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姜片虫肺吸虫课件_3.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128703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片虫肺吸虫课件_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姜片虫肺吸虫课件_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姜片虫肺吸虫课件_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姜片虫肺吸虫课件_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姜片虫肺吸虫课件_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主讲教师 刘永春,(Schistosome),日本血吸虫(裂体吸虫),教学计划,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一、形 态,(又名姜片虫、肠吸虫),1.成虫:属大型吸虫,虫体肥厚似老姜片,活时肉红色,腹吸盘大,位置靠近口吸盘两睾丸高度分支呈珊瑚状。,2.虫卵:常见蠕虫卵中最大者,椭圆型,卵壳薄,卵盖甚小,内有卵细胞和卵黄细胞组成。,二、生活史,卵,毛蚴,胞蚴,尾蚴,囊蚴,后尾蚴,(水生植物表面),(经口),姜片虫成虫(小肠),(随粪便入水),母雷蚴,

2、终 宿 主 人,(侵入扁卷螺),子雷蚴,逸出螺体,中间宿主 扁卷螺,传播媒介 水生植物、菱角、荸荠、茭白,常见保虫宿主 猪,三、致病,致病机理:主要由吸盘造成的局部损伤及虫体覆盖肠粘膜造成的吸收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差别很大主要为上腹部不适或右肋下隐痛,间有消化不良性腹泻,肠鸣音亢进。多数还伴有精神萎靡、倦怠无力等症状。儿童常出现颜面部浮肿,常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智力减退等。,病理改变:被吸附部位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点状出血、水肿。有时坏死形成溃疡。虫体分泌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变态反应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量感染时可引起肠梗阻。,四、诊断,病原诊断:直接涂片 集卵法 虫体鉴定 免疫学诊

3、断常用作初筛,五、流行1.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国内除东北、西北的少数地区未有报道外,其他地区均有流行,广东.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山东感染率较高,六、防治1.开展饮食健康教育,不直接生食水生植物。2.加强人畜粪便管理。3.及时对病人病畜进行查治,砒喹酮为首选.驱虫率达100%;病畜可采用精制敌百虫拌入饲料。,2.原因:传染源的存在,我国猪体的感染十分严重;扁卷螺与水生植物共生于同一水域生吃水生植物,江西曾发现一只菱角含688个囊蚴新鲜的青饲料(水浮莲.浮萍等)喂猪。,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又名肺吸虫),一、形 态,1

4、.成虫:虫体肥厚,似豆瓣状,体表布满小棘,活时红褐色,两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位于虫体中部,生殖系统左右并列。,2.虫卵:金黄色,椭圆形,不对称,卵盖大常倾斜。,二、生活史,卵,毛蚴,胞蚴,尾蚴,囊蚴,后尾蚴,(石蟹、蝲蛄),(经口),肺吸虫成虫(肺),(随痰液入水),母雷蚴,终 宿 主 人,(侵入川卷螺),子雷蚴,逸出螺体,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第二中间主 石蟹、蝲蛄,常见保虫宿主 犬科、猫科动物,三、致病,1.致病机理:主要由童虫、成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窜扰、定居所引起。,2.病理改变: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主要由童虫移行所致。,慢性期:是虫体进入肺内引起的病变。脓 肿 期:主要为虫体移行

5、引起的组织破坏、出血及继发感染。,囊 肿 期: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充满赤褐色果酱样液体。,纤维斑痕期:由于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其它地方,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囊内由肉芽组织充填,纤维化,最后形成斑痕。,3.临床表现: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食欲不振、乏力、腹痛、腹泻、低烧等。重者可有全身过敏反应、高 热、腹痛、胸痛、咳嗽、气促、肝大并伴有荨麻疹。血中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慢性期往往表现为多器官受累。以胸肺表现为主,异位寄生较常见部位有腹腔、皮下、脑脊髓等处。,四、诊断,病原诊断:痰、或粪便检查 皮下结节活检 免疫学检查 辅助诊断:

6、X线、CT检查适用于脑脊髓型及胸肺型,五、流行,分布:卫氏并殖吸虫呈世界性分布,国内除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少数地区未见报导外,其它各地均有流行,但山东仅有动物感染,未见人体感染的报导。,2、原因:传染源的存在,本病除病人和带虫者外,保虫宿主种类多,分布广。第一、二中间宿主生活在同一水域,第二中间宿主种类较多,生存能力强;生吃或半生吃石蟹、蝲蛄,如吃“醉蟹”.“腌蟹”.蝲蛄豆腐等. 转续宿主如:野猪.猪.兔.鼠.蛙.鸡.鸟等的存在也是造成感染或流行的原因。国内曾发现一只螃蟹含6559个囊蚴。,六、防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病意识,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石蟹、蝲蛄,不饮生水 治疗药物首选

7、吡喹酮 .硫双二氯酚等药物.,姜片虫中间宿主 扁卷螺,姜片虫传播媒介 茭白 水红菱,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 石蟹、蝲蛄,第六节 血吸虫(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 湄公血吸虫 马来血吸虫,(Schistosome),新华社记者丁文杰、黄兴华 被毛泽东诗称“瘟神”的血吸虫病,多年来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去年(注:年)缘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人们将目光投向广大农村脆弱的防疫体系时,才发现“瘟神”不知什么时候似乎杀了个回马枪,悄然卷土重来。 “瘟神”去而复归 对大多数人来说,因毛泽东诗句而闻名的血吸虫或许仅停留在对一个年代的追忆当中,但

8、是对常年生活在南方一些江河湖畔的居民来说,血吸虫病可能就是刻骨铭心的磨难。 记者从国家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7省。近几年来,7省血吸虫病病人在80万人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2003年统计,7省共有血吸虫病病人843万人,其中慢性病人817万人,晚期病人244万人。急性血吸虫病人数在1999年后,呈上升趋势。2003年7省报告急性感染1114人,较2002年同期上升22。,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一、形态1.成虫:雌雄异体,圆柱状外观似线虫,雄虫粗短具抱雌沟,具有七个睾丸, 雌虫细长,常居于抱雌

9、沟内。,3.尾蚴:叉尾型,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分尾干和尾叉,体部具5对穿刺腺。,日本血吸虫卵,日本血吸虫感染阶段 尾蚴,2.虫卵:淡黄色,无卵盖,壳薄,一侧有小棘。表面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二、生活史 终宿主 人中间宿主 钉螺常见保虫宿主 牛(水牛、黄牛),产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逸出螺体),(经皮肤),日本血吸虫成虫,(入水),( 静脉末梢处产),(肠壁破溃 随粪便排出),经血循环,1、血吸虫的寿命:平均4.5年。,2、成虫的产卵及排出:子宫内含50-300个虫卵,但 每天能产300-3000个虫卵。,卵,(肠系膜下静脉),童虫,侵入钉螺,中间宿主 钉螺,三、致病,致病机理:日本血

10、吸虫的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致病。,尾蚴:尾蚴性皮炎。初次感染不明显,反复感染逐渐加重属型和型变态反应。表现为尾蚴入侵部位出现丘疹,瘙痒。,童虫:体内移行时可造成一过性的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局部细胞浸润。其代谢产物可引起机体变态反应。表现为低热、背痛、咳嗽、食欲减退、腹泻等。,成虫:血管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同时还吸食大量红细胞引起贫血 。其分泌、代谢产物、 排泄物和更新脱落的表膜可在宿主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型变态反应,易导致血吸虫性关节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虫卵:虫卵产出后沉积于组织中,卵内毛蚴发育成熟后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经卵壳上的微孔渗到宿主组织中,引起机体产生型变态反

11、应,形成虫卵性肉芽肿。肉芽肿急性期易液化 而出现嗜酸性脓肿当卵内毛蚴死亡后,停止释放抗原,肉芽肿直径缩小,虫卵逐渐消失,代之以纤维化。,虫卵22.5%沉积于肝脏、69.1%沉积于肠壁、仅7.7%虫卵自 粪便中排出。,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常见于初次感染者或一次感染大量尾蚴,尾蚴释放的抗原,于体内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清病样综合症。潜伏期为58周。表现为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压痛、脾肿大、腹胀、腹泻等。肝肿大以左叶较明显、质地软、表面光滑。,2.慢性血吸虫病:急性期症状消失而未经治疗者,或少量多次反复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患者,常出现隐匿型间质型肝炎或慢性血吸虫性

12、结肠炎。一般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间歇性下痢、轻度肝肿大,肝功基本正常,有时可有丙种球蛋白增高。,3.晚期血吸虫病: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症,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增殖的病人。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虫卵肉芽肿严重损害肝脏,出现干线型纤维化,临床上出现肝肿大、门脉高压和其他综合症。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又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4.沙门氏-血吸虫综合症:沙门氏菌可寄生与虫体肠道或粘附于虫体表面。此时单纯应用抗生素易复发,应抗生素与吡喹酮联合应用。,5.异位血吸虫病:重度感染时,童虫可以在门脉系统以外寄生并发育为成虫,此为异位的寄生。异位寄生的成虫所产的卵沉积在门脉以外的器

13、官或组织,也可引起肉芽肿反应,由此造成的损害称异位损害。当肝纤维化引起的门-腔静脉吻合支扩大时肠系膜静脉内的虫卵也可被血流带到肺、脑或其他组织,造成异位损害。,四、诊断 1.病原学诊断:直接涂片法 毛蚴孵化法透明法 直肠活组织镜检2.免疫学检查:检测循环抗体:沉淀实验 凝集实验 免疫酶技术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实验 循环抗原的检测:利用单克隆技术检测感染者体内的3种血吸虫抗原(膜相关抗原、肠相关抗原、可溶性虫卵抗原)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五、流行 分布: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地区。有370个县有流行累计感染者达11

14、60万人经40年的努力有236个县已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的标准,至1999年全国尚有76万患者。,原因:1.传染源:本病也是人兽共患病,保虫宿主种类多,常见的保虫宿主黄牛、水牛、猪、狗、 猫、羊、兔鼠等,其中水牛 在南方农家庭普遍饲养使用。2.粪便污染水体。3.钉螺的存在。钉螺为水陆两栖的淡水螺,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潮湿的土地上。既能生活于山丘地区,又能生活于平原地区。平原地区的钉螺有纵肋称肋壳钉螺。山丘地区的钉螺壳光滑,称光壳钉螺。钉螺雌雄异体,春季产卵,寿命12年,活动的高峰期为4、5、6月份。4.人群普遍易感。 5.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6.流行区分为平原水网型、湖沼型、和山丘

15、型。平原水网型: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地区,人群感染主要是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接触疫水。,湖沼型:主要指长江中、下游的湘、鄂、赣、皖、苏5省 的沿江洲滩及与长江相通的大小湖泊沿岸。该地区有 “冬 陆夏水”的特点。是当前我国主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 山丘型:该型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和经济水平等原 因防治起来难度较大。,六、防治 1.消灭传染源:积极治疗病人、病牛,首选药物为吡喹酮。在防治难度较大的地区采用吡喹酮开展群体化疗已作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切断传播途径:包括灭螺、加强粪便管理、和安全供水。3.保护易感者:改变个人的行为习惯,避免直接与疫水接触。已接触疫水者可在710天内服青蒿琥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