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33238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面向新的世纪,文化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与融合、文明的碰撞与交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迈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是关系到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党中央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规划,这说明党中央对于文化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撑,在新世纪,各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实力的竞争。谁建设成了自己的核心文化谁就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的发

2、展和建设,很早以前就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注重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其包含的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战略部署,都为我们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也应当从我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历史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吸收其中蕴含的智慧,哲理。比如说“礼义廉耻、忠孝节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这些思想在现代依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该好好的挖掘、梳理,以丰富我们今天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如果说经济实力是硬实力,那么文化实力就是软实力,国家要想发展壮大

3、必须要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时发展,实现用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再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

5、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凸显。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加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要求。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在文化生产、文化创新方面,西强我弱、西强东弱的总体局面尚未改变。美国以经济、科技发达雄霸世界,但其出口的第一产品、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不在科技、

6、经济、军事,而是文化。有人提出,19 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0 世纪靠经济改变世界,21 世纪靠文化改变世界,值得我们深思。从国家安全来讲,经济是基础,国防是后盾,文化是命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落脚于文明形态和文化影响力。如果我们仅仅搞经济建设,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就难以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中占据主动,也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不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对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我们要长期执好政、掌好权,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提高自己的文化实力,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在多元化的文化格

7、局中牢牢把握话语权,维护中华文化的特性和独立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今年 6 月 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不仅从战略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就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问题略作探讨。 一、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文化不仅是精神力量和智力财富,

8、而且是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需求。我们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人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人是世界上唯一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它有两种不能相互代替的基本生活,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能设想,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而没有精神生活,正如不能设想一个人只有精神生活而没有物质生活一样。人,既是物质人,更是精神人;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既是经济人,更是道德人。可以说,正是这一点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精神生活,对于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是对真、善、美的创造、追求和享受,没有文化生活的人,不是完整意义的人;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随着物质生活需求的增长而增长的:物质生活的范围扩大,文化生活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物质生活质量提高,文化生

9、活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由于整个国家 GDP 总量的增长,人均 GDP 也在不断增长,在1998 年我们超越短缺之后,2003 年我国人均 GDP 超过了 1000 美元,2006 年又突破了 1600 美元。这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超越了 1000 美元尤其是 1500 美元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总体的水平和消费的结构都会出现重大的变化。他们的新型文化消费观念逐渐兴起,国内文化消费需求空间巨大。今年 6 月 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测算结果就说明了这一点。据测算,2006 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

10、5.8%,农村为 43,人们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特别是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需求。2006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 591.1 元,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 305.1 元。与2005 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加 65 元,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加 10 元。据此估计,国内城乡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量约为 5700 亿元,比上年增加 800 亿元,增长 18。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

11、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环境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 3000亿元到 4000 亿元的结构性缺口。尤其是广大农村差距更大。不少农村文化的供给数量少,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健康文化缺位,如今在农村一些地方,赌博盛行、迷信成风、低俗色情表演不断,破坏了淳朴的乡风,也造成了许多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这些情况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极其繁重艰

12、巨。因此,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显得极为迫切。 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正是由于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加强文化建设。首先,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 6 月 25 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从胡锦涛的重要讲话可以看

13、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四个方面的建设都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们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正如人们所说的,物质贫乏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空虚、文化贫乏也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工程。其次,文化建设能为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主要体现在能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与铸

14、造共同的理想和民族精神支柱两个方面。就精神凝聚力而言,全面实施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但仅有物质基础是远远不够的。人心涣散,精神颓废,不但不能实现真正的物质丰裕,而且,即便有了暂时的物质丰裕,也不会长久保持下去。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自豪感,提高全民族的民族振兴责任感,把亿万中国人民凝聚起来,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全面展开并最终实现。就共同理想与民族精神而言,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全民族树立起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我们党的历史也证明,如果没有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15、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作支撑,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就不会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建设也不会取得胜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也不会开辟出来。再次,文化建设能为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这种智力支持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建设可以提供雄厚的科学支撑。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文化氛围,没有以较高科学文化素质为标志的国民群体,没有以较高文化科技含量为基础的商品构成,经济的普遍繁荣和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

16、,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科学和文化素质,提高主体的能力和水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塑造人的工程。在当代,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到发达状态最重要的条件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有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为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此外,文化不仅直接为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而且它具有极强渗透性的特性,更强化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态势,从而深刻影响着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走向与进程。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维

17、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文化安全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意 识形态等国家文化主权领域免受外来文化威胁和危害的状态。它是一种深层次的国家安全。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础。一个民族如果失去文化主导力,就等于失去灵魂,失去赖以凝聚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如果精神支柱锈蚀坍塌、文化阵地弃失,文化安全的警觉低,社会成 员的凝聚力就弱,必然导致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规范的混乱,从而引发和加剧社会风险,从根本上损害国家安全。 当前我国面临的文化安全形 势十分复杂。一方面,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广泛交流,使我 们能够 共享先进文化产品和

18、外来进步文化等人类文明成果,也为我们推进文化创新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文化安全领域也确实面临着诸多隐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以各种方式对我国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他们利用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不遗余力地进行西方价值观的宣传;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采取网络贴文、电子邮件等手段,争夺我国思想文化阵地;通过电子游戏、影视作品、卡通漫画 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戏说、丑化,损害我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消解民族凝聚力;凭借世贸组织的相关协定,向我国大规模输入影视剧、图书等文化产品,在 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

19、输入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信仰危机、道德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现象,除了社会转型的客观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西方文化腐朽思想侵蚀所致。这种现象如不及时遏制,长此以往,将会削弱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破坏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危害国家长治久安。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安全环境相当严峻。正因 为如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均把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列为国家的四大安全。要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 为此,要大力建 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意识,加强民

20、族的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抵御西方文化腐朽思想侵蚀能力;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精心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品牌,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文化建设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必然包括文化的发展。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GDP 的增长,并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文化 发展是人类社会更深层次

21、、更高境界的追求。发展最终要以文化、文明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党确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把文化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发展竞争的背后是文化的竞争。当今时代,商场的博弈,其 实就是 经商者文化品位的博弈;企业的兴旺,其实就是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发挥潜在作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必然得益于某种文化的培育与发达。 发展的竞争,表面看是硬 实力的竞争,其实质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过去我们常讲, 经济发展一靠改革,二靠科技, 现在还应加一条:三靠文化。文化发展具有乘数效应。文化发展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

22、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文化与经济、科技相互交融、共生发展,能够产生极大的聚变效应。文化 产品是最高端、经济效益最好的产品,文化产业是典型的“ 低碳经济 ”、“绿色经济” 、“无烟产业” 、“朝阳产业” 。近年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以资本、原材料和 劳动力为核心要素的物质生产受到制约,而以思想、创意和知识产权为核心要素的文化产业反呈上升趋势。加强文化建设是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要有经济总量和规模的硬支撑,又要有精神、文化和影响力的软支撑。战略支点必须同时是文化的支点、文化的高地。加强文化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公平的重要

23、体现。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是民生的重要内容。以文化人润无声,以文惠民如春雨。改善民生,不仅要富“口袋” ,也要富 “脑袋”。文化是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文化之于人类,应当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谈不上真正的民生幸福。文化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文化有所承担,社会才和韵充盈。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一些人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任务更加繁重。发展文化民生,推进文化惠泽群众,才能更好地用文化抚慰精神、舒缓压力、促进和谐。加强文化建设就

24、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不仅在于它的阶段基础是否先进,而是在于它的赖于生存的文化根基是否先进。一个没有先进文化支撑的民族是注定要落后的民族,而一个没有先进文化武装的政党也是没有前途的政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代表人类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优秀文化,是我们党的文化根基所在。加强文化建设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时刻都不能动摇。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中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要坚定广大群众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5、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必须紧紧抓住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做理顺疏导、化解矛盾的工作,努力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激昂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强文化建设就要高举旗帜,把握方向。在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任何一个政党,如果不能顺应先进文化的发展潮流,不能主导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那么,它最终难逃被历史淘汰的命运。因此,我们党必须重振中华灿烂文化,建设发展中华文化。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言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要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着力加强道德教育。努力地提高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纳其优秀文化成果,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前进和发展。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民族的振兴取决于文化的力量。文化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把握时代机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