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1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949770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1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1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1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1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绪论一、内环境与稳态(一) 内环境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 20,其中约 34 为组织液,细胞外液的14 为血浆(二 )稳态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二、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一) 负反馈 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制约或纠正作用的,称为负反馈。意义:维持稳态。(二) 正反馈 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增 强作用的,称为正反馈。意义:加速生理过程。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二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

2、能一、单纯扩散及其特点转运对象 CO2、O2、N2、乙醇、尿素等二、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上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 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它包括两种方式,即经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一) 经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1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在膜上载体蛋白的介导下,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2特征 结构特异性高;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顺浓度梯度。(二) 经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1概念 溶液中带电离子,借助于离子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过程。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中央带有水性孔

3、道的跨膜蛋白。以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引起的跨膜转运是细胞生物电现象发生的基础。2转运对象 带电离子,如 Na+、K+、Ca2+、Cl-等。3特征 结构特异性不如载体严格;无饱和现象;通道具有静息、激活和失活等不同功能状态;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三、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细胞通过耗能的过程。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类。 (一)原发性主动转运1概念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2转运对象 通常是带电离子。3特点:直接利用细胞代谢产生的 ATP;介导转运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ATP 酶),如钠泵、钙泵、氢泵等。钠-钾泵是在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离子泵

4、,简称钠泵。钠泵具有ATP 酶的活性,又称为 Na+-K+依赖性 ATP 酶。Na+泵的活动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结构及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 Na+和 K+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其生电性活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钠泵活动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胞质渗透压、体积、pH、Ca2+浓度的相对稳定;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 K+,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条件; 钠泵活动所造成的膜内外 Na+浓度势能差(势能储备 )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二)继发性主动转运1概念所需的能量不直接来自 ATP 的分解,这种间接利用 ATP

5、 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1转运对象 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重吸收;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神经末梢重吸收;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 Na+H交换、Na+-Ga2+交换等。四、出胞和入胞特点 均属于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兴奋一般是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而兴奋性则是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统称为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腺细胞等。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一) 静息电位及其特点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即内负外正;不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

6、可以不同;接近于钾的平衡点位;实验测得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于用公式计算的绝对值(如:实验测得-77mv,用公式计算-87mv)极化、去极化;超级化;复极化。(二)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主要由 K+外流形成, (K+ 以易化扩散方式)接近于 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钠-钾泵的生电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是静息电位生成的前提条件。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一) 动作电位及其特点 (1)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 (2)动作电位是过性的极性倒转(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并且可以复原, (3)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共同形成的个短促、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 (4)超射值(5)接近于钠的

7、平衡电位(6)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 (7)动作电位可以进行不衰减的传导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恢复到静息电位前,膜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和缓慢的变化,称后电位。负后电位特点:(1)先出现(2)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3)为去极化后电位正后电位特点:(1)较负后电位后出现(2)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大(3)为超极化后电位(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 Na+内流形成,接近于 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三、兴奋的引起(一) 阈值 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二) 阈电位 能使钠通道大量开放而诱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其数值通常较静息电位绝对值小 1020mV。(三) 阈

8、下刺激虽然不能引起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但也可引起少量 Na+通道开放,少量 Na+内流,在受刺激的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除极化反应,称局部电位或局部兴奋。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其基本特点如下:不是“全或无”的,局部电位去极化幅度随着阈下刺激强度的大小而增减,呈等级性;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仅限于刺激部位,不能在膜上远距离扩布,随着扩布距离的增加,这种去极化电位迅速衰减以至消失;可以总和,互相叠加。先后多个或细胞膜相邻多处的阈下刺激所引起的局部电位可以叠加,产生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如表 1-1-2。表 112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项 目局部反应 动作电位刺激强度 阈

9、下刺激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开放的钠通道较少 多电位变化 小(在阈电位以下波动)等级性反应,随阈下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大(达阈电位以上)“全或无”现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幅度相等不应期 无 有可总和性 有(包括时间性或空间性总和) 无传播特点 呈电紧张扩布,随时间和距离延长迅速衰减,不能连续向远处传播 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延续,而不衰减地向远处传播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和特点(二)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 1生理完整性 2绝缘性 3.双向传导 神经纤维上某一点被刺激而兴奋时,其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同时向两端传导。但在整体情况下,突触传递的极性决定了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单向性

10、。4相对不疲劳性 第三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与钙离子有关;产生局部电位终板电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有时间延搁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保持一对一的关系。二、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兴奋 -收缩耦联中介:钙离子(二) 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肌丝滑行学说粗肌丝由肌凝蛋白组成,头部膨大称横桥,具有 ATP 酶活性。细肌丝由肌纤蛋白(肌动蛋白) 、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组成。特点:(1)直接参与肌肉收缩的蛋白: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肌动蛋白) (2)与钙结合的蛋白:肌钙蛋白(3)肌肉安静时,原肌凝蛋白覆盖肌纤蛋白(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的结合位点。 (4)能参与循环的横桥的数目以及横桥循环的速率,决定肌肉缩短的程度、速度。二、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前负荷:肌肉的初长度。最适初长度为肌小节的长度:2.2m。后负荷单收缩:足够强度间隔大于收缩期的单个阈刺激不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出现于前一刺激引起的单收缩的舒张期尚未结束时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出现于前一刺激引起的收缩的收缩期尚未结束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