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职业卫生与健康培训内容.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75973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与健康培训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职业卫生与健康培训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职业卫生与健康培训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职业卫生与健康培训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职业卫生与健康培训内容什么是职业危害?不良劳动条件存在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一、科研生产过程中接触式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振动;射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y 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肤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二、科研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不健全等。2.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

2、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加班加点等。4.个别器官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三、科研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 科研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的工段安排在一起等。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照明、防尘防毒、防噪声和防振动设备,或效果不好。3.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装备不全。在实际的科研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职业危害因素所造成的职业性损伤还包括工伤,工伤可由轻微到严重,甚至导致伤残或死亡,所以

3、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预防。发生工伤的原因很多,职工缺乏安全生产知识、不注意防护、存在麻痹侥幸的心理,或饮酒、药物、疲劳和精神心理等因素都有影响。工伤与职业病预防不能截然分开,二者常有内在的联系。什么是生产性毒物?在工业生产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出现,同一种化学物质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呈现的形式也不同。毒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原料,如生产颜料、蓄电池使用的氧化铅、生产合成纤维、染料使用的苯; 二、中间产品,如用苯和硝酸生产苯胺时产生的硝基苯;三、成品,如农药厂生产的各种农药; 四、辅助材料,如橡胶、印刷行业用作溶剂的苯和汽油;五

4、、副产品及废弃物,如炼焦时产生的煤焦油、沥青,冶炼金属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六、夹杂物,如硫酸中混杂的砷等。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常以气体、蒸汽、粉尘、烟和雾的形态存在并污染空气环境。如氯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在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是以气体形态污染空气的。一些沸点低的物质是以蒸气形态污染空气的,如实验中的苯、乙醚、汽油、醋酸乙酯等。在喷洒农药时的药雾、喷漆时的漆雾、电镀时的铬酸雾、酸洗时的硫酸雾等,是以雾的形态污染空气的。冶炼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焊接时的铅烟是以烟的形态污染空气的。弄清楚生产性毒物以什么形态存在,对了解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采集空气样品,测定毒物浓度都有重

5、要意义。职业中毒有哪些表现?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过量接触毒物可引起慢性中毒;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的毒物可引起亚急性中毒。由于毒物作用特点不同,有些毒物在生产条件下只引起慢性中毒,如铅、锰中毒;而有些毒物常可引起急性中毒,如甲烷、一氧化碳、氯气等。由于毒物的毒作用特点不同,表现上差异较大,且毒物种类繁多,不能一一列举,这里只作概括性介绍。一、神经系统。慢性中毒早期常见神经衰弱综合症和精神症状,一般为功能性改变,脱离接触后可逐渐恢复。铅、锰中毒可损伤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引起周围神经炎。震颤常见于锰中毒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

6、。重症中毒时可发生脑水肿。二、呼吸系统。一次吸入某些气体可引起窒息,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出现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吸入大量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变,如化学性肺水肿和肺炎。三、血液系统。许多毒物对血液系统能够造成损害,根据不同的毒性作用,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高铁血红蛋白以及白血病等。铅可引起低血色素贫血,苯及三硝基甲苯等毒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四、消化系统。毒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多种多样,汞盐、砷等毒物大量经口进入时,可出

7、现腹痛、恶心、呕吐与出血性肠胃炎。铅及铊中毒时,可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的腹绞痛,并有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长期吸入酸雾,牙釉质破坏、脱落,称为酸蚀症。吸入大量氟气,牙齿上出现棕色斑点,牙质脆弱,称为氟斑牙。许多损害肝脏的毒物,如四氯化碳、溴苯、三硝基甲苯等,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五、泌尿系统。汞、铀、砷化氢、乙二醇等可引起中毒性肾病。如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和肾小管综合症等。六、其他。生产性毒物还可引起皮肤、眼睛、骨骼病变。许多化学物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毛囊炎。接触铬、铍的工人皮肤易发生溃疡,如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砷等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甚至诱发皮肤癌。酸、碱等腐蚀性化学物质可能引起

8、刺激性眼炎,严重者可能引起化学性灼伤。溴甲烷、有机汞、甲醇等中毒,可发生视神经萎缩,以至失明。有些工业毒物还可诱发白内障。 职业病类别名称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十大类,共 115 种.且必须由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单位才能诊断,其它医疗单位的诊断是无效的.深圳市有资格诊断法定职业病的机构是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致分以下几类:(一)尘肺:长时间在灰尘车间工作的人员;例如 矽肺、煤工尘肺、陶工尘肺等。(二)放射性疾病;例如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等。(三)职业中毒;主要是接触有毒化学品人员;例如 铅、汞、铀、苯等。(四)物理因素所致:例如 中暑、高原病等。(五)生物因素所致:例如 炭疽、森林脑炎等。(

9、六)职业性皮肤病:例如 电光性皮炎、痤疮、化学性灼伤等。(七)职业性眼病:例如 化学性眼部灼伤、职业性白内障等。(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例如 噪声聋、铬鼻病等。(九)职业性肿瘤:例如 苯所致白血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等。(十)其他职业病:例如 职业性哮喘、棉尘病等。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预防职业病所必须佩戴的一些劳动防护用品,在预防职业危害的综合措施中,属于一级预防。当劳动条件尚不能从设备上改善时,是主要的防护措施。劳动防护用品又称为劳动保护用品或个体防护用品。一、劳保用品的种类:企业生产中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劳保用品)主要有: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

10、套、防护面具、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耳塞、安全带、安全帽等。二、劳保用品使用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相关防护用品;2.学会使用相关防护用品;3.坚持使用相关防护用品.三、劳保用品的主要作用:(1)隔离和屏蔽作用;(2)过滤吸附作用。在选择劳动防护用品时,不仅要注意防护效果,还应考虑是否符合生理要求,便于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和检查维修,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护效果。四、劳保用品的分类:1.头部防护用品。是为防御头部不受外来物体打击和其它因素危害而配置的个人防护装备。根据防护功能主要分为一般防护帽、防尘帽、安全帽、防静电帽等。2.眼、面部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可预防烟雾、尘粒、金属火花和飞

11、屑、热、化学飞溅等伤害眼睛和面部。根据功能大致可分为防尘、防冲击、防高温、防化学飞溅等类型。3.呼吸器官防护用品。是为防御有害气体、粉尘、烟、雾经呼吸道吸入,或直接向使用者供氧或清静空气,保证尘、毒污染或缺氧环境中的作业人员正常呼吸的用具。根据功能主要分为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面罩) 。4.听觉器官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是能够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渡刺激,减少听力损失,预防由噪声对人身引起的不良影响的个体防护用品。主要分为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头盔。5.防坠落用品。防坠落用品是防止人体从高处坠落,通过绳带将高处作业者的身体系结于固定物体上,或在作业场所的边沿下方张网,以防不

12、慎坠落,主要有安全带和安全网。6.防放射性用品。防放射性用品是用来防护人体免遭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各种防护用品主要是根据屏蔽原理设计制成的,应根据不同的射线、功能和吸收剂量等采取不同的防护方法。劳保用品莫只带不”戴”为了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各部门根据工种的不同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公司规章制度都把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列入其中,作为保护职工安全的必要措施。在涂装、印刷作业现场,职工必须穿工作服、戴防毒口罩、防酸碱手套。但在生产现场发现,许多职工劳保用品只带不“戴” ,给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安全隐患。现场作业人多、条件复杂,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按规定穿戴劳动保

13、护用品,预防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如果遵守安全规章,约束自己在安全生产中的作业行为,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就能防止意外伤害,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劳保用品只带不“戴” ,折射出个别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对个人安全的不负责任,对安全规章的漠视。带是为了应付管理人员的检查,怕查处自己违纪,带在身边应急戴上一会儿,等领导一走再放在身旁当摆设。不戴是经验主义和侥幸思想在作祟,嫌穿戴劳保用品碍事,干起活来不利落,放弃劳动保护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是对自己安全负责的具体表现。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改掉劳保用品只带不“戴”的不良习惯吧。化学品知识我公司较常用的化学物品主要有酒精、白电油、胶水

14、及各类油墨. 这些物品具有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 腐蚀性较强等特点. 因此, 我们在存仓, 搬运, 装卸使用的过程中, 都要了解这些物品的危险因素.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危险品物料的危害, 减少事故的发生. 所有在危险品仓, 车间使用工作的人员, 都必须全面掌握危险品安全管理知识. 而危险品的特性, 存仓, 搬运的防护措施以及仓库初起火灾的扑救, 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一. 常用危险品的特性:在公司常用的危险品中, 使用较多的有酒精、白电油等. 这些危险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 现以酒精为例作以下讲解:1.有毒: 酒精是一种无色液体, 主要化学成份以“苯”为主, 接触人体皮肤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 即轻

15、度中毒反映. 若吸入过量挥发出来的气体, 会出现头晕, 恶心, 呕吐等现象, 严重者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所以, 在使用此类溶液时应佩戴防护口罩, 同时保持车间排气系统的畅通.2.易燃: 这类溶液的燃点较低, 只要接触到一点火星或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引起燃烧, 如数量较多就会发生爆炸. 所以在使用时要远离火源. 3.易挥发: 这类溶液的发性较强, 只要打开溶器的封盖, 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当空气中的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就会发生闪燃和爆炸. 因此, 在使用完后, 应立刻盖紧封盖, 减少气体的挥发.4.注意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 若不慎溅到衣服或皮肤上, 应马上用水冲洗干净, 并更换衣服

16、, 若溅到眼内, 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至少 15 分钟. 二. 危险品的存放危险品的存仓, 必须根据危险品的不同性质进行分开存仓, 严格执行分类隔离的存仓要求. 特别是个别性质特殊的危险品, 一定要根据仓库的具体条件和保管要求, 采取科学的保管.、保养方法存仓. 1.危险品仓的防护管理存放危险品的仓库, 存放场所, 危险区域或显眼处, 要有危险标志. 仓库内要有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仓库要有专人管理, 所有进出仓库的人员必须是接受过培训的. 仓库内及周围场所, 必须配备足量适用的消防器材及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2.危险品仓的存仓管理:危险品的存仓方式主要分为隔离贮存, 隔开贮存和分开贮存三种

17、.隔离贮存: 是指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 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 对化学性质相换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物料, 保持信道一定空间和距离的贮存方式.隔开贮存: 是指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区域内, 用隔板或前墙将相互禁忌的物料分离的贮存方式.分离贮存: 是指在不同的仓库功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分开贮存的方式. 综上所述, 要根据危险品的性能进行分区, 分类, 分仓贮存. 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各类危险品, 不得混合存放. 存仓时要注意物料堆放不得过高, 过密. 堆垛之间以及堆垛与墙壁之间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距离, 以利人员通过和良好通风.危险品入仓后, 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做到日常巡查,

18、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 必须保持包装完好, 封口密闭. 对易燃, 易爆物品要避免暴晒在日光下, 须隔绝火种与热源. 3.危险品仓的防火管理危险品仓内要严格控制火源. 仓库内一般不允许动火, 确需动火时, 必须先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严禁物料混放, 遵守物品共同储存的规则, 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 不能存放过久, 不能超量存放. 在危险仓库周围, 不能有任何可能引起火灾或不安全的违章建筑. 在夏季高温, 雷雨或霉雨季节, 更要严格检查. 发现漏雨进水, 包装破损, 积热升温都要及时处理, 同时要进行消防器材, 建筑设施的检查.三. 危险品的装卸和搬运进入危险品仓装卸, 搬运的员工, 要佩戴好个人的防护用品方可进入, 不能穿铁牚的鞋, 以防止撞击火花引起意外. 装卸, 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 防止碰撞, 拖拉和倾倒. 防止震动, 摩擦, 撞击或重压. 在进出货物后, 要及时清理散落在地面的物品.员工在使用危险品前, 必须仔细阅读危险品安全技朮说明书, 尤其是有关安全注意事项的内容. 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使用危险品的安全操作规程, 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不能直接接触危险品. 工作时要集中精神, 严禁在危险品工作场所进食和饮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