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九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检测试题(班级 学号 姓名 )命题人:郭宏 审核人:王芳 一、基本积累与运用(25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6 分)我们欣赏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美景;跟随吴均 lng l 了富春江到桐庐一带的“奇山异水” ;和范仲淹一起神游了气势 png b 的洞庭湖和江南名楼岳阳楼;同欧阳修一起 to zu 在秀美的琅琊山风景中,欢声笑语不断。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 分)2.选取本单元课文中所写之景,写出下联。 (2 分)上联:琅琊山蔚然深秀下联: 3.学校开展“走近古代文豪”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7 分)活动一
2、:【缅怀圣贤】活动当天有“缅怀圣贤”的环节,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写一则宣传标语。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 分)活动二:【知文论事】在安徽黟县西递村有一副古联:“陶公容膝乐天命,刘子作铭惟德馨。 ”请写出此联中涉及的两个人物及其代表作。 (2 分)活动三:【感受情怀】本单元的六篇名作,无不包含了作者异样的情怀。请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名句,简谈你对某一文学大家伟大情怀的感悟与理解。 (3 分)4用课文原句填空。 (13 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日出而林霏开, 。 (欧阳修醉翁亭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
3、翁亭记中“ ”异曲同工。与朱元思书中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意思相近的是“ , 。 ”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是“ , 。 ”晏殊浣溪沙中“ , 。 ”将自然现象和2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岳阳楼记一文表达了范仲淹“ , 。 ”的政治抱负。二、阅读理解(60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6 分)东阳道中【元】黄镇成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似早梅花。【注】碓(du):水碓,利用水利捣米的器具。5 “山桥枕浅沙”的“枕”用得好,请作简
4、要赏析。 (3 分)6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4 分)岳阳纪行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 ,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雪,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 ”因大笑。明日,风始定。【注释】石首:今湖北省石首市,靠长江。 濡迟:迟缓。 尼:阻:滞留 柳秀才:指唐代传奇
5、柳毅传中为受夫家虐待的洞庭龙王三公主传书到洞庭龙宫,后龙君招他为婿的书生柳毅。同袍:穿同样衣服的人,意指季弟与柳毅同为秀才。7.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一处) 。 (2 分)近 岸 水 皆 揉 为 白 沫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日朝出于斯( ) (2)薄暮风极大( )3(3)岂柳秀才报复耶( ) (4)风始定(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 分)(1)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2)同袍相调,常事耳。10.作者认为“最奇者”是墨山。请你说说墨山“奇”在哪些地方。 (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20 分)苏轼私识范仲淹
6、庆历三年,轼始总角 ,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 ,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予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或许,始识公子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
7、遂与其季德儒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 之愿也哉!【注释】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乡先生:乡里私塾的先生。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殁:死。畴昔:往昔。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2 分)以 鲁 人 石 守 道 作 庆 历 圣 德 诗 示 乡 先 生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4 分)(1)轼从旁窃观( )(2)既葬
8、( )(3)盖十有五年( )(4)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14.本文表达了苏轼对范仲淹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415.从本文看,范仲淹对苏轼影响深远。请结合岳阳楼记 ,简析范仲淹的高尚节操。 (6 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20 分)(一)庆历中,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为谏官,时谓四谏。四人者力引石介 ,而执政 亦欲从之。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独谓同列曰:“石介刚正,天下所闻 ,然性亦好为奇异,若使为谏官, 必以难行之事,责人君以必行。少拂其意,则引裾折槛,叩头流血 ,无所不为矣。主
9、上虽富有春秋,然无失德。朝廷政事,亦自修举。安用如此谏官也。 ”诸公服其言而罢。介专以径直狂徼为务, 人多畏其口。或有荐于上,谓介可为谏官者,上曰:“此人若为谏官。恐其碎首玉阶。盖疑其效刘栖楚 也。 ”(选自潘永因宋稗类钞) (二)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 ,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生安然 ,不惑不变,曰:“ 吾道国如是。吾勇过孟轲矣!”(欧阳修徂徕先生墓志铭)【注释】石介:字守道,世居祖徕山下,故称很先生。是范仲淹门下四君子之一。与欧阳修、蔡襄同时考中进士。执政:宋代官名。刘栖楚:唐代著名的谏
10、官,曾经用前额在皇帝殿前叩击,血流满面的方式进谏16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 分)时 范 仲 淹 为 参 知 政 事17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1)执政亦欲从之( )(2)独谓同列曰( )(3)安用如此谏官也( )(4)吾道固如是( )18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 分)(1)或有荐于上,谓介可为谏官者。(2)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19. 假如范仲淹不提出反对意见,皇上会同意四人推荐石介担任谏官吗?简述理由。(4 分)20范仲淹和欧阳修对石介评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6 分)相同: 不同: 三、写 作521阅读下面一
11、段话,根据要求作文。青年,最大的资本是敢于梦想、勇于前行。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青年人就该像常春藤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援,把青春的绿色铺满人生的征途。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和真切体验,注意详略;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题目: 6约 600 字【九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参考答案】1.蓦然 主宰 驰骋 2.示例:桃花源景美人欢3.活动一:示 例 : 缅怀圣贤,感受精神活动二:陶渊明桃花源记 刘禹锡陋室铭活动三:示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12、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闪烁着理想的光辉,蕴含着高尚的道德品质。 “先天下之忧而忧” ,好就好在“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 ,妙就妙在“后”字上“先” “后”对比,何等鲜明,启人深思,发人深省。74.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之意不在酒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桥卧浅沙的姿态。(1 分)与前一句中的“喧”形成对比,写出了山村的静谧和富有生机的特点。( 1
13、 分)6表达了对东阳山道美景的喜爱和赞美,(2 分)也体现了诗人对淡泊、闲适生活以及高洁志趣的追求。(1 分)7. 近岸水/皆揉为白沫(2 分)8.(1)早晨 (2)迫近 (3)难道 (4)才9(1)过了岳阳,想要游览洞庭,被大风所滞留。(2 分)(2)兄弟之间开玩笑,是经常的事。(2 分)10一奇: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二奇:旭光落照,皆共一处。(一点 2 分)11. 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2 分)12. (1)偷偷地 (2)已经 (3)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难道(4 分)13. (1)先生对苏轼说的话感到惊奇,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苏
14、轼。 (2 分)(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 (2 分)14. 表达了苏轼对范仲淹伟大人格的敬佩(2 分)和不得相会相交的遗憾之情。 (2 分)15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流传,而是以他的胸襟和抱负显现。 (2 分)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正贬官在外, “处江湖之远” ,本可以独善其身,落得清闲快乐,但他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 (2 分)表现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 (2 分)16. 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2 分)17 (1)听从 (2)对说 (3)怎么,哪里 (4)本来 (4 分)18.(1)有时有人向皇上推荐他,认为石介可以担任谏官。 (2 分)(2)而小人尤其嫉妒厌恶他,一起出力,一定要将他排挤至死。 (2 分)19. 不会, (2 分)因为皇上认为如果他担任谏官,可能会“碎首玉阶” ,让他难堪。 (2 分)20. 相同:都认为他刚正不阿,孤高耿直,为人正派,是非分明,嫉恶如仇。 (2 分)不同:范仲淹看到了石介性格中的不足,比如好走极端,执拗固执;(2 分)欧阳修评价他不怕排挤打击,还提到了石介文学上的成就。 (2 分)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