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我见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国家的兴衰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文化发展状况: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衰,则国家衰。当今时代,以文化形式为主的软实力竞争已构成综合国力竞争的新趋势。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 ,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
2、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各种途径,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和谐的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
3、综合国力,文化本身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但之中也有不完善之处,政策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科学发展缺乏系统性,对社会整体研究不足,有的理论互相冲突,内在逻辑不够严密,甚至秩序颠倒。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不加区分地继承,对西方文化理论要么全盘照搬,要么一概排斥,采取极端偏激的态度。基于科学文化的国家软实力,是国家崛起、民族昌盛、经济科技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
4、量。这种精神力量既是社会的文化生产力,又是国家软实力。在当代社会,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实现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政治、经济、科技等均属于硬实力发展的范畴,这自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社会、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软实力的发展范畴,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而且在特定意义上说,这还是不可忽视、不可偏废、不可替代的文化哲学和精神基础。科学文化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支撑用。通过科学文化的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促进社会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大提升国家政治实力,从而使国家
5、、社会、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高度趋同和目标一致。促进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使人文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党的执政理念,融入党和政府的发展理念,融入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城乡统筹,融入中国人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形成提炼发展过程,使后代子孙能够在我们保护完好的文化血脉中,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尊严。促进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使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民主政治、人文素质提升产生巨大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培育成熟大国的公民责任和公民文化,推进自上而下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创造创新、实践
6、创新进程,促进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促进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造就一代又一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的成熟的政治公民,推动全社会精神素质的提升,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科学精神、倡导创新精神、提升学习精神、彰显奉献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和动力。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文化的本质体现,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发掘文化优势。要勇于创新,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高一级文明。还有就是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代代相传。同时也要引领硬实力的增强和发挥,从而使其成为整个国家实力中的灵魂,成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软实力与硬实力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国家实力,也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框架和丰富内容。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强国使命所在,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