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800按章分别插入各章的末尾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2 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 3 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4 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高度地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5 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为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6 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上的货币制度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7 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应该怎样理解?结合欧洲货币、
2、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理一理你的思路。8 货币是不是终归要消亡?第二章1 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2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 ,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 ,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3 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之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4 记住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模型。对于它的重要性你有什么认识?5 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我国目前为什么大力推广票据的使用?6 在我国,利用外资包括哪些形式?大量地、长久地利用外国资本是否必然会陷入债务奴隶的境地?7 为什么把股份公司与信用联
3、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于股份公司形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给予极高的评价?8 1997 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其意义何在?了解一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推出的有关消费信用的贷款有哪些类型。大学生助学贷款算不算一种消费信用?第三章21 你是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论断的?2 如果你是国内某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你是否能够在美国高校找到“对口”的专业?3 中文的“金融” 与英文的“finance”有何异同?为什么对一些学术概念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4 金融范畴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现代金融涵盖了哪些领域?5 金融的宏观方面与金融的微观方面有
4、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6 自己做一个金融体系图表和一个金融学科体系图表。第四章1 为什么利息成为收益的最一般的形式?举一个例子,说明收益的资本化。2 从理论上说,利率的水平是怎样决定的?主要有哪些论点?3 了解我国金融机构计息的方式。:在什么场合用单利,什么场合用复利?4 目前在我国的利率体系中,哪些属于市场利率?哪些属于官定利率和行业利率? 5 倘若你在银行有一笔储蓄存款,当储蓄存款利率下调时,你会根据怎样的判断做出反应? 6 利率与收益率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度量收益率?7 什么是市场形成的基准利率?它起什么作用?8 票面利率、收益率、到期收益率的异同何在?9 什么是利率的期限结
5、构?运用期限结构理论解释为什么收益率曲线会有不同的形状?10. 从中国债券网查一查我国国债市场上利率期限结构的计算方法。11. 什么是利率的投资弹性与储蓄弹性?影响利率的投资弹性与储蓄弹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果这两种弹性都比较强,利率将有可能对宏观经济发挥怎样的调节作用?12. 我国实施管制利率的原因是什么?管制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哪些?我国目前正在对利率实行市场化改革,你是否了解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步骤?你对推进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是如何理解的?第五章1 比较外汇与本币的异同。一国居民持有的外汇在本国境内是否具有货币的各种职能?为什么? 2 了解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为什么说,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兑
6、换货币? 3 根据几种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概括一下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当前,决定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 自己设计一些例子,说明一国物价和利率的变动是怎样影响汇率的。5 汇率的波动对一国经济和金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6 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各自的利弊是什么?汇率市场化是否意味着实现完全的浮动汇率? 7 我国对现行汇率制度的标准是怎么表述的?为什么 IMF 把我国的汇率制归入“固定钉住汇率安排”?你是否知道当前国内外环绕中国汇率制度的不同见解,有何评价?第六章31 金融市场是一个包括许多子系统的大系统;子系统之间也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试画一张图表形象地说明这个体系。2 货币市场
7、为短期融资市场,资本市场为长期融资市场,你如何理解这两个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把我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同发达国家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加以比较,有何差别?4 在资本市场上,企业是直接在一级市场上筹集资金,那为什么还必须同时有二级市场的存在和充分发展? 5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怎样的经济背景之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衍生金融工具一经出现,认为它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投机之风盛行的议论就极为强烈。但衍生工具的发展势头并未因之而减弱。你能给予解释吗?6 我国曾经有过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吗?对于改革开放之后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的波折和现状你有什么了解?7 近几十年来,投资基金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
8、投资基金近些年来也有较快的发展,但主要是各种证券投资基金而罕有货币市场基金,为什么?8 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特别是养老基金,发展迅速。它们对于金融市场可能给予的影响应作如何估价?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状况你有何了解?9 什么是风险投资,对于风险投资你能归纳出几个要点吗?10 建立创业板市场,近年来一直是我国金融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人对之寄予很大的期望。但一直举步维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1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会对一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2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疑会加快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对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产生实质性影响?宏观管理当局应当对哪些
9、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第七章1 种种金融工具的交易,几乎都不按票面值进行,为什么?你是否知道钞票有也不按票面计价的情况?2 尤金费马的市场效率假说,其基本思路是什么?运用这一假说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 下面哪种证券具有较高的实际年利率?1)票面金额为 100 000 元,售价为 97 645 元的三个月期限的国库券。2)售价为票面金额,每半年付息一次,息票率为 10%的债券。4 某公司发行 5 年到期的债券,票面面额为 1 000 元,售价为 960 元,年息票率为 7%,半年付息一次。试计算: i. 当期收益率ii. 到期收益率iii. 持有三年后,将该债券以 992 元的价格出售,则
10、该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多少?5 对于金融资产无论是原生工具还是衍生工具的评估,都提到“内在价值”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本质内涵是什么?6 如何理解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的对称原则?试通过对一些金融工具特征的简要分析,来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7 对于金融资产的风险大小和收益高低,人们早就凭借经验进行估计,并懂得对资产进4行“选择”和“组合” 。为什么说只有当对风险的科学度量成为可能,才有资产组合理论和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发展?8 在金融衍生工具中, “期权”最具特色。我国的金融市场,今天尚无期权交易。但期权的概念却屡见报端,如“经理期权”等等。学过本章之后,你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明期权的特征。9
11、也许你过去听到过期权定价模型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于这个定价模型的贡献,人们是怎样估价的?10 有人说,金融市场的均衡就是由无套利均衡体现的。你对这样的论断是怎样领会的?11 风险客观存在,但却可以推导出风险中性定价。对于推导的基本思路,你能理解到怎样的程度?第八章1 “金融中介”所指的范围有大有小,通常使用的口径有几个?2 对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有种种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为什么很不容易?3 试分门别类说明我国当前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并同主要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共同之处有哪些方面;主要差异可归结为几点。4 比较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上金融中介的异同,试分析这两种金融中介在我国的发展
12、状况。5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6 为什么说,金融中介机构多样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有庞大的金融机构体系,为什么还广泛存在着“民间借贷”?7 你是否了解我国在几个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活动状况? 第九章1 一个金融机构是否是存款货币银行,其判断的基本标志是什么?2 存款货币银行经营哪些业务?什么是表外业务,这类业务为什么越来越受到重视?几类业务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制约关系?3 从现代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出现,演进到今天的存款货币银行体系,对于这个一百多年的全过程试予简明的描述。4 存款货币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为什么它在金融
13、机构体系中居于主要的、主导的、主体的地位?5 一些西方国家的金融业,近年来经历了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发展过程,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体制变迁的?对我国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实行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背景及当前的发展变化趋势,你又有怎样的看法? 6 金融创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创新活动形成一种趋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的意义何在,同时带来了哪些问题? 7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有一种说法:网络银行将最终取代传统银行。你怎样认为? 8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你过去听到过什么议论;现在对其严重性怎样估价? 9 你是
14、否了解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产生的背景?它在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不良债权的成因,你考虑化解不良债权的主要途径何在? 510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赞成者认为是保持银行体系稳定的关键性制度,国家必须给予财力支持,反对者认为这一制度是道德风险的根源,不利于银行体系的健康运作与发展。对这样对立的见解,你的判断是什么?11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把握?为实现经营原则的资产负债管理,其理论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12 商业银行应该树立怎样的风险管理观?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十章1 为什么市场经济体制之下,需要有中央银行?学习以下各
15、篇之后对这个问题会有较多的理解,希望把它列在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之中。2 中央银行区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特点是什么?试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说明其特定的职能。3 通过对我国近 20 年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内容与比重变化的分析,试归纳出:(1)职能变迁的原因及特点;(2)与发达市场国家中央银行的异同点。4 既然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为什么还要强调中央银行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 5 对于判断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人们设计了一些度量的标准。你认为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状况如何?6 为什么中央银行组织支付清算系统的职责日益受到重视?一个方便、快捷并保持顺畅运行的支付清算系统对经济生活有何重要
16、意义?7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的角色,其重要意义日益受到重视。为什么?第十一章1. 有关现代金融体系两种格局的分析甚多。对主要观点试加以归纳。2. 两种金融体系格局,是否是对立的?是否是一个好,符合金融发展的规律;一个不那么好,不怎么符合金融发展规律?是否是一个效率高,可以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一个效率不那么高,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较弱?归纳种种优劣比较的论点,你认为对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分析为好?3. 试搜集一些数据,用来分析我国金融体系中市场与机构的对比格局及其发展变化。也可翻翻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文献,看一看当时我国流行的有关金融体系格局的是怎样的观点;到今天有了怎样的变化?4. 影响
17、金融体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制约和影响我国金融体系格局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 你是否同意在不久的将来“银行会消亡”的观点?6. 对于银行存在理由的论证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试理一理有关这方面理论观点的发展脉络。7.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必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吗?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或绝对优势?8. 试从投资者与筹资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通过金融机构与通过金融市场投资、融资的优劣。9. 结合前面章节学过的关于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内容,试剖析现代银行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是如何相互渗透的?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交叉和融合的情况?610. 在第二章就已经提出
18、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这组分析框架。在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日益加强的背景下,运用这组框架是否遇到了困扰?11. 金融功能分析框架对于金融的功能是怎样归纳的?12. 从宏观分析角度,或者说从社会经济运行整体的角度,应该怎样概括金融的功能?这需要结合以下各篇的学习来分析归纳。第十二章1 为什么说,现今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找一找是否有不是信用货币的货币。2 在中央银行体制形成之前,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发行自己的银行券,停止银行券发行后则保有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不论是发钞票还是创造存款货币,银行是否自己就可以任意支用?这方面你曾存在过什么疑问,现在还有什么疑问?3 能否不去翻检教材、笔记,拟出一份说明
19、整个金融体系创造货币的纲要?4 也可设计一个货币创造的游戏,找几位同学,分别扮成参与货币创造的各个角色,看看是否能使你更深刻地领会货币创造的机制。5 如果中央银行不规定法定准备金率,存款货币银行是否就可以无限制地创造货币了? 6 有以下两种可能的行为: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一笔款项;该商业银行的客户用支票存入同等金额的款项。试比较这两种行为对基础货币数量的影响:是相同还是不同?类似的例子还可举出一些。如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一笔款项的同时,在该银行存款的一位客户从其账户上提走了同等金额的现金,那么基础货币量与该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金额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再如,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与其从公
20、众购入同等金额的债券,这两种行为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7 现在,在我国的周边国家,有相当数量的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这是否是说,我国有相应数量的铸币税收入?与之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有以千亿计的美元;中国人分散持有的美元为数也相当可观。这与否是说,我国也实事上向美国交纳铸币税? 8 银行体系为什么能够为经济生活提供它所需要的任意数量的货币;这种可能性的经济根据是什么?要求什么样的政治前提条件?9 现代信用货币创造机制彻底突破了贵金属供给数量的限制并极大地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这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应如何分析。10 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构成的双层次货币创造机制,至少到目前为止,是
21、既能从微观角度又能从宏观角度满足货币需求的机制。试论证之。第十三章1 回顾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脉络,扼要说明各阶段所做出的理论贡献?2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利率对于货币需求的大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试举出西方国家对这一规律的实际运用。3 金融资产交易是如何影响货币需求的?在货币需求理论模型中是否应该把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包括在内?如果认为应该,函数式应如何建立?4 你觉得应如何建立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应如何考虑利率因素?5 为什么应该将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结合起来考察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76 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有哪些是应该考虑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之内的,有哪些是不应该考虑在内
22、的?用以判别的界线在什么地方?7 是否需要构筑一个全球货币需求函数?8 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使货币需求发生变化的文字颇多,有的是严肃的学术探讨,有的则属于一般的联想。你看到过这方面的议论吗?从中形成了怎样的认识?第十四章1 研究货币供给,首先必须弄清楚货币所包括的范围,这是题中之义。然而,现在区分货币与非货币成为一个难题。为什么?2 为什么要把货币供给划分为几个统计层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基本依据是什么?3 可翻阅几个国家中央银行的公报,对于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货币供给口径有何异同点作些分析,并印证层次划分的依据。4 在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供给调控机制中,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哪些工具来调控货币
23、供给数量?哪些工具可以作用于微观行为主体对货币的需求?哪些工具可以作用于基础货币?哪些工具可以作用于乘数?5 能否根据本章所学原理分析一下我国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6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否有所变化?7 你可否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居民行为对我国近年货币供给的现实影响?8 应该怎样看待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有关这一问题的理论判断会对政府的决策和公众的政策建议产生怎样的影响?9 货币需求有用于交易的与用于储存财富的区分,决定了向经济供给的货币有充分流动的和不流动的两级以及中间过渡的种种状态。明确这样的认识,对于分析货币供给的动态特征有何意义?可结合“超额”货币问题进
24、行思考。 第十五章1 试剖析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并力求尽可能全面地列出赤字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多种可能途径。2 是否货币供给的一部分用于弥补赤字,就必然造成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试做理论推导;也可结合 1998 年以来的我国经济状况进行剖析。3 在市场经济中,国债是如何联结财政和金融的?对这个联结环节可能发挥的作用应作怎样的估价?4 财政赤字若不以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而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弥补,就绝不会造成货币供给过多吗? 5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历程,并分析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6 对于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有作财政主导型和信贷主导型区分的。如果采用这样的区分,试比较分析它们
25、的异同,并剖析各自的优劣。7 近年来,国内外时常谈论中国的“或有债务” 。你认为,中国的或有债务应该如何实事求是地统计?8 如何估价或有债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9 从保证货币稳定和经济稳定出发,无论是对赤字还是对国家的未清偿债务,在国际上都有一些警戒线。应如何评价这些警戒线的权威性和适用性?运用这些数量界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8第十六章1 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同等的货币供给可能有偏大或偏小的市场总需求;同等的市场总供给又可能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你能否就我国近年这方面的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2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对于货币供求是否均衡是如何判断的;对于市场供求是否均衡是如
26、何判断的?货币供求均衡是否就意味着市场供求均衡?3 在现实生活中,货币供求是否均衡如何判断;市场供求是否均衡如何判断?是否根据物价与利率就可以判断均衡存在与否?试举几个我国经济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4 无论中外,均衡不论是货币均衡还是市场均衡总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可能时时保持均衡的态势?如果不能,那么人们实际追求的目标是什么?5 如何看待货币的能动作用?增加货币供给有扩张效应,效应的界限何在(可结合货币需求一章有关可使资源结合的货币需求思考)?缩减货币供给有紧缩效应,但紧缩货币供给并不一定能够使市场实现平衡,为什么?6 如果肯定货币扩张的产出效应,对相关政策
27、的制定及实施有何意义?在一些西方国家,通常具体估算产出潜力,并作为增加货币供给的根据。他们根据的是否就是这个道理?7 从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之后,我国自己提出了一个“三平”理论。试以现在习用的理论概念,对“三平”追求的目标和三种平衡的具体要求和意义加以诠释。第十七章1. 什么是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 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项目和统计的错误与遗漏,它们相互之间在数量上怎样构成一个平衡表的关系?2. 在复式薄记下,以下的国际交易应如何计入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一位中国居民从美国居民那里进口了价值 50 000 美元的商品,并约定三个月后付款;2)三个月后,中国居民用他在纽约的银行存款
28、付款;3)美国居民用这笔资金购买了中国的 B 股股票;4)美国居民购买的中国 B 股股票获得了 600 美元的红利。如果这些交易发生在同一年,它们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额影响是什么?3. 什么是国际收支的失衡?失衡是否一定是坏事?国际收支中有许多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是顺差还是逆差的问题,是否顺差就是好,逆差就是不好?4. 美国经常存在大量贸易逆差并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其他国家如果处于类似的状况,人们通常作消极、悲观的估价;而对于美国,人们的判断却是它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好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出入?5. 外汇储备少了,缺乏调节国际收支的力量;外汇储备多了,则意味着自己的财富被别人占用。你认为
29、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均衡点并有可能持续地保持之?6. 不少人认为中国一方面放着大量的外汇储备不用,而同时却通过借外债和吸引外资的方式发展国内经济,极不经济、极不明智。从上世纪中期以来,这样的状况的存在已接近十年,为什么就改变不了?97. 国际资本流动,无论对任何国家的经济,影响都是多渠道、多方面的。试就所学知识,重新论证我国利用外资的方针以及对利用外资的管理。8. 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引进外国资本,都有一个人民币资金与外汇资金配套问题。而就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来说,无论是人民币资金还是外汇资金,都需要从金融领域筹资。这必然涉及汇率与利率。能不能设计一个例子说明这样的复杂过程?9. 分析比较不同汇率制
30、度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该国货币供给可能给予的影响。结合我国国际收支和汇率制度的实际,试分析 1994 年以来,对外因素对于维护人民币的稳定所造成的强大压力以及我们的对策。10, 试归纳:影响总供求的对外经济联系因素都有哪些。第十八章1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如何界定这两个概念,分歧甚多,但也没有妨碍它们的广泛使用。你在这方面有什么见解?2 西方和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成因有种种理论概括。从理论规范的要求出发,你认为归纳为几条较为适当?3 试设定一些基本前提条件,分别对通货膨胀的种种效应进行数量分析。无论这样的尝试是否成功,都有助于加深认识。4 第二次世界
31、大战以后,反通货膨胀一直是世界各国的重要施政目标,有时甚至是首要施政目标。造成这样局面的经济背景是什么?5 在世界各国反通货膨胀的实践中,是否可能实现或实际提出零通货膨胀率的目标?6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有否可能出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国在新经济的标榜之下,的确有高经济成长与近乎无通货膨胀的结合,并从而有无论作任何有利于经济成长的事都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论断。你对这一论题有何思考?7 上个世纪末,长期处于通货膨胀压力下的中国,突然陷入通货紧缩。虽然不断有大量的分析,但其成因依然是有待研究的课题。学习本课程后,你有什么见解?8 已有的理论,大多认定通货紧缩对经济成长极为不利
32、。但 19982002 年的中国实际却是通货紧缩与高经济成长相结合。是怎样的经济条件造成了这种结合?9 据你分析,国际上议论颇多的世界性通货紧缩局面有没有可能出现?第十九章1 世界各国货币政策或采用“单目标” ,或采用“多目标” ,考虑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近几年的实践,你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作怎样的表述?2 什么是“通货膨胀目标制”?近年来有些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由是什么?3 关于是否必须把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纳入货币政策目标考虑的范围之内,是近些年的热点问题,存在着肯定与否定的两级见解。货币当局一般持否定意见,但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又好像并未全然无视资本市场的状况。你对这一问题是怎
33、样分析的?4 试列表说明可能运用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它们各自作用的特点。当前我国货币当局对政策工具是怎样运用的?5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哪些?试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传导的?效果如何?6 资本市场的价格能否成为货币政策传到机制的构成部分?问题的另一种提法:资本市10场的价格在怎样的意义上可以视为货币政策传到机制的构成部分?7 货币政策可能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为什么它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所显示的作用强,而在治理通货紧缩方面所显示的作用极为有限?试联系我国近年货币政策的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8 为什么在宏观调控中,必须配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34、作些分析。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对比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其背景如何?总体效果又如何?从中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启示?10. 从 1997 年以来,关于我国人民币是应该升值还是贬值的争论持续不断。你持何种看法?11. 在货币领域,对内的政策目标与对外的政策目标是否存在冲突,是否能够使之统一?12. 在货币政策存在国际传导的背景下发展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试对不同的论点进行剖析,并对推进国际政策协调的前景作些估计。第二十章1. 试运用 IS-LM 模型分析前面几章有关宏观均衡的两三个问题。2. 如果应用 IS-LM 模型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论证宏观经济政策,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35、问题?第二十一章1. 不同的金融监管理论在论证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时,既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又有交叉之处。试分析比较。2. 结合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想一想我国应当如何解决降低监管成本和避免监管失灵的问题。3.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与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存在怎样的联系?4. 监管当局的监管、行业自律和金融业的内部管理,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怎样理解?你是否了解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取向? 5. 与巴塞尔协议相比,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哪些重大的变化?试分析这些变化将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何种影响?6. 从巴塞尔协议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说明在国际金
36、融监管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所产生的背景是什么?第二十二章1 就金融国际化论证对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必要性。2 弄清金融监管溢出效应、监管竞争和监管套利这些概念的内容,把握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复杂性,理解金融监管国际协调面临的困难。3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虽然面对种种困难和阻力,但总的说来是不断发展的趋势,这意味着存在合作的共同基础。试加以分析。4 你是否知道我国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情况?5 对于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国际组织、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层次这些距离日常生活较远11的事务,可以从哪些途径获取相关信息?第二十三章1 什么是“金融发展”?怎样观察和度量金融发展的水平?2 自己动手搜集、整理一些有
37、关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数据。并试对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作总体估价。3 在集中计划体制下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极大差别,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的发展对于推进经济发展所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作怎样的估价?4 在集中计划体制下,有金融压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有不少国家存在金融压抑;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压抑问题较为普遍,但在发达国家,也并非完全不存在。这无不涉及国家对金融事业的干预。对于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如何认识才较为全面?5 金融自由化浪潮不仅席卷发展中国家及转型国家,并且也扩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其背景及必然性应如何理解?6 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对经济增长起什么
38、作用?7 应如何领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联系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在中国今后的金融改革中应如何处理好利率改革、汇率改革、资本市场开放以及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和监管等问题?第二十四章1. 金融脆弱性、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有什么联系?2. 关于金融机构的脆弱性有种种假说,试结合前面有关章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3. 关于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也有种种分析、论证,也应结合前面有关章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4. 金融自由化的方方面面都有加重、强化金融脆弱性的作用。但是人们并没有据以否定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方向。对于这样的矛盾,你认为应该根据怎样的准则决策?我国的金融改革,在这方面
39、应该注意什么问题?,5. 以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为什么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较小?中国应该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6.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具有极强的国际传播效应。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第二十五章1.研究经济的货币方面、金融方面,必须时时紧密联系经济的实际方面;或者说,对于经济的货币方面、金融方面,是作为经济整体中与实际方面不可分割的部分进行研究的。学习这门课程后,你对这样的思路有怎样的领会?2. 两分法的分析框架在理论研究中被广泛地运用,但要具体运用却不太容易。比如,什么是“名义”
40、,什么是“实际” ,你能时时事事都可分清吗?再如,什么是“货币方面” ,什么是“金融方面” ,你能清清楚楚地予以界定吗?不妨试试看。3. 这是一个涉及“名义与实际” 、 “货币与实际”的问题:为什么微观主体的资产总和并非12宏观经济体的总资产?4. 我们今天所讲的虚拟资本是承接马克思所论证的理论概念。但我们今天所讲的虚拟资本,其范围只是马克思所讲的虚拟资本的一部分;而我们所承接的这一部分,较之马克思的时代则有极大的发展。你能把这些差别说清楚吗?5. 今天所讲的虚拟资本有怎样的特征? 可自己尝试归纳。6. 考察近几十年来各国虚拟经济和实际经济之间发展的态势,谈谈自己对虚拟经济的未来发展有什么看法。7. 区分货币是中性的还是非中性的,基本的根据是什么?8. 结合费雪方程式,分析货币中性论的前提、结论及缺陷。9. 货币的短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是怎么论证出来的? 可试用 IS-LM 模型进行论证。 10. 中性货币政策与非中性货币政策是不是完全对立的? 中央银行在具体决策时,能不能兼顾货币中性和非中性两个方面,以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