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论民办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教育对策.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88401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民办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教育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民办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教育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民办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教育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论民办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教育对策 浅论民办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教育对策 摘要受认识水平限制,面对纷繁甚至冲突的道德价值,大学生时常陷入两难或多难选择的境地。本文对当前民办大学生道德思维的态势及其原因进行了理性探讨和思考,旨在使德育工作按照“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思维品质,使其“回归自然” 、 “回归社会” 、 “回归生活” 。 关键词民办大学道德价值观回归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民办高校也快速发展壮大,成为高教领域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我国社会经济成份、就业形式及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时,民办高校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差异性、选择性和竞争性,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

2、道德价值观 现状:对我校 1000 多名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喜欢交际,情感丰富,在思想道德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学生普遍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但表现的方式缺乏理性,缺乏对事物的甄别力,且政治参与热情较低。有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对当前党的方针政策持肯定态度;有 90%的学生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希望祖国尽快统一;有 95%的学生认为西藏过去、现在、将来都属中国领土。显然,他们非常热爱祖国,都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但是,调查中发现,对执政手段和执政能力表示非常满意的学生人数不足四分之一,基本满意的也不到四分之一;有 68的学生认为入党的主要动机是“直接有利于

3、工作” ,22的学生认为“能得到好处” 。而选择“信仰共产主义”和“寻求政治上的归属感”的学生分别只占 4和 6。 1.民办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过程中,他们多对现实问题缺乏理性的认识。看待事物往往只注意当前利益,缺乏长远目光,容易随便下结论。对于当今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社会问题表现得比较偏激,影响了他们对政治和国内形势的客观评价。一方面,他们肯定党的执政方针和政策,但在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时,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就日益凸显,增加了对前程的担忧。这种甄别力缺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思想理论课可学可不学,学也是为了拿学分;有 13%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开设;17%的学生认为很

4、有必要学习;还有 20%的学生认为可以把这些课改成四六级辅导班或其它过级辅导班。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学生政治参与性不强,普遍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政治离自己太遥远。有 20%的学生不知道“两会” ,65%的学生虽然知道但不怎么关注,只有 15%比较关注,几乎没有学生非常关注“两会” 。 2.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既充分肯定了个体的价值,也给予个体最大的自由空间使其发挥;又导致了人们过份关注自我,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的主题意识也被唤醒,他们个性张扬、性格独立,不再轻易地接受某种价值判断

5、,转而审视个人利益、重视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且多选择参加能展现自己能力的活动。过分关注自我导致了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普遍认为,花自己的钱读书就是为了发展自我。在调查中,对“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一观点持肯定态度的有 75%,不同意的有 10%,15%的认为难以判断;不同意“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观点的有 25%,有 50%的难以判断,只有 25%的学生同意这一观点。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代表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导观念持否定态度,这就使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 3.乐于挑战,崇尚竞争,且功利化倾向严重,使传统道德观念面临严峻的挑战。民办大学生知晓市场经济需要的竞争、创新观念

6、,容易接收新事物,对新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生活的享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将功利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钱,过上舒适的生活,主要体现为多选择实用的专业, “希望成为一个有钱人”的比例占了 58%。对于“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标准”这一问题,选择“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占了 55%,选择“自我满足的程度”的有 35%,有 10%选择“为亲朋好友多办事而得到他们的赞赏” 。在认同市场经济带来了变化的同时,部分学生追求高消费的生活,和同学攀比。在“你最崇尚的道德”调查中,选择“勤劳的”仅占30%,而选择“艰苦奋斗”的还不足 10%。 4.认可良

7、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却不能身体力行。民办大学生普遍认可社会公德,但部分学生社会公德缺失。在调查中,对“人与人应相互关心”的观点,赞同的学生虽占 99,但由于多数民办高校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在社会公德整体缺乏的大环境下,部分学生出现了道德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公共场所搂搂抱抱;穿着背心拖鞋在公共场所出入;“课桌文化” 、 “墙壁文化”大行其道;部分学生即使情感上认可社会公德,却不能身体力行,他们一方面对不文明行为感到愤慨,另一方面又放纵自己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他们推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在面对择业时却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其行为与所认可的观点脱节。 (二)

8、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 教育是一种导向,生活本身就是导向型的教育。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与社会接轨,与大学生的实际接轨。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博士曾深刻地指出:“道德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的生活质量的教育,不能把德育从活生生的完整生活中抽离出来,也不能把德育从其他教育中抽离出来,否则就是形而上学。 ”因此,道德教育要恢复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就必须返璞归真。民办高校学生所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是其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应从这三个方面提出对策,使他们通过自主性选择和探索性活动创造和美化新生活,体验人生的意义和乐趣。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就是要从现实出发,尊重大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人格、自尊和自由,从差异性入手,找出每个人的优势和长处,因材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