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問題解決型 QC STORY,主講人:張芳霖,3,問題(應有狀態或目標) (現狀之水準),何謂問題,4,1.QC STORY 的定義 : QC STORY當成問題解決法2.QC STORY 的類型 : 問題解決型QC STORY 課題達成型QC STORY,5,QCC活動所要解決的問題,6,成果報告書的整理,主題選定 現狀把握與目標設定 活動計畫之擬定 要因分析 對策研擬與實施 效果確認 標準化與效果的維持管理,7,整理成果報告書的要訣,8,問 題 解 決 型 QC STORY,QC 想法 解決問題步驟 QC 手法,9,10,顧客第一,11,PDCA循環(管理循環),計畫(P): 決定
2、目標或標準,以及其如何達成的方法、 日程 實施(D): 按照計畫所決定的方法及日程實行 確認(C): 將實施的結果與計畫進行比較確認 措施(A): 進行差異分析,追求真正原因,並採取措 施,反映至下次的計畫,12,事 實 的 掌 握 方 法,觀察現場、現物,決定特性,明確表示收集 數據之目的,使用QC手法 分析數據,細心研判並整理 所獲得之資訊,觀察現場、現物,13,重視過程,過程,要因分析,研擬對策,過 程 管 制 之 意 義,14,實施過程管制要點,對現狀的工作(作業)方法採取措施,進行改善,修改成更好的工作方法。 重視標準化,並制定有關更佳工作方法的標準。 品質不是靠檢驗,而是在製程製造
3、進去的。因此要充分管制製程。 不僅著眼於結果,而且要對產生結果的過程進行檢討,同時改善工作的方法,以提高工作品質。 針對目標與實績的差異,分析其原因,並抑制要因系列。,15,重點導向,欲達成目標時,被認為解決問題的效果較高之要因項目、對策項目。 達成有關經營目標時的阻礙要因。 為達成目標,被認為尤其應改善或解決的事項。 根據上級目標分配下來的目標中,須作為重點的項目。 為強化今後的企業體質,而認為必須改善或解決的項目。 對重要特性有較大影響的重要原因。,16,層別與分析,大部分的數據,通常都有不同性質的數據混在一起。將此類的數據,按照性質之不同加以分類的做法,稱為層別。縱使認為是同質的數據,但
4、只要仔細觀察,通常都會發現這些數據也有變異,而針對那些變異的原因,進行分析思考的作法,即稱為分析或解析。,17,再發防止,問題發生時,必須進行調查製程或系統的原因,並採取再發防止之對策,徹底消除根本原因,以防止因同樣原因而再度發生問題。可區分以下三個階段:,對已發現問題的作業採取的再發防止措施。 對同類或類似作業採取的再發防止措施(水平展開)。 對工作結構或工作方法採取的再發防止措施(消除根本原因)。,18,再發防止之結構,查出問題點,查明原因,緊急對策,個別再發防止對策,系統再發防止對策,19,標準化,JIS Z 8101標準:為使相關的每個人之間,能公平獲得利 益或方便,謀求統一、簡化為目
5、的,而制定有關物 體、性能、能力、配置、狀態、動作、程序、方法 、手續、責任、義務、權限、想法、概念等之規 定。制定作業標準時必須注意: 作業的程序要正確 內容要具體 重點要明確 充分利用圖表使容易瞭解,20,解 決 問 題 的 步 驟,21,主題選定(步驟1),(1)主題選定的進行方式 確認所屬部門的任務及自己的職責 確認上級給予職場的方針與目標 發現問題並列舉出來 問題點評價,決定主題,22,與 應 有 狀 態 的 比 較,主題的決定,與 方 針 的 比 較,傷 腦 筋 的 事 項,給 後 製 程 添 的 麻 煩,與 規 格 標 準 的 比 較,與 過 去 的 比 較,與 其 他 單 位
6、的 比 較,問題點,問題點的評價,問題點的整理,問 題 點 的 掌 握 方 向,著 眼 點,23,發 現 問 題 的 要 訣,具有信心,認定問題是無限多的 持有問題意識、改善意識 互相交換資訊 養成思考的習慣 收集數據,以數據確認問題 以Why? Why?.?的追問方式來發現問題 分工合作 注意力朝向工作是否不合理、材料或作業是否浪費、品質是否不均勻等現象 與其他的職場進行觀摩、交流等活動,相互比較,以題高問題意識 活用問題發現查檢表,24,問 題 評 價 基 準 項 目,1.與方針之關連性 6.迫切性(緊急性)2.必要性 7.解決能力3.重要性 8.問題解決所需期間(活動期間)4.預期效果(
7、效益性) 9.共通性5.職務相關性 10.可行性,25,主題表達方式的注意事項,必須確認是在何處(製程、作業、產品、工作單位等)的問題 必須是只看主題就有幹勁,而且使人一看就知道目的之表達方式 宜以消除不良型表達,盡量避免以提高良好程度型表達 不要以對策作為主題 不是以手段系列,而是以結果系列表達 如有必要,可附上副主題,26,好主題的主要條件,圈員們共同的主題(具共通性)。 符合活動圈本身實力的主題。 與部、課之方針及目標相關的主題。 大家工作上需要性較高的主題。 能謀求活動圈的水準提高的主題。 具挑戰性,而圈員努力即可能達成的主題。,27,現狀把握與目標設定(步驟2),(1)現狀把握之進行
8、方法A.決定改善(攻擊)對象的特性B.現狀之把握1.選擇何種管制特性。2.收集何種數據。3.決定收集多長期間的數據。4.如何整理數據。5.如何解釋結果。6.如何處置。,28,現 狀 把 握 之 要 點,就有關主題的特性,調查過去的數據,同時收集新的數據,俾能以數據證明問題點。 調查作業的流程或製程情況。 依時間系列觀察製程,掌握其變動或變化。 進行層別(依場所別、人員別、機械別、材料別、方法別等) ,找出問題點。 注意觀察變異與偏差之情況。 重點導向,集中重點。 有效運用QC七工具。,29,目標設定的進行方法,1.決定想要達成的目標與期限 2.目標值的設定,30,好 的 目 標 必 須 具 備
9、 的 條 件,達成目標所產生的效果,須大於付出的費用及努力。 目標值應具挑戰性,俾能促進活動圈成員的幹勁及學習態度。 必須具有達成的可能性。 對結果應有適當的評價尺度,以便查核是否達成目標。 應充分檢討與上級方針或其他部門之關連性。 須設法刺激QCC成員之意願與行動。 須獲得有關人員之理解與信賴。 目標應盡可能以計量方式設定。除非無法以計量方式表示或具有難以數量化的特性,始可設定非計量的目標。,31,活 動 計 畫 之 擬 定 (步 驟 3),(1)決定活動之實施項目 (2)決定活動日程 (3)擬定活動計畫表,32,活 動 計 畫 表,33,要因分析(步驟4),(1)要因分析之進行方法 彙集整
10、理特性與要因之關係 使用QC手法分析特性與要因之關係 分析數據 1.過去的數據 2.已經層別過的日常數據 3.在工作現場進行實驗所得到的新數據 調查項目 a.觀察層間的差異:4M b.觀察時間性的變化:推移圖、查檢圖 、管制圖 c.觀查相關關係 d.觀查現場與現物 分析結果的整理 決定對策項目,34,對 策 擬 定 與 實 施 (步 驟 5),(1)對策擬定與實施之進行方法A.就對策項目提出創意B.選擇對策案C.對策的具體化(以5W1H法來思考),What (何事) :事物關係 When (何時) :時間關係 Where (場所、位置) :空間關係 Who (由誰、和誰) :人物關係 Why
11、(為何) :理由、原因 How (如何) :狀態、方法,D.確認對策內容 E.對策實施,35,對策擬定與實施的注意事項,對策案係經由創意思考而產生。 對策的產生必須經過活動圈成員的研討,並經上級認可後才可以實施。 對策不宜過多或過少。 對策須是圈員能夠達成者,否則將成為空談的口號。 對策必須是長久有效,可持續維持效果者。 對策實施結果必須用數據表示。 對策實施過程中,要隨時掌握實施變化實況。 研討對策實施方法,當然必須擬定對策實施計畫。,36,4 M法,37,5W1H,38,3現象(浪費、不均勻、不合理)查檢表法,39,3現象(浪費、不均勻、不合理)查檢表法(續),40,效果確認(步驟6),(
12、1)效果確認之進行方法A.確認改善效果進行效果確認時,應就改善前後加以層別,並以柏拉圖,直方圖及管制圖等進行比較與檢討。B.與目標值比較C.把握成果,無形成果項目: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增強QCC活動的自主性。 圈員的工作環境獲得改善。 問題意識、改善意識及品質意識提高。 提升QC手法的活用能力。 加深了解QC的想法。 領導能力提升,團隊合作加強。 作業員的安全性增加。 提升圈員的工作士氣。 增進圈員間之友誼。,41,標準化與維持管理(步驟7),(1)標準化與維持管理之進行方式,以臨時標準作為正式的標準。 決定管理方法。 讓所有相關人員瞭解新管理方法並徹底實施。 對作業員實施有關新作業方法的
13、教育訓練。 確認改善效果是否持續維持。,42,實施標準化與維持管理的要點,提高作業員的品質意識。 追查不良原因,並採取再發防止措施。 制定或修訂有關作業方法與管理方法的標準。 嚴格遵守作業標準。 有效運用管理方法防止不良再發。 實施教育訓練讓大家明瞭新的方法。,43,何為QC手法,在品管活動上,謀求發現問題、整理資料、構思、分析要因、對策、改善、維持管理時所使用的 手法,稱為QC手法。QC手法: QC七工具1.柏拉圖 5.查檢表2.特性要因 6.散佈圖3.直方圖 7.層別4.圖表/管制圖,44,QC手法的使用步驟,步驟1:確認目的收集數據1.現狀把握 2.要因分析3.效果確認4.管制5.檢驗6
14、.調整 步驟2:選擇適當的QC手法,45,步驟3:收集數據(或語言資料),數據的數目(n)需要多少? 收集數據期間自何時至何時好比較? 按照什麼條件、特徵或要因加以層別比較好? 如何抽樣、測定? 由何人、在何處、何時抽取?,46,步驟6:採取對策,已了解現況時 訂立改善目標。 已掌握要因時 擬定對策。 效果已確認時 如效果良好則予以標準化。 已把握管制狀況時 如有異常則採取措施,如無異常則維持現狀。 檢驗發現不良品時 除去不良品,並按照檢驗標準判定該檢驗批為不合格批。 調整不當時 加以調整,使納入管制範圍之內。,47,QC 七 工 具,48,查檢表,定義以簡單的數據用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圖形或
15、表格, 只要記上 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作為進一步分析或核對檢查用。 種類1.記錄檢查表 / 用於不良主因和不良項目的記錄用 檢查表。2.點檢用查檢表 / 主要功能是確認實施作業和機械整備的情形。,49,製作方法1.決定所要蒐集的數據及希望把握的項目。2.決定查檢表的格式;如縱欄列入決定分類項目,橫欄記入期間或作業者。3.決定記錄形式;常用棒形記號 ,一般用的正字記號,以及圖形記號、 、 、 等。4.決定蒐集數據的方法;由何人蒐集、期間多久及檢查方式。,期間,數目,查檢 項目,2月 3月 4月 合計,畫 面,電 波,沒有畫面沒有彩色,天線老舊天線方向,沒有聲音其 他,合 計,2212,30
16、30,1125,42 32 56 130,50,柏拉圖,定義根據蒐集的數據,以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發生位置或客戶抱怨的種類、安全事故等項目別分類,計算出各分類項目所佔之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製作方法1.決定不良的分類項目;可先從結果分類著手,以找出問 題所在,然後進行原因別分類。分類項目不超過6項。 2.決定數據蒐集期間,並且按照分類項目蒐集數據;以一天、一個月、 一季、一年為期間。3.按分類項目別統計數據。,51,4.記入圖表紙並且依數據大小排列畫出柱形;縱軸直線來代表金額,橫軸直線代表決定項目。然後將6種項目按照比率大小,由左側依次畫柱形。計算累計比率公式 :累計比率 = 100
17、 5.點上累計值並用線連結。6.記入柏拉圖的主題及相關資料。 使用 1.掌握問題點;支出最高的三項為問題的核心,應以這三項為改善目標。2.發現原因;為什麼伙食費太高,以特性要因圖樣(手法3)加以分析。3.效果確認;應找到原因並且提出對策加以實施;實施後的效果可用柏拉圖來比較對策前與對策後的改善 效益。,52,(元) 30000,伙食費 零用錢 瓦斯 教育費 交際費 其他水電費,100 (%),76,0,累 計 比 率,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53,特性要因圖,定義一個問題的特性(結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響時,將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為有相互關係而有條理的圖形,這
18、圖形稱為特性要因圖又稱做魚骨圖。 製作方法1.決定問題或品質的特性;特性可以用零件規格、帳款回收率、產品不良率等與品質有關,或者以和成本有關的材料費、人事費用等加以分類。應避免抽象或含混不清的主題。2.決定大要因;可利用4M來分類:MAN(作業人員)、MACHINE(機械)、MATERIAL(材料)、METHOD(作業方法)。3.決定中小要因;中小要因約35個較為恰當。4.決定影響問題的主要原因;將影響較大的要因圈上紅圈以便下對策。5.填製作目的、日期及製作者等資料。,54,使用 1.問題的整理;使大家對問題與要因有一致 性的看法。2.追查真正的原因;張貼在工作現場附近,如果發現新的問題,可
19、就這些 要因再一次檢查。3.尋找對策;利用柏拉圖找出影響度最大的幾個項目,或在特性要因圖上 加上不同影響程度的記號。在各主要因都能掌握後,製作追求對策型特性要因圖。4.教育訓練;透過討論而學習他人的經驗和技術。,55,製造,人,金額,為何交貨延遲,物品,交貨,生產條件不好,沒有式樣,沒有生產 計畫配合,欠缺交貨意識,訂貨情報掌握不確實,運送成本高,利潤低,庫存安全量低,方法不正確,存放位置不足,單方面的決定,交貨期短,沒有交貨計畫,數量少,56,散佈圖,定義把互相有關連的對應數據,在方格紙上以縱軸表現示結果,以橫軸表示原因;然後用點表示出分佈形態,根據分佈的形態來判斷對應數據之間的相互關係。製
20、作步驟1.蒐集相對應數據,至少30組以上,並且整理寫到數據表上。2.找出數據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畫出縱軸與橫軸刻度,計算組距;一般以橫軸代表原因,縱軸代表結果。距組的計算應以數據中的最大值減最小值,原因與結果兩個數據都必須計算出來,將組距除以軸長即得每一刻度的數值。4.將各組對應數據標示在座標上。5.記入必要事項;把蒐集數據的目的、數據數量、產品名稱或工作名稱、繪製者、日期等都記載清楚,將圖形所得心得記入圖形旁空白處。,57,800 810 820 830 840 850 860 870 880 890,565452,504846,444240,熔燒溫度,硬度,n = 30,鋼之熔燒溫度
21、與硬度散佈圖,58,管制圖,定義管制圖縱橫代表產品品質特性,以製程變化數據為分度;橫軸代表產品的羣體號碼、製造日期,依照時間順序將點畫在圖上,再與管制界限比較以判別產品品質是否安定的一種圖形。 種類1.計量值管制圖;用來測量長度、重量、面積、溫度、時間。如 XR管制圖、XR管制圖 、XRm管制圖。2.計數值管制圖;計算不良數、缺點數,一般常使用的有 P管制圖、C管制圖(如圖)、U管制圖、Pn管制圖。 研判1.點子超出上下管制界限外時,應馬上採取洞查發生原因的行動。2.點子雖然在上下管制界限内,呈現特殊排列現象,也要採取行動。例如:週期性變動幅度突然變大或變小。,59,日期 3/1 3/5 3/
22、10 3/15 3/20 3/25 3/30 4/4 4/9 4/14 4/19 4/24 4/29 5/4 5/9,下管制界限LCL = 5,上管制界限UCL = 23,中心線CL = 14,品質特性,252015105,60,直方圖,定義將所蒐集的數據、特性質或結果值,用一定的範圍在橫軸上加以區分成幾個相等的區間,將各區間内的測定值所出現的次數累積起來的面積,用柱形畫出的圖形。可用來了解產品在規格標準之下分佈的形態、製程的中心值與差異的大小等情形。 步驟1.蒐集數據並且記錄在紙上;抽樣分佈應就全部均勻的加以抽查。2.找出數據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最小值用圓圈框出,最大值則用四方形標示,然後記
23、錄在每行底列,再根據底列的數據找出全體的最大值與最小值。3.計算全距;算出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61,4.決定組數和組距;組數就是直方圖柱形數量,根據數據數量的多寡來決定。組數(k) = 1+ 3.231 log n組距 = 全距 / 組數組距通常是 2、5 或 10 的倍數。5.決定各組的上組界或下組界。最小一組的下組界=全部數據的最小值測量值最小位數(一般是1)0.5最小一組的上組界 = 最小一組的下組界 + 組距最小二組的下組界 = 最小一組的上組界6.決定組的中心點(上組界+下組界 ) / 2 = 組的中心點7.製作次數分配表;依照數值的大小記入各組的組界內,然後計算各組界的次數。8.
24、製作直方圖;橫軸表示測量值的變化,縱軸表示次數,將各組的組界分別標示在橫軸上;各組次數的多少則用柱形畫在各組距上。9.填上主題、規格、平均值、數據來源、日期。,62,395 405 415 425 435 445 455,3020,10,次 數,63,層別法,定義是針對部門別、人別、工作方法別、原材料、零件別、設備、地點等分別蒐集數據以找出其間之差異、而針對差異加以改善的方法。 對象和項目1.有關人的層別;班別、組別、年齡別、男女別、教育程度別、健康條件別、資歷別等。2.機械設備的層別;年代別、治工具別、生產速度別、新舊型別。3.作業方法、條件的層別;手續別、順序別、作業方法別、人工機械別、溫
25、度別、濕度別、壓力別、濃度別。4.時間的層別;小時別、日期別、週期別、月別、上下中旬別、季別、年別。,64,5.原材料零件別;產地別、材質別、等級別、大小別、重量別、製造工廠別、成分別、安全使用期限別。6.測量檢查的層別;儀器別、測量人員別、測量方法別、檢查場所別。7.環境天候的層別;氣溫別、照明度別。8.製品的層別;新舊品別、標準品別和特殊品、包裝別、良品和不良品別,65,常用圖表的種類與主要用途,A B C D E,6 5 4 3 2 1 0,60,40,20,0,時間,66,常用圖表的種類與主要用途,項目,日程,1 2 3 4 5 6 7,預定,實施,A,B,C,D,E,其他,67,常用
26、圖表的種類與主要用途,68,QC手法之有效運用,手法係工具而非目的 選擇最適合目的之手法 手法之學習 組合運用 分析的基本是層別 使用現場的實例實施QC手法教育 一個問題可多試用幾種手法 與固有技術結合,效率更高,69,管理的定義,高效率的管理循環之維持、提升,維持 穩定改善提升工作,改善對策,維持穩定,變異 安定,遷 升,變異,安定,遷升,維持穩定,2 擬定有效計畫,IE.SE.TQC VA.VE.QA,正確運轉管理循環,1.以確實的行動掌握差異原因 (課題)2.擬定可信賴的計畫,消除原因3.實施教育訓練貫徹標準作業 4.確認目標與實績的差異及考評、反省,產出,投入,=,最大化,最小化,=,效率,=,1.00,2,人力 :勞動力,物力 :零件、材料,財力 :設備,資訊 :判斷正確,接下圖,手段成本,70,課目標與重點實施事項,其他目標與重點事項,組改善目標與重點事項,計畫(P),開始生產,實施(D),結果,查檢(C),調查目標 未達成原因,對策(A),修正計畫,成果,1.修正不良方法 2.其他部門協助,1.目的=全數合格品 2.方法=作業標準化,監督 1.要求遵守正確方法2.修訂作業要領 3.教育訓練,1.檢查結果與目標差異 2.考評與反省 3.詳細檢查部屬的檢查點,正確掌握事實,調查解析,(部門),71,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