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教师职业概述识记职业: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由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长期从事的,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职业的基本特征:基础性、广泛性、同一性、时代性、差异性、层次性领会教师职业形成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教师职业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教育活动的出现和学校教育的存在是其前提条件,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业责任。此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也都是教师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教师职业的特点:1.复杂性
2、。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由四个方面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内容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能力要求的复杂性。2.创造性。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教师传授知识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培养学生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需要具有创造性。3.示范性。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是由以下四点决定的:学生的“向师性” 、学生的模仿性、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性、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示范性。4.长期性。教师职业劳动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即教师职业劳动培训人才的周期长,教师职业劳动见效慢。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1.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
3、展。主要表现在: 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会物质财富、教师为社会造就进行物质财富生产的人才。2.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 “再生产”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为社会造就进行精神财富生产的人才。3.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通过自身的劳动,传播社会制度及文化,传递社会制度文明的思想,使人们对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一定的认识,从而形成评价社会制度优劣的能力;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思想凝结为个体的政治信仰,促使人们维护合理的现行社会制度;在某种历史条件下,教师还可以塑造超越现行社会制度的信仰
4、,推动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从而引导人们不断追求和创造人类社会的制度文明。4.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素质提高。教师劳动在人的素质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教师劳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培养人的思想品德、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应用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认识:教师职业是“培养造就下一代”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含义:是指人们终身或长期从事的,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识记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
5、总和。职业道德:一般地讲,职业道德就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由于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紧密
6、相连,因而,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较高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高度的自觉性、鲜明的独特性、广泛的继承性。 )领会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含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或职能,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即教师道德对教师个人、对教师集体、对社会的作用。所以,教师道德的功能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关于教师道德对教师个人、对集体,对社会有哪些价值的问题。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和示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社会生活起影响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促进作用;对
7、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对社会生活发挥着广泛的影响作用。应用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任何一种教师职业道德,都是在教育劳动实践基础上产生,既受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所制约而建立和发展,又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教师道德遗产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由于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紧密相连,因而,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较高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高度的自觉性、鲜明的独特性、广泛的继承性。 )第三章 教师的职业理想识记理想: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一种符合现实情况和需
8、要的正确想象。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和工作种类的向往,包括对未来职业将达到什么水平、什么程度的向往。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理想的特点:理想不同于幻想、空想,它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生、阶级性等特点。理想的分类:理想又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第一,按照理想所属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第二,按照理想奋斗的时间为划分,可以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第三,按照理想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素质理想等。职业理想的特点:与其他理想不同,职业理想有其差异性、发展性、时代性等特点。教
9、师职业理想的内容:与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领会职业理想的作用:具有向导作用、调节作用、激励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教师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的途径:确实榜样,自我激励扎实业务,自我提升坚定信念,迎接挑战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理想的要求: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贯彻和落实教育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明确教育事业的服务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把握时代性,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2、切实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通常是指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及教育活动内部各构
10、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方能实现作为教师的职业理想。3、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书育人” ,是教师职责的通俗说法。在“教书育人”这个命题中,其核心是育人,为了育人的需要而教书,教书是为了育人。领会认识怎样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书育人” ,是教师职责的通俗说法。在“教书育人”这个命题中,其核心是育人,为了育人的需要而教书,教书是为了育人。1、教师的根本职责是育人:要把育人的工作作好,首先,要认识到育人的重任;其次,育人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再次,育人要用心灵去塑心灵。2、教书育人的基本途径:首先,每一位教师都要争当班主任,尤其是年
11、轻教师,更应当如此;其次,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是每一节课、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最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作用在育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第四章 教师的职业纪律识记纪律:是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职业纪律:是职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它是保证劳动者执行只务、履行职责、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的行为规则。教师职业纪律: 是指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领会纪律的特征: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的特征。职业纪律的特征:具有职业业、
12、安全性、自律性和制约性的特征。教师职业纪律的作用:1、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2、有利于维护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提高学校工作效率;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5、有利于学校改革的推进。教师职业纪律的主要内容:1、遵守国家法律,依法执教;2、认真执行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为人师表;3、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教师职业纪律的要求:1、树立起职业纪律意识;2、系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提高依法从教的自觉性;5、教师不得做违反职业纪律的行为。 违反教师职业纪律的责任: 违反教师职业纪律是指一切不符合现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
13、及规章制度所要求的行为。违反教师职业纪律的责任是违反者对违反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简单应用教师职业纪律的意义:具教师遵守职业纪律对约束自己的行为、履行职业责任、体现人民利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教师职业纪律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第二,教师职业纪律是体现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第三,教师职业纪律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第四,教师职业纪律是约束教师行为的重要准则;第五,教师职业纪律是履行职业责任的重要保证。综合应用分析教师职业纪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2、歧视、排斥后进生;3、非法限制学生人身自由;4、对学生乱收费、乱罚款 ;5、侵犯这生隐私权。第五章 教师的职业素养识记
14、素养:是指人们通过经常的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和自我修养取得的某种收获、成果或达到的水平和境界,它是从事某种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其实质是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和倾向性。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教师职业素养: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一种职业品质。有人认为,这包括三个方面:经师(教学生求知的素质) 、人师(教学生做人的品质)和教育的有效性,即教师如何有效地教书育人的素质。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1、知识素养:牢固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
15、识、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2、能力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学习与科研能力素养,其中教育教学能力是其能力素养的核心部分。3、人文素养: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就是人文素养,它决定着教师的职业意义和价值。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1、学校的支持:创设优良的学校制度环境,提供有效的教师培训。2、教师
16、个体的改进: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创新教学风格,广泛深入地读书,认真刻苦地学习;反思与研究结合,实践与思考同步。领会素养以及与素质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相同之处:与素质概念的基本含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素养的内容所指与素质基本相同;素养与素质都依赖于重视行为主体的文化程度。不同之处:1、选择性。 对象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不同。2、资格性。 对具有特定身份和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一般多用”素养“,反之,则一般多用”素质“。3、层次性。 对在社会职业、文化水平、政治地位、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居于较高层次的人,常多用”素养“,反之,则一般多用”素质“。4、方法性。 对坚持以自我修养为主从而使自己的发展水平居于较高
17、层次的人,常多用”素养“,而对主要靠塑造方法提高发展水平的人,则一般用”素质“。职业素养的作用:1、从个人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容易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2、从企业角度来看,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可以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3、从国家角度来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简单应用教师职业素养的作用:第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有助于提升专业能力;第三,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综合应用分析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 教师的职业作风识记职业作风:是指从业者在其职业实
18、践和职业生活中表现同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社会上各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作风。一般来讲,作风都包含着道德的内容。职业作风是职业道德在从业者职业行为中的习惯性表现,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教师职业作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教师更应该树立优良的职业作风。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教师职业作风的具体体现: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是指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诲人不倦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耐心、仔细、持久、不厌倦地谆谆教导。热爱学生是诲人不
19、倦的前提和基础,诲人不倦是热爱学生的表现和结果。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所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教师要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秉公办事,言行一致,谦逊诚实,平易近人,要在思想上、品德上、工作上、为人上、学习上和生活上都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表率和榜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的一种起码要求,是教师从业者必备的职业作风。3、严谨治学,敢于创新: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包括优良职业作风的树立、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敢于创新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敢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经验,既广泛继承先人的知识,又善于提炼
20、与吸纳新知识,做到推陈出新。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关心集体是指教师维护集体荣誉,有主人意识,服从集体利益,用集体主义原则指导自己。团结协作是指教师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领会树立优良教师职业作风的道德意义:?树立优良教师职业作风的具体要求: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要求:关心爱护学生,了解研究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耐心教导学生。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仪表端庄,言行得体;品行端正,道德高尚;严于律己,言传身教。3、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道德要求: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改革创新
21、。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协作,妥善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简单应用试述教师职业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七章 教师心理健康识记健康的内涵: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教师心理健康不仅仅要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的内容,还应该具有其角色所赋予的必备的健康心理,有着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上的内涵。特殊层面上的含义:第一,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有着健康的从事教学工作的心理状态;第二,教师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教师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
22、验自我和控制自我;第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独创性;第五,教师应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自我认识;第六,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能真实的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心理健康的标准:1、马斯洛等提出的十条标准: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估;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的情绪表达及控制;在不违背集体要求的前提下,对个人的需要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的需要能作恰如其分的满足。2、奥尔波特提出的七条标准自我意识广延;良好的人际关系;情绪上的安全性;直觉客
23、观;具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现实的自我形象;内在统一的人生现。3、林崇德提出的十条标准4、俞国良等人提出的标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俞国良提出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存在的问题:心理疲劳、情绪不稳定、职业枯竭、人格缺陷、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不良。影响因素:个人因素、职业因素、工作环境因素、社会因素。领会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1、对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意义。增进教师自身生活的幸福感、教
24、师专业发展的需要。2、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人趣、有助于学生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要求:1、个人层面的提高与促进。从个人层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就是提高教师对压力的应对能力。较为常用的提高教师压力应对能力的方法有放松训练、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策略与反思。2、学校层面的提高与促进。第一,正确认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第二,加强学校的参与式管理;第三,了解教师的深层次需求,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第四,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积极应对教学改革;第五,制定合理的评价和奖罚制度
25、;第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教师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娱乐活动;第七,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第八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识记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标设计的原则:1、坚持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继承优良道德传统和弘
26、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4、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自省“、 ”慎独“、 ”防微杜渐“;2、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学习,投身实践。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内省性,自主性,实践性,持恒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每位教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巨大作用上以及教师就培养高尚品德而进行自我修养这个过程本身体现出来的教育意义上。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
27、标设计的依据:1、以各级国家机关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为法律依据;2、以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现实依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体系:目标体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标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目标是将公民道德内化为自身具备的道德品质,然后教师要通过自我修养实现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定道德品质目标。公民道德目标:教师首先应成为一名合格公民,则公民道德目标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例如:”爱国“, ”守法“, ”明礼“, ”诚信“, ”团结“, ”友善“, ”敬业“, ”奉献“。教师职业道德目标:教师是以培养人作为
28、职业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劳动是特殊的生产生劳动。所以,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除了实现公民道德目标外,还有特定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即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这是每位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教师要达到这一目标,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全心全意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第二,为人师表;第三,不断更新知能结构,终身学习;第四,教师对待生命健康要做到身心和谐。第九章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识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引导性、内化性、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差异性、连贯性。职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一是”显性课程“,如大学通修课程、专业课程、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等;二是”隐性课程“
29、,如校园文化、自学悟道、社会实践、科研活动、课余生活、专业实践等。职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强化教师角色意识和培养教师职业情感,以达到教师终身发展的目标。职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采取校本培训模式。领会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职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1、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关践中完善和发展教育观念;2、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3、有利于教师教育职场中的团结协作。职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指职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由于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因而对职
30、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当是比较高的。具体讲:1、准教师应具备较高水准的师德意识;2、准教师应对教育劳动的特点和价值具有深刻的认识;3、准教师应对师德的原则、规范有较高的认同;4、准教师应养成从事教师职业的个性心理品质。职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1、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教育目标;2、我国现行师德规范之蓝本;3、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职业素养要求;4、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职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1、注重教师的主体性发展;2、注意教师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3、采用榜样学习和反面事例相结合;4、师德教育与培养和一般道德教育相结合;5、师德教育的过程要坚持重复性、渐
31、进性和长期性。第十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识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是指教师自己或他人、社会根据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通过一定形式对自己或同行、他人的行为所作的道德判断和判定活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类型: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2、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3、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4、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5、具体评价与元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就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责任有确性原则、自我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行为观察法、等级评定法。领会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思想的深刻性、空间的广泛性、
32、时间的持久性。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一般标准:善恶是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最高标准:教育伦理中的”至善“,即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具体标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动机、实践态度、行为过程和效果四个层面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的一般观点:1、动机论。 是以动机作为衡量行为道德性质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行动的动机之中,与其效果无关。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中,动机论将教师的动机作为评价的基本主法和唯一依据。2、效果论。 是主张以教育的效果评判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教育效果是指教育活动对学生、对
33、社会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即教育导致的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变化。3、动机与效果统一论。动机与效果统一论就是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既看到动机又看到效果,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偏重于行为的动机,在检验动机时主要依据行为的效果,以防单纯从动机出发或单纯从效果出发来评价的片面性。综合应用影响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因:1、评价对象扩大化,责任泛化;2、评价标准层次不够系统化;3、缺乏质性标准和量化标准的有机统一。第十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识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指一个人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到在职教师阶段,直到离开教职为止,在整个教职生涯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地发展专业内涵,以逐渐迈
34、向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了三个观点: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把教师视为发展中的个体,把教师视为学习都与研究者。根据以上界定,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己主动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自身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教师本人综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以其教育教学行为或技能质的变化(如教学关注、教师角色、课堂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需求等)为发展特征的时段或阶段的序列。教师职业生涯的含义: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也就是教师对职业发展的设想和规划。从理论上讲,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应该是教师个人,纯属一种个人
35、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往往演变为教师工作的单位,从而教师的职业生涯设计演变成为一种组织行为。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1、对教师职业的选择;2、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3、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4、对成长步骤以及环境和条件的考虑。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一般规范:教师的职业生涯设计最终要以一定的成果形式表现出来,不论是用计划式文章的形式来表达,还是用表格和图表的形式来表达,其包含的主要内容都应该是一样的。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前言与说明、外部环境分析、自身素质的分析、成长历程的回顾与分析、自我定位及总目标、阶段目标、其他事项。
36、教师教育的含义:是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指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和在职研修所作的通盘考虑、整体设计。领会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和区别:联系: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说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层次或一个阶段,而教师专业化则可以理解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而教师专业化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与目标。区别:“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也有所不同。简单应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1、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以其教育教学行
37、为或技能质的变化(如教学关注、教师角色、课堂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需求等)为发展特征的时段或阶段的序列。2、国外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费朗斯。富勒的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伯顿的教师生涯循环发展论;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循环论。3、国内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概况: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林崇德、申继亮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叶澜等从教育学、伦理学研究视角出发构建的教师专业化理论框架,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影响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因素分析:1、自我反思是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2、成长目标的制定是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3、成长阶段设计是教师职业
38、生涯设计的关键。综合应用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改革:1、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迫切要求教师教育改革。2、教育考评机制的健全和实施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积极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第十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识记职前教师教育的概念:职前教师教育就是教师的资格教育,是教师的专业预备教育。广义的职前教师教育指所有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在高校接受教育的过程,狭义的职前教师教育就是指职前师范教育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为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必要的思想和业务基础。新教师入职辅导的含义:新教师入职辅导是相对于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而言的,
39、与新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同步进行。具体地讲,入职辅导就是根据教学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针对刚出校门的新教师存在的不足等问题,通过在实际教学情境中老教师的现场指导与评价,使新教师适应并胜任学校教学工作,成为合格教师。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改进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师资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新教师入职辅导的基本原则:1、入职辅导与中小学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2、突出以第一线教师辅导为主的原则;3、辅导活动的系统性和新教师”轻负荷“原则;4、职前教育机构与中小学进行合作的原则。新教师入职辅导的模式:导师指导、岗前集中培训和课题研究与入职培训一体化。教师在职教育的概念: 教师在
40、职教育是职前教师教育和教师入职辅导基础上的专业继续教育。主要指教师在担任教学工作之后,为加深对指导教育的理论与技术的理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与个人学术修养而进行的主动或被动学习的全部活动,贯穿于教师的全部工作期间。教师在职教育的主要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展;3、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4、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5、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6、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培训。教师在职教育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校本原则、发展性原则、制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职教育的模式: ”学校本位“模式 ”教师本位“模式”课程本位“模式“短期进
41、修”模式网络培训模式。领会职前教师教育质量政策保障:1、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2、建立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3、严格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新教师入职辅导的意义:1、有利于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体系;2、有利于新教师进入职业角色;3、有利于新教师尽快形成归属感。简单应用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主要模式:1、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以高校为本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2、新教师入职辅导的主要模式:导师指导、岗前集中培训和课题研究与入职培训一体化。3、教师在职教育的主要模式: ”学校本位“模式 ”教师本位“模式”课程本位“模式“短期进修”模式网络培训模式。入职辅导的质量保障措施:1、政府部门
42、制定的制度和经费保障;2、加强对入职辅导的监督与支持;3、强化入职辅导的评价。综合应用影响教师在职教育的因素分析:?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第十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识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首先要看到教师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也是随着经验的成熟与对自身的不断反思实现的。通过评价,教师的成长也是随着经验的成熟与对自身的不断反思实现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出发点是教师自身,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既要引导教师审视以往经验的优势,也要鼓励教师改进不足。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
43、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而不仅仅注重鉴定和选拔功能;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总结。教育性原则是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贯彻教育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目的;( 2)发挥教师专业评价的指导作用;(3)及时提代反馈信息。2、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要在客观性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对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贯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统一价值标准;(2 )全面了解真实情况;(3)严格执行操作程序;(4 )调控各种不良心
44、态。3、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为了达到改进教师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应该成为一个活动的、持续的过程。贯彻动态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重视过程性评价;(2 )发展性地看待评价结果;(3)适时调整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4、协商性原则:协商性原则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双方就评价的主题协商讨论、达成共识,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信任关系,以促进教育活动的开展。贯彻协调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评价者在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应征求评价对象的意见;(2)重视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3)正确地看待评价中的问题。5、多元化原则:多元化原则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的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
45、、评价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贯彻多元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4)注重多元评价的适用范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标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方法:1、质性评价方法和量化评价方法统一:(1)质性评价方法。是通过收集反映评价对象发展状况的丰富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然后用描述性、情感性的语言对教师的能力发展和人文素养等方面作出评定的方法。(2)量化评价方法。是一种运用数学、统计学工具,收集、处理评价对象资料,通过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进而对教师专业发展作出价值性判断的评价方法。
46、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3)质性评价方法和量化评价相结合。质性和量化评价各有自己的优点,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与局限,不可片面夸大任何一种评价的作用。科学、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不是追求自然科学或完全数量化的范式取向,而是以准确地反映教师专业发展客体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关系的客观状态为导向。因此,它们是一种互补关系,应综合使用。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1)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活动开展之前,为使其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2)形成性评价。也称即时评价,是指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调节活动过程,保证活动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
47、价。(3)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4)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是根据评价的作用和功能进行的分类,无论是目的还是实施过程,评价的侧重点和评价技术的使用,这几种评价均有区别。三者不仅在评价目的上有明显区别,具体评价方法也不一样,三者应该相互借鉴,交叉使用。领会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途径: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相结合;3、自我反思与教学实践相结合;4、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索相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依据:我国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应提升自己的职业理想,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应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应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等。综合应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