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吸毒问题的社会学解读.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54498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毒问题的社会学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吸毒问题的社会学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吸毒问题的社会学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吸毒问题的社会学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吸毒问题的社会学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吸毒问题的社会学解读0803404018 连永亮摘 要:吸毒问题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中国国内出版物检索和分类,本文对国内的吸毒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10 年来,国内吸毒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而解释性研究又主要涉及吸毒成瘾的社会学解释、毒品问题的社会学解释、吸毒的预防与干预研究等方面。这些领域都包含着一条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思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为研究的深化提供了方法论指针,但现有的吸毒研究在问卷调查取样的代表性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关键词:吸毒问题 社会学描述性 解释性改革开放后

2、,中国内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吸毒现象,吸毒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渐显现。作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吸毒越来越受到众多社会学研究者的关注。为把握国内有关吸毒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现状,本文在检索 1997-2007 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的基础上,对吸毒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进行概略式梳理。从检索到的研究来看,10 年来国内吸毒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描述性研究集中在人群和行为的具体特征方面;解释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吸毒成瘾的社会学解释、毒品问题的社会学解释、吸毒的预防与干预等方面,这些领域都包含着一条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思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一、国内吸毒问题的社会学描述性研究探讨社会学关注吸毒

3、问题,首先是通过描述性研究来了解吸毒问题的行为。为了获得大量目标人群的实证资料,国内社会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社会调查方法搜集资料,进行相关描述性研究。但由于此类研究人员不多,因此相关研究成果有限。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把目光指向吸毒人群的描述上。与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关注于吸毒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现象不同,社会学研究者把关注点放在作为松散准群体的吸毒人群上。而“吸毒人群”的概念也是在生理学、心理学大量使用“吸毒人员”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了社会学关注吸毒问题的群体性视角。10 年间,吸毒人群也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而发生变化,这实际上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从现有研究来看,中国海洛因市场调查1、国内首

4、次新型毒品大型调查2和吸毒人群调查3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典型成果。这些研究通过运用社会学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样本量大,个案访谈深入吸毒个案的生存世界,集中描述了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生活世界及吸毒状况、戒毒状况、回归社会状况。国内较早进行的针对吸食海洛因人群的大型调查是陈小波等通过对云南、浙江、甘肃三省的 9 城市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进行的 1200 份问卷调查。该调查讨论了海洛因吸食者的人口学特征、初次吸毒情况、复吸情况、吸食行为分析和吸毒者的社会网络状况。他们提出的很多关于吸毒人群的现状和在相关研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如男女性别比接近 2:1;无业者中的青年是主体;受教育程度低;好奇、

5、追求刺激、赶时髦、从众行为、得到同辈群体的支持是他们初次吸毒的因素;吸食场所以家里为主;烫吸是初次吸毒的主要方式;复吸率高;每个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背后有 2.4 个隐性吸毒人员 1。而针对云南、甘肃、湖北、浙江、四川、贵州、新疆、广东、北京等省的其他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与这项调查研究的结果接近,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在吸食海洛因人群的描述及观点上有基本的共识,即吸毒人群的“男性为主”、“年轻”、“无业”等特征。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上海开展了“新型毒品滥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的实证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典型。该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上海市拘留所、戒毒所和社区的吸毒人员,回收面对面

6、调查问卷 656 份,个案访谈 40 名,研究关注新型毒品流行的因素, 2并提出了新型毒品使用者的五大基本特征:男性“势众”、女性“速疾”的性别差异;低龄浪潮涌现的年龄结构;“低等”密度高、“高等”势迅猛的学历分布;非稳定就业占据半壁江山的职业状况;四成“分崩离析”的婚姻状况。4该研究还分析了上海新型毒品使用人群的“群体性”特点,提出群体心理导致个体理性泯灭的观点。5由此可见,新型毒品使用人群具有“年轻化”、“集群化”等特点。此外,有学者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强制戒毒所、江苏女子劳教所的戒毒、劳教人员进行深度无结构个案访谈,挖掘吸毒人群的生命历程,整理出 71 例吸毒个案(新型毒品个案 22

7、 例,海洛因个案 49 例)访谈资料。3这项研究弥补了上述两项定量研究在展现吸毒人群的生活状况、吸毒及越轨行为细节的不足。总之,国内吸毒问题的相关描述性研究,基本实现了对吸毒人群的现状(人口学特征和吸毒行为特征)进行较为清晰的描述,为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吸毒问题打下基础。研究成果还仅集中在吸毒人群的特征描述方面,而对吸毒人群的互动与交往、回归社会、毒品犯罪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十分缺乏。二、国内吸毒问题的社会学解释性研究探讨解释性研究,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取向,是通过社会学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和阐释某一社会现象、问题的过程、结构和根源。纵览 19972007 年相关研究,吸毒问题的社会学解释性研究主要

8、围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个主题,其内容涉及到吸毒成瘾行为、毒品问题和吸毒预防与干预等方面。1吸毒成瘾行为“社会因素对个人吸毒成瘾行为的影响”是吸毒成瘾行为的社会学视野需要解释的主要问题,即社会是如何影响个人吸毒行为的发生和成瘾的。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吸毒成瘾行为的解释性研究,集中在初次吸毒原因和复吸原因两个方面,而更多的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初次吸毒原因的社会学解释上,而复吸行为的研究较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关注不足有关,更与吸毒成瘾的特殊生物心理成瘾机制及生理学、心理学既有观点对社会学者的影响有关,即认为吸毒成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问题。这种认为“社会学的解释对复吸问题研究没有

9、任何帮助和意义”的刻板观点,削弱了很多学者研究“复吸”和“成瘾”问题的研究热情。从现有研究来看,不同研究者围绕“社会因素对个人吸毒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观点较为集中和统一在“家庭”、“亚文化”、“社会因素”,缺乏观点上的争鸣。家庭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一直是社会学关注的重点。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家庭因素”与吸毒成瘾行为的关系:韩丹提出,“身处问题家庭及家庭教育问题”是走上吸毒道路的社会因素之一6 (PP72-82);何志雄认为,家庭教育失败和家庭成员不良关系增加了吸毒的可能性7;蓝李焰认为,初次吸毒的社会原因从深层次上讲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8;而其他一些研究者也都认为,吸毒行为与家庭环境密切相

10、关 791011。可见,家庭因素是解释吸毒问题的重要维度。从“亚文化”视角来看,蒋涛等认为,吸毒人群初次“追求性吸毒”行为的原因是享乐主义的亚文化12;夏国美提出可以从亚文化接纳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13;唐斌认为,青少年吸毒的群体性诱因在于青少年熟识和联系紧密的群体环境中存在吸毒行为交往群体的诱导14;王珍宝认为同伴压力的存在及其对特殊亚文化的认同是脱瘾者复吸的社会因素之一15。但是,由于现有研究者还没能获得吸毒人群的亚文化群体的翔实相关资料,因此,亚文化研究视角还缺乏对目标群体深入的互动模式的理论研究。从“社会因素”视角来看,众多学者提出了“社会环境”、“社会支持”、“社会控制”等概

11、念,深化了解释性研究的视角。“社会环境恶化”是国内很多研究者的研究问题。李双其认为,毒品容易获得、吸毒人群容易接触、政府和社会对戒毒者出所后的帮教措施未能跟上,是复吸的社会环境原因。 10此外,一些学者进一步指出,吸毒网络的扩张 12及毒品黑市和高危地点的存在 7是毒品容易获得的原因。此外,“社会支持”概念的引入,也是社会学相关研究的新视角。社会排斥与社会支持缺失 6(PP108-115)、社会的支持不够 15是一些学者的研究观点。此外,蒋涛在对重庆吸毒人群的社会支持网研究中认为,吸毒人员的社会支持网规模很小,吸毒网络具有秘密性和牢固性。其相识关系提供毒品支持,朋友关系和亲戚关系提供情感和经济

12、支持。吸毒人员的吸毒年限、有抢劫和偷盗行为对注射吸毒行为和共用针头注射吸毒行为有明显的影响。16综上所述,国内社会学者就吸毒成瘾行为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这些有益探索为最终找到吸毒成瘾的社会根源奠定了基础。2毒品问题吸毒问题作为西方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吸毒的社会危害上,即毒品问题。毒品问题是吸毒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广度上、深度上、持久性危害问题。从社会学相关研究来看,针对毒品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归纳上。理论研究最重要的基础是解释框架的选择。在理论解释框架上,马永清归纳了毒品问题的五种社会学解释框架,即社会病理、社会失控、价值冲突、越轨、标签。这些解释框架为更好研究毒品问题奠定了

13、理论基础。社会病理透视法认为吸毒等社会问题的产生是个人或社会的缺陷造成的;社会失控透视法把社会问题的产生归咎为不合理的社会规则,以及社会规则的协调和控制缺陷;价值冲突透视法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群体在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和利益时产生的争端和相互对抗的结果;越轨透视法提出了反常理论和微分交际理论,前者强调越轨是对社会机会不均等的修正或反动,而后者强调越轨行为是通过在交往中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标签透视法认为,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是由于被别人强加上了“责难”和“污名”,是人的主观定义问题。17这些理论视角为毒品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实证研究也刚刚开始。传统毒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毒品问

14、题的现状、特点、成因及防范对策和毒品犯罪方面。近年来,国内不断出现摇头丸、K 粉、冰毒、麻果等人工合成的新型毒品,加剧了毒品问题的社会危害,新型毒品大有取代海洛因成为吸食毒品群落最主要消费品之势18。国内“新型毒品问题”的大部分研究将“新型毒品问题”等同于“新型毒品违法犯罪问题”,涉及新型毒品的危害及防控、新型毒品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方面。公安部“新型毒品问题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认为,吸食新型毒品的特点在于蔓延速度快、高发人群年龄段集中、群体吸食普遍、涉毒场所和地区逐步扩大化,因此预防吸食新型毒品应构筑“家庭、学校和社区”三道防线。 18王宏敏等基于调查认为,暴利驱使娱乐场所涉毒是新型毒品流行的

15、一个重要原因。 19总之,社会学者就不断变化中的毒品问题进行了理论采借和初步的实证研究,但这些实证研究还缺乏理论视角的深入解释和分析,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表层描述和解释,制约了学术界对毒品社会危害的认知与研究。参考文献:1 陈小波、王卉.中国海洛因市场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04:114.2 国内首次新型毒品大型调查报告J. 社会观察,2007,06:4.3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M.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4 沈康荣. 新型毒品使用者的群体特征J. 社会观察,2007,06:10.5 王水. 疯狂的群体群体心理学对新型毒品使用群体的解析J. 社会观察,2007,06:15.6

16、韩丹. 吸毒的社会成因分析南京吸毒人群个案研究D. 南京大学2006 博士论文(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1/0).7 何志雄. 对吸毒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01:20.8 蓝李焰. 吸毒者初次吸毒行为原因探析以成都市一家脱瘾康复医院的实证调查为例J.社会,2003,09:54.9 严红英、陶志阳.吸毒者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 青年研究,2005,10:10李双其.福建少吸毒者吸毒原因调查报告基于对 240 名吸毒者的全面调研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01:101.11廖龙辉. 当前青少年吸毒行为现状及其成因的社会学分析J. 青年探索,2001,04.12蒋涛、

17、朱玲怡.初次吸毒行为的社会学解析J. 青年研究,2005,08:33.13夏国美. 青少年滥用毒品的成因与禁毒教育模式的转换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02:58.14唐斌. 青少年吸毒的群体性诱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03:31.15王珍宝.吸毒者复吸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2003, 03:42.16蒋涛.吸毒人群社会支持网研究对重庆市南岸区戒毒所的调查J社会,2006,04:160.17马永清. 毒品问题的社会学透视法J. 学术探索,2004,09:71.18宋晓明.吸食新型毒品的特点及其防控对策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06:92.19王宏敏等.新型毒品的流行趋势调查分析J. 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 2007,0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