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第一章 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特点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科学。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 14 周岁内容:分为基础儿科和临床儿科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 40 周 )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孕前 3 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 28 天) 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围产期(胎龄满 28 周产后 7天)此期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高。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大脑皮质兴奋性低
2、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3)婴儿期(28 天满 1 周岁)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4、5、6 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4)幼儿期(1 周岁3 周岁)生长发育相对减慢。乳牙先后出齐。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
3、,易引起创伤或中毒。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该期的教养对小儿以后的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的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5)学龄前期(3 周6、7 岁)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的172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加强教育,如简单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时期传染病仍很多,创伤、中毒机会也很多。(6)学龄期(6、7 岁13、14 岁)体格发育加快,肌肉发育加强,动作逐渐精细,这时期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家长应注意培养。疾病发生率下降,但要注意近视,端坐姿势。这时期开始换牙,乳牙恒牙,要防止龋齿。(7)青春期女孩:(11、121
4、7、18 周岁、男孩:13、1418、20)生殖系统发育迅速,体格生长突然加快,出现第二性征。随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心里、精神、行为等变化很大,而且不稳定,所以要进行正确教育,以促进身心的发育。第二章 儿科学基础(一)生长发育的规律连续不断的发展: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发育最快。质和量的发展: 各系统的发展速度不平衡:个体的差异:(二)体格发育1、体重:(1)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约为 3Kg(2)1 岁内前半年生长发育快,平均每月增长 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 0.5Kg,所以计算公式前半年体重计算公式:体重=出生体重+ 月龄0.7后半年体重计算公式:体重=初生体重+6 0.7+(月龄-
5、6)0.5(3)2 岁时体重约为初生体重的 4 倍,即 12Kg(4)2 岁后平均每年增 2Kg,212 岁体重计算公式:体重=年龄2 +8(5)体重对于不同小儿亦有差异,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平均数的10%,低于 15%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 20%应考虑营养过剩。2、身长:意义:它是测量骨骼发育的指标。(1)出生时平均身长约为:50 Cm(2)1 岁内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 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 1.5Cm,所以1 岁内身高计算公式:前半年:= 初生身高 +月龄 2.5后半年:= 初生身高 +62.5+(月龄 -6)1.5(3)1 周岁身高约为 75Cm ,2 周岁身高约为 85Cm。17
6、3(4)2 岁后平均每年增长 5Cm,所以 212 岁身高计算公式为身高 =年龄5 +75(5)测量身长是从头顶足底(6)身长可分为上部量:头顶耻骨联合上缘,与脊柱发育有关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足底,与下肢长骨发育有关。小儿出生时上部量长,约为 60%,下部量约为 40%。12 岁左右上下几乎相等。(7)身长结合体重来评价发育情况,低于正常 30%以上为异常。(8)测量方法3、头部小儿头部比成人相对大,新生儿头占身长的 1/4,而成人占 1/8。(1)头围A:意义:头围大小反映颅骨和脑的发育,头围过大提示脑积水,如头围过小提示头小畸形、大脑发育不全B:测量方法:皮尺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骨结节
7、绕头一周。C:数值:新生儿 34CM, 6 个月:42CM ,1 周:46CM,5 周:50CM15 岁接近成人为 5458CM。(2)囟门:分为前前囟和后囟1)前囟:额骨、顶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1-1。5 岁闭合A:闭合过迟:佝偻病、脑积水等B: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C:饱满隆起:颅内压高,脑膜炎,脑炎,脑积水。D:凹陷:脱水、极度消瘦儿。2)后囟:顶骨、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间隙。过早闭合意义不大。(3)牙齿:乳牙 和恒牙乳牙:68 个月开始出、22.5 岁出齐,共 20 个。6 岁开始出第一磨牙,长在第二乳磨牙的后面。78 岁乳牙按萌出先后逐渐脱落。约 14岁全部换为恒牙,共 28 个。1
8、8 岁后出第二磨牙(智牙) 。共 32 个。意义:小儿出牙属生理现象,有时可有哭闹、流涎、吃手等。出牙过迟:佝偻病、营养不良、甲低下、先天愚型等。处理:要及时补 VIT-D、CA、P 保持牙齿清洁,不吃过冷过硬的食物,临睡勿吃零食。4、胸部:新生儿胸部似桶胸。以后逐渐变成扁圆形,胸围 出生时约 32CM 胸围大小与肺的发育、胸部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关系密切。测量方法:乳头下缘、肩胛下角。(三)小儿营养需要1、能量的需求:婴儿需能量 400450KJ/日/公斤。小儿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可分为以下五方面:174(1) 、基础代谢所需:婴儿基础代谢率占总能量的 5060%,婴儿每天需 230KJ/Kg
9、来维持基础代谢。(2) 、生长发育所需:婴儿占总能量的 2530%。(3)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婴儿期约占总热量的 810%(4) 、活动所需:(5) 、排泄损失的热量:一般不超过 10%。2、水的需求: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年龄越小,需水越多。婴儿需水150ml/Kg/天。水摄入不足引起脱水、水摄入过多可引起水中毒。3、蛋白质: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需 22.5 克/公斤,牛乳喂养的婴儿每天需 34 克/公斤。占总热量的 15%。4、脂肪:婴儿每天需 4 克/公斤,占总热量的 35%。5、碳水化合物:婴儿每天需 12 克/公斤,占总热量的 50%。6、维生素7、矿物质8、食物纤维(四)婴儿喂养:喂
10、养方式: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1、母乳喂养 (1)母乳成分:按成分不同可分为: 初乳:产后 7 天内分泌的乳汁,质略稠而带黄色,含蛋白质多而脂肪较少,微量元素及分泌型 IgA 多。 过渡乳:产后 7 天至满月分泌的乳汁。含脂肪高,蛋白质及矿物质逐渐减少。 成熟乳:产后 29 月分泌的乳汁。 晚乳:10 个月后分泌的乳汁,量和营养成分都逐渐减少。 (2)母乳喂养的优点: 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 A: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适当,为 1:3:6 B:蛋白质:母乳中蛋白为乳白蛋白,遇胃酸凝集的块小,易于消化。 C:脂肪:母乳中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能供给丰富的必须脂酸,脂肪颗粒小,并
11、含较多的脂酶,所以既营养丰富又有助于消化吸收。 D:糖:母乳中糖主要是乙型乳糖,可促进双岐杆菌的生长,从而抑制大肠杆菌,可减少腹泻的发生。175 E:钙磷比例适宜(2:1) ,易于吸收,较少发生低钙血症。 F:较多的消化酶:如淀粉酶、脂酶,有助于消化。 G: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锌、铁、铜、碘等 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 A:初乳中含分泌性 IgA,可结合肠道内病原体和过敏原,阻止细菌、病毒等侵入场粘膜。有抗感染、抗过敏作用。 B:含溶菌酶、乳铁蛋白、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 、B 淋巴细胞、补体、抗体、葡萄球菌因子等抗感染物质,起抗感染作用。 母乳温度适宜,几乎无菌,直接哺喂,经济方便
12、,增进感情 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有利于产后康复,有利于计划生育,还可减少妇科癌的发生。 2、人工喂养: (1)概念:是指婴儿 6 个月以内,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不母乳时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2)牛乳的成分与特点 蛋白质:含酪蛋白较多,在胃内形成的凝块大,不宜消化吸收。 脂肪:脂肪球大含饱和脂肪较多,缺乏溶脂酶,难以消化。 糖:含糖量低,并以甲型乳糖为主,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易患腹泻。 矿物质:含量较多,不利于消化,降低胃内酸度,并可加重肾溶质负荷,对肾功能差的新生儿、早产儿不利。 钙磷比例为 1.2:1,比例不适当。 牛乳易受污染,含微量元素少,并且在煮沸的过程中维生素破坏较多,易引起维生
13、素缺乏 (3)牛乳缺点的矫正方法 稀释、煮沸:可改变蛋白质的性质,使脂肪颗粒变小,同时可消毒灭菌,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加酸:也可改变蛋白质性质,利于消化。 加糖:弥补能量的不足 加维生素:来矫正加热过程中的破坏。 (4)牛乳量的计算 婴儿每天所需的牛乳量应按每天所需的热量、蛋白质量、水量来考虑。176 婴儿每天需蛋白质:33.5g/Kg 热量:400450KJ/Kg 水:150ml/Kg 牛乳每 100ml 含蛋白质 35g ,供给热量 270 KJ ,水分 100 ml ,这样再进行加糖稀释,即可纠正牛乳的缺点又可达到营养的需求。 所以:每天每公斤体重所需牛乳量为:牛乳:100ml,水:5
14、0ml,糖:8g 。 (五)辅食添加: 1、添加辅食的原则: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并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2、辅食添加的顺序(见表) (六)小儿液体疗法: 一、体液的有关知识: 1、概念:水以及溶于其中的物质构成的人体的液体部分。 2、特点:年龄越小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越大 3、体液中的离子: 细胞内液:K+ HPO42- 蛋白。 细胞外液: Na+ Cl- HCO3- 小儿水代谢的特点: 年龄越小,需水越多,水的代谢越快,小儿对缺水耐受很差,容易发生脱水 小儿体液的调节: 受肾、肺、血浆中缓冲系统、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二、常用溶液及其配制: (一
15、 )非电解质溶液 常用 5和 10的葡萄糖溶液,前者为等渗液,后者为高渗 液。 葡萄糖溶液输入体内后,很快被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 热量,或转变为糖原而贮存于体内,失去其渗透压作用。 而不计其张力。 (二)电解质溶液 1、0.9 氯化纳溶液177 为等张液。但因其钠、氯的比例为 1:1,与血浆钠 (142mmoL/L)和氯 (103mmoL/L)的比例不同,即氯的含量比血浆高,若大量或长期补给,可使血氯增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 若用 2 份等渗盐水和 1 份 1.4碳酸氢钠或 1.87乳酸钠,配成 2:1溶液,则钠、氯比例为 3:2,较为符合血浆中钠、氯的比例。 2、复方氯化钠溶液: 在
16、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钾、钙等离子的溶液。等张溶液 含氯较多,亦不宜于大量或长期输给。 3、高渗氯化钠溶液: 常用的有 3氯化钠溶液和 10氯化钠溶液,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氯化钠溶液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氯化钠溶液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4、碱性溶液: (1) 1.4碳酸氢钠溶液 等张含钠碱性溶液。 市售成品为 5,可加入 5或 10葡萄糖溶液稀释 3.5 倍,即为1.4碳酸氢钠溶液。 在紧急抢救严重酸中毒时,可用 5碳酸氢钠溶液直接经静脉推注,但不宜多用,以免引起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 (2)1.87乳酸钠溶液 NaC3H5O3 含钠等张碱性溶液。 市售成品为 11.2,加入 5或 10葡萄糖
17、溶液稀释 6 倍,即为1.87乳酸钠溶液。 5、10% 氯化钾溶液: 可用于纠正低钾血症。 静脉输入时,应配制成 0 2一 0 3浓度。 万万不可直接推注,否则有引起心肌抑制,心跳骤停的危险。 (三 )混合溶液 1、各种盐糖溶液: 5或 10葡萄糖液与 09氯化钠溶液配制而成的不同浓度的含糖、氯化钠的混合液.常用于不同性质的脱水。 如 1:1 液:为 1 份生理盐水和 1 份 510葡萄糖配制而成。为17812 张。 1:2 液:为 1 份生理盐水和 2 份 5一 10葡萄糖,为 13 张等。 2、2:1 等张含钠液: 即 2 份生理盐水和 1 份 1.87乳酸钠(1.4碳酸氢钠)组 成。 N
18、a+与l-之比为 3:2,与血浆基本相近,且与血浆离子渗透压相似的等张液. 常用于低渗性脱水或重度脱水。 3、2:3:1 液 2 份生理盐水、3 份 5一 10葡萄糖液、1 份 1.87乳酸钠(或 14碳酸氢钠)组成。 为 1 2 张液。 Na+与l-之比为 3:2, 常用于轻、中度等渗性 脱水。 4、4:3:2 液 4 份生理盐水、3 份 5或 10葡萄糖液、2 份 1.87乳酸钠(或 1.4碳酸氢钠)液组成。 为 2 3 张液, 其渗透压相当于血浆渗透压的 23, 常用于中度以上或低渗性脱水。 5、维持液 4 份 5一 10葡萄糖液、1 份生理盐水、并含 015氯化钾的混 合液。约为 14
19、 张。 常用于高热、肺炎等的维持输液。 (四 )口服补液盐溶液 (简称 ORS 液) 为一种口服用的补液盐溶液,可用于婴 儿腹泻伴轻度或中度脱水的液体疗法。为 23 张溶液 。 三、小儿液体的基本疗法 液体疗法的目的:在于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 要求:补 其所失,供其所需,纠其所偏。 其基本方法:首先应该是:定量;定性;定速。 然后考虑其他如:酸碱平衡、钾、钙、热量等问题。 (一)定量:按脱水程度而定179 三个方面来估计体液损失和需要的数量及其性质。即: (1)累积损失:从发病体液丢失到补液前 (2)继续损失:补液后症状还存在 (3)生理需求:维持病儿基本代谢 不同
20、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见表) 综合以上三方面 24 小时补液总量 轻度脱水 90120mlkg 中度脱水 120150mlkg 重度脱水 150180mlkg 累积损失量约为总液量的一半 (二 )定性 1、补充累积损失时:低张性脱水:应补给等张液或 23 张液 等张性脱水:应补给 12 张液或 23 张液高张性脱水:应补给 1315 张液。2、继续损失,可给 1213 张液。3、生理需要,可给 1315 张液。(三)定速 一般来说,应该首先恢复血容量以纠正休克,然后再逐渐补足。总的要求是:先快后慢。 (1)对于脱水严重,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要先扩容,方法为用 2 :1 等张含钠液 20ml/
21、kg,总量300ml 于 3060 分钟内快速静点或缓慢静推以达快速扩充血容量的目地 (2)对于一般的脱水,先补累积损失,其量约为总液量的一半,于68 小时内输入,余量在剩下的 1618 小时内输入 ()滴速的计算 滴数输液量时间(小时)(四)纠酸轻度酸中毒无须另行纠正重度酸中毒纠正方法:(1)无条件测 CO2cp 时可用 5%NaHCO3 5ml/kg 可提高 CO2cp 5mmol/l(2)有条件测 CO2cp 时用公式(18-CO2cp) mmol/l X 体重 X1=5%的 NaHCO3 的毫升数取其半量,再酌情加减180(五)补钾静脉补钾时注意1、浓度在 0.20.3%2、万万不可静
22、推3、速度不能快4、时间不能短5、见尿补钾(六)补钙,镁()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低钙时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可用葡萄糖酸钙毫升加入葡萄糖溶液毫升稀释后静脉缓推。()有低镁时可肌肉注射硫酸镁,用硫酸镁每次肌肉深部注射。婴幼儿腹泻的液体疗法1体液特点(1)大多为低张性或等张偏低的脱水(2)小儿腹泻泻出的肠液为碱性液,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 (3)小儿腹泻越久,营养情况越差,钾的丢失越多(4)病毒性腹泻、水样粪便多,病情急,伴有高热时,有也可出现高张性脱水 2、口服补液的方法补累计损失阶段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80100 mL/Kg,46 小时分次服完补继续损失和生理需
23、求求阶段丢多少补多少3、静脉补液法: 输液的基本方法是: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有尿补钾,防惊给钙。第 1 天输液: 定量、定性、定速、纠酸、补钾、补钙镁。第 2 天以后输液: 灵活掌握,能改口服尽量改口服补液,仍需静脉输液者液量一般按 100120mlkg,液体成分中电解质应减少,常用 13 张糖盐溶液或维持液,在 1224 小时内均匀滴入。小儿腹泻补液举例:1 周岁婴儿,腹泻、呕吐已 3 天,体重,中度脱水,等张性,伴181有轻度酸中毒。 第 1 天补液总量为:9X120ml 二 1080ml 第 1 步:应首先补给其累积损失量,约相当总量的 12,为 500ml。选用 2:3:1
24、溶液,于 6 小时内静滴完毕。约每小时 82ml,每分钟则约为 26 滴左右。可先快后慢,开始时每分钟 30-40 滴,以后渐调整。控制在 6 小时内滴完。 第 2 步:取其余量,用 500mL1:2 盐糖液,均匀缓慢滴注,于 1618小时内滴完。约每小时 30-35ml,即每分钟约 1015 滴。 有尿后给钾,用 10氯化钾,加入输液中稀释成 0203浓度。经以上输液后,肾功能恢复,一般酸中毒即可纠正,不必再加碱性溶液。第 2 天以后,一般应根据腹泻、呕吐情况,再行决定。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一)新生儿的分类:几个概念1.新生儿:从出生时脐带结扎到足 28 天前,这一时期的小儿称新生儿。2.
25、足月儿:胎龄满 37 周到 42 周出生的新生儿。3.早产儿:胎龄满 28 周至未满 37 周出生者。4.过期产儿:超过 42 周出生者。5.低体重儿:不管胎龄如何,凡出生体重不到 2500g 者。6.极低体重儿:体重不到 1500g 者。6.巨大儿:称体重超过 4000g 者。(二)正常新生儿特点及护理正常新生儿概念:胎龄:满 37 周到 42 周,体重:2500g 以上,身长:47Cm 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活产。(三)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1、生理性体重下降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显性失水,最初几天进食较少,排出大小便等有关。提早喂哺可防止或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2、脱水热 少数新生儿在
26、生后第 34 日有一过性发热,体温骤升,有时可达 39左右,但一般情况良好,夏季多见。3生理性黄疸 4阴道流血 5乳腺肿大 (四)新生儿颅内出血:1、概述: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的颅腔内出血。特征:临床上以窒息,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2、病因 (1)内在因素:新生儿机体特点决定的182(2)外在因素:缺氧 、损伤(五)新生儿硬肿症:1、概述概念: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临床上以体温不升,皮肤冷凉,皮下脂肪变硬,并伴有水肿为其特征。2、临床表现皮肤表现:冷凉:() 、变硬:(
27、) 、凹陷性水肿:皮肤表现:颜色暗红、苍白、青紫、光滑、发亮。硬肿表现:先起于下肢外侧。(6) 、病儿一般情况较差,不哭或哭声低弱,反应低下。3、诊断:在寒冷季节、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生皮肤硬肿且冷凉、 体温不升伴不吃、不哭等症时、即可诊断。4、治疗复温 :逐渐复温是重要的措施。自然复温:开始时体温35 oC,可用温暖的绒毯、棉被包裹病儿,置于2628oC 左右的室温内。让其自然复温暖箱复温:对体温明显降低者(T 波。C:纠正方法:能口服尽量口服补、需静脉补时注意四补原则。低钙和低镁血症:(四)临床常见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肠炎1、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最常见)季节:911 月份。年龄:6 个月2
28、岁,尤其是 1 岁左右。病因:轮状病毒。临床表现:先有上感症状+腹泻呕吐,往往先吐后泻,大便呈现三多症状:量多、次数多、水分多。水样蛋花汤样。一般情况良好,严重时亦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病程:57 天。2、大肠杆菌性肠炎致病性:好发季节:高温季节,58 月份。潜伏期:12 天。临床表现:一般先泻后吐。大便:黄色、黄绿色蛋花汤样便, 一般混有粘液,有腥臭味 。镜检:有少量白细胞。确诊:需做便培养。多无发热,全身症状,严重时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病程:12 周。侵袭性 潜伏期 1824 小时。起病急,高热。大便:频繁,有粘冻带脓血。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严重时出现中毒症状,甚至休克。
29、临床上易误诊为菌痢。3、金葡菌性肠炎多继发于肠道菌群失调。起病急,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发热、呕吐、无力,谵妄。大便:典型为暗绿色似海水样便,可有伪膜排出。大便镜检:大量脓细胞,球菌。患儿多死于休克1914、真菌性肠炎常见于白色念珠菌。多发于菌群失调时。大便:稀黄,泡沫多,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菌落。镜检:真菌孢子及假菌丝。(五)治疗:第六章 呼吸系统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感冒)特殊类型1疱疹性咽峡炎 为柯萨奇 A 组病毒引起。散发也可小流行,多发生于夏秋两季。17 岁小儿多见。临床特点:起病急,突然高热,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亦可伴有
30、头痛、腹痛及呕吐。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在软腭及膊垂上可见几个至十数个黄白色粟粒大或绿豆大的疱疹,其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黄白色小溃疡。病程 1 周左右,偶有延至半月者。 2急性咽结膜热 为腺病毒引起。以 3 型最多,7 型次之。可呈小流行,多发生于夏季。1-2 岁婴幼儿多见。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和眼结膜炎同时存在,可致眼睑浮肿,颈部或耳后淋巴结可肿大。病程 1 周左右。二、急性支气管炎(一)概述急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粘膜急性炎症。临床特点以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可变的湿罗音。肺部叩诊多无异常。听诊时呼吸音粗糙或有干性哆音,有时可能听到粗中湿罗音,晨起及夜间较明显,且不固定,罗音可固体位改变或在咳
31、嗽后消失。三、急性支气管肺炎:(一)概述1、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之肺部炎症。2、临床表现:典型: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共同点。3、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也是我国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故加强对本192病的防治十分重要。(二)分类1、病理分类: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2、病因分类 :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 、原虫性肺炎等。3、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3 月者4、病情分类:轻症: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毒症状。重症: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亦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三) 、病因:病原:细菌和病毒为主要病原。(四)
32、机制:炎症造成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毒血症。(五) 、临床表现 :(1)轻型仅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大多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气促。 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 ;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叩诊正常。(2)重症除呼吸系统外,还可累及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 钝、心律不齐,心电图示 ST 段下移和 T 波低平、倒置。心力衰竭:呼吸突然加 快,60 次分。心率突然180 次分。骤发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 (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
33、大。尿 少或无尿,颜面眼险或双下肢水肿。具有前 5 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重症革兰氏阴 性杆菌肺炎还可发生微循环衰竭。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重症可引起中毒性肠麻痹,肠鸣音消失,腹胀严重时呼吸困难加重。消化道出血时有呕吐咖啡渣样物,大便隐血阳性或排柏油样便。(六) 、X 线检查 早期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小魔片状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193膈区居多,并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斑片状阴影亦可融合成大片,甚至波及节段。并发脓胸:早期示患侧肋膈角变钝,积液较多时,患侧呈一片致密阴影,肋间隙增大,纵隔、心脏向健侧移位。并发脓气胸:患侧胸膜腔可见空气、液平面。肺大疱:见完整的壁薄、多无液平面的大疱
34、。支原体肺炎:患者肺门阴影增浓较突出。(七) 、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疱(八) 、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一)病毒性肺炎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毛细支气管炎)(1)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2)已引起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3)好发年龄:2 岁内,尢以 26 个月。(4)主要病变:毛细支气管、支气管、肺泡都可累及。(5)主要症状:喘憋。类似哮喘。(6)易并发呼衰、心衰。2腺病毒肺炎(1)为腺病毒所致,3、7 两型是引起腺病毒肺炎 的主要病原体,11、21 型次之。(2)本病多见于 6 个月-2 岁 小儿(3)急起稽留高热重。(4)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重。(5)咳嗽较剧,频咳或阵咳,可出现喘
35、憋、呼吸困难、 发绀等。(6)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发热 4-5 日后始出现湿罗音,以后病变融合而呈现肺实变 体征。3、细菌性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1)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2)病变:肺部广泛出血、坏死、多发性小脓肿。(3)中毒症状重:(4)肺部体征出现早。(5)可有一过性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6)X 线检查 :可并发脓胸、脓气胸、肺大疱。(7)化验:白细胞增高。4、支原体肺炎:(1)本病不仅多见于年长儿194(2)临床常有发热、热型不定,热程 1,3 周;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3) 部分患儿有多个系统病变表现(4)X 线改变可分为 4 种:以肺门阴影增浓为主。支气管肺炎改变。间质性脚
36、变。均一的实变影。8、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性渗出物,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适应证:中毒症状明显。严重喘憋。伴有脑水肿、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胸膜有渗出的病例。(九) 、医嘱195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一、胎儿血循环二、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1、脐血管:结扎,闭锁成韧带。 2、卵圆孔:5-7 个月解剖上关闭。 3、动脉导管:3-12 月解剖上关闭。三、病因:孕早期病毒感染(风疹病毒)四、分类:按心脏左右之间有无通路可分为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2、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3、右向左分流型(持续青紫型):
37、法洛氏四联症。五、室间隔缺损:1、最常见2、好发部位:室间隔膜部。3、临床表现:(1)体循环缺血(2)肺循环血量增多表现(3)晚期出现青紫()体征:杂音听诊部位六、房间隔缺损:杂音听诊部位七、动脉导管未闭:杂音听诊部位、下半身青紫。八、法洛氏四联症:四种病变、肺动脉狭窄:最重要(以漏斗部狭窄多见)196、室间隔缺损、右室肥大(肺动脉狭窄后果)、主动脉骑跨(骑跨在左右两室之上)临床表现1、持续青紫 2、蹲踞现象 3、血液粘稠度增加(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4、心脏听诊 5、出现杵状指 6、突然晕厥第八章 血液系统一、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1)胚胎期造血:中胚叶造血、肝脾造血、骨髓造
38、血。(2)生后造血:骨髓造血(红黄骨髓知识点) 、髓外造血。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性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好发年龄婴幼儿,尤其是个月到两岁。(2)病因:先天储铁不足、铁摄人量不足、生长发育快、铁的丢失过多:(3)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 6 个月至 2 岁最多见。 起病缓慢:多不能确定发病时间,不少患者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患有本病。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髓外造血表现:肝脾可轻度肿大,肿大程度与贫血程度成正比。非造血系统症状:消化、神经、心血管、免役等(4)实验室检查血象:血红蛋白下降比红细胞更明显。贫血为小细胞低色
39、素性。MCV、MCH、MCHC 低于正常值。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明显改变。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幼晚有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浆成熟落后于胞核。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5)治疗:二价铁剂治疗(6)预防: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 2 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 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概述197由于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 B12 引起。维生素 C 缺乏可加重贫血。好发年龄:多见于婴幼儿,尤其 2 岁以内。(2)病因:胃病患儿可引起维生素 B12 缺乏、长期羊奶喂养亦可引起。(3)临床表现:B12 缺乏有精神神经症状。表情呆滞、嗜睡,
40、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不笑,智力发育、动作发育落后,甚至退步。此外,还常出现肢体、躯干、头部和全身震颤,甚至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彬斯基征阳性等。(4)诊断实验室检查血象红细胞数的减少比血红蛋白量的减少更为明显大细胞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者为主,中央淡染区不明显,嗜多色性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易见,可见到巨幼变的有核红细胞。MCV、MCH 大于正常值。网织红细胞常减少。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常降低,中性粒细胞变大并有分叶过多现象,且在骨髓尚未出现巨幼红细胞之前,由早期诊断意义。可见到巨大晚幼、巨大带状核中性粒细胞。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常倒置
41、,各期幼红细胞均出现巨幼变,细胞核的发育落后于胞浆。可见到大的并有胞浆空泡形成的中性粒细胞,巨核细胞的核有过度分叶现象。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一、急性肾小球肾炎1、疾病性质:与感染有关的免疫性疾病。2、主要临床表现:血尿、浮肿、高血压。3、重症表现:心衰、高血压脑病、肾衰。4、诊断:病前 1-3 周有前驱感染,主要根据血尿、水肿、高血压,尿检查有红细胞、细胞管型、不同程度蛋白尿,血中补体呈规律性动态变化及链球菌感染的血清学反应等即可诊断。5、治疗:休息:起病 1-2 周内不论病情轻重均应卧床休息,以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一旦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正常,即可下床活动或户外散步。血沉接近正常后可
42、恢复上学,但应避免剧烈活动,直到阿迪计数正常才能参加体育锻炼。二、肾病综合征:1981、主要临床特点: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三高一低症状。2、分类:单纯性,三高一低。肾炎性,除了三高一低外还需具备血尿、氮质血症、高血压、总补体及 C3 补体降低。3、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的首选药,在我国采用中长程治疗方案。激素治疗效果不好的加用免疫抑制剂。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一、化脓性脑膜炎:1、疾病性质:各种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的炎症。2、临床特点: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现化脓性改变。3、最常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4、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5、实验室检
43、查:(1)血象:白细胞增高(2)脑脊液:典型改变: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甚至呈脓性,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多在 100010 6/升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减少,蛋白质显著增加。脑脊液涂片可找到致病菌。6、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多见) 、脑积水、脑室管膜炎、脑性低钠血症、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第十一章 结缔组织疾病一、 小儿风湿热热1、疾病性质:与群链球菌感染有关的有反复发作倾向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累及心脏内膜时:主要累及二尖瓣。、诊断:凡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及两项次要表现,并近期有链球菌感染证据者,即可诊断风湿热。、治疗:抗风湿治疗()关节炎明显而无明显心肌炎者:选用水杨酸制剂。()心脏炎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应用激素时注意“反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