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堡匡堂苤查!Q!生!旦!旦笠!鲞筮!翅盟墅!丛旦g!i塑:堕些!翌!:!Q!:!:!i:塑生!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2)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同时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规范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诊治工作,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了国内35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并成立了由
2、5位专家组成的编写秘书组,对近年来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耐药现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文献进行了分析,最终形成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2)(以下简称共识),供临床医务入员参考。一、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总论1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常见部位: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人院前已出现或人院时已存在的感染旧J。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规定医院感染为患者在住院48 h以后发生的感染口J。(1)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神经外科患者具有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手术创伤大、侵入性操作多、昏迷及卧床时
3、间长等特点,因此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近期临床研究显示,我国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患病率在637一960,4引,高于同期平均医院感染患病率的32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患病率更高,约为20,这是因为ICU患者病情更重,侵入性医疗操作更多,且ICU病房较易发生耐药菌株流行,更易发生感染旧引。(2)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常见部位: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主要包括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一项荟萃分析对38 834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占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54,泌D01: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305002通信作者:周建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4、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Email:zhoujx cngmailconl标准与规范尿道感染占140,手术部位感染为132,血源性感染为289。本共识就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pneumonia,HAP)和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nfection,SSI)的病原菌分布及抗感染治疗进行详细阐述。2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与耐药现状:(1)神经外科常见病原菌: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以前两者为主。革兰阴性菌约占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598一803b,101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弘7101引;革兰阳性菌占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1514315,tO-N,13,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H。7,10。1川。HAP的主要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属最常见,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L1315 J。术后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多见,占颅内感染分离菌的比例可达472,革兰阴性菌约为457【16j。脑脊液分离菌中最常见的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J 8|。(2)神经外科常见病原菌耐药现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
6、阴性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高达68和9339|,对常用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仍保持高度敏感性【l 0|。革兰阴性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比例可高达7511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数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均显示较高的耐药率,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但是近年来对碳青霉烯类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逐渐增高,部分万方数据史堡医堂盘查垫!生!旦!旦箜塑鲞筮!塑堕型
7、!丛堕垦!i塑:!盟垫:!Q!:!尘:!,盥!:!地区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364【I 9|。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30,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等保持较低的耐药率1 0|。神经外科预防用药和经验性治疗选择抗菌药物应考虑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3感染危险因素:(1)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侵人性操作、意识障碍、高龄、住院时间长等102 0|。(2)侵入性操作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J。侵入性操作造成机械性损伤,破坏机体正常的防御和屏障机制,使得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有报道神经外科置管28 d(导尿管、口插管、气切插管),医院感染发生率达100
8、-8。(3)意识障碍患者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减弱,且存在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损害和胃排空延迟以及呼吸和吞咽协调障碍,另外意识障碍患者常因颅内压增高发生呕吐,更增高误吸的风险旧1|,极易并发肺部感染,10 J。(4)年龄与住院日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医院感染。据报道神经外科ICU60岁以上老人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3,明显高于ICU平均医院感染发生率191【8 J。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另有研究显示,当住院时间30 d时,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P4 h),再次手术者,国家医院感染监测(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
9、veillance,NNIS)危险评分0分等旧2|。4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策略:(1)神经外科抗菌药物选择依据:神经外科预防用药的目的是,为减少以手术部位感染为主的术后感染发病率,从而减少因术后感染而延长的住院时间,同时减少医疗支出。预防用药的选择主要根据引起术后感染最可能的致病菌种类而定,药物选择原则为:有效;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价格低旧j。(2)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治疗策略:对出现感染症状或体征,临床诊断为医院感染的患者,在送检病原学标本后,立即进行抗感染经验治疗,针对不同感染部位选择可覆盖主要致病菌的抗菌药物0,12 J。再根据疗效,参考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决定是否调整用药。经验
10、性用药参考依据主要有:各类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和当地细菌耐药情况圳;既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情的严重度H叫;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特点。二、神经外科SSISSI是神经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颅内感染与围手术期死亡率直接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悼。1定义与发病率:(1)定义:神经外科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脑膜炎)1。手术后30 d内发生的感染以及体内植入人工材料(或装置)的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感染,都属于SSIJ。神经外科手术根据部位分为颅脑手术、脊柱手术、周围神经手术,其中颅脑手术SSI发生率相对最
11、高口引。(2)我国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6,病死率高达21u 6|。与国外数据略有差异(北美发生率为22,在欧洲发生率则高达57)旧6。(3)神经外科手术按照切口污染程度可分为4类旧7I:感染手术:包括脑脓肿、硬脑膜下脓肿、骨髓炎等手术,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0一80;污染手术:包括伴有开放性颅骨骨折、头皮裂伤的脑外伤或头皮裂伤超过4 h的手术,感染发生率1025;清洁污染手术:包括进入鼻旁窦或乳突的手术,修补颅骨骨折或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者,感染发生率为68150;清洁手术:为选择性非急症手术,手术感染率为2650。2神经外科SSI的诊断:SSl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
12、腔隙感染J。(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指手术后30 d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指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 d以内、有植人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
13、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彰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3)器官腔隙感染指无植人物者手术后30 d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万方数据史堡医堂盘查!生!旦垫旦筮!鲞筮!塑盟塑丛堕堡旦i塑:!婴!翌!:!:!:墅:塑!:1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在神经外科,切口浅部组织感染主要指
14、皮肤或皮下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则包括帽状腱膜下、颅骨膜或脊髓等组织感染。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数日后头皮出现红肿。如头皮下积脓,患者会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需行穿刺抽吸放出脓(积)液并行细菌培养,一般不需切开引流7|。致病革兰阳性菌来源于术者和患者皮肤,特别是术者手或脸部及患者皮肤脱屑,在手术过程中污染致病。革兰阴性菌来源于各种冲洗液或引流系统旧7|。神经外科器官腔隙感染主要是颅内感染,包括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等毒血症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和生化检查出现变化:如白细胞总数升高(多在109L,多形核中性粒细胞I80
15、,甚至可达99),氯化物、糖定量可降低、蛋白量增高。在腰椎穿刺前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脑脊液细胞数改变可类似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细菌涂片约10假阳性,使用过抗菌药物者40假阴性。脑脊液细菌培养90可获明确诊断12 71,但国内脑脊液培养确诊率还达不到类似比例。血培养则阳性率低,对诊断帮助不大口7|。3神经外科SSI危险因素:神经外科SSI危险因素包括:脑脊液鼻漏、耳漏及切口漏;术后切口外引流;手术放置异物(如分流管、颅骨修补材料、人工脑膜、电极板等);手术切口污染;手术持续时间长(4 h);再次手术者;伴有其他部位感染(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22,27-28。4神经外科SSI常见病原菌分布及
16、药敏状况:神经外科SSI中,颅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以葡萄球菌属最为常见旧3|,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旧j。2008年Mohnafin监测数据显示,外科患者脑脊液常见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金黄色葡萄球菌(215),不动杆菌属(14),肺炎克雷伯菌(56),大肠埃希菌(56),铜绿假单胞菌(47)旧。2005至2007年中国CHINET耐药监测数据显示的脑脊液常见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25),不动杆菌属(119),肠球菌属(87),铜绿假单胞菌(61),金黄色葡萄球菌(60),大肠埃希菌(53),肺炎克雷伯菌(51)等
17、1 8|,见表1。两项监测结果显示脑脊液常见分离菌分布基本相似。表1 近年来全国各监测网中脑脊液分离菌耐药性监测数据细菌 耐药率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 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为0,对替考拉宁为05川。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对利奈唑胺为0,对万古霉素为0,对替考葡萄球菌(MRCNS) 拉宁为040718,3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为0,对替考拉宁为04一l-530_31。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为0 C18,30-31。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为O3031。对利奈唑胺
18、、替考拉宁为0,对万古霉素为01918,30-31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为0,对万古霉素为294318,”0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为12O一148,对亚胺培南为241269,对美罗培南为293,对头孢毗肟为595597,对阿米卡星为55768818,30-3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为0,对米诺环素为24O,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57,对亚胺培南为564,对阿米卡星为576,对美罗培南为60,对头孢毗肟为74331 J。对亚胺培南为029,对美罗培南为04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1一60,对阿米卡星为6O一20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2一10418,”一3l_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0O315,对亚
19、胺培南为222339,对美罗培南为259273,对环丙沙星为263一291,对阿米卡星、头孢毗肟为28135O,对头孢他啶为25036818,30“5神经外科SSI抗菌治疗:(1)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神经外科SSI感染的治疗原则:病原检测,明确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是严重感染,一旦做出临床诊断,应在脑脊液及采血标本送培养后应立即开始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胆7J,再根据革兰染色涂片及病原学培养结果,结合药敏及临床疗效为病原菌目标治疗药物选择提供依据。药物应对所怀疑或已经证实的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旧7|。药物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该考虑到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常用抗菌药物根据脑膜通透
20、性可分为3类:A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氯霉素,磺胺嘧啶,复方磺胺异嗯唑,甲硝唑,利奈唑胺嵋7|;B大剂量时能部分通过血脑屏障或能万方数据生生匿堂盘查垫!生!旦望旦筮塑鲞箜!塑盟型丛鲤!i塑:塑!盟垫:!Q!:!:塑:奠!:!通过炎症脑膜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7|;但氟喹诺酮类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C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克林霉素7|。所用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应比该药物的最小杀菌浓度至少高出数倍旧7|。抗菌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与浓度: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抗菌药物在脑
21、脊液中的浓度常明显低于血清浓度2|。然而在脑膜炎症时,由于细菌酸性代谢产物积蓄,导致脑脊液pH下降,引起血脑脊液的pH梯度升高,而有利于抗菌药物向脑脊液中移动,故脑膜炎越严重,8脑脊液pH梯度越大,越有利于抗菌药物通过血脑屏障7|。有文献报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过程中可应用局部给药方法,见表2。若联合用药,应选择互相有协同作用的配伍心7|。(2)经验性治疗:根据细菌流行病学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主要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L2 3|,革兰阴性菌以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0。31|;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四代头
22、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1 8”。经验治疗应联合使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药物。(3)病原菌目标治疗:一旦病原学检查明确,应该根据不同病原菌及药敏选择抗菌药物。葡萄球菌属:对于耐甲氧西林金表2文献报道的局部给药方法给药方法 作者 具体操作鞘内给药 王苏平 常规治疗基础上置换脑脊液并配合鞘内注射等33 抗生素治疗7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重症置换1次d,轻症时隔日置换1次,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8000 U+地塞米松5 mg配成置换液,自第2次置换起,置换液中庆大霉素换用相应敏感抗生素(头孢菌素、磺胺类、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庆大
23、霉素、氯霉素等,剂量为每日总量的20),置换时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剂量为总量d的10),病情重者加用地塞米松5mg,待脑脊液中白细胞降至lO个mm3以下时停止置换术,根据病情共置换310次。脑室内给药闵强 行双侧脑室置管后给予脑室持续抗生素溶液等341 灌洗局部治疗7例化脓性脑室炎患者:灌洗。液为头孢哌酮05 g或万古霉素01 g,加人09生理盐水溶液500 nd配置而成,开放冲洗管冲洗时保持引流管开放,控制滴速lO30滴min,缓慢滴人,持续24 h冲洗,灌洗不超过2周。李小勇 万古霉素治疗1 l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等【35 后发生脑室炎患者:经脑室外引流管向脑室内注入万古霉素2550 m
24、gd,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将药物溶解稀释至89 ml,缓慢注入脑室内保留23 h,治疗1636 d。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感染,推荐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单用或联合利福平。在非炎性状态下,利奈唑胺透过血脑屏障能力优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药物脑脊液浓度血浆浓度在非炎症性脑膜炎时为6670L363 7|,炎症性脑膜炎时可达1223倍旧8|。利奈唑胺对MRSA和MRCNS有高度活性(100)。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苯唑西林心7|,如敏感,可考虑替莫西林(TMPC)。肠球菌属:对氨苄西林敏感的肠球菌属,选用氨苄西林单用或联合庆大霉素;若对氨苄西林耐药,选用万古霉
25、素联合利福平;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VRE),选用利奈唑胺或替考拉宁旧l39j。肠杆菌科细菌:对于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参考药敏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或p一内酰胺类p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非产ESBLs菌株,参考药敏可选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olS,30,也可选用氨曲南。铜绿假单胞菌:可用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或碳青霉烯类旧7J。不动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等耐药率低,治疗可以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等J。碳青霉烯依然可选,尤其对于MDR或者PDR菌株。6神经外科SSI感染预防及抗菌药
26、物应用:为预防神经外科SSI感染发生,需遵循严格的无菌技术、轻柔的手术操作以及一整套相关的外科原则27,41。患者体温术后每6 h测量1次,术后1、3 d检查手术切口,术后78 d拆线后,再次检查伤口、量体温、血常规检查,必要时可取脑脊液样本做生化、镜检和培养。术后1个月最后1次检查手术切口。任何时候患者体温一旦超过38,都要再次检查切口是否有感染迹象,如果表现为阴性,需做脑脊液样本的细胞学检查和细菌培养,每隔1 d进行1次外周血常规检查M 2。在神经外科清洁手术中,围手术期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有减少术后感染的作用旧J。在神经外科,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CNS是最易引起SSI的病原菌,预防用抗菌药
27、物应根据本院的细菌耐药状况选择药物。用药时机在切皮前30 min应静脉给药,并且在2030 min内滴完,以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如选用万古霉素、喹诺酮等,应在术前2 h应用。常用头孢菌素半衰期在12 h,若手术时问较长或失血量超过1500 ml可在34 h后重复给万方数据史堡医堂苤查垫!生!旦望旦箜!鲞箜!塑盟盟丛鲤垦墅塑:塑!型望:;Q!:!:!:盟!:!药1次H1|,使有效药物浓度覆盖手术全程。半衰期较长(如半衰期为78 h的头孢曲松)的药物一般无需追加剂量。坚持短程用药原则,一般常规择期手术后不必继续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若手术前已有污染发生(如开放性创伤
28、)或患者有感染危险因素,可将用药时间延长到2448 h【242 7|。三、神经外科HAPHAP是我国常见医院感染类型3|,HAP病死率在20一50,重症HAP病死率高达70以上ll 3l。据上海市18家综合性医院横断面调查,HAP导致平均住院13延长3l d,每例增加直接医疗费用18万元以上3l。神经外科HAP发病率在611一694,高于我国平均HAP发病率23313-14,43。1定义:(1)HAP是指人院后48 h或以上发生的肺炎,而且人院时不处于感染潜伏期【4 3。(2)分型:根据发生时间,HAP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早发性HAP是指发生在住院4 d内的HAP,迟发性HAP是指发生在住院5
29、 d后的HAP。但若早发性HAP存在多重耐药(MDR)病原菌危险因素(具体见下),则应该按照迟发性HAP治疗1。2神经外科HAP危险因素:神经外科HAP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和医源性因素。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包括:高龄,意识障碍,长期住院,应激反应。医源性因素包括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H: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使用免疫抑制剂,感染控制措施不利【l引。HAP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患者取半坐位以减少吸入危险性;诊疗器械特别是呼吸治疗器械严格消毒、灭菌,切实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医护人员洗手是减少和防止交叉感染的最简便和有效措施之一;尽可能缩短人工气道留置和机械通气时间。减少鼻
30、胃插管和缩短留置时问。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H: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酸剂,或以胃黏膜保护剂取代之蚓。3HAP常见病原菌与耐药现状:(1)主要病原菌分布:神经外科H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属最常见;而革兰阳性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弘”J,并有增加趋势,尤其是MRSA【1314掣J。神经外科HAP混合感染比例较高,有报道高达37115 3。(2)早发性HAP的病原菌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预后较好;而迟发性HAP或VAP的病原菌还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
31、MRSA、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耐药性高,而且可能存在MDR菌株,病死率较高013,川。早发性HAP如果具备以下危险因素,则发生MDR病原菌定植与感染的风险增加,应按照迟发性HAP治疗144 J。(3)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见本共识神经外科感染总论神经外科病原菌耐药现状一部分章节内容。(4)感染MDR病原菌的危险因素J:既往90 d内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本次住院时间t5 d;所在社区或病区的细菌耐药率高;居住在养老院或护理院;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抑制治疗L46 J。4HAP的诊断:(1)HAP的临床诊断依据: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发热。肺实变体征
32、和(或)闻及湿性哕音。白细胞10 X109L或4 X 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4 7I。(2)HAP的病原学诊断:可进行痰培养,血或胸液培养,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标本培养H川。必须特别强调: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对HAP处理非常重要。HAP患者除呼吸道标本外常规做血培养2次。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尤需重视半定量培养。在免疫损害宿主应重视特殊病原体(
33、真菌、杰氏肺孢子菌、分支杆菌、病毒)的检查。为减少上呼吸道菌群污染,建议采用侵入性下呼吸道防污染采样技术。在ICU内HAP患者应进行连续性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治疗。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军团菌、真菌、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结核杆菌可以引起HAP的暴发性发病,尤应注意监测J。5神经外科HAP的抗菌治疗:当x线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同时伴有感染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增高、脓性气道分泌物、氧合水平下降等,应该怀疑HAP并立即开始初始经验治疗。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基于可疑的病原菌和当地耐药监测数据脚T4 8|。治疗第23天,根据治疗反应和细菌培养
34、结果调整治疗方案J。延迟或者不恰当的初始经验治疗会增加HAP的病死率与住院时万方数据主堡医堂盘查!Q!生!旦!旦箜墅鲞筮!魍堕塑塑鲤垦!i塑:塑!翌望:!Q!:!:塑:盟!:!问。所有患者均应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送检病原学检查,见图1。(1)经验性治疗:初始经验治疗应根据当地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并结合患者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选择最佳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覆盖常见病原菌,迅速控制感染【to,13,44,46。初始经验治疗的关键是判断患者是否具有MDR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没有MDR危险因素的早发性HAP患者,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35、肠杆菌科细菌,初始经验治疗可以选择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或氨苄西彬舒巴坦,或厄他培南3蚓。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可以考虑氨曲南联合克林霉素。对于迟发性或者有MDR危险因素的HAP,常见病原体还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MRSA、嗜肺军团菌,初始必须接受联合治疗,以保证有效控制感染,避免病情进展。临床可以选择B内酰胺类p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彬他唑巴坦)、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抗假单胞菌的碳青霉烯类,加用一种抗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如怀疑MRSA可加用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替考拉宁346l;如怀疑嗜肺军团菌
36、,联合方案中应该包括新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见表3。初始经验治疗还应当考虑患者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果近期使用过三代头孢菌素,则应避免使用同类药物。如果既往90 d内使用过碳青酶烯类,则用药时应考虑选择能覆盖非发酵菌的药物(如选用p内酰胺类p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或者选择对碳青霉烯怀疑医院获得性肺炎下呼吸道(LRT)标本培养+镜检除非临床可疑度低且LRT标本镜检阴性,否则立即开始经验治疗第2、3天:检查培养结果和评价治疗反应是否在4872 h出现改善气翻而r寻找其他病原I I调整抗生素治I I考虑停止抗菌l l酌情调整抗生体并发症、其I J疗寻找其他病J l药物 J素,对部分患
37、他诊断、其他I l原体、并发症,I l者治疗78 d部位的感染 l其他诊断图1可疑HAP管理策略f“,鹤表3 HAP初始经验治疗的药物推荐类型 可能病原菌 推荐药物早发型且无病原菌MDR危险因素迟发性或有病原菌MDR危险因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肠杆菌科细菌上述病原菌+MDR病原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MRSA嗜肺军团菌头孢曲松或氨苄西林舒巴坦或厄他培南如青霉素过敏,可予氨曲南联合克林霉素B内酰胺类B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头孢毗肟、头孢他啶)或抗假单胞菌的碳青霉烯类+抗假单胞菌氨
38、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如怀疑MRSA可加用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如怀疑嗜肺军团菌,联合方案中应该包括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有效的治疗方案(如选择联合治疗)。HAP的初始抗菌治疗应该采用静脉给药途径,在症状改善后,部分患者可以转为口服给药J。应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以保证达到有效浓度。例如,对于MRSA的HAP,利奈唑胺口服剂型具有等同于静脉剂型的生物利用度,适用于病情改善并且胃肠道能够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1。(2)病原菌目标治疗:开始初始经验治疗4872h后,根据临床治疗反应和病原学培养结果进行临床评估。若初始治疗无反应,而病原学培养发现耐药或经验性
39、治疗没有覆盖的病原体,则应调整抗感染治疗药物;若初始经验性治疗有效,且没有发现MDR病原菌,或分离到的病原菌对初始方案中的抗菌药物敏感,则应采用降阶梯治疗,即改为有针对性、窄谱或相对窄谱的药物治疗。如果病原菌不是非发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初治反应良好,且无并发症,则应将疗程从传统的23周缩短至1周,推荐短期(78 d)的抗菌药物治疗4 8|。MDR病原菌的药物选择: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建议使用联合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具有抗假单孢菌活性的B一内酰胺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抗假单胞菌的碳青霉烯类联合抗假单胞菌活性的氨基糖苷类(
40、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J。不动杆菌属: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日益严重,应当根据当地耐药监测数据选择抗菌药物。对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包括:含舒巴坦的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彬舒巴坦),米诺环素、万方数据328 生堡匡堂盘查!Q!堡!旦!旦笠竺!鲞箜!塑盟型丛盟!i塑:塑!翌!:垫!:!:!:堕!:!替加环素、黏菌素多黏菌素B和碳青霉烯类J。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低于10【49 J。临床推荐碳青霉烯类或p内酰胺类p一内酰胺酶抑制剂。MRSA:MRSA感染应选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替考拉宁,但一
41、些研究发现,在治疗MRSA肺炎尤其是MRSA所致VAP时,利奈唑胺对肺组织和肺上皮细胞衬液的穿透能力更强,穿透率高,是治疗MRSA所致肺炎更好的选择J。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在MRSA所致肺炎中有更好的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b1I;对于MRSA所致肺炎,利奈唑胺有更好的I临床治愈率和细菌清除率“2|。同时,脑血管意外患者,老年人发生率较高,常伴有器官功能不全;并发MRSA所致肺炎,选择治疗药物时面临兼顾保护器官的压力,利奈唑胺具有更好的肾脏安全性L5 2。,是更好的选择。医院感染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SSI和HAP是神经外科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本共识根据近年来国内的情况,对神经外科SSI和H
42、AP的诊疗实践经验和临床研究进行认真讨论,经反复修改后成文。本共识编写组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列):鲍圣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杜斌(北京协和医院MICU)、方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费舟(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冯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外科)、黄峰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江基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康德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雷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李新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刘建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卢亦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马小军(北
43、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毛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邱海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沈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覃铁和(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王爱霞(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王明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王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王任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王运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席修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重症医学科)、徐英春(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游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于凯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袁贤瑞(中南
44、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张建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世光(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周定标(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周建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周良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朱晓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识编写秘书组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列):石广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心重症医学科)、田永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王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徐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赵元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
45、经外科)。志谢本共识的编写得到辉瑞投资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协助参考文献1邓敏,林宁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研究非条件Logistic模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39742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l,81:314-3203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金涌,刘池波,罗永康,等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44-6455韩雪玲,华梅,王娟莉,等神经外科院内感染调查与分析世界感染杂志,2006,6:230-2326Dettenkofer M,Ebner W,Hans FJ
46、,et a1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Acta Neurochir,1999,141:1303一13087程国雄,姚谦明,何启,等神经外科ICU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6814698李梅,胡三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393-3949郑一,徐明,周建新,等神经外科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病与构成分析北京医学,2008,30:267-269,10罗良生,李英斌,张健,等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
47、志,2008,13:600-60311钱树星,龙军,徐宗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1050105212郑少钦,杨应明,陈伟强神经外科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的l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99100113何礼贤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58768914杨维,庄鹏神经外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326-32815何朝辉,孙晓川,支兴刚,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肺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防治对策中国药房,2007,18:128一13016靳桂明,董玉梅,余爱荣,等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荟萃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4915117李光辉,朱德妹,张婴元,等1995-2004年上海地区部分医院脑脊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17:1278128118李光辉,张婴元,胡付品,等2005年至2007年中国CHINET脑脊液的分离菌及其耐药性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62763219Otis GB,Scorzolini L,Franehi C,et a1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 surve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