拖欠。这里指拖欠赋税。 宋史本纪第三十四:“ 戊戌,蠲诸路逋负。 ”准:抵消。 秋税:粮税,因为在秋收后以粮食交纳,故称“秋税” 。增加产业时,对方是出于不得已而变卖的,我们要为子孙长久之计着想,当设身处地地估计产业实际的价值,尽数还足价钱。不可趁机暗地里萌发损人利己之心,与经纪人合谋故意压低地价。否则,老天是非常讲究报应的。即使你

48、暂时得到田产,必然会有失去之时。券契和款项必须当场交付分明,不可在交易时抵消所购之田拖欠的田赋。如果有拖欠田赋的情况,过后必须及时讨取,但不可将粮税份额暗中摊附他人田籍中,让人家加倍的向官府缴税,这样做积祸是非常严重的。第三十六条 每年之中,命二人掌管新事,所掌收放钱粟之类;又命二人掌管旧事,所掌冠婚丧祭及饮食之类。然皆以六月而代,务使劳逸适均。 每年任命二人掌管“新事” ,即掌管钱财 谷粟进出类事务;任命二人掌管“ 旧事” ,即掌握戴冠礼、婚嫁、丧事、祭祀及饮食类事务。新旧管在每年六月份替代交换,必须让任事者能够均衡承担辛劳。第三十七条 新旧管轮当,须视为切已之事。计会经理,自二十五岁至六十岁止。过此血气既衰,当优遇之,毋任以事。新旧管在轮值之时,必须把掌管的事务看成是自己切身利益之事。担任会计财务和经营管理的工作,自二十五岁至六十岁止。过了六十则血气已衰精力不足,应当让其宽舒悠闲一点,不要担任此类事务。第三十八条 新旧管皆置日簿 ,每日计其所入几何,所出几何,总结于后,十日一呈监视。果无私滥,则监视书其下,曰:“体验无私” 。后若显露,先责监视,次及新旧管。注:滥:过度胡乱使用。新旧管都要设立日簿记载每日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并汇总结果于后,每十天呈报给监视审核。如果确实没有胡乱使用,监视则签上“ 体验无私 ”四字,待后若发现 有过度和不正当的费用开支,首先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