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80453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六 单 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和笔算的基础。“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教学不进位的乘法,让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重 点 难 点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是笔算竖式的模型結构,二是连续进位计算的正确率。 单元课时安排口算乘法 3 课时

3、笔算乘法 11 课时整理和复习 1 课时测试卷 2 课时2课 题 口算乘法 主备人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经历乘法估算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

4、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课时安排 3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3教学准备 主题图、口算卡片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目标导学1.出示口算卡片。2出示书上56页主题图,请同学观察,组织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1.学生口答2.学生根据画面

5、提出问题。自主学习1师出示例1 第(1)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小题题目。组织学生列出算式。2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看哪组算法多? 1.学生观察主题图,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2.学生独立解决第一题,组内合作交流思考第2题,汇报交流结果小组内讨论。合作探究1.反馈练习:310= 104= 710= 106= 510=那你会算320吗?你是怎么想的?想好后再小组内交流。2.例1 第(2)题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3.你觉得哪个方法快又好?你会用又快又好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1002= 3200= 30003= 40004=1.指名口答,其他同学判断。2.独立

6、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3.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想法。4.独立口算。44.观察三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小结: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计算时都可以用口算。计算时,一般把整十,整百,整千数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和几个千,然后用一位数乘。5.学生说出特点。6.学生齐读两遍。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观察这些题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出方法。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13题。板书设计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坐碰碰车每人20元, 3人要多少钱? 203= 60(元)坐激流勇进每人10元,3人要多少钱? 103=30(元) 教学反思5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两、三位数乘

7、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二、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乘法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采用正确的估算方法。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口算练习。2.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 、36、671.指名学生口答。2说出近似数。探索新知1教学例2(1)预习检测:从主题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根据信息你能

8、提出什么问题?(3)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设疑:如果这时只带40元钱去,够吗?提示:123不会计算怎么办呢?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十数乘一位数1学生说出数学信息。2学生提出问题。3学生小组6探索新知的乘法口算来估算呢12330(元)判断:因为3040,所以40元买门票够。2预习检测:P57 “做一做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要注意哪些问题?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把四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千数,而另一个因数一位数不变;还应记住用“”。讨论猜够不够,思考怎么样知道猜的对不对。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5.说出估算过程和得数。6.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巩固练习1估计下列

9、几道题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6 495 2184 5812 266 793 2完成72第4题。3解决问题。10元 7元6元 18元(1)10个鸡腿要多少钱?(2)买5个蛋糕,100元够不够?(3)买8个汉堡大约要多少钱?1说出估算过程和得数。2学生独立完成。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生说一说估算方法。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小结。7教学反思第 三 课 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口算、估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二、过程与方法能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书写认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口算、估

10、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及口算两步混合的题目。教学难点 明白口算方法和估算思路,培养估算意识和习惯。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基本练习1揭示课题。2计算、口答104= 106= 3004= 5006= 20007= 30005= 4684 783 936 9068学生以竞赛方式比一比。变式练习1练习十二6题。(1)找出信息和问题(2)怎样列式?为什么?教师总结:总价=单价数量,注意单位是“元”。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2)怎样列式,为什么?1.学生找出信息问题。2.列式解决并说出理由。3.独立解决,集体订正。4.小组交流,全8讨论

11、评析 3.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要注意哪些问题?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把四位数看成接近的整千数,而另一个因数不变;还别忘了用“”。班汇报。拓展练习1出示超市图:篮球59元、足球38元、羽毛球27元、书包42元这么多商品你想买什么,?你会提乘法的问题吗?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 )=90 ( )0( )=80( )00( )=600 ( )000( )=120001.学生提问,全班逐题解决。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课堂小结你对乘法口算和估算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它在生活中的作用大吗?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布置作业 课本59页第7、9题。9教学反思课

12、 题 笔算乘法 主备人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迁移和类推等方法。2分析、体会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课时安排 11课时10第 一 课 时教学

13、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过程的探究,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能说出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复习导入1直接说出得数。2指名回答问题。(1)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2个十是多少?(2)8个百

14、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3回答问题。(1)40是几个十?(2)800是几个百?(3)1200是几个百?4看题列出算式:有三盒彩笔,每盒10枝,三盒共多少枝?1学生口算。2.学生回答3.学生回答。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算法11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学习例1。(1)如果刚才的三盒彩笔每盒是12枝,怎么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怎样列式?为什么?板书:123(2)预习检测:怎么样计算呢?方法一:121212=36(枝)方法二:103=30 23=6 306=36 (枝)方法三:竖式计算:(3)预习检测:用竖式算时怎样写竖式?(4)预习检测:在乘时,先乘哪一位?积应怎样写?先从个位算起,

15、先用3乘个位上的2,得6,写在个位上(写32=6 )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0,在竖式中怎样写?再用30+6=36。(5)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没有就出示简便算法)(6)我们看这个同学做的对不对?(简便写法)(7)那好,我有问题要问大家,这个6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6个一)这里的3表示什么?(3个十)怎么来的?为什么在十位上写3,不写30?(8)对比体会哪一种方法简便些?你喜欢那种?说出你喜欢的那种的计算过程。2课本60页“做一做”1题。教师巡1.学生思考后列式,说出列式理由。2小组交流、汇报。3说出竖式写法。4.说出笔算方法。5.口答问题。6对比两种竖式,说出哪种简便,抽生口述笔算过程

16、,同桌互说。7抽生12视指导。 3. 谁来说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时要注意什么?板演,集体订正,说出笔算过程。达标训练1完成P63第 1题、3题。找出信息和问题,怎样解决?2完成P63第 4题。先算什么?怎样算才不会出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收获。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63页第2题,要求用竖式计算。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二、过程与方法用迁移的方法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能用估算的方法验证结果大致准确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认

17、真仔细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笔算的准确性。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13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激趣导入1激趣比一比:看看谁“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算式”写的多?2学生汇报,师把学生写的乘法算式中能进位的板书,如:137= 436=1学生比赛写。2学生汇报。合作探究1.教学例2。(1)观察P61页图,谁来说说这幅图告诉我们信息是什么?要求什么?。(2)求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163或316,也可以161616(3)前面学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估算: 18360, 看看笔算的结果是不是在这个

18、范围内呢?(4) 笔算(写竖式计算) 强调:进位“2”要写在十位上,要用更小的数学来写。(5)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算式中因数的个位要对齐。积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乘得的积要加上进上来的数。1观察图,说出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3.学生讨论、交流。4.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并说出计算过程。5.小组讨论、全班交流。7.学生记14合作探究(6)哪些数位容易错?有什么好办法算得更准确?(7)比较笔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8)指导看书:比较下面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住要点。巩固深化1.课本61页的“做一做”。2.完成课本63页第5题。3.谁

19、来说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怎么做算的? 1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课时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谈感受。布置作业 课本64页第6、7题。教学反思第 三课 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二、过程与方法用迁移的方法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能用估算的方法验证结果大致准确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15教学难点 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出示口算卡片2笔

20、算:163 1234 11471学生口算得数。2学生笔算,抽生板演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2教学例3(1)出示P62 图,观察图画,说出信息和问题。(2)怎样列式?为什么?(3)估算结果。(4)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该怎么办?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进行板演。先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再请计算错误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3尝试探索列式算一算:1376=4哪一步最容易出错?1学生观察彩图,用语言正确表达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学生用竖式试算。3说出计算过程。4说出注意点。5独立计算,集体评议。巩固练习 1完成P62页的 “做一做 ”。2完成P64页 2题。1汇报时

21、说出计算过程。2生独立计算。16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谈收获。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10、11题板书设计笔算乘法(连续两次进位)操场上有9箱饮料,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249=216(瓶) 估算: 249240,2 4 10 2 3 9 笔算结果不会大于240.2 1 6答:一共有216瓶。教学反思第 四 课 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三次进位)的乘法。二、过程与方法用迁移的方法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三次进位)的乘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17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连

22、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复习旧知1.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2.笔算。1248 = 1453= 引导讨论:计算这样的题就注意什么?1.指名口算。2.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练习设计1听算:(只写得数)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4课本P64第7.8题。5第9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

23、全做对的给予表扬。)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1生记住要点。2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两位板演。巩固提高1.3454 896 7983 6952.课外完成课本P65第11.12.13.14.15题。1说出算式、得数和计算过程。2抽生板演,说出计算过程。18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谈收获。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11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五课 时19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二、过程与方法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0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教学难点 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

24、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复习旧知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1.指名口答。2.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探究新知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0+0+0+0=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7二0教师:“07”表示什么呢1生观察图。2说出信息和问题。3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两位板演20?(7个0相加)教师:“07”表示7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3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3表示3个0相

25、加,结果得0) 2.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巩固提高 1.P66的“做一做”。2.练习十四第5题1说出算式、得数和计算过程。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谈收获。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1题。板书设计21教学反思第六课 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三、情感、

26、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0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教学难点 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复习旧知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2口算: 04= 05=指名口答。1教学例题5教师先出示例题,让列出算式:6048,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1生观察图。22探究新知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教师:6048,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以前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

27、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2说出信息和问题。3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巩固提高1.做一做2.练习十四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1说出算式、得数和计算过程。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谈收获。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2、3题。板书设计6048=4832(个)604 84832答:运动场共有4832个座位。23教学反思第七课 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三

28、、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教学重点 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的算理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基本练习 1.口算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学生写得数,订正。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24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变式练习1教学例6教师出示例题,问:这道题求“一共需要多少钱?”

29、怎样列式?怎样用笔算?学生试做后,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教师接着出示280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2做例6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1.弄清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思维训练1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2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十四中的第8题 4做练习十四中的第9、10题学生做练习,教师指导。课堂小结 你认为笔算一位数乘法要注意哪几点? 生自由说说。25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

30、四第9、10题。板书设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280 3 840 教学反思第 八 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练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推论、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26教学难点 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基本练习1、口算302= 41

31、2= 4003= 1033= 3012=47+2= 50+6= 234= 09= 70+7=2、对比练习笔算3056 3506讨论上面两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一定有0吗?因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一定有0吗?第2题还可以写成什么样的竖式来计算?1生观察,练习。2生试着回答。变式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406 3605 29003 15004观察讨论 和,因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为什么不相同?积末尾多出的一个“0”是怎么来的?(2)找规律写得数 452=90 2052=4502= 20502=45002= 205002=从上面的练习中,你

32、发现了什么?1学生计算2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和得数。3.找规律。27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完成课本68页第5题2.做练习十四的11题。(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计算的。)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判断,然后集体订正。知识拓展1.配套练习册2.拓展练习电影院有甲等座位208个,每座票价8元,乙等座位600个,每座票价5元。一场电影最多可以卖多少钱的票?独立完成指名说想法。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提出问题,解决疑惑。作业布置 自行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九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

3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28二、过程与方法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2.出示教科书第70

34、页例7主题图: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1学生练习2请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1.学生思考后猜测。29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35、2.学生根据启发估算。达标训练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6 495 2184 581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2、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独立完成,说出解决思路。布置作业 自行设计30教学反思第 十 课 时 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并能梳理清楚问题的条理。二、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计算能力、估算能力。教学重点 梳理清楚问题的条理。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提出问题一、提出问题。妈妈买了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找出信息和问题。问题梳理1.问题梳理18元?(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2.分析与解答1.先算一个碗多少钱?183=6(元)2.再算买8个碗用多少钱?68=48(元)3.列综合算式1838=48(元)1学生分析问题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