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大学软实力 打造大学软实力蔡先金 X(济南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22)摘 要 :在强化大学综合实力 ,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 ,是忽视软实力建设还是提升软实力确实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硬实力得到迅速加强之后 ,软实力的建设就会显得更为迫切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软实力的智慧 ,建立观念框架、拓展发展思路以及选择正确的实施路线 ,提高发展软实力的战略能力 ,做好战略选择与定位 ,从而促进软实力战略变革与战略成功。在构建和强化软实力过程中 ,只要充分运用软实力资源 ,储存大学的软实力 ,就一定能够通过软实力去支撑大学的未来。关键词 :大学 ;综合实力 ;选择定
2、位 ;软实力建设中图分类号 :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8724 (2006) 01 - 0011 - 06大学实力现在似乎成了很难认识清楚的一个混沌的概念 ,纵使有些机构煞费苦心地作出大学实力排行榜 ,但又总是遭到业内人士的非议与质疑 ,很难令世人认可与信服 ,以至于一些机构最后不得不停止了其大学排行工作。大学实力确实是存在的 ,原本也是清楚的 ,只是我们把原本应该十分清晰的事情给搞得混乱起来 ,最终使我们自己无所适从而已。原因何在呢 ? 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衡量大学实力的时候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大学软实力的存在 ,而是更多地聚焦在大学硬实力上 ,其结果就是用硬实力去表
3、示综合实力 ,而软实力却被边缘化了。所以 ,我们现在就很有必要思考一下大学软实力这个问题。一、大学软实力的概念分析大学实力是一种综合实力 ,是大学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 ,反映出学校的办学质量、发展水平、社会位置及其影响力。从大学的职能来说 ,大学实力可分为教育实力、科研实力与服务社会实力 ,但这种分法也不尽如人意。近来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将大学实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方面 ,并且软实力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与重视。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 (Joseph S. NyeJ r.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提出来的 ,主要用于分析美国的政治
4、外交政策与策略 ,从其著作软实力 :世界政治制胜之道 ( Soft Power : The Mean to Suc2cess in World Politics) 的书名就可窥见一斑。但是 ,软实力的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 ,主要反映在道家哲学之中 ,如老子说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守柔曰强”。“尚柔”智慧与倡导“软实力”思想 ,其理一也 ,实质皆为崇尚柔性力量。约瑟夫奈从政治角度认为 ,“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主要讲的是美国在软实力上的成功运用以及在忽视软实力而只强调硬实力方面的经验教训 ,其成功的典型范例就是 20 世纪 90 年代
5、美国运用软实力整垮前苏联并导致东欧剧变 ,其实这在中国古代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谋攻篇 ) 。从矛盾普遍性来看 ,软实力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所有竞争主体之中的精神性力量 ,是一个超越国际政治领域的更高层次概念。软实力同样也是大学中存在的一种精神力量 ,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 ,包括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各类机构和人员权力的分配以及日常工作的计划、管理 ,还有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和学校师生员工的士气、精神状态以及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 ,大学的形象、声誉与品牌等等 ,最终反映在大学对社会影响力以及对生源的吸引力等方面。软实力在大学发展过程中起着某些关键性作用 ,是测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不可忽视的方面
6、 ,11理论与实践 航海教育研究 2006. 1X 收稿日期 :2005 - 12 - 20作者简介 :蔡先金 (1965 - ) ,男 ,江苏宿迁人 ,现任济南大学副校长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对内表现为一种文化的力量 ,对外表现为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与精神物化 ,而软实力则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 ,正如古人所言“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周易系辞传 ) ,“至柔而动也刚” (周易文言传 ) 。软实力与硬实力实质上是同一竞争主体所具有的现实力量的两个方面 ,在竞争过程中缺一不可 ,二者相
7、辅相成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每所大学都需要具备这两种实力 ,并用这两种力量支撑大学的生存和发展 ,也就是说 ,一所大学只有这两种力量皆得到应有的强化 ,其综合实力才会得到全面提升。可见 ,“软实力”并不“软” ,它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软实力”扩大了 ,也就会促进“硬实力”的增长。但是 ,软实力与硬实力在本质特征、作用方式以及对竞争结果的影响等方面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就表现出软实力的一些重要特征 :11 大学软实力是可以感知的、潜在的、隐性的力量。软实力重在一个“软”字 ,这种软的力量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 ,可以超越时空 ,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我们绝不可因为它的内在形式而忽
8、视它的存在 ,也不能把软实力当作“软指标”而视为可有可无。老子曰 :“强大处下 ,柔弱处上。”21 大学软实力是一种终极竞争力 ,而且是居于竞争力的核心部分 ,是核心竞争力。硬实力虽然是相当重要的 ,也许在一定时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但那只是阶段性的作用 ,而不能居于核心竞争力的位置。软实力产生的效力是缓慢的、长久的 ,而且更具有弥漫扩散性 ,更决定于长远的未来。老子曰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31 大学软实力资源难于控制 ,需要长期的艰苦建设 ,绝对不会像有些硬实力项目那样可以一蹴而就。软实力具专有特性 ,主要
9、依靠自己独立建设 ,不可以模仿或依靠外援 ,也不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 ,而硬实力却可以依靠外力完成 ,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软实力建设比硬实力更缓慢 ,绝对不具有速效特性。因此 ,软实力的建设比硬实力的建设更艰难一些。由此看来 ,软实力既源于大学综合实力 ,又是综合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没有脱离综合实力的软实力 ,只有较弱软实力的综合实力。软实力折射出大学发展潜力与蓝图 ,缺乏软实力的大学就会缺少发展的希望。软实力反映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扩大软实力就会大大增强大学对社会的吸引力。因此 ,一所大学能不能具有较高的社会期望值 ,重要的是看这所大学的软实力如何。二、打造大学软实力是摆在大学面前的
10、一个重要课题大学软实力既是一个需要思考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性课题。打造大学软实力应该被提到目前的议事日程 ,并应该引起大学管理层的重要关切。这既与大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相关联 ,又与大学发展的现实状况相联系。11 大学有必要建立软实力价值观 ,并且需要扭转大学软实力与硬实力投入处于严重不对称状态的现有局面大学不仅需要硬实力 ,而且更需要软实力 ,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软实力价值观。只有认识到软实力的存在 ,才会有意识投入软实力建设 ,才会充分利用与发挥软实力的作用。当大学的策略用于发展软实力的时候 ,就会产生很多关于软实力的看法 ,了解什么才会关心什么 ,关心什么才会
11、建设什么 ,建设什么才会取得什么成果 ,有什么样的成果才会有什么样的实力。一切实力资源在没有认识与发挥之前是不受重视的或者是被忽视了的 ,比如石油在前工业时代并没有显示其应有的实力 ,铀材料在核时代之前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应该努力发现大学的软实力资源 ,并且不能浪费已有的软实力 ,这样才能使软实力资源具有充分发挥作用的机会。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 ,我国启动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进程 ,人们怀着满腔热忱迎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当大学扩招的时候 ,大学面临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于硬件设施条件。大学纷纷筹划蓝图 ,开疆拓土 ,于是乎大学城“圈地”成风 ,21认识大学软实力 打造大学软实力
12、高楼大厦拔地林立 ,在一派大干快上的过程中大学的硬实力在大众化气氛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 ,办大学仅靠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梅贻琦认为大学非大厦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像一台计算机 ,只有硬件是远远不够的 ,要正常运行就必须具备必要的软件。软实力就是那萦绕于大学建筑之上的一种精神 ,如果缺乏这种精神 ,大学建筑物就会显得空洞、苍白。大学普遍在硬实力建设方面投入相对较多 ,而在软实力方面投入相对较少 ,现在到了应该冷静思考加强大学软实力建设的时候了 ;在大众化的浪潮中 ,大学的规模得到了足够的扩张 ,在校生数额膨胀 ,招生层次扩大 ,大学也到了该强调内涵发展的时候了 ;在大学扩张过程中创造了一
13、个又一个“东方式神话” ,这也到了大学需要“心要热 ,头要冷 ,脚步要稳”的时候了。大学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建设不应该处于一种不对称状态 ,也不应该出现宁愿斥巨资搞硬件建设而不愿拿小钱补贴软件建设的现象 ,实质上从某种程度来说 ,软实力比硬实力显得更为重要。21 软实力可以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带来美好的前景 ,但忽视软实力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大学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依靠软实力创造出来的 ,单纯的硬实力是不可能创造出一所大学的声誉与品牌的 ,也不可能为大学带来美好的前景。一所大学往往不是输在硬实力方面 ,而是输在软实力的不足。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大都是依靠自己的软实力建设而发展壮大的 ,也依靠软实力去赢得世界
14、的声誉 ,事实上能够让世人记住他们的也大都是他们的软实力项目。德国柏林大学是以提倡教学与科研并重、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来奠定新型大学理念的基础 ;哈佛大学历史转折点在艾略特 ( CharlesWilliam Eliot ,1834 1926) 时期 ,主要是因为艾略特推行了学分制 ,从而使哈佛从小学院成为一所知名大学 ;另外像芝加哥大学赫钦斯 ( Robert May2nard Hutchins ,1899 1977)的“经典阅读计划”、威斯康星大学的“为社会服务模式” ( WisconsinIdea) 、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蓄方针等等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软实力项目强大到一定时候 ,就会成为一种
15、文化资源 ,一种精神遗产 ,既影响大学建设与发展 ,也会推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因此大学软实力项目不仅吸引社会关注大学 ,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学贡献社会。在大众化教育进程中 ,大学由于对软实力的不同态度以及不同的重视程度而会自然出现分化现象。有的大学可能在远离大众化之外强化已有的精英教育地位 ,有的在大众化过程中抓住了机遇而成为了新星 ,有的却丧失了机遇而没有真正得到发展与壮大。这在美国、英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都曾面临这种分化情况 ,如 20 世纪 60 年代的密执安州立大学就在大众化过程中谋得了发展的机遇 ,由一所赠地学院和一所师范学院成功地发展成为一所著名高校。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大学发展难得的
16、机遇 ,同时又对大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大学不断扩张中如何利用好大众化这个机遇 ,大学的各自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各大学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对硬件的要求都是十分强烈的 ,因为硬件是直接制约学校扩张的最强硬的“栏杆” ,而软件则相对要“软” ,没有表现出制约学校扩张的强硬性 ,所以各大学不同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增强办学实力过程中对软实力认识上的差异 ,最终导致大学在大众化中的分化。软实力最终决定着大学的命运 ,忽视软实力将会给大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学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软硬兼施” ,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规模的扩大 ,还要在软实力上下工夫。如果单纯强调硬实力而忽视建设软实力 ,那将是一个严重
17、的失误。历史经验证明 ,仅依靠硬实力大学是不能够健康发展的。 17 世纪末 ,欧洲大学的声誉已是一落千丈 ,到了 18 世纪 80 年代 ,一些大学因生源严重不足而被迫关闭 ,这反映出 18 世纪欧洲大学数量或规模已发生了严重的衰退。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 ( Gottfried Wilhem Von Leibniz , 1646 1716)甚至以大学为耻辱 ,认为置身于这样的机构有损于自己的尊严 ,是故要求取消大学。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莱辛 (Lessing , Gotthold Ephraim ,17291781)曾经辛辣地讽刺过德国当时的大学 ,认为德国大学将在败落中沉亡。 18 世纪这种取消大
18、学的呼声已经说明大学的影响力降低到了极点 ,也就无所谓大学的软实力可言 ,即使其硬实力依然存在又31认识大学软实力 打造大学软实力有什么作用呢 ? 对于大学来说 ,硬实力是强硬的 ,但软实力却是致命的。31 软实力是大学制胜之道 ,重视软实力既是一个战略的问题 ,又是一个战术的问题世界大学发展历史证明 ,一流的大学总是那种既具有软实力 ,又普遍得到世人认可 ,且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大学。软实力是独具的 ,远胜于利益、权力、社会所催化出的竞争力 ;软实力是有能级的 ,处于不同能级上的大学竞争力显然是不一样的。大学要发展 ,就不能不重视软实力。一个缺乏软实力的大学 ,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软实力是一种行
19、为与精神的力量 ,但这种软力量并不软。大学软实力反映出一所大学的“气象” ,有的大学有“气”有“象” ,恢弘而鲜活 ,有的却无“气”与“象”可言 ,苍白而无力。有“气象”的大学 ,其硬件才会具有生命的活力 ,有软实力的大学 ,其硬实力才会显示出应有的力量。软实力可以构筑一所大学周围的“磁场” ,这种磁场力的大小就意味着对外界的吸引力的大小 ,软实力的资源就是产生吸引力的源泉。如果一所大学声誉很高 ,生源很好 ,那么这就说明其软实力在起了作用。软实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的社会的期望值 ,提高大学“证书”的含金量 ,软实力比较强的大学 ,其“证书”自然就会赢得社会普遍程度的认可。软实力是大学实力展示的重
20、要方面 ,制造软实力优势 ,就将成为大学竞争中的制胜高地。软实力可以解决一些前进中的问题以及发展中的困难。硬实力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 ,而且也不可能达到一切预期的效果 ,反而软实力可以解决硬实力不能够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从而赢得最佳效果 ,达到最终的目的。软实力是迎接挑战的一种重要力量 ,从软实力中更能令人看到机遇与希望。大学管理者在投入哪种力量建设上要作出自己的关键性选择 ,是给学生提供教室与宿舍 ,还是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与成长的氛围 ? 是大力投入硬件建设 ,还是重视软件建设 ? 是勉强维持大学日常运转 ,还是极力营造大学文化精神 ? 这既是一所大学管理的价值取向 ,又是一所大学的策略风格
21、。强化软实力既然是一所大学的战略性选择 ,那就要从战略的视角制定发展软实力的远景规划 ,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 ,不能用短期行为而丧失长远的利益。为了促进软实力发展战略的成功 ,还需要进行大学管理战略的变革 ,重视每个软实力建设项目的战术性作用 ,最终达到战略与战术的完美结合 ,赢得预期的软实力效果。三、加大“软”投入 ,建设“软”项目 ,提高大学软实力一所大学要建设强大的硬实力 ,是不容易的 ,要想拥有雄厚的软实力 ,是更不容易的。提升软实力 ,既是一个外树形象的过程 ,又是一个苦练内功的过程 ,需要进行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要看到 ,一种软实力 ,蓄积起来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而不会像硬实力
22、的一些物化形式那样迅速见效 ,所以 ,增强软实力 ,需要硬功夫。11 大学理念建设大学理念不是可有可无的 ,办大学必须有大学理念 ,这是最起码的 ,否则怎么能够称之为大学呢 ?缺乏自己办学理念的大学肯定是一所不成熟的学校 ,最起码大学最高管理层是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大学关注软实力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应从大学理念建设做起 ,因为大学之间深层次的竞争一定会表现在理念层面的角逐 ,一所大学起码应该做到在办学理念上不比他者落后 ,这样才会具有竞争力。我们现在大都已经意识到大学理念建设的重要性 ,并且给予了必要的关注 ,但我们在大学理念的建设与创新方面却不尽令人满意。一所大学的理念建设是大学决策层应
23、该负责的事情 ,然而大学决策层却大多将主要精力用于大学的日常运转与硬实力项目建设 ,往往无暇顾及这些所谓软项目(其实并不软 ) 。真正的大学理念是不能拷贝的 ,必须是自己独具的 ,因为它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 ,是学校发展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理性支持 ,引导着一所大学的未来发展走向。当大学理念成为师生共享的精神成果的时候 ,当大学理念参与大学机制化、体制化运作的时候 ,当先进的大学理念与整个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时候 ,大学理念将发挥出巨大的建设性力量。21 大学品牌建设大学之间既然有竞争 ,就会存在大学品牌的问41认识大学软实力 打造大学软实力题。事实上 ,现在大学品牌意识越来越强 ,社会上
24、大学品牌竞争也已露出端倪 ,甚至出现品牌能够决定生源质量的现象。大学品牌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物质实体 ,却能够增强大学的内部凝聚力 ,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这品牌就是大学的一种无形资产 ,构成了大学的一种软实力。衡量大学品牌的维度主要是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们应该围绕这两个维度加强品牌建设 ,赢得公众的认可与社会上好的口碑。大学品牌的培育首先要突出自己的差异性 ,这就要求做好特色建设 ,突出与强化自己最强的能力 ,使自己强的越强 ,以便创造品牌优势。其次要提高公众对大学的期望值 ,使公众看到大学发展的美好前景 ,这就要对社会作出必要的品牌承诺 ,不断强化社会对大学的信任感。再次要强化大学的“粘性力量”
25、 ,培育出品牌文化 ,能够使公众对大学品牌产生许多美妙的联想。最后还要加强大学公关 ,提高大学的人气指数 ,增加社会认同的力量。经营大学品牌需要品牌智慧 ,做出大学品牌战略方针 ,提高公众对大学的忠诚度 ,增强大学品牌的影响力 ,最终实现品牌资产的最大化。31 大学形象建设每所大学都在有意与无意中为自己勾勒出一幅自我形象 ,同时社会公众也会根据自己对这所大学的已有经验形成一个共识 ,当社会公众对这所大学形成某种固定的看法的时候 ,这所大学就会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社会刻板印象 ,一般不会轻易更改。对于大学来说 ,当然好的印象要继续予以强化 ,负面印象则尽量不予产生 ,或花大力气予以改变。但是 ,大
26、多数院校还没有在社会形成一个社会刻板印象 ,那就更需要加强自身的形象建设了。要大学首先从形象设计与塑造开始 ,一定要为社会公众准确而艺术地描绘出一个清晰的自我形象 ,包括大学的形象识别系统 ,然后再向社会努力推介这种形象 ,直到公众认可与接受为止。其次大学在服务社会的同时 ,还要注重大学形象的宣传 ,做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能够听到大学的正面声音 ,看到正面的影像。再次在推行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 ,大学还要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增强自身形象的国际化感召力。总之 ,大学应在社会公众中丰满自己的声誉与形象 ,提高公众对其形象的吸引力 ,这就需要用更好的方式去展现与宣传我们自己。41 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本身
27、就是一个文化与学习的机构 ,绝不可能是一个文化的荒漠 ,更不可能是缺乏学习气氛的场所。但大学文化要担当起引领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 ,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大学付出艰苦的努力 ,所以大学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包括校园的政治文化、道德文化 ,也包括建筑风格审美文化 ,还包括确认有关秩序与责任的制度文化。大学要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尤其是那些新建的大学校园 ,更需要注重做好大学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 ,制定出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氛围。首先要重视和培养大学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有文化之人才会有文化之事 ,
28、因为凡是文化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其次要保证文化建设的有效投入 ,再好的蓝图都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变成现实 ,没有投入也就不会有产出。再次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及校园网络 ,构筑起健康向上的文化网络阵地。总之 ,要建设一个物质文化的场所 ,让学习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具有诗意的居住感觉 ,让外来观览者在文化的空间之中具有审美的感受 ;要建设一个制度文化的环境 ,维持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的秩序 ,建立必要的人人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矩 ;要构筑起一个大学精神文化家园 ,让校园内外的人们都能接受这种精神文化的养育 ,最终令接受文化熏陶者加入到有教养的人们行列中去。51 大学软环境建设大学环境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 ,也
29、大抵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而“软环境”的内涵和标准虽然有些模糊性 ,但也不是无可界定的。大学不只是需要建设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要着意营造育人的软环境。首先是大学风气建设 ,没有优良的校风 ,育人环境就有可能受损 ;没有向上的学风 ,就不可能形成学术的氛围 ;没有严谨的教风 ,怎会涌现出大师 ;没有健康的考风 ,怎会在师生心中播下诚信的种子 ;没有民主的风气 ,校园怎会出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局面。其次是科学与人文精神建设 ,要培育一种与真理为友、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科学精51认识大学软实力 打造大学软实力神 ,要培育一种大任于斯人必将自强不息 ,兼济于天下必得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这
30、两种精神交汇就会塑造出崭新的大学软环境。再次培育大学集体想象力 ,想象的力量很大 ,强烈的想象甚至会产生真实的事件 ,一切创造与创新都离不开想象力 ,缺乏想象力的大学是没有希望的大学 ,营造一个艺术想象力的氛围对于一所大学是何等的重要。总之 ,大学在谋划建设软环境的时候 ,要遵循我们一贯坚持的大学价值体系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体现出人文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的理念 ,方能创建出我们需要的理想的大学软环境。61 大学传统与风格建设每所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软实力 ,但在软实力建设中都不应该忽视大学传统的建设 ,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雕 ,而是像一条河流 ,离开其源头愈远就愈加激流澎
31、湃。在构建和强化软实力的过程中 ,应该反思大学的传统价值是否失落 ,已有的大学信条是否迷失 ,因为大学传统将在软实力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首先大学在现代转换过程中要尊重大学传统 ,丰富与发展大学传统 ,这既要继承世界上大学千年来形成的可资接受的传统 ,更重要的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体现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的大学新传统。其次要注重大学风格建设 ,大学就像是一件艺术品 ,既然是艺术品就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同的大学就具有不同的风格 ,这种风格建设就会有助于大学传统的形成 ,更有助于大学软实力的显现。再次要清醒地认识大学传统与风格 ,才能做好重塑的工作。大学的传统资源是丰富的 ,然而大学的风格却不
32、是突出的 ,历史上曾经模仿过西方的大学风格 ,也照搬过前苏联的大学风格 ,借鉴与交流是必需的 ,也是可取的 ,但不能一直缺乏自己的主体风格 ,美国曾经借鉴过德国的大学办学经验与模式 ,但经过消化后最终还是建立起了美国式的大学风格。中国的每所大学都应思考这个问题 ,在借鉴东西方大学模式之后应该怎么办 ?没有自己的传统与风格 ,怎能体现出具有民族精神的中国气派的大学软实力 ,又怎能更好地应对外来风格与西化的挑战。在强化大学综合实力 ,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 ,是忽视软实力建设还是提升软实力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硬实力得到迅速加强之后 ,软实力的建设就会显得更为迫切与亟须 ,这就要
33、求我们充分运用软实力的智慧 ,更多地进行理性思考 ,甚至可以说理性思考的水平就可能决定软实力建设的水平。我们只有开展必要的软实力研究 ,才能建立起我们需要的观念框架、发展思路以及实施路线 ,才能发现软实力新的增长点 ,不至于走入迷途 ,事倍功半。我们只有制定软实力的发展战略 ,提高发展软实力的战略能力 ,做好战略选择与定位 ,才能促进软实力战略变革与战略成功。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的角色地位有可能会得到足够的提升 ,但是大学软实力的成长仍旧会面临着来自于大学自身及社会各方面的挑战。我们坚信 ,软实力来自于我们的软件建设 ,来自于我们的大学文化 ,来自于我们的大学价值观 ,来自于我们的决策与策略 ,
34、在构建和强化软实力过程中 ,只要我们充分运用软实力资源 ,储存我们的软实力 ,就一定能够通过软实力去支撑大学的未来图景。参考文献 :1 余明阳 ,朱纪达 ,吴 玫 . 大学品牌 M .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2 欧内斯特 L博耶 . 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 M .涂艳国 ,方 彤 ,译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3 杰拉德盖泽尔 . 美国多校园大学系统 :实践与前景 M .沈 红 ,等译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4 黄福涛 . 外国高等教育史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5 阎光才 . 识读大学 组织文化的视角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6 刘宝存 . 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1认识大学软实力 打造大学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